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842,885贴子:12,102,393
  • 6回复贴,共1
曹睿,字元仲,沛国谯县人。曹睿的生母是大名鼎鼎的甄氏,世人称为甄宓,后人称为甄姬。甄宓之前有个老公,叫做袁熙,是袁绍家的二儿子。200年官渡之战以来,袁绍就开始衰弱,袁绍一死,他的几个儿子就开始分家产、搞内斗。结果就是被曹操一个一个解决,最终204年8月,曹操正式攻克了袁家在河北的大本营——邺城。曹操的二儿子曹丕当时也在军中,或许是为了给自己父亲留一个好印象,他第一个冲进了袁府中,结果看到了个少妇披头散发、面部脏兮兮的躲在袁绍妻子刘夫人身后。而刘夫人则是害怕的自己捆住了双手,以示投降。曹丕见状就问她身后的是何人,刘夫人赶忙回答道:“这是袁熙的妻子。”(是熙妻)曹丕听后当即说道:“刘夫人你这是干什么?让你的儿媳妇把头抬起来吧。”(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刘夫人于是亲手捧起了自己的儿媳妇给另一个陌生男人端详。曹丕见后心是砰砰直跳,当即和甄氏看对了眼。刘夫人见状却是十分欣喜,在曹丕走后反而握着甄氏的手,说道:“这下子好了,不用担忧会死了!”(不忧死矣!)于是不久后,曹丕就纳了甄氏,对她甚是宠爱。如此看来,刘夫人为了活命还真是费劲心机,竟然舍得把自己的儿媳妇送给另外一个男人,只为讨好他,可悲,可叹。而就在不久后,甄氏也不负众望的给曹丕生下了一个男孩,这是曹丕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他的长子,日后极有可能会继承自己地位的人,于是曹丕给他取名为曹睿。“睿”者,同“睿”也,有着通达、明智的意思。然而,问题也紧随其后,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可推断曹睿生于204年,然而曹操在当年八月才平定邺城。所以就算曹丕在进入邺城的当天晚上就办事并且一发命中,那也至少得205年中旬吧,怎么看都不可能是在204年就生出来了啊。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按照陈寿的记载,那么曹睿就不该姓“曹”了,就该姓“袁”了。然而这么看还是有问题,首先,史料记载自从199年击败公孙瓒以来,袁熙就一直在幽州当幽州刺史,而甄氏被明确记载待在邺城侍奉刘夫人,因此不管怎么看袁熙都没有机会啊,除非甄氏怀的是个比哪吒还牛的人物,能够一怀怀五年(哪吒也才三年就被生下来了。)而且,就算是袁熙偷偷跑回来,史书没记载,可曹操围困邺城的时间是有记载的啊。从204年2月曹操就趁袁尚进攻袁谭时开始围攻了邺城,那就是说,即使袁熙偷跑回来,那最晚也得在204年2月之前跑出邺城吧。那也就是说,就算是时间最晚,204年2月曹军围城的前一天甄氏怀孕,袁熙跑了,那到了8月也有6个月大了吧。曹丕就算再怎么色迷也不至于分不清孕妇吧。况且就算没分清,那曹丕八月进邺城,纳甄氏,同年甄氏就生了,最多不过五个月,曹操、曹丕是**吗?就算没读过医书也至少应该知道早产也不带早这么多的吧。所以换而言之,曹睿大概率确确实实是曹丕亲儿子,但可能是陈寿抄写时出现了错误,错把曹睿的出生日期记错了,从而算错了他的享年。讲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我这是跑题了,但没办法啊,万一我发出去再有人说曹睿其实姓袁,搞这种,那就没有意思了。接下来接着说,曹睿出生后也确实没有辜负曹丕给他的这个“睿”字,曹睿从小就长着一副帅脸,并且还很聪明,过目不忘。而事实证明,隔辈亲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古代都是适用的,曹睿的爷爷曹操就很喜爱这个大孙子,经常把他带在身边,曹操更是笑着对曹睿说过:“有你在,我曹家的基业就能继承三代了!”