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对骑手做各种限制,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电动车和骑手不对应的事。我前年曾经在街上遇到过交警问我,外卖骑手有没有站长,我估计是有骑手撞了人逃逸了。去年在交警队也遇到一个年轻人,他母亲在人行横道上被逆行闯灯的骑手撞进医院了,骑手逃逸了,交警答复说没办法,找不到人,骑手的车和登记车主对不上,意思不给受害者立案。我估计受害者走了以后,会咨询完律师,再回来要求交警队出具不立案通知,交警最终会被迫立案,但破不了案,从而影响交警队的奖金和业绩,这是广州严格限制骑手,甚至采取歧视性政策严厉处罚骑手违反交规的原因。
说实话,那些措施起不了作用,用平台和交通信号灯联网,收集骑手违反交规的证据很容易破解,骑手送单时断网就可以了,新骑手需要导航,可以再带一部旧手机专门导航用。骑手闯灯了,交警在现场看见了,追不追,追出交通伤亡事故怎么办?
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要人车对应,要求平台强制登记作业车牌号,每周拍照上传车牌号,每人每年不得超过三个车牌号。不用一个车牌号是因为电机磨损,骑手两三年就得换车,有的骑手一年换一辆,特殊情况比如车丢了坏了,一年可能会换两次车。另外有些骑手是夫妻,父女父子等一起跑,前年突然进路逆行导致我摔倒休息一个月的车手,他女儿和女婿也是外卖车手。一家几口人一起跑,有可能会换车,比如儿子车坏了,因为儿子跑单效率高,父亲效率低,骑父亲的车去跑,让父亲去帮他修车,这些事都有可能发生。
至于骑手和登记车主不对应的事,我想没有骑手希望深究,这虽然是共安内部的违法问题,但对于骑手却是功德无量的大慈悲,否则强逼骑手上机动车道,每年会造成大量骑手死伤。
解决了骑手肇事逃逸,其他问题都是小问题,现有社会经济水平下,骑手只能这样送外卖。几十年后经济水平发达了,我认为城市应该建设三种车道,时速20公里以下车道,时速40公里以下车道,时速60公里车道,每公里建设2个机动车停车场,路边临时停车点不应占用非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