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标牌吧 关注:54贴子:625
  • 0回复贴,共1

镍电铸:从原理到应用的深度剖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镍电铸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金属成型技术。在电铸过程中,以含有镍离子的溶液作为电解液,通常采用硫酸镍等镍盐配制而成。将需要电铸的模型或芯模作为阴极,放置在电解液中,而阳极则是镍板或其他含镍的可溶性阳极。
当直流电通过电解液时,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极的镍不断溶解进入电解液,以补充镍离子。同时,电解液中的镍离子在阴极(即模型表面)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镍原子沉积在阴极表面。根据法拉第定律,电沉积的镍的量与通过的电量成正比,通过精确控制电流、时间等参数,可以在阴极上沉积出预定厚度的镍层。二、镍电铸的工艺流程(一)模型准备
模型的质量对于镍电铸的成功至关重要。模型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和脱模性能。常见的模型材料有金属(如铜、不锈钢)、石墨等。在使用前,模型表面要进行精细处理,如机械打磨去除表面瑕疵、化学清洗去除油污和杂质,确保表面平整、洁净,有利于镍的均匀沉积。对于一些复杂形状的模型,可能还需要进行特殊的预处理,如对微小孔隙进行封闭处理,防止镍在这些部位过度沉积。(二)电解液配制
合适的电解液是镍电铸的关键。除了主盐硫酸镍外,还需添加多种添加剂。缓冲剂(如硼酸)用于稳定电解液的 pH 值,防止 pH 值在电铸过程中发生剧烈变化,因为 pH 值的波动会影响镍沉积的质量。光亮剂(如糖精钠等有机物)可以改善镍层的表面光泽度,使沉积的镍层更加光亮。整平剂则有助于减少镍层表面的微观不平度,提高镍层的平整度。此外,还需要控制电解液的温度、镍离子浓度和 pH 值等参数。一般来说,电解液温度保持在 40 - 60℃,pH 值在 3 - 5 之间,镍离子浓度根据具体的电铸要求进行调整。(三)电铸过程
参数控制
在电铸过程中,电流密度是一个关键参数。合适的电流密度能够保证镍层的质量和沉积速度。如果电流密度过高,镍层会出现结晶粗大、内应力增大、易产生裂纹等问题;如果电流密度过低,则电铸效率低下,生产周期延长。通常,镍电铸的电流密度在 1 - 10 A/dm² 之间,具体数值根据模型的形状、尺寸和所需镍层的性质进行选择。同时,电铸时间根据所需镍层的厚度来确定,可通过法拉第定律进行计算。
搅拌与过滤
为了保证电解液中镍离子的均匀分布,减少浓差极化现象,需要对电解液进行搅拌。搅拌方式可以是机械搅拌、空气搅拌或溶液循环搅拌等。此外,在电铸过程中,电解液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杂质(如阳极泥、不溶性微粒等),这些杂质会影响镍层的质量,因此需要对电解液进行过滤,保持电解液的清洁。
(四)脱模与后处理
脱模
当镍层达到预定厚度后,需要将电铸制品从模型上脱模。脱模方法因模型材料和制品的特点而异。对于一些简单形状的制品和金属模型,可以采用机械脱模的方法,通过适当的外力将制品从模型上分离。对于一些与模型结合紧密或形状复杂的制品,可能需要采用化学溶解模型或其他特殊的脱模技术。例如,使用可溶解于特定溶剂的模型材料,在电铸完成后,将模型溶解,从而取出电铸制品。
后处理
脱模后的镍电铸制品通常还需要进行一些后处理。例如,进行热处理可以消除镍层中的内应力,提高制品的尺寸稳定性。表面抛光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品的表面质量,使其达到所需的光洁度。对于一些需要进一步提高耐腐蚀性或硬度的制品,还可以进行表面镀覆其他金属或进行化学转化处理等。


IP属地:山东1楼2024-11-20 10: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