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吧 关注:5,068贴子:74,349

回复:【扒皮】汉文帝刘恒所谓的文景之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允许诸侯国不向朝廷纳贡
文帝后六年(前158年),刘恒下诏,“令诸侯无人贡”,即令诸侯国无需向朝廷纳贡。
🌑 《汉书·文帝纪》:“(后)六年……夏四月,大旱,蝗。令诸侯无人贡,弛山泽,减诸服御,损郎吏员,发仓庚以振民,民得卖爵。”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10-11 06:46
回复
    👉钱轻物贵是刘恒的货币改革导致的
    🌑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余年,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盗铸,不可胜数。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汉书.食货志》
    🌑(刘彻再次立法禁止盗铸)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重如其文。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犯者不可胜数。(那是谁导致的呢?)
    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千夫,征发之士益鲜。
    😎以上全部来自《汉书.食货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10-11 06:48
    回复
      刘恒的减租税,又不控制豪强做大,不立法控制田地买卖,被王莽和荀悦嘴,荀悦说刘恒导致的豪强兼并穷人,以至于发展到刘彻时。董仲舒上奏疏宜限民占田
      六月。诏除民田租。
      【 荀悦曰。古者什一而税。以为天下之中正也。今汉民或百一而税。可谓鲜矣。然豪彊富人。占田逾侈。输其赋太半。官收百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彊之暴。酷于亡秦。是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彊也。今不正其本。而务除租税。适足以资富彊。夫土地者。天下之本也。春秋之义。诸侯不得专封。大夫不得专地。今豪民占田。或至数百千顷。富过王侯。是自专封也。买卖由己。是自专地也。孝武时。董仲舒尝言宜限民占田。至哀帝时。乃限民占田。不得过三十顷。虽有其制。卒不得施行。然三十顷有不平矣。且夫井田之制。宜于民众之时。地广民稀。勿为可也。然欲废之于寡。立之于众。土地既富。列在豪彊。卒而规之。并有怨心。则生纷乱。制度难行。由是观之。若高帝初定天下。及光武中兴之后。民人稀少。立之易矣。就未悉备。井田之法。宜以口数占田。为立科限。民得耕种。不得买卖。以赡民弱。以防兼并。且为制度张本。不亦宜乎】
      ——《前汉纪.孝文皇帝纪》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10-11 06:49
      回复
        汉文帝刘恒放任民众铸造钱币、冶炼铁器、煮制食盐
        桓宽《盐铁论.错币》:
        大夫曰: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鄣海泽,邓通专西山。山东奸猾咸聚吴国,秦、雍、汉、蜀因邓氏。吴、邓钱布天下,故有铸钱之禁。禁御之法立而奸伪息,奸伪息则民不期于妄得,而各务其职,不反本何为?故统一,则民不二也;币由上,则下不疑也。
        翻译:大夫说:“汉文帝时期,放任民众铸造钱币、冶炼铁器、煮制食盐。吴王刘濞擅自垄断沿海湖泽,文帝宠臣邓通垄断西山铜器。崤山以东奸诈狡猾的人,都聚集到吴国,秦地、雍地、汉中、蜀郡的奸民都依附邓通。吴王、邓通钱币遍行天下,因此朝廷才有铸钱的禁令。管制法规一旦确立,奸诈作伪之风就平息下来;奸诈作伪之风平息,民众就不期望非法所得,而去各自从事他们的本行,这样,他们不返回农业根本又做什么?因此国家统一铸钱,民众就不会产生二心;货币由国家发行,下民就不会产生疑问。”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10-11 06:50
        回复
          再来发点刘恒的军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4-10-11 06:51
