歪楼根据地吧 关注:34贴子:837

回复:【坐中知密顾,微笑是周郎】周瑜楼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诗词三国·周瑜】咸阳游侠多少年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此后,周瑜“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从他正式归于孙氏到身亡,恰好十二年,一个地支轮回。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不管周瑜的猝死对三国形势造成了什么影响,但在其后的诗词中,江东周郎英姿勃发、青年才俊形象从此深入人心,寄托了无数佳话、无数倾慕以及无数怅恨。
      “周郎佳少年,定堪在一战。勉哉志士心,分阴疾如电。”
      这是宋李吕的《和邑宰张元若酹月亭诗四首》之一,其中提到的“定堪在一战”,应指赤壁之战。
      其实赤壁之战时,周瑜早已非少年,但诗人以“佳少年”应其后“志士心”,分外意气飞扬隐有刀剑相交铿将意。令人不由想起李青莲《侠客行》少年游侠之遗风,“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唐刘长卿的《送崔使君赴寿州》则有诗云:“仲华遇主年犹少,公瑾论功位已酬。”
      “仲华遇主”出自《后汉书·酷史列传》,“樊晔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与光武少游旧。建武初,征为侍御史,迁河东都尉,引见云台。”
      这里将樊晔与公瑾并列,一则均有君臣少年相交一段情义,再则以周瑜之功临别之际勉励友人“分国忧”,不可单论情义忘记建功立业。
      唐王维《同崔傅答贤弟》中有名句“夜火人归富春郭。秋风鹤唳石头城。”本联后句为“周郎陆弟为俦侣,对舞前溪歌白纻。曲几书留小史家,草堂棋赌山阴野。”
      以“郎”字称周瑜以“弟”字论陆逊,俱为年少意,对舞前溪则是以诗人想象力,具向化的风流倜傥允文允武,曲几留书王羲之,草堂赌棋谢安,俱为一时才俊。
      “对舞前溪歌白纻”还曾成为别人诗中的典故,宋晃说之《谢周同年通叟诗卷》,“周郎既老曲不顾,自作吴音歌白苎。二三名胜能知音,伧翁得之嗟已暮。”“苎”通“纻”,“白苎”,白色的麻布衣衫。
      以周郎顾曲的典衬已之“伧翁”,即有知音难得之叹,又有自嘲中的无奈苦涩。
      恰如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诗词中论及周郎少年时,常会倾慕与怅恨相交织。
      倘若一般凡夫俗子,便再“不许人间见白头”,怕不能引起人什么太多感叹,但是“英雄”、“美人”之流,就令人得不倾慕遥想,而能有此思的,大多熟读史书,为才学之士,这类人物多数不愿碌碌一生。
      如果抑郁不得志,与“少年得意”的周郎相比,则会分外触景生景,以“抑武崇文”的宋朝留下此类诗词最多。



