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吧 关注:230,124贴子:13,208,024

回复:分章节讨论武林外史原著,顺便给朱七七实事求是的证个名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继续说第二十六章。它是整本书的精神内核的直接体现。1.熊猫之于沈浪意味着什么。沈熊之间是“认可和信任”。认可沈浪的品德从而无条件的信任。全书中沈浪是“仁义君子”而儒家文化中认为最接近“义”的是“信”。沈浪一笑道:“人,无论是谁,本该有一些不必被别人知道的秘密,纵然亲如夫妻、兄弟。”熊猫儿道:“你也有一些别人不知道的秘密么?”沈浪道:“自然有的。”熊猫儿道:“沈浪,你的确是个谜一般的人物。”沈浪微笑道:“不错!我的秘密本就比谁都多。”熊猫儿道:“当今天下,可有人知道你的身世来历?”沈浪道:“只怕绝无仅有。”熊猫儿长叹道:“若是换了别人,身世如此隐秘,还有谁敢和他结交为友?但你好像和别人不同。”沈浪笑道:“有什么不同?”熊猫儿道:“无论如何,我总觉得你纵然不肯将家世说出,但你所隐瞒的也必不是罪恶,你仿佛有种特别能令人信任之处。”沈浪笑道:“多谢。”熊猫儿又道:“但你的笑,却太令人难以捉摸,有时你虽然笑得甚是开朗,但我却觉得这笑容中似乎含有痛苦,你为何不肯将痛苦说出”沈浪微微一笑,回转头去,再不说话。熊猫儿亦默然。认可兄弟的为人,信任兄弟的品格,理解兄弟的难处,虽不如金无望般的知己,但却可当过命的兄弟。这一点朱七七就差了点意思。熊猫儿与朱七七谈论沈浪。第十四章,熊猫儿与朱七七谈论沈浪。朱七七说:“我真不懂,世上为什么会有像他这样的人,仿佛对任何人都没有信心,假使世人都像你我这样坦白,那有多好。”熊猫儿笑容渐敛,沉声又道:“坦白虽是美德,但有些人心中有着极大的苦衷,肩上担负着极重的担子,你却叫他如何坦白。这就是兄弟与女人的区别。