          回复
            匈奴一直寇边寇到刘恒死前一年,还因为忙于前方战事的补给导致收成不好,甚至被班固批评志大才疏,自取灭亡
            错之琐材,智小谋大,祸如发机,先寇受害。述《爰盎朝错传》第十九。
            译文:晁错很平庸,才智浅短,却想成就大事业,灾祸突如其来,在吴楚叛军失败之前,他自己却先被处死。
            ————————《汉书.叙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4-10-11 06:52
            回复
              🌑迨至高后孝文匈奴知北边有备于是自陇西北地入,高后 六年匈奴寇狄道道属陇/西又文纪二年匈奴入北地)然汉之边防亦不过此尔自夫武帝好大喜功始自遗祸而
              ——《古今言流源流自论》
              🌑【明年,匈奴数入边,兴兵守御。后,岁少不登】。数岁而孝景即位。十六年,祠官各以岁时祠如故,无有所兴。
              ——————《汉书.郊祀志》
              🌑军臣单于立岁余,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于是汉使三将军军屯北地,代屯句注,赵屯飞狐口,缘边亦各坚守以备胡寇。又置三将军,军长安西细柳、渭北棘门、霸上以备胡。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汉兵至边,匈奴亦远塞,汉兵亦罢。【后岁余,文帝崩,景帝立】,而赵王遂乃阴使于匈奴
              —————《汉书匈奴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4-10-11 06:52
              回复
                西汉初年狄道位于秦昭襄王长城沿线,随时受到羌胡的威胁。《汉书,高后纪》载,吕后六年(前182)六月“匈奴寇狄道,攻阿阳”;“七年冬十二月,匈奴寇狄道,略二千余人”①。《汉书·文帝纪》十一年夏“匈奴寇狄道”②。从吕后六年到文帝十一年(前169)的13年间,匈奴三次攻陷狄道.杀掠吏民,足见其处境危险。而在狄道被三次攻陷的过程中,也没有出现陇西太守的记录,从侧面证明当时陇西太守并不驻于狄道。
                马孟龙:西汉初年陇西、北地、上郡治所考一以张家山汉简《秩律》所见各县等第为中心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4-10-11 06:52
                回复
                  🌸后世史书都是批评刘恒放开铸币权的
                  🌑夫许人铸钱,无利则人不铸,有利则人去南亩者众。去南亩者众,则草不垦,草不垦,又邻于寒馁,其不可四也。夫人富溢则不可以赏劝,贫馁则不可以威禁。法令不行,人之不理,皆由贫富之不齐也。若许其铸钱,则贫者必不能为。臣恐贫者弥贫而服役于富室,富室乘之而益恣。昔汉文之时,吴濞),诸侯也,富埒天子;邓通,大夫也,财侔王者。此皆铸钱之所致也。必欲许其私铸,是与人利权而舍其柄,其不可五也。
                  🌸学刘恒的后果就是这样👉穷人哪有钱买爵赎罪,有钱人杀人放火也可以买爵自赎,这完全是为鼓励富人欺压穷人大开方便之门
                  🌑汉文帝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几于刑措。其议科条非著于律者,或冒利犯禁,奢侈违令,或过误可悯,别为赎法。乡民以谷麦,市人以钱帛,使民重谷麦,免刑罚,则农桑自劝,富寿可期矣。”诏下,论者以为富人得赎而贫者不能免,非朝廷用法之意。时命辅臣分总职事,以参知政事范仲淹领刑法,未及有所建明而仲淹罢,事遂寝。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4-10-11 06:53
                  回复
                    屎盲老是说吕后军事不行匈奴入侵那就来比较一下文景二帝吧,吕后在汉帝国最破烂的时候,防御措施做的最好
                    😅来比一比谁更尴尬谁统治下的老百姓死的更多
                    🌸吕后
                    高后六年 寇狄道,攻阿阳 《汉书·高后纪》
                    高后七年 略(掠)二千余人 匈奴寇狄道 《汉书·高后纪》
                    🌸刘恒