38楼2010-11-10 16:50
回复
         宋邓肃有《泛舟示子》,“停杯不须饮,且饮空中香。平生四海心,老大愧周郎。”与周郎相比,何其惭愧。不过这首诗的结句雄奇豪迈,“北斗挹酒浆,天孙织衣裳。乘兴拏舟去,一笑上银潢。”
           不枉了四海心之说。
           同代的孙应时则无此洒脱,他在《和答张衡仲》中写道“志略周公瑾,才名陆敬舆。可怜空老大,不敢问何如。”
           周公瑾的志略,与唐代名臣陆敬舆的才气,也许一生都无法企及了吧。
           与他二人相比,宋韩元吉虽也老大功名未成,但别有一番从容姿态,《读周瑜传》诗云,“年来三十过平头,笑却周郎却自羞。但得小乔歌一曲,未须辛苦向荆州。”
           “羞”字用得很佻达,即惭愧三十平头又心有别属,在诗人眼中,周郎最值得羡慕的,不是什么功名年少,而是佳人相伴。
           以小乔典喻周郎年少的,不只韩元吉,还有仇远,《眼儿媚》,“霓裳步冷,琼箫声断,旧梦关心。小乔不恋周郎老,翠被折秋痕。那堪门外,黄花红叶,细雨更深。 ”
           这首诗很可能是词人失恋后所填,旧梦不再的原因则是“红颜”已老,纵是英姿焕发如周郎,若老来垂暮,说不定也会失却佳人芳心。
           仇远另有阙《声声慢》中亦有周郎,“只怕吴霜侵鬓,叹春深铜雀,空老周郎。弱絮沾泥,如今梦冷平康。翻思旧游踪迹,认断云、低度横塘。离恨满,甚月明、偏照小窗。 ”
           也与功名无关,仍是昔日旧情,从“春深铜雀”语观,他所恋慕的这位女郎,怕早已为他人妇。而曾在翩翩少年际与之相遇的“周郎”,只能吴霜侵鬓空自老去。
           想来当是一段风流旧韵,才以周郎自喻。
           诗中提及周郎年少功名的,还有位大名鼎鼎人物,清曾国藩的《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之一律诗。起始四句到后四句的前联都颇有气势,尾联却难评论。
           “沧海横流泽有鸡,微生偶出一当熊。千艘梭织怒涛上,万幕笳吹明月中。屠罢长鲸波尚赤,战归骄马汗犹红。谁知春晚周郎老,更与东皇乞好风。”
           按情理推断应当是湘军于水战中破太平天国军,还未败于石达开,公元1854年前后所做。
           其时曾国藩尚未身历水战惨败,因此在诗中,即有沧海横流舍我其谁的壮志,又有“周郎已老”的慨叹,期望能不负光阴更加建功立业。但尾联的结句,结在要与东皇“乞”好风,则豪气顿消,刻意表白对清室之忠,以许是想免清庭猜忌吧。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出后,提及周郎年少功名时,也有词家直接引用,在这些词中,苏子周郎,化入句中成为混然一体的典故。
           苏茂一的《琐窗寒》,尾句为,“最堪怜、白发周郎,为江山自赏。”前阙里还有句,“到如今梦里,秋风鸿阵,晚波渔唱。惆怅。”
           赵以夫则有《汉宫春》,尾句为,“应自笑,周郎少日,风流羽扇纶巾。”同样,在前句里有“投老归来”、“寒窗冷淡”等语,虽则“自笑”,仍难消伤怀意。
           南宋词家刘克庄则做诗《跋方寔孙长短句》,“欲歌郢客声难和,才误周郎首已回。可惜禁中无应制,等闲老却谪仙才。”
           从诗的全意,以及刘克庄对苏轼的推崇看,这里的谪仙指苏轼而非李白。
           如《赤壁之变》文中所述,将年少周郎意象演绎得最悲壮的,为关汉卿的《单刀会》。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鏊兵的江水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以戏台下听者言,似在咏史,以曲中关羽言,又似涛涛江水中在追忆一段英雄往事。
           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个很有趣的迹象,依关羽论,与周瑜为同辈人,而他很自然以近乎长者身份唱出“年少周郎何处也?”听者也很自然接受了。
           不得不提及与周瑜并称瑜亮的蜀相孔明,自宋话本《三分事略》到元曲再到元未明初《三国演义》,以及由演义衍生的各本戏折,周瑜在舞台上被定格为英俊小生,小他许多的孔明则不论何时出场,总是手抚长须表现得极为老成。
           戏剧中赤壁之战瑜亮二人同时登场时,史实中的年龄差距被完全颠倒过来,以致通晓演义的看客心中,周瑜比诸葛亮年长变成了“令人惊讶的史实”。
           在时间的漫漫长河中,周瑜的形象之所以演变至此,青年以至少年的英姿焕然、风流倜气质之所以深入人心,除了“不许人间见白头”,他在还没有变老之前就已死去,将时间定格于生如夏花之际,还另有原因。
           这个原因,在诗词中也略有反映。
    