IP属地:安徽157楼2025-03-09 12:43
收起回复
    2.想要进一步从儒学的角度谈一下朱七七和沈浪,这也是为了更好的解读王夫人出场后的一些情节。先说“仁” “义”的关系。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即“仁”的起始和萌芽是“恻隐之心”,有些书进一步阐述为“不忍心”。这个“不忍心”非常重要的。执政者有恻隐之心,才能体会到老百姓的苦。强者有了恻隐之心,才会锄强扶弱。有这么个故事齐宣王看到仆人牵着牛去祭祀,牛瑟瑟发抖,齐宣王不忍心,遂说以羊换牛,孟子对齐宣王说:重点不是以羊换牛,而是君王你的恻隐之心。君王有了恻隐之心才能施行仁政。“仁”以恻隐之心为起始,延申出爱。仁者必先自爱而后爱人。2.“羞耻之心”义之端也。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进一步形成普世的道德观,行为规范,社会关系。如果一个人过仁,那必定会博爱且同情心泛滥,这个时候就需要义来节制仁。即合适的公正的仁即为义。表现在社会关系上义的作用是“规范社会秩序”“节制人的情感和欲望。”荀子说“义”是人区别与动物世界的关键所在。3.仁和义的关系。(1)仁为义之本,义为仁之节。(2)“厚于仁者薄于义,亲而不尊”:如果一个人过于重视仁爱,他可能会赢得他人的亲近,但难以赢得他人的尊敬。“厚于义者薄于仁,尊而不亲”:如果一个人过于重视道义则不近人情。4.了解以上内容再来谈沈七。沈浪是仁和义的结合体,朱七七过仁,而缺少义。有些“妇人之仁”。所以沈七二人前期都同情白飞飞,但白飞飞暴露后,沈即刻下杀手。但最后白飞飞仇没报成,还赤身裸体公之于众,就成了实打实的“弱者”可怜人,这时沈七又开始动了恻隐之心。谁知这个老几苏醒后又行“不仁不义”之事,但终了的终了,白飞飞放弃了杀害主角团。此时朱七七又开始“妇人之仁”了。但沈浪只是感慨一下“她到底是善是恶也没人知道了”。而人性是善是恶,迄今也没有定论。但君子会同情,可怜弱者,但永远不会爱上弱者,这是君子的本性,也是强者的俯视。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60楼2025-03-09 22:03
    收起回复
      最近一直在看孔子的论语,发现沈浪这个角色确实是依据儒家学说中君子的品德而设定的。这个确实很有意思。君子最怕的是小人,所以孔子说要微笑着远离小人,即不惹怒他,同时要远远的离开他。用现代的话说即是“远离烂人烂事。”远离烂人烂事,保持自己的品行,本身也是君子的道德修养。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63楼2025-03-11 20:37
      收起回复
        这部小说主题:无非是在讲儒家中的真君子(沈浪,金无望),伪君子(快活王),真小人(白飞飞,金不换,男女各一个),灰色地带(王怜花),再贯穿感情线纯爱主义(朱七七),超级恋爱脑(王夫人)。结论,1,对过往的恩怨,既然无法追究,那就宽恕,但宽恕不代表可以做朋友,所以选择远离那些小人。2,君子不好做,吃亏的总是君子,但风物长宜放眼量,小人通常没好下场。3,不要做恋爱脑,但可以做至纯至性的人。4,要想干大事,就得保持绝对的理性,义字当头,才能避免被感情左右。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66楼2025-03-11 23:01
        回复
          更正一下。个人认为:1.沈浪。代表有仁义的君子。他的行为和品格符合儒学之中的君子的品格。2.金无望。行走在君子路上的“士”的代表。“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他。”这句话出自孟子。3.朱七七。有仁无义的人。但妇人之仁(同情心泛滥),胜在有底线,有格局,有眼光。3.白飞飞。代表无仁无义的小人。(女子所图无非是情和欲,但要以道谋之。能力是有,底线太低,格局不够,所以注定干不成大事。)4.金不换。代表无仁无义的恶人。(为名为利,不择手段。)4.快活王。所谓的万家佛的伪君子(最能成大事的人)。5.王怜花。小人儒。一切为了个人利益,缺乏长久的责任和道德观。6.王夫人。王夫人我真不愿说她是个小人,她是本书最厉害的角色所在,她才是个因爱生恨的顶级恋爱脑。7.染香,春娇等等之流就属于庶民吧。


          IP属地:安徽169楼2025-03-13 10:33
          回复
            第二十七章 莫测高深(朱七七的小阳谋)
            这一章之后,沈浪终于要去报仇了,欢呼一下!在太行山,沈熊二人按按图索骥,终于到了“快活王”营地。朱七七派了个武功差,穿着崭新的大汉来接待沈浪熊猫,沈熊二人进入帐中,好酒好菜,招待了他们,话说朱七七对他们还挺好,知道他们旅途劳顿,所以先用好酒好菜犒劳着,沈浪熊猫吃饱喝足。熊猫倒头就睡,沈浪看着倒头就睡的熊猫很是羡慕,他自己坐在那里出神地想了好久。然后朱七七又派大汉用轿子来接沈浪去“快活王”营帐,沈浪此时是愉悦又急切的心情,大概是想着这个快活王可能是朱七七,开心又急切地想要见到她吧。原文是“呼声还未了,沈浪人已到帘外。”这速度让来接他的大汉都吓到了,沈浪坐轿来到“快活王”帐前,进入帐中,帐中简直华丽异常,美女如云,果然朱七七有钱就是豪啊!沈浪此时心情老好了,不停的欣赏美女,然后还和两个美女调笑,引得“假快活王,真朱七七”,真是好一番醋劲,沈浪通过假快活王的白嫩的手,以及他吃醋的样子,据此完全断定她就是朱七七,打这里之后,沈浪就是彻底开始陪朱七七玩cosplay了,朱七七与沈浪打赌,说沈浪三剑之内杀了他,就把此间一切给他,并把他刚才喝的酒的解药给他,沈浪又陪她玩了一把舞剑,沈浪舞剑,潇洒,灵秀,不可方物。然后,一剑结束之后,沈浪拆穿朱七七的小阳谋,朱七七痛哭,沈浪表白“沈浪的心难道是铁铸的”。表白后朱七七和沈浪拥到一起。此时在帐篷里睡大觉的熊猫,带着朱七七的遗书飞奔到现场,目睹此景,为他们感到高兴,三人喝酒庆祝,结果酒被王怜花下了毒,沈浪之前已经喝过一杯,中毒最深,三人逃亡中,被王怜花逮到,然后都被带到王夫人处,沈浪终于走上报仇主线了。