                    文帝三年秋 规模较大,
                    以至于灌婴发车骑八万五千迎敌 右贤王寇侵上郡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文帝十一年 不明 寇狄道 《汉书·文帝纪》
                    文帝十四年 十四万骑,规模很大
                    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北地,至回中宫 《史记·匈奴列传》
                    文帝十五年至文帝后二年 规模很大,岁掠数万人 云中、辽东、代郡 《史记·匈奴列传》
                    文帝后二年 不明 北边 《汉书·郊祀志上》
                    文帝后六年 匈奴出骑兵六万、杀掠甚众,规模较大。 上郡、云中 《史记·匈奴列传》
                    🌸刘启
                    景帝元年 入代 《史记·孝景本纪》
                    景帝中二年 入燕 《史记·孝景本纪》
                    景帝中六年 取苑马,吏卒战死二千人,规模较大 雁门、上郡 《汉书·景帝纪》
                    景帝后二年 太守冯敬战死,规模较大 雁门 《汉书·景音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4-10-11 06:54
                    收起回复
                      刘恒的军事(舔狗)
                      🌑逮至孝文,与通关市,妻以汉女,增厚其赂,岁以千金,而匈奴数背约束,边境屡被其害。是以文帝中年,赫然发愤,遂躬戎服,亲御鞍马,从六郡良家材力之士,驰射上林,讲习战陈,聚天下精兵,军于广武,顾问冯唐,与论将帅,喟然叹息,思古名臣——《汉书.匈奴传》
                      🌑御史大夫安国曰:“不然。臣闻高皇帝尝围于平城,匈奴至者投鞍高如城者数所。平城之饥,七日不食,天下歌之,及解围反位,而无忿怒之心。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功,故乃遣刘敬奉金千斤,以结和亲,至今为五世利。孝文皇帝又尝壹拥天下之精兵聚之广武常溪,然终无尺寸之功,而天下黔首无不忧者。孝文寤于兵之不可宿,故复合和亲之约。
                      ——《汉书.窦田韩灌传》
                      🌑然文帝本修黄、老之言,不甚好儒术,其治尚清净无为。以故礼乐庠序未修,民俗未能大化,苟温饱完给,所谓治安之国也。其后匈奴数犯塞,侵扰边境。单于深入寇掠,贼害北地都尉,杀略吏民,系虏老弱,驱畜产,烧积聚,候骑至甘泉,烽火通长安,京师震动,无不忧懑。是时大发兴材官骑士十余万军长安,帝遣丞相灌婴击匈奴,文帝自劳兵至太原、代郡。由是北边置屯待战,设备备胡,兵连不解,转输骆驿,费损虚耗。因以年岁不登,百姓饥乏,谷籴常至石五百,时不升一钱。
                      ——《风俗通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4-10-11 06:57
                      回复
                        至孝文帝初立,复修和亲之事。其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侵盗上郡葆塞蛮夷,杀略人民
                        汉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萧关,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
                        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馀人。汉患之,乃使使遗匈奴书。单于亦使当户报谢,复言和亲事。
                        军臣单于立四岁,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而去。於是汉使三将军军屯北地,代屯句注,赵屯飞狐口,缘边亦各坚守以备胡寇。又置三将军,军长安西细柳、渭北棘门、霸上以备胡。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於甘泉、长安