    41楼2010-11-10 17:03
    回复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直接记录周瑜所言的,只有三次。
            第一次,曹操南下将兵,东吴群臣惊恐,周瑜力排众议劝谏孙权,“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慷慨陈词促使孙权决意抗曹。
            第二次在周瑜任南郡太守屯据江陵,刘备领荆州牧后,周瑜上疏:“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意图钳制刘备。
            最后一次,周瑜当面向孙权谏言,提出取西蜀、结马超的战略构划,在得到允可拟付诸实施时,中道亡于巴丘。
            且不论三次进言的战略意义与得失,单论他所显示的周瑜个性,有强烈的进取意识,以及立足江东志在天下的野望。这些特质,即无愧于公瑾雄烈、胆略兼人、言议英发的评语,也予人以雄心勃勃饮马长江的英姿勃发意象。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这种凌云特质英姿意象,通常会被归入属于“少年”、“青年”的范畴。
            个性演绎出气质,再以外在的年龄将其具体化可视化。这是“年少周郎”固定于人们脑海中的原因之一。
            苏轼在《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写道,“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因为周郎的言议英发引为知音。
            王安石则有《到舒州次韵答平甫》,“行问墙夫多不记,坐论公瑾少能谈。”
            宋自逊的《贺新郎》有句,“周郎英发人间少。”
            周瑜英姿焕然的青年形象,在演义与民间强化更甚。
            被称为国剧的京剧,小生行中能自己组班持头牌的,迄今为止,只有叶盛兰一人。他在1945年成立育化社,开创京剧以小生挑大梁的先例。代表作就是《周瑜》、《罗成》等。
            不过,周瑜的“少年周郎”形象,带给他的并非仅有诗词中的倾慕,甚至可说弊多于利。
            随着盛世大唐的衰落,整个汉民族的气质渐趋转变,由雄心勃勃扩张兼并,转而为以守代攻抑武崇文,再至靖康之变,南宋程朱理学渐渐兴起,这种气质的转变,或者叫审美观的转变更为明显。
            相比多属于少年、青年的进取激扬,人们更欣赏一种老成持重、谦和内敛的价值观。在为人处事上,言议英发也不再是优点,而更多要求圆润通达。
            从周瑜雄烈风流兼具的个性特征演化出的少年气质,很多时候,也成了被批驳的对象。少年多气盛、少年多浮燥、少年多争强好胜轻率盲动等等,这些咸认为特属少年的劣质性格,在民间演义与故事里,想当然地与周瑜联系起来。
            二者互为因果,愈演愈烈,周瑜的小生形象,渐成定论。
            而与他有瑜亮之称的诸葛亮,则按相同的态势向另一个极端发展, 以致于戏台上刘备三顾茅庐时,此时还很年青的蜀相也已手抚长须。
            除上述因素外,周瑜的年少英姿很可能还与东吴总体形象相关。魏、蜀、吴三国,开国之初,以江东孙氏青年才俊备出。除周瑜外,孙策、孙权兄弟,江东两代主人俱年少成名。
            孙策也被称为孙郎。他十七岁丧父,开始创功建业,死时只有二十六岁。曹操称之为“猘儿”,袁术则曾说,“使有子如孙郎,夫复何恨!”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时只有十九岁,曹操与袁术有相同的感慨。
            辛弃疾曾引其评语做《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克庄另有《沁园春·送孙季蕃吊方漕西归》,“畴昔奇君,紫髯铁面,生子当如孙仲谋。争知道,向中年犹未,建节封侯。”
            与前诵周瑜诗词一般,以孙权的年少英主惆怅自己的中年不遇。
            倘若把历史比作人生,天真好奇朝气蓬勃的初民时代是人的婴儿时期,旷放野望的汉晋是人的少年,才华横溢恃才傲物的盛唐是青年,繁华中企盼平实安稳的宋朝是中年。
            此后,他更为成熟练达也渐渐走向衰朽、渐渐力不从心,直至暮色降临,日落紫禁城。
            处于承启汉晋时代的是三国,群雄争战风云动荡,孙氏兄弟的对手们,几乎都可称为叔伯辈。而孙策与孙权当政初期,东吴也是一派锐意进取、朝气蓬勃景象,因此“少年江东”之说极为契和。
