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九小吧 关注:19贴子:180
  • 7回复贴,共1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资料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 逐渐抽象概括 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 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 整理 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 持续 和谐的发展。
     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人们生活 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 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 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 抽象能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 思想 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实验 猜测 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 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 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 目标 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 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IP属地:山西1楼2010-10-28 17:22回复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 描述数据 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 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 实验 归纳 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 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 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 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讨论与质疑。
         重要概念了解--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这一对象。
         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的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 实验 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数学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 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 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课程对于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是什么?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 大小 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 收集和处理数据 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的目标是什么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 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 实验猜想 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 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的目标是是什么?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理解问题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IP属地:山西2楼2010-10-28 17:22
    回复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什么?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 清晰的认识 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 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 大小 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而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 整理 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 具有一定挑战新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探索规律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内容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内容数据统计活动初步不确定现象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内容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可能性课标中的学段目标第一学段:知识与技能   1、经李聪日常生活中抽象出熟的过程,认识万一没得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第二学段: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反战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3、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一学段:数学与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在教室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IP属地:山西3楼2010-10-28 17:22
      回复
             第二学段:关于数学思考的学段目标 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字母和图标描述并解决现实中的简单问题。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于猜测,发展出初步合情推理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第一学段:解决问题 1、能在教室的帮助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由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第二学段: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求其他方法。3、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5、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6、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一学段:有关情感与态度的学段目标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了解可以用书和醒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学习的过程,感受数学思想过程的合理性。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第二学段:情感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能积极的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袭击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去的不断的进步。3、体验数学与日常或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5、对不懂得地方或不同的观点又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具体的内容标准第一学段:(一) 数与代数内容: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时注意: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叙述“算理”。
             具体目标:
             数的认识(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能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数的运算(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IP属地:山西4楼2010-10-28 17:22
        回复
               (2)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常见的量(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探索规律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意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具体目标:
               图形的认识(1)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测量(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图形与变换(1)结合实例,感知评估以、旋转、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翻个之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图形与位置(1)会用上、下、左、右、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IP属地:山西5楼2010-10-28 17:22
          回复
                 第二学段一)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具体目标:
                 数的认识(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小数)。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7)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数的运算(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6)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7)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式与方程(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接简单的方程(如3x+2=5   2x-x=3)正比例、反比例(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探索规律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二)空间与图形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而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IP属地:山西6楼2010-10-28 17:22
            回复
                   在教学中,要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具体目标:
                   图形的认识(1)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4)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5)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6)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
                   (7)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8)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10)能辨认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测量(1)会用量角器量指定教的度数,会画指定读书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2)60°、90°角。
                   (3)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4)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5)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分米?、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1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8)探索默写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图形与变换(1)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3)通过观察实例,诗人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4)欣赏生活中的图案,能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图形与位置(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咋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一学段一、教学建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IP属地:山西7楼2010-10-28 17:22
              回复
                     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评价建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租金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注重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平均价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
                     三、教材的编写建议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编写一标准为基本依据,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教材的编写应有助于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教材的编写还要有利于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应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并具有一定的弹性。教材编写时应充分考虑与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结合。
                     选取密切联系学生将鞥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呈现方式要丰富多样。
                     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
                     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
                     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
                     第二学段:
                     一、 教学建议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IP属地:山西8楼2010-10-28 17: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