(我基于尔三世矣。)然而,在这爷孙情下的则是一段失败的婚姻。甄氏性情温良,曹丕性格阴恶、好猜忌,他们两个本不是一路人,不过是一时生情罢了。在蜜月期之后,曹丕就与甄氏形同陌路、越走越远。二人也时常发生争吵,曹丕好猜忌,对于后宫之人一向不许容忍,有一次他要驱逐任氏,甄氏来劝阻,曹丕不听,坚持己见,二人因此大吵一架。郭女王,安平郡广宗县人。不要误会,此人就姓郭,字女王,据说原因是她娘生她时有异象,再加上她自幼美好聪明,他爹因此对着众人骄傲地说道:“这是我家的女中君王!”(此乃吾女中王也。)于是她就叫郭女王了。虽然她爹把她当成女王,但很快乱世来了,别说女王了,皇帝也不管用,于是她失去了父母,开始了颠沛流离。直到后来,曹操当魏公时她因为自己长得漂亮,才被安排进了曹丕府中。而与甄氏感情破裂的曹丕见状当即反过来开始宠爱郭女王。正巧当时曹丕正和曹植夺嫡处在白热化阶段,甄氏自幼大家闺秀,大概率没有学过什么政治阴谋之类的,可郭女王却自少颠沛流离,见惯了世间冷暖,于是屡屡给曹丕献计,为曹丕夺嫡起到了一部分作用。曹丕因此更加宠爱郭女王,而疏远甄氏。然而这一切跟此时的曹睿还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他有着爷爷曹操的喜爱,因此即使曹丕和甄氏再怎么闹,曹操也始终护着自己的这位大孙子。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11-02 22:19回复
    然而很快,220年,曹操死了。曹叡很伤心。同年,他的父亲曹丕继承魏王,可他身为长子却没被封为魏王世子,而是被封为武德侯。
    而给曹叡安排的老师则是大儒郑称。当然,如果你问我他为什么是大儒,那我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因为郑称我看了看,似乎也就只有上的几道奏疏,经常陪着的人物是刘廙、卫臻、陈矫等人,算是二流偏上的人物。
    总之不管怎么说,曹叡终于是有了个老师,和后来的那位明光宗朱常洛相比虽然晚了点,但好在曹叡是有天赋的。(明光宗朱常洛出阁读书时已经十二岁了。)
    同年晚一些,曹丕称帝,第二年,长子曹叡却只被封为齐公。
    而另一面,曹丕却是再也忍不下甄氏了,夫妻二人的关系已然下降至冰点。再加上郭女王从中挑拨,每日在曹丕身边吹耳边风,久而久之,曹丕对甄氏越发不满。
    于是乎,在221年8月4日,久在邺城与曹丕许久都没有联系的甄氏却突然得知曹丕派遣了一个使者前来。甄氏明白了,她什么都明白了,但她看着身旁的儿子曹叡时,她知道,她可以死,但他绝对不能死。
    于是甄氏做了一个母亲能做的最后一件事,她将自己亲手养大的儿子送给了李氏妃子。
    “儿子,这大概是娘能够做的最后一件事了,你要活下去,不遗余力的活下去。”
    此时的甄氏不是大名鼎鼎的甄姬,也不是受尽恩宠的甄夫人,更不是被追谥的文昭甄皇后,她只是一个母亲,一个感觉到自己命不久矣,却一心为儿子找活路的母亲。
    十六岁的曹叡离开了,此后他将由李氏抚养,他不明白这是因为什么,但他之后却是再也没见到过母亲。
    同日,使者见到甄氏,宣读曹丕的旨意,下令将其赐死,甄氏就此死去。
    可这位母亲直到死也不得安稳,郭女王或许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受宠程度,面对死去的甄氏她没有放下,反而将其的尸体用头发盖住面貌,用米糠塞住了她的嘴。
    “甄氏,看好吧,我将夺走你的一切。”
    当然,这一切对于曹叡是有影响的,随着甄氏的死,曹丕对曹叡也是恨屋及乌,开始疏远曹叡,将其废为了平原侯。
    过分了,这就过分了,曹叡不管怎么说也是你的长子,你就算再不喜欢也至少给个王公的身份,给个侯爵算什么?