            曾经年少的中华,曾经年少的人们,以及曾经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永远“少年”的他们。
            东吴君臣出现在诗词中最多的是周瑜,他也是唐诗宋词中出现最多的古人之一,他所代指的各类审美意象,其“年少的周郎”,除了周瑜自己的人生经历、性格、个性、气质予人的强烈印象,也许还隐约有着整个少年江东的影子。
            以王维的《少年行》为本篇结语,“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42楼2010-11-10 17:04
      回复
             ☆☆☆
             与小说相比,诗词更多是因历史发出感概,此外,正如在《赤壁之变》中的探讨,杜牧本也有尊曹魏贬孙吴的倾向,随着正统之争的不断变化,虽有他的“不良”赤壁在先,诗词中与之相合调侃周瑜小乔的极少。
             词中唯一一阙提及“春深锁二乔”的是张炎的《瑞鹤仙》,“残歌剩舞。尚隐约、当时院宇。黯消凝、铜雀深深,忍把小乔轻误。”
             这里用这个典指有情人不能相见。
             诗中比词中用到的多,许月卿的《千年》感慨道“千年光景东西汉,一把春风大小乔。”宋无的《二乔卷》,“国色双花相闰栽,周郎分得小枝来。汉宫早有君王见,金屋须教一处开。”
             释宝昙还有首《送判院杨道夫》,“金屋小乔在,国色倾人城。”
             后两首诗中都提到“金屋”,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
             更大多数时候,周瑜、小乔在诗词中被提到不是因为战争,而是或因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被赞叹,或做为神仙眷属美满姻缘的象征,或是咏一段含情脉脉红颜心事。
             宋朝邓肃有《咏史二首》,“五湖范蠡携西子,三国周郎嫁小乔。”
             西施与范蠡、小乔与周瑜,不管是传说还是史实,正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美人。“嫁”字是为了与上联合韵被倒装。
             周南的《宿春谷》,“猘儿总角交孙策,牛渚明年得小乔。邂逅英雄谁似此,向来州县岂徒劳。”即有意气相投的良朋又有美丽佳妻。
             提及周瑜时总会有赤壁,小乔、周瑜并提同样如此,杨冠卿有诗《齐安》,“只轮不返笑曹瞒,赤壁空临江水寒。想得周郎铙鼓竞,小乔相与对春山。”
             宋刘宰《送无灰酒周马师口占三绝》,“却怜赤壁归来日,歌舞樽前只小乔。”杨万里则有《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三首》,“又见周郎携小乔,武昌赤壁醉娇饶。”
             明朝也有周伯琦写过《投赠周元帅十韵》,“会见擒奸操,归来醉小乔。”
             ☆☆☆
             相比吟诵赤壁之战时多多少少会具备的政治色彩,也有诗人单纯对英雄美人的相伴表达欣赏,李亿的《念奴娇》,“可是今古风流,小乔姝丽,只许周郎得。”宋李新另有《幽意》,“何人与扫红蕖嶂,留得周郎伴小乔。”
             写情著称的元好问写过《南歌子》,“ 谢女工飞絮,周郎待小乔。”
             谢女是说晋才女谢道韫,她曾以“柳絮因风起”比喻飞雪,跟周郎小乔在一起提,都是才貌双全的佳话。
             宋朝无名氏做过《清平乐》,“小乔应嫁周郎。云英定遇裴航。”
             用小乔周瑜比云英裴航,则是名符其实的神仙眷属,《唐传奇》里有个非常美丽的故事,书生裴航遇到云英结为夫妻,后来双双成仙。他们曾相约在蓝桥驿相会,所以这个故事也叫蓝桥会。
             此外没结婚的女子,也会被称“云英未嫁”。
             朱子厚《谒金门》也与神仙相关,“闻道小乔乘凤玉。仙裳飘雾縠。来嫁吾门公瑾叔。天上人间愿足。”
             小乔乘凤玉,出自“弄玉吹萧双跨凤”,汉《列仙传》中记载的萧史弄玉故事,后面那个公瑾叔不太明白什么意思,可能是对新婚夫妇的贺词。
             倘若在诗词中提及周瑜小乔,又兼用周郎顾曲的典,则比之英雄事迹,更多一番善解人意的柔情脉脉,辛弃痴有词《菩萨蛮》,“曲中特地误。要试周郎顾。醉里客魂消,春风大小乔。”
        