                        汉与匈奴邻国之敌,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故诏吏遗单于秫蘖金帛丝絮佗物岁有数。今天下大安,万民熙熙,朕与单于为之父母。朕追念前事,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兄弟之驩。朕闻天不颇覆,地不偏载。朕与单于皆捐往细故,俱蹈大道,堕坏前恶,以图长久,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元元万民,下及鱼鳖,上及飞鸟,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故来者不止,天之道也。俱去前事:朕释逃虏民,单于无言章尼等。朕闻古之帝王,约分明而无食言。单于留志,天下大安,和亲之後,汉过不先。单于其察之。
                        😅(我每年按时进贡,请遵守约定别打我了)
                        汉与匈奴约为兄弟,所以遗单于甚厚。倍约离兄弟之亲者,常在匈奴。然右贤王事已在赦前,单于勿深诛。单于若称书意,明告诸吏,使无负约,有信,敬如单于书。使者言单于自将伐国有功,甚苦兵事。服绣袷绮衣、绣袷长襦、锦袷袍各一,比余一,黄金饰具带一,黄金胥纰一,绣十匹,锦三十匹赤綈、绿缯各四十兀,使中大夫意、谒者令肩遗单于。”
                        🌑翻译:使者说单于虽然亲自带兵讨伐别的国家取得功劳,却为战争苦恼。现有皇帝穿戴的绣袷绮衣、绣袷长襦、锦袷袍各一件,金制的发饰一件,黄金装饰的衣带一件,黄金带钩一件,绣花绸十匹,锦缎三十匹,赤绨和绿缯各四十匹,派中大夫意、谒者令肩赠送单于
                        😅(单于四处侵略辛苦了,孝文帝继续上贡慰劳您)
                        ——《汉书.匈奴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4-10-11 06:58
                        回复
                          汉文帝在给南越王赵佗的诏书中重申“服领以南, 王自治之”,即允许南越国王赵佗在五岭以南的土地上实行“自治”。
                          ——崔明德《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4-10-11 06:58
                          回复
                            刘恒废肉刑改为笞刑,把人打死了,鞭子数都没打完,刘启不得已减少笞刑数
                            汉文帝十三年,太仓令淳于意女緹縈上书,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帝悲其意,遂改肉刑:当黥者髡钳为城奴令舂,〔七〕当劓者笞三百。此即笞、杖之目,未有区分。笞击之刑,刑之薄者也。隨时沿革,轻重不同,俱期无刑,义唯必措。孝经援神契云:「圣人制五刑,以法五行。」礼云:「刑者,侀也,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孝经鉤命决云:「刑者,侀也,质罪示终。」然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百王之所同,其所由来尚矣。从笞十至五十,其数有五,故曰「笞刑五」。徒、杖之数,亦准此。
                            2杖刑五:杖六十。赎铜六斤。杖七十。赎铜七斤。杖八十。赎铜八斤。杖九十。赎铜九斤。杖一百。赎铜十斤。  「疏」议曰:说文云「杖者持也」,而可以击人者歟?家语云:「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国语云:「薄刑用鞭扑。」书云:「鞭作官刑。」犹今之杖刑者也。又蚩尤作五虐之刑,亦用鞭扑。源其滥觴,所从来远矣。汉景帝以笞者已死而笞未毕,改三百曰二百,二百曰一百。奕代沿流,曾微增损。爰洎隨室,以杖易鞭。今律云「累决笞、杖者,不得过二百」,盖循汉制也
                            [老师好]——————唐律疏议
                            翻译:杖刑五等:杖打六十下(当赎赎铜六斤)。杖打七十下(赎铜七斤)。杖打八十下(赎铜八斤)。杖打九十下(赎铜九斤)。杖打一百下(赎铜十斤)。