    况且你给就给吧,还偏偏给平原侯,上一任平原侯是谁?曹植啊。
    于是,曹叡就这样被疏远了,他开始变得沉默,周围的人也纷纷离他而去,除了一个人,毌丘俭。
    毌丘俭,字仲恭,河东郡闻喜县人,他的父亲是毌丘兴,算是元老级别的人,兄长早夭,父亲病逝后年纪轻轻的他就继承了高阳乡侯。这样的一个人自然不会被人重视,于是曹丕安排他进了曹叡的平原侯府当文学掾。
    在其他人都对曹叡避之不及时,毌丘俭却毅然同意,陪在了曹叡身边,二人年纪相仿,因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年少的曹叡失去了母爱,又丧失了父爱,不过好在,他有了友情。
    直到同年三月,不知是朝臣不少人觉得不合礼法,还是曹丕自己心里过意不去,曹叡这才重封王爵,升为平原王。
    然而这只是曹丕一时的愧疚罢了,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往上爬,爬到那权力的顶峰,让所有人都仰首看着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才能为母亲报仇。
    然而其实当时的情况对曹叡并不乐观,由于郭女王的缘由,曹丕对于曹叡一时间十分厌恶,更是打算改立年幼的京兆王曹礼为太子。
    然而曹叡毕竟是长子,除了毌丘俭外也有人在向他靠拢,这个人叫卫臻。他的父亲就是那个倾尽家财跟着曹操陈留起兵,结果葬身荥阳的卫兹。
    有了这层关系,卫臻在曹魏自然是混的风生水起,曹操对他心怀愧疚,对他很好。曹丕敬重他的文采,也对他很好,时常与他一同讨论朝廷大事与典籍。
    不知不觉时,曹丕会偶尔问问卫臻对曹叡的评价,卫臻则是向来说好不说坏,曹丕因此也对曹叡逐渐改观。
    然而曹丕也明白,曹叡的生母甄氏是郭女王怂恿自己杀的,他恨自己,更恨郭女王。
    恨自己便恨吧,可待自己死后呢?郭女王还能活吗?
    因此曹丕虽然对曹叡有些许改观,但还是没有坚定的将其立为太子的打算。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11-02 22:20
    回复
      直到后来,有一次曹丕带着矛盾较为缓和的曹叡一同去打猎,他们看到了一对母鹿与子鹿。曹丕毫不迟疑,一箭便将母鹿射死,并当即命令曹叡射杀了子鹿。
      可曹叡却迟疑了,他看着面前的子鹿,它畏畏缩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是在已经死去的母亲身旁愣住。看着它,曹叡好像看到了自己。
      于是他摇摇头,放下了手中的弓箭,对曹丕说道:“陛下您已经杀了它的母亲,儿臣实在是不忍心再杀了这儿子啊。”(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随后曹叡再也支撑不住,痛哭不已。
      曹丕见状十分震惊,在他眼中,他的这个儿子对他的命令一向是不敢违背的,可如今却为了这么一件小事而忤逆自己。
      紧接着,曹丕就想到:曹叡他对这种畜生都如此仁慈,更何况是自己的嫡母呢?如果传位给他,未必是一件坏事。
      然而,曹丕也不是傻子,就因为这么一件事就全部寄希望于曹叡的仁慈,于是他当即下诏把曹叡过继给了无子的郭女王。
      好了,曹丕可以放心了,在他看来,曹叡是个对牲畜都有仁爱的人,连牲畜都不敢杀,更何况是冒着不孝的骂名为了自己的生母而杀了自己的继母呢?
