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吧 关注:25,058贴子:358,342

西平郭修,仅西州之男子尔?——兼论破解费祎被刺迷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1楼2024-09-29 08:41回复
    曹芳:“故【中郎】西平郭脩,砥节厉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修郡,为所执略。往岁伪大将军费祎驱率群众,阴图窥窬,道经汉寿,请会众宾,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祎,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祚及后胤,所以奖劝将来。其追封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谥曰威侯;子袭爵,加拜奉车都尉;赐银千鉼,绢千匹,以光宠存亡,永垂来世焉。”
    【魏氏春秋曰:脩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脩不为屈。刘禅以为左将军,脩欲刺禅而不得亲近,每因庆贺,且拜且前,为禅左右所遏,事辄不克,故杀祎焉。】
    裴松之:“郭脩在魏,西州之男子耳,始获于蜀,既不能抗节不辱,于魏又无食禄之责,不为时主所使,而无故规规然糜身于非所,义无所加,功无所立,可谓‘折柳樊圃’,其狂也且,此之谓也。”
    【十三年】,姜维复出西平,不克而还。——《后主传》
    十六年春正月,大将军费祎为魏【降人】郭脩所杀于汉寿。——《后主传》
    【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姜维传》
    十二年春正月,魏诛大将军曹爽等,右将军夏侯霸来降。——《后主传》
    延熙六年,就迁为车骑将军,后假节。十四年卒。——《邓芝传》
    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脩在坐。祎欢饮沈醉,为脩手刃所害,谥曰敬侯。——《费祎传》
    六年,天水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八年春,迁姜维护军、征西将军。 ——《华阳国志》
    明元郭皇后,西平人也,世河右大族。黄初中,本郡反叛,遂没入宫。明帝即位,甚见爱幸,拜为夫人。
    叔父立为骑都尉,从父芝为虎贲【中郎将】。帝疾困,遂立为皇后。
    齐王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永宁宫,追封谥太后父满为西都定侯,以【立子建】绍其爵。封太后母杜为郃阳君。
    芝迁散骑