                            【疏】议说:《说文解字》说“杖是持握的意思”,这不应是握了可用它打人吗?《孔子家语》说:“虞舜侍候父亲,小杖打来就接受,如是大杖就逃走。”《国语》说:“轻刑用鞭杖。”《尚书》说:“鞭打用作治官之刑。”这就如今天的杖刑。又有记载说蚩尤制作五种残酷的刑罚,也同时用鞭杖之刑。探其起始的情形,该是很久远的了 。汉景帝鉴于当时受笞打的,人已被打死而笞数还未执行完毕的情况,于是把原来规定的三百下改为二百下,原二百下改为一百下。之后,世代沿用此制,数額增减不多。及至隋朝,用杖代鞭。今天的《律疏》说“累加决打笞、杖的,总数不得过二百下”,那是因袭汉朝的制度。
                            翻译:笞刑五等:笞打十下(当赎赎铜一斤)。笞打二十下(赎铜二斤)。笞打三十下(赎铜三斤)。笞打四十下(赎铜四斤)。笞打五十下(赎铜五斤)。
                            【疏】议曰:笞,是击打,又解释为羞辱。是说人有小过错,依法必须惩诫,所以用杖捶打使其蒙受羞辱。汉代笞杖用竹制,今日是用荆条。所以《尚书》说:“杖打作为训教之刑”,就是这种意思。汉文帝十三年,太仓令淳于意的女儿缇萦上书皇帝,愿自己没入官府为奴,以抵父亲的刑罚。文帝同情她的心意,就对刑制加以改变。改变的办法包括:罪当处黥刑的,改为剪发、颈上加铁钳,令分男女服筑城或舂米等苦役;罪当割鼻子的,改为笞打三百下。这就是笞、杖刑罚名目的由来,但当时没有区分等级之轻重。用笞杖击打之刑,是刑罚中之轻刑。各朝随情况的变异有沿袭,有改变,轻重各有不同,都是希望杜绝犯罪,不用刑罚,意在最后达到弃置所有的刑罚。《孝经援神契》说:“圣人制定五刑,用以对应五行。”《礼记》说:“刑,是型,是成。一成而不可变,因此审判量刑的官员要尽心尽力地处理好刑罚。”《孝经钩命决》说:“刑,是型,是以受刑抵罪作为犯罪的最后结果。”所以,犯杀人罪处死,犯伤人罪受刑,千百年来的帝王都这样做,其由来已很久远了。笞刑从笞十到笞五十,有五个等级,所以说“笞刑五等”。徒刑、杖刑的等级,也依五等分轻重。
                            杖刑五等:杖打六十下(当赎赎铜六斤)。杖打七十下(赎铜七斤)。杖打八十下(赎铜八斤)。杖打九十下(赎铜九斤)。杖打一百下(赎铜十斤)。
                            【疏】议说:《说文解字》说“杖是持握的意思”,这不应是握了可用它打人吗?《孔子家语》说:“虞舜侍候父亲,小杖打来就接受,如是大杖就逃走。”《国语》说:“轻刑用鞭杖。”《尚书》说:“鞭打用作治官之刑。”这就如今天的杖刑。又有记载说蚩尤制作五种残酷的刑罚,也同时用鞭杖之刑。探其起始的情形,该是很久远的了 。汉景帝鉴于当时受笞打的,人已被打死而笞数还未执行完毕的情况,于是把原来规定的三百下改为二百下,原二百下改为一百下。之后,世代沿用此制,数額增减不多。及至隋朝,用杖代鞭。今天的《律疏》说“累加决打笞、杖的,总数不得过二百下”,那是因袭汉朝的制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4-10-11 06:59
                            收起回复
                              刘恒死前死后一年百姓都在挨饿
                              🌑岁比不登(即庄稼没有收成)百姓饥乏囊括了整个汉文帝末年和汉景帝元年
                              🌑汉书.郊祀志:明年,匈奴数入边,兴兵守御。后,岁少不登。数岁而孝景即位。十六年,祠官各以岁时祠如故,无有所兴。
                              🌑汉书.景帝纪
                              (孝景元年)春正月,诏曰:“间者岁比不登,民多乏食,夭绝天年,朕甚痛之。郡国或硗狭,无所农桑系畜;或地饶广,荐草莽,水泉利,而不得徙。其议民欲徙宽大地者,听之。”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刘向评价汉文帝》
                              其后匈奴数犯塞,侵扰边境。单于深入寇掠,贼害北地都尉,杀略吏民,系虏老弱,驱畜产,烧积聚,候骑至甘泉,烽火通长安,京师震动,无不忧懑。是时大发兴材官骑士十余万军长安,帝遣丞相灌婴击匈奴,文帝自劳兵至太原、代郡。由是北边置屯待战,设备备胡,兵连不解,转输骆驿,费损虚耗。因以年岁不登,百姓饥乏,谷籴常至石五百,时不升一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4-10-11 07: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