      在他看来,一切都很完美,然而他却没有看见,曹叡眼中充满的恶意与恨意。
      曹叡刚开始有些不适应,并不认真侍奉这个杀死自己亲生母亲的人。
      然而很快,他就想起了母亲临终前的嘱托“活下去,不遗余力的活下去”。
      为了活下去,曹叡强忍心中的恨意与不适,装起了孝子恭敬的侍奉起了郭女王,每天都向郭女王请安。
      而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活下去罢了,当然,曹叡可能还在后面加了几个字——“往上爬”。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隐忍,只是为了活下去,只是为了往上爬。
      郭女王无儿无女,面对曹叡的恭孝她十分欣喜,一向精明的郭女王终于是中计了,她当即跳反过来,为曹叡说起了好话。她似乎忘了,这位自己的孝子他的生母可是自己杀的。然而郭女王还是这么做了,其实她这么做也是为了践行一个言语——“甄氏,我将夺走你的一切。”
      事实证明,目前看来她是成功了,她夺走了曹丕的宠爱,夺走了原本属于甄氏的正妻之位、皇后之位,如今,她又夺走了她的儿子。
      在她看来,她是个成功者。但在曹叡看来,她只是一个工具人。
      在郭女王以及卫臻等人的帮助下,曹丕与曹叡的关系在表面上越发缓和,曹丕更是又给曹叡叫去了高堂隆当老师。
      相比于前面的郑称老师,这位高堂隆老师可以说不知道高级了多少倍,他不但是西汉经学家高堂生的后代,而且还曾教过曹操的儿子曹徽,对他厉行劝谏。由此也可见曹丕对曹叡的重视。
      时间很快过去,226年,原本在着手准备第四次南征的曹丕却因为夏侯尚的死悲痛不已,再加上平常身体就不太好,因此当即一病不起。
      临终前,曹丕召见了曹真、司马懿、陈群,又带过来了曹叡。弥留之际,他宣布了立曹叡为太子,并抬手指着曹真三人道:“这三位都是忠臣,如果有人挑拨离间你与他们的关系,不要怀疑他们。”(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曹叡木讷的点点头,一切都已决定了,自己终于成为了太子,而且看这情况估计不久就要成为皇帝。
      五月十六日,曹丕去世。第二日,曹叡即位。
      按道理讲,不说是皇帝,就是寻常百姓爹死了儿子也得去送送,可曹叡却是当即表示:“暑热难耐,我就不去了。”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234年4月21日,早就退位的汉献帝刘协去世,曹叡却是破天荒的亲自身穿孝服率领群臣前去送葬、哭祭,不知道的还以为现在死的这个才是他爹呢。
      就这样,精明猜忌了一辈子的魏文帝死时却没有儿子来送,真是悲哀。
      然而这只是开始罢了,很快,曹叡刚上位便恢复了自己生母甄氏的名号,追谥其为皇后。
      但对于郭女王,曹叡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他选择了等待,并把郭女王赶到了许昌。
      然而,说出来可能不信,身为太子的曹叡却是与满朝文武大臣大多不熟悉,甚至有的人都没见过曹叡。
      之所以如此,主要就在于曹丕一直不宣布曹叡为太子,直到临死前一天才宣布其为太子,曹叡因此根本没时间和朝中重臣来往,许多重臣也对这位新君毫无印象。
      于是,群臣纷纷前去宫门前请求见见曹叡,一睹这位新君的芳容。
      然而几天过去了,曹叡却没有任何表示,就在群臣觉得乏了的时候,宫中的内侍出来了:“侍中刘晔,皇帝要见您。”
      刘晔当即进宫入见,群臣见状当即再度沸腾起来,可曹叡却也只召见了刘晔,于是众臣当即纷纷将耳朵趴在门上,侧听里头的声音。(众人侧听)
      结果刘晔和曹叡一聊就是大半天,群臣在宫门外等了许久也不见刘晔出来,不由得兴致缺乏。
      就在此时,刘晔走出来了。众人纷纷上前询问道:“新皇帝怎么样?”(何如?)