            IP属地:安徽170楼2025-03-13 18:38
            回复
              这一章重点说以下几个内容:
              1.沈浪性格中的一个特点:过于谨慎。论语中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即君子确需谨言慎行。但后来论语中又提到也不可太过谨慎,凡是无需三思,二思即可,否则容易裹足不前。(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沈浪确定假快活王就是朱七七的过程体现了她的谨慎:第一次怀疑。发现营地有鸡骨头,沈浪觉得快活王的手下不至于如此粗心大意。第二次怀疑。石头上朱七七留下的字条,字迹粗陋,文字也不甚通。沈浪觉得,快活王手下的人文化不至于这么差。前两次他有怀疑,但怀疑不大。第三次怀疑。进入快活王营地,接他的锦衣大汉,穿着崭新,他觉得千里入关属下的衣服不应该这么新,此时有了五成的把握觉得这个人不是快活王的手下。然后他发现衣服上还有“汾阳布庄铃记。”这时候他就知道这个快活王八成是朱七七,所以他放心陪熊猫喝酒了。接下来是对猜想的求证:进入快活王帐中,第一个破绽,那双白嫩的手是第一个破绽,但这还不足以支撑沈浪完全下决定,因此他开始调戏现场的美女,惹得朱七七醋坛子打翻,据此,沈浪才彻底下结论,此人就是朱七七。(这与揭穿白飞飞是幽灵宫主的过程和思路是一样的,先有猜想,然后还要不停验证。)
              但沈浪中毒后,在逃亡过程中,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就是孔子说的“再思,无需三思的体现。”第一次思考后走出山路。第二次思考后走入山路。第三次思考后还是走出山路。熊猫说你这想那么多,还不是跟第一次是一样的。结果王怜花就在出山路上等着他们。
              但沈浪也深知他有过于谨慎的毛病,他曾与朱七七在第十八章(请君入瓮)中,“关于是否要沿着足迹追过去找金无望的事件上”探讨这个问题,朱七七说:“你揣测虽好,但过于谨慎,照你这样咱们干脆一步也不要走了。”此时沈浪说“你没有听过诸葛一生唯谨慎吗?”朱七七说:“羞不羞自比诸葛亮。”沈浪说“因为我没有他老人家聪明,所以必须多考虑。但路还是要走的。”沈浪后来在太行山,第二十六章(初探魔窟)中,面对朱七七故意留下的地图纸条,沈浪又就“是否要沿着地图前行的问题”与熊猫好一番探讨,最后沈浪说道:“世上有些事正是如此,愈想得多,顾虑愈多,于是就做不成了;若是不想就做,反而说不定能做得通,世上有许多轰轰烈烈的大事,正是不想就做而做出来的,若是仔细想过,便不会做了。”朱七七对他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IP属地:安徽172楼2025-03-13 19:31
              回复
                2.继续说一下作者为什么一定要安排朱七七假扮快活王死在沈浪手上这出戏。(1).原因。用朱七七自己的话说“一个女孩子,是宁愿吃任何苦,也不愿意被她所爱的人瞧不起”。可是经过沈浪破庙骂她,以及与王怜花虚与委蛇事件,朱七七明显感觉到,沈浪瞧不起她,甚至轻视她。这是导致她一心求死的主因,她其实是个骄傲的女孩子。(2).沈浪目睹了朱七七与王怜花的名场面,且沈浪整个人都失控了。可见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有多大。甚至可以说沈浪即使后来和朱七七在一起了,但是想起这件事,还是会膈应。但作者通过朱七七假扮快活王这个事件,表现了朱七七对沈浪至死不渝的爱情,朱七七以非常激烈的方式拔掉了沈浪心里的那个刺,可以说朱七七与王怜花的那件事,以后不会再对沈浪产生影响。这也是后期白飞飞迷奸沈浪七天后,作者并没有安排朱七七亲眼所见,而只是道听途说的原因所在,沈浪不说,朱七七也不问,就让这件事情,就像没发生一样过去,这才是朱七七的大智慧,即“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过日子,人生难得糊涂”。而沈浪一定不能说,说了,这件事情就一定会膈应到朱七七。写了一辈子爱情的琼瑶说了这么一句话“世上并没有完美的爱情,只有更加深刻的爱情。”(3).通过朱七七假扮快活王这件事。彻底转变沈浪对朱七七的看法。觉得朱七七非他不可了,即他对王夫人说的:“再倔强的女孩子,也有对男人百依百顺的时候,她纵然将天下的男人都不瞧在眼里,但对那一个却是死心塌地。”他觉得他自己就是朱七七的那一个,同时他也自信心爆棚了,这么一个白富美,要死要活的爱他,可不是让他自信心爆棚了,甚至觉得自己怪有魅力的了。这也是他可以肆无忌惮当着朱七七的面,与王夫人有来有往,而完全不顾及朱七七感受的一个原因。