        44楼2010-11-10 17:07
        回复
               南宋姜白石《解连环》,“   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
               小乔移筝称之为“妙”,自然是她巧妙的以此得到了周郎回顾。
               即有英气勃发,又通晓音律,可称刚柔相济,自然是难得佳婿。
               唐朝唐彦谦有诗《汉代》,其中有一联,“王氏怜诸谢,周郎定小乔。”前一句“王氏怜诸谢”是成语“东床袒腹”的典故来由,因为这个典故女婿也称“东床”。周瑜与王羲之,一文一武都是难得的佳婿。
               清陈维崧《游京口竹林寺》说的更明白,“绝似小乔初嫁与,顾曲周郎佳婿。”
               ☆☆☆
               周瑜小乔的诗词里最有儿女情怀的是这首《柳梢青》,宋罗椅所做,“萼绿华身,小桃花扇,安石榴裙。子野闻歌,周郎顾曲,曾恼夫君。”
               起始便分别用三种花比喻情人美丽容颜,其中萼绿花是梅花品名也是晋代一位仙女的名字。常有美女命名花名,“大小乔”后来也是著名的牡丹品种。
               比较有趣在“子野闻歌”,这位桓子野的闻歌与周瑜纯粹因为音乐而顾曲完全不同,按《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桓子野每闻清歌 ,辄唤“奈何”。谢公闻之 ,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谢公就是淝水之战那个谢安,“清”通“情”字,桓子野一听到有人唱情歌,就跟着一起缠绵惆怅,可称天生的多情种,从此有了“一往情深”的成语。
               这首词里“恼夫君”的恼字,有引逗 、撩拨义,夫君不是说丈夫,“夫”音扶,语出《楚辞·九歌 》,对男子的敬称,词中自代作者,他与美丽的情人昔日初见定情时,想来很有一番眉梢眼角的旖旎风光。
               用周瑜小乔来说曲曲折折心事的还有明王舍人的《小乔观书》,“云髻新妆珠翠团,杏花零落晓风寒。每怜春事伤心处,偷把周郎曲谱看。”
               这个被吟诵的女孩受相思之苦,悄悄去翻曲谱,寻找怎样能够误曲,以得心上人一顾。
               现存的元曲杂剧目录里施惠有出《周小郎月下戏小乔》,不过只存曲名,内容佚散,单从名字看,应当纯属用这个典故在杜撰了。
               ☆☆☆
               在公瑾小乔双双对对以英雄美人提及之外,正如通常的烽火佳人多有倾城国色,小乔的美丽也不能被人忘怀。
               诵过赤壁之战的胡寅在《过明田寺会杨李二生於碧玉三首》里写道,“颇羡周郎得小桥。”
               宋朝韩元吉的《读周瑜传》,“但得小乔歌一曲,未须辛苦向荆州。”只要有美人做伴,没必要还去辛苦争战。项安世则有《用前韵勉陈进之赴省》正好相反,“莫为小乔淹壮志,千军白羽生堪麾。”切切叮咛,不要为了美人消磨壮志。
               所有关于周瑜小乔的诗词,除杜牧那首以诗人高才弄出“东风”与“锁二乔”奇思妙想,最终成就罗贯中的“借东风”、“智激周瑜”、“三气周瑜”等无中生有的趣致故事,最BH的算唐罗虬的《比红儿诗》。
               “千里长江旦暮潮,吴都风俗尚纤腰。周郎若见红儿貌,料得无心念小乔。”
               周瑜要是见了这位“红儿”,小乔多半会抛在脑后。
               BH的倒不是这个比喻,而是《比红儿诗》远非一首,罗虬写了整整一百首。
               唐朝以前但凡出名点的美人,从四大美女到武则天、张丽华、崔莺莺、谢阿蛮,包括前文提到的几个女仙以及麻丅姑、双成、洛神等等,全部被比过来了,有心的人细细研究这套诗,完全可以照诗索骥,写出本唐以前的百美图。
               比了一百位美人儿,罗虬最终的结论和那首比小乔一样的结果,哪个也比不过红儿。
               如果美貌真能倾国倾城,这位红儿姑娘貌美至此,不是倾哪城哪国的问题,而是倾倒欧亚直至南北美再到全球,至于会不会因此引发战争,述一段跨国、跨洲的烽火美人英雄名将故事,就不得而知了。
               若说周瑜怎堪冲冠为红颜,这位则是痴情原本为佳人。是以诗为证,唐有罗名虬者,骨灰级之BHHC诗人GG也。