      刘晔想了想,回答道:“与秦皇汉武类似,就是才干稍有不及罢了。”(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
      关于刘晔和曹叡这大半天在宫中聊了什么,我不知道,史料也没有记载,但刘晔这段评价确实是典中典。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11-02 22:20
      回复
        同年八月,孙权眼见曹丕去世,抱着占便宜的心思当即亲自前往攻打江夏郡。
        江夏郡的守将是文聘,见状当即向朝廷求援,朝廷因此十分惊慌,纷纷表示要派大军救援。而曹叡却十分淡定,大家都以为皇帝大人是吓傻了,可此时曹叡却说道:“孙权的军队擅长水战,这次敢上岸无非是想要趁我们不备偷袭罢了。如今文聘有所防备,形成对峙,我料定他肯定不能久待。”(权习水战,所以敢下船陆攻者,几掩不备也。今已与聘相持,夫攻守势倍,终不敢久也。)
        话虽如此,曹叡最终还是派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边方,而荀禹手下大概也就几百人。
        荀禹很无语,但毕竟人家是老板,于是他收集了沿途郡县的兵卒,凑了千余人到了江夏。
        而事情也确实如曹叡所料,孙权上岸围攻二十余天,久攻不下,已经打算撤军。此时荀禹率军趁夜大点火把,表示大军来援,孙权于是急忙下令撤军,文聘趁势出城,击退孙权。
        此战充分展现了曹叡的军事实力,在万里之外的洛阳,却如同未卜先知般能够提前预判孙权所想,实在诡异,实在牛批。
        同年,孙权还不死心,又派去诸葛瑾、张霸进攻襄阳。当时文聘新死,原本是总指挥的夏侯尚更是在曹丕死前就死了,因此襄阳方面一时间没有一个统帅能够组织反击。
        此时曹叡当即审视起朝臣,曹丕给他留的四个顾命大臣中,曹休在两淮,陈群不懂军事,曹真倒是无事且懂军事,可曹真身为宗亲大将最好在洛阳镇守,于是翻来覆去,曹叡将目光放在了司马懿身上。
        这一年,曹叡大约二十一岁,距离死亡还有十三年;这一年,司马懿四十七岁,距离死亡还有二十五年,但对于夺取曹家大权只有二十三年了。
        不少人因为曹叡给予司马懿独自领兵之权而对他多加指责,可这就是从上帝视角看历史了。因为在当时的曹叡看来,宗室人才凋零,自己能够信任且有能力、威望也就是这些顾命大臣,因此司马懿也就成了不二之选。况且,曹叡二十一岁,司马懿四十七岁,我不知道曹叡是怎么想的,但如果我是当时的曹叡我一定会觉得我一定能够活过司马懿,毕竟古代社会普通人能活过四十岁就不错,活到五十岁、六十岁那就得烧高香了,如果活到七十岁,那就要看看祖坟是不是冒青烟了。
        因此,在当时看来,曹叡用司马懿确实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司马懿确实做的很好啊,到了之后当即击败了吴军,斩杀了张霸,给诸葛瑾吓得慌忙逃走。
        因此以此点为借口攻击曹叡的人,在我看来,要不然就是心思缜密,有心污蔑,要不然就是不明是非、听风就是雨了。
        和平的日子就过了一年多,228年,孟达反了,司马懿过去给他砍了。
        然后在同年,蜀相诸葛亮兵出祁山,陇右震动,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边民百姓自发的打开城门、绑住官吏,迎接蜀军。
        消息传到洛阳,满朝皆惊,曹叡却依旧淡定自若,说道:“诸葛亮凭借蜀地的山川险阻尚能固守,如今前来进攻,简直是自寻死路。况且他贪恋三郡的地盘,只知道进攻,不知道防守,击败他就是洒洒水的事情。”(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既合兵书致人之术;且亮贪三郡,知进而不知退,今因此时,破亮必也。)
        然而,嘴上说的很好,实际上曹叡确实连忙开始找人,最终找到了五子良将仅剩的张郃,让他率步骑兵五万前去增援。随后西线的统帅夏侯楙被撤职,大将军曹真被曹叡派了过去镇场子,他自己也亲自前往长安。
        事实证明,曹叡的抉择很正确,张郃到达后成功击破了言过其实的马谡,进入了陇右,曹真也击退了赵云的佯攻,率大军准备增援。诸葛亮见状自知不敌也只得放弃到手的城池,扭头回了汉中。
        击退了诸葛亮的曹叡很高兴,于是在同年四月回到洛阳后当即赦免了除死刑外的囚犯,随后又评定战功。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曹叡刚在洛阳坐稳不久,孙权就又开始搞事,让周鲂诈降,成功骗过了大司马曹休,结果大司马曹休中计被击溃,军士死伤惨重。
        曹叡一阵黑线,当即派人去安抚曹休,并给他送去了更多的赏赐,没办法,宗室里头能用的人真的不多了。
        结果没想到曹休见后不仅没有释怀反而更愧疚了。
        “陛下待我这么好,我却因为立功心切致使遭此大败,我还有何颜面活于世啊!”