                IP属地:安徽174楼2025-03-13 20:09
                收起回复
                  全书已经讲完了三分之二,还剩三分之一,余下的三分之一,各种人物纷纷登场,其实也蛮精彩的,但我个人自认为不是个恋爱脑,我更愿意分析第三部分,大家觉得第三部分是烂尾,有两个原因:1.很多人觉得是白飞飞“迷奸”沈浪这个桥段不能接受,但我现在又觉得这个桥段没有问题,作者无非是想表达君子面对小人极致的侮辱,应该如何泰然处之。2.快活王就这样轻轻松松的死了,这个我现在觉得也没问题,首先沈天君是自杀的,其次那些死在衡山之役的人,也不是快活王亲自下的手,很多都是自杀,或者相互残杀,由王夫人去解决快活王是再合适不过的,因为就是这两人一手策划了衡山事件。嗯!所以我觉得此书没有烂尾。


                  IP属地:安徽175楼2025-03-13 20:15
                  收起回复
                    原来,孔子也曾被酒困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免,不为酒困,何有于我灾。”不为酒困!!!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79楼2025-03-16 16:30
                    回复
                      1.总结一下朱七七的“三次小阳谋”。不得不说沈浪对朱七七确实是很宠爱,当朱七七的小阳谋被揭穿时,既要照顾朱七七的智商,又要照顾朱七七的情绪,最后再身体力行的安抚。
                      (1)破庙中被骂走,朱七七女扮男装丐帮陷害沈浪(这次沈浪和熊猫儿二人是很直男的表现)。当朱七七意识到她的阴谋被揭穿时,她是有着严重的挫败感,这个时候,沈浪和熊猫两大直男,居然直接来到朱七七面前得意的笑,那意思似乎是说:“你那点小手段,瞒不过我们的。”沈浪还当场没有任何前奏的来了一句“你好吗?” 挫败感十足的朱七七当场装做不认识他们,最后沈熊二人与她一系列掰扯后,才使得朱七七被迫自揭身份。
                      (2)朱七七假扮快活王,非要死在沈浪手上。这一次沈浪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训,她知道了朱七七的小阳谋后,并没有马上揭穿,而是陪他玩了一会儿,好让朱七七觉得有点成就感,然后再来当场揭穿,揭穿后朱七七痛哭,沈浪也没有马上上去安抚,而是等朱七七情绪释放差不多了,再来安抚加表白。
                      (3)朱七七假扮幽灵宫主要死在沈浪手上。沈浪延续上一次的经验,先陪朱七七玩一会儿,然后就是揭穿,这一次比上次更黏糊,直接抱在怀里,任朱七七释放情绪,接着又是身体力行,直接kiss安抚朱七七。