          45楼2010-11-10 17:07
          回复
            【游戏】【真三国无双系列】
            351

            351的开场,月色如洗的夜里,水面上静静吹笛的红衣男人,他将笛子抛向月光,烈火涌出,火中的猛虎吞噬了战舰。从此定下了周瑜,还有他所代表的吴国的基调。
            


            46楼2010-11-11 17:54
            回复
              352

              前四代的周瑜装束都没有什么变化,细节上有点不同。用的是古锭刀= =?似乎是这么叫的,但我觉得这设定毫无美感- -


              47楼2010-11-12 14:05
              回复
                353
                转眼到了第三代,周瑜的样子更刚毅了一点,眼神更凌厉了一点,更有一种为帅者的气质。咳咳,其实只是游戏而已,哪看出这么多东西。一切都在朝美好的地方进步,只是衣服依旧不待见。。太花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周瑜拿这么大一柄砍刀的设定比较雷,他应该是执剑的= =

                原画,那时候的画风...属于纯天然系?
                


                50楼2010-11-16 13:14
                回复
                  354
                  周瑜的相貌差不多成了好多三国游戏的范本,后面陆续提到。但是我很雷很雷小乔LOLI设定,尤其是一个英武拉风的男人喜欢一个LOLI,比如杀玲,比如朝云耶亚希,比如无双的周瑜小乔

                  长发!萌点。


                  原画。虽然喜欢写实画风,但觉得人设得有点奇怪。长发质感大赞!
                  


                  51楼2010-11-16 17:52
                  回复
                    355
                    终于到了355~我只玩过355,所以可以说得更多。在外貌上,周瑜是越来越完美了。有时候的3D画面上看起来好白,有点过了。

                    无论是披发还是马尾,都无所谓。只要是长发就好。但是长筒靴这个设定很雷,看习惯之后尚在接受程度之内。

                    武器变成了棍子。不比古锭刀雷,但也不比它好。于是有了周大圣这个外号。

                    


                    52楼2010-11-16 18:03
                    回复
                      这样正面看起来很好。除了那靴子。

                      脸部的线条,比例,精致程度。都在向美周郎这个设定靠拢。

                      原画。又回到了在赤壁烈焰中安静吹笛的场景。周瑜,带给人的想象就是这样。漫天炽火中飞扬的战袍和长发,淡然沉静的统帅。很喜欢。
                      


                      53楼2010-11-16 18:08
                      回复
                        附带一张multiraid觉醒图,银色长发T.T 内牛,戳中萌点= = 顺说,355的衣服不再花团锦簇似的,但更游戏化概念化了。玩家的审美是被慢慢改变的,但也许这个趋势将会使角色离玩家心目中的形象渐行渐远。
                        


                        54楼2010-11-16 18:12
                        回复
                          最后,现在在等待356周瑜人设中。很期待,但看到凌统觉得有种不祥的预感。暗荣啊喂,不要把吴国整体娘化好不。
                          【真三国无双系列完毕】


                          55楼2010-11-16 18:15
                          回复
                            回复:56楼
                            你是用什么难度级别...


                            57楼2010-11-18 09:54
                            回复
                              回复:58楼
                              当然可以啦


                              59楼2010-11-26 09: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