        曹休很愧疚,于是最终愧疚死了。
        曹叡很无语,但他还不至于被无语死,于是他当即挑来挑去,让满宠接管了两淮地区。
        结果就在同年十二月,诸葛亮又发动北伐,曹叡于是赶忙又把工具人张郃叫过来让他去平叛。
        张郃去了,结果他刚到诸葛亮就撤了,曹叡一打听,才知道是大将军曹真留了个将军叫郝昭,修建陈仓城,最终挡住了诸葛亮。曹叡大喜,当即打算重用他,结果就得知郝昭病死了。曹叡再度无语。
        同时辽东公孙渊又发动了兵变,囚禁了公孙恭。刘晔表示如果纵容公孙渊可能会导致辽东割据反叛,届时北境都会不稳,不妨趁他刚临大位,地位不稳派军讨伐攻灭他。然而曹叡感觉自己简直要忙疯了,于是他没有听从刘晔的意见,而是采取了安抚政策,封公孙渊为辽东太守,让他自己上一边玩去。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11-02 22:21
        回复
          229年4月,原本是有希望继承曹丕位置的曹礼不明不白的死了。
          230年,曹真升任大司马,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曹真当即上来就表示自己要伐蜀,并提出了一些计划。
          曹叡点点头,毕竟曹真真的是宗室中最后一个可用之才了,万一自己一个没同意,这位大哥一郁闷也嘎嘣了,那就该自己郁闷了。
          于是曹叡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批准了曹真的伐蜀方案。
          结果天公不作美,曹真伐蜀时那雨下的那叫一个大,直接把曹真新官上任点的火给浇灭了,于是曹真撤了,回来之后就病倒了。
          曹叡更郁闷了,不是,我同意不行,不同意也不行,咱们宗亲和皇帝就必须得有一个先没呗。
          231年三月,大司马曹真病死,曹魏大司马一职业因此被冠以诅咒之名,成功成为了三国继刘备老板、东吴大都督之后的又一高危职业,于是满头黑线的曹叡当即实际上封存了这个官职。
          同月,诸葛亮再度北伐,进攻天水等地。鲜卑的轲比能则是与其联络,趁机进军石城。曹叡见状则是只想表示:“你们有完没完啊!”