                      IP属地:安徽180楼2025-03-16 21:26
                      回复
                        鉴于沈浪马上要走入复仇主线,今天想谈两点:一、关于沈浪对于仇恨的态度。1.首先沈浪对于私人恩怨这种事情,实际是处于宽恕的态度,他也深知仇恨的反噬。这体现在第二十六章“太行三雁中,”冤冤相报何时了,只要对方诚心悔过,过去恩怨就宽恕了吧。2.沈浪对于“是非道义”的态度,即如果是大奸大恶之人,那么沈浪还是会为道义“止暴的”,这体现在第二十六章“太行三十六柄快刀”中。但是沈浪主张除暴,并不轻易杀人,只要对方不再作恶,即收监了就可以了,至于“血债追偿,杀人偿命”,那是债权人的事。但是如果对方誓不悔改,那肯定要终止他的生命,这体现在沈浪一直在为仁义庄追捕大奸大恶之人。3.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到沈浪对于复仇这件事也不是特别上心,甚至在朱七七坚持要嫁给王怜花时,很沮丧地说出:“快活王纵是恶人,但他待我不薄,为何我一定要他性命?”为何他对报仇不上心?首先衡山之役里,快活王就是利用人性,设计了一个“钓鱼执法”的高端局,那些死于衡山的人,都不是快活王所杀,而是为了所谓的武功秘籍,相互残杀,羞愧自杀的,包括沈浪的父亲沈天君。所以他们的死,究竟应该怪谁,只能怪人性的复杂和贪婪。其次,快活王利用衡山之役,得到了各家的武功秘籍后,就练功去了,然后就进入关外,吃喝玩乐去了,并没有在继续作恶。但如果快活王接下来重返中原,杀人掠夺,那么沈浪肯定要从道义的角度止暴。只能说,与私情而言,沈浪似乎应该报仇,但是与理而言,到底为什么要杀快活王。快活王与那些人只是受骗与被骗的关系。就像现在的DIAN ZHA一样。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85楼2025-03-21 22:57
                        收起回复
                          立个flag,明天要更一段。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90楼2025-04-05 20:53
                          收起回复
                            二、鉴于沈浪马上要进入一个淫窟,所以重点想说一下,沈浪对色的态度。男人对于色的追求是要远高于德的。孔子在论语里有这么一句话:“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对于德的追求能够赶得上色。” “孔子对南子美貌的欣赏”就曾被他的徒弟们批评,以至于孔子对天发誓:“如果我对南子有其他的心思,就让我遭到天谴吧。”孔子言下之意,我仅仅是欣赏南子的美貌。沈浪作为一个正常男人,对于美女得欣赏,逛青楼,找妓女,也是常态,且技术也是达到了超高的技术水平。书中有几处写的非常明显,所以yy沈浪是个处男的人,就真的是一厢情愿啦。第九章,熊猫与沈浪在洛阳寻访王怜花的路上,二人正儿八经的,非常风雅的探讨了青楼韵事,沈浪抚掌道:“原来你还是识途老马。”熊猫儿大笑道:“今日的江湖侠少年,本是昔日的章台走马客,你岂不知肯舍千金买一下,方是江湖奇男子。”两人又自相顾大笑。我理解的这个相顾大笑要表达的意思是:“逛青楼这种事是你知,我知,是个男人都知道的事情。”因此相顾大笑,了然于胸。第十一章,熊猫儿和朱七七夜探王夫人住宅“小红楼”,沈浪为了将熊猫儿和朱七七吓走,以免他们陷入险境,不惜假扮嫖客与妓女的声音,朱七七听的脸都发红了。第十二章明确提出是沈浪假扮嫖客与妓女得动静,致使熊七离开了原地。如果说这两章,只是说沈浪还是个正常男人,也是熟知青楼之道。那第二十九章,沈浪与王夫人做戏,以至于王夫人都发出“如今,我才知道你也不是什么好人。”这句话得意思就是:“原来你也和那些个臭男人一样,不是什么好东西。”以王夫人圣女与**得段位,能让王夫人发出如此感慨的人,想必是沈浪的某些行为改变了王夫人对沈浪得认知,即沈浪成功得让王夫人相信,他已经被王夫人得艺术深深吸引了。如果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沈浪靠想象那是如何也做不到的,综上沈浪深谙男女之事。


                            IP属地:安徽191楼2025-04-06 22:35
                            收起回复
                              三、以前我认为全书的女二是白飞飞,但是我目前认为王夫人是女二也是当之无愧,首先整本书是起源于王夫人与快活王得一个阴谋,然后王夫人被弃,开始复仇,因此王夫人在幕后策划了一系列的事件,包括开始得古墓事件,再到后面的花市寻幽境,及致后来的真假快活王,王怜花不杀沈浪,也是顾及到他老母亲的淫威,最后也是在沈浪与王夫人的一顿假假真真的做戏下,王夫人将主角团全部送到快活林,最后得最后王夫人与快活王同归于尽,致使全书报仇主线终了,可以说全书两条线:明线是朱七七与沈浪的爱情进展推动剧情发展,暗线是王夫人的筹谋布局,推动沈浪一步步靠近快活王,从而完全复仇过程。全书起于王夫人,终于王夫人。


                              IP属地:安徽192楼2025-04-06 22: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