          于是曹叡当即让牵招过去看着轲比能,另一面派遣司马懿前去抵御诸葛亮。
          最终诸葛亮“粮尽”撤军,轲比能见状也只得撤走,并当即主动认怂率族人及丁零大人儿禅到幽州贡献了些名马。
          233年,并州有个匈奴首领叫步度根,和与魏国做对的轲比能有些许勾结。
          当时的并州刺史是毕轨,他十分聪明的上书表示:“我已经派人出兵来对外震慑轲比能,对内镇压步度根,这事很快就完了。”
          说得不错,确实很快就完了。曹叡看到奏疏就感到不妙,因此严令下旨道:“先前步度根和轲比能不过是有些许联系罢了,步度根也并未明着反叛。如今我等却悍然出兵,二人定会合兵一出,与我军对抗。因此万不可妄自用兵,即使用兵也不要追过边塞。”
          可曹叡还是说晚了,此时毕轨已经信心十足的到了阴馆,并派遣部将苏尚和董弼出关追击。身为聪明自信的毕轨的部下,苏尚和董弼也很自信,于是他们自信的前去追击,然后自信的在楼烦遇到了轲比能,最后自信的奔赴黄泉。
          得知苏尚和董弼双双战死后,聪明自信的毕轨也不自信了,连忙逃走。
          曹叡得知后相当无语:好不容易踏实了几年,又遇到了个毕轨这么个自信的“聪明人”,于是曹叡为了嘉奖他的自信和聪明,当即把他免职了。
          随后曹叡看了一圈,行了,阿蘇,你去吧。秦朗,小名阿蘇,是曹操的继子,虽然理论上讲是曹叡叔伯辈的,但和曹叡关系极好,处的跟哥们儿似的。
          于是秦朗去了,轲比能和已经反叛的步度根见状也就走了。终于是消停了。
          然而很快,蜀汉的诸葛亮就诠释了什么叫生命不息,北伐不止。234年5月,诸葛亮联合孙权再度发起北伐。
          曹叡很烦,于是烦躁的他烦躁的驳回了东线的老同志满宠建议放弃合肥的请求,怒批表示:“西边的祁山堡,中间的襄阳和东边的合肥乃是兵家必争之地,怎么能够轻易放弃呢!”
          随后夸下海口,说道:“我不管你们能不能坚持,总之我现在出发去你们那,我一到那,孙权准撤军。”
          于是曹叡当即踏上了南征的旅途,虽然卫臻等大臣劝谏,但曹叡仍然坚持。
          而东线的满宠眼见为了这点事大老板都要亲自来了,于是赶忙开始加倍干活,自己亲自带着几个人偷跑到合肥城外在顺风处又放火又放箭。结果孙权军的攻城器械损失大半,前去救火的孙权侄子消防员孙泰还被满宠这个老同志不讲武德的给乱箭射死了。
          孙权见状当即失去了信心:算了吧,都折腾大半辈子了,不至于为了这点事再把自己搭进去。
          于是孙权撤军了,陪着曹叡一同出来的群臣见状认为出来都出来了,虽然东方的孙权撤了,但西边还有个诸葛亮,不如再去亲征长安,消灭诸葛亮。然而曹叡却说道:“孙权的大军已经撤退了,诸葛亮孤立无援,已经难成气候了。”于是曹叡回了洛阳。
          而失去了盟友的的诸葛亮自然是独木难支,但为了贯彻“生命不息,北伐不止”的理念,最终诸葛亮选择了坚持。
          于是,他成功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劳死在了五丈原。
          就此,从登基开始就一直折腾的曹叡终于是有了一个短暂的安宁。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11-02 22:21
          回复
            其实我一直奇怪一个事情,为什么一个一直很忙的人突然闲下来时会做些我们不能理解的事。
            这个事原先我也很不明白,直到不久前,我为了一些事忙了许久,忙完了,有闲空了,可却有一种空虚感。当然,这还有种更通俗的说法,就是闲的没事干。
            闲的没事干就容易多想,我于是有幸把自己近些年做过的蠢事都回顾了一遍。
            曹叡也一样,从即位开始,孙权北伐,然后孟达反叛,之后诸葛亮又拉着孙权进行了不停的北伐,北方的异族还时不时搞些事情,实在是太忙了,周围的这些邻居实在是太能折腾了。
            于是,在诸葛亮死了,孙权沉默了,北方的异族被他打服了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好闲啊。
            于是他开始思考,想着想着,就想起了许多事情,这其中,就包括的他的母亲,当然,是生母。
            十三年前,母亲突然把自己交给了一个不认识的女人,然后说了些当时自己不明白的话,从此以后,自己再也没见过她。
            几年后,他明白了,她死了。听周围人说,她是自认为德行不够。不肯接受皇后之位,没多久突然病逝的。
            当时的曹叡不明白,但他接受了这个结果。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明白了这个结果是多么的可笑与矛盾。
            但他已经是皇帝了,他有更多的事要做,于是他选择了装没看出来,装什么都不明白。实际上,他什么都明白。那个困了自己一个青春的问题实际上很简单,它的答案就深藏于他自己的心底,只不过是他不敢相信罢了。
            4年前,他来看过她,那年,她的母亲,他的外婆,张氏去世。而她去世的地方,叫做渭阳宅。
            曹叡因此如同一个请教老师的学生一般向大臣们请教皇帝给外祖母行丧的旧礼,甚至于比惦记他爹曹丕都要多。
            最终,曹叡亲自身穿孝服,前来替她,给她的母亲送葬。就是这次,曹叡又一次去看了她,母亲,您没能给外祖母送葬,我替您了。这么多年,委屈您了。
            于是,曹叡下令将甄氏的陵墓改葬到了朝阳陵。
            这一年,曹叡闲了下来,于是他想起了这些事,往事,该有一个结果了。
            于是他从这一年开始,便如同疯魔了般不停地向郭女王哭着询问着,不,或许应该说是质问着她自己母亲的死因。
            郭女王见状畏惧了,即使她聪明睿智,即使她心狠手辣,可在这个如同疯魔般的人面前,她没有任何抵抗力。
            于是她选择了沉默,沉默,往往是最好的答案。
            曹叡对于沉默是不能容忍的,他知道这种沉默是什么意思,但他不愿相信,于是他继续不停的质问着她。
            终于有一天,郭女王再也撑不住了,她用尽全身的力气,对着面前这个不停的向她哭着质问的如同孩子般的人吼道:“你的母亲是先帝杀的,一直质问我有什么用!要责备你也应该去责备你的父亲!况且你身为人子,怎么能因为亲生母亲而杀了母后呢!”
            郭女王吼完了,宫内是一片沉默,刚才还在哭着质问的曹叡沉默了。紧接着的便是愤怒。
            你有什么权力指责我!我的母亲做错了什么,竟然因为你而被杀,如今你却又将锅甩在了先帝头上,难道你就这么清白吗!
            于是曹叡扭头离开了,只留下在原地反应过来惶恐不安的郭女王。
            数月后,郭女王就这么死了,也不知是被吓死了还是被人下黑手了。可曹叡却是意志消沉,自从上次的谈话后曹叡就这样了,他还是不敢相信,也没有勇气解决这个自己年少一直留到现在的问题。
            直到此时,李氏来了,她已经很老了,面上布满了皱纹。但看着面前这个近似儿子的人如此颓废,她还是决定出来告诉他一切的真相。
            于是曹叡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他知道了所有,他母亲的死因,郭女王的心狠手辣以及曹丕的冷眼旁观。
            愤怒侵占了曹叡的大脑,迫使他颓废的身体重新振作。是的,逝者已经逝去,可作恶者还没得到应有的惩罚。
            于是曹叡最终给了郭女王最后的一个惩罚,将她也披头散发的遮住面容,就像当初她对他的母亲那样。
            结束了吗?结束了。对曹叡而言,杀害他生母的恶人终于是迎来了应有的恶果,自己年少的疑问也就此解开。
            “母亲,您可以安息了。”
            于是曹叡换上了女人的衣服,喝着酒,想着自己的母亲,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感觉到自己的母亲。
            可这种举动对于其他人来说,不是精神病也差不多了,于是城门校尉杨阜看到后当即十分愤怒,对面前这个整个魏国的最高统治者质问道:“您这算行的什么礼仪!”
            对于如此忤逆,且不懂自己所想的杨阜,曹叡没有愤怒,没有郁闷,只有沉默,随后再也没有穿过除符合礼仪的朝服之外的衣物来见杨阜,并当即将杨阜调为将作大匠。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心事终于了却了,一直紧绷着的曹叡终于可以放松了。于是他当即一门心思的来开始建造宫殿、后宫上了。
            (未完待续…)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11-02 22:22
            回复
              (叠甲:以上内容大多参照史料,还有部分是作者自身的创作,希望各位能够轻点喷,谢谢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11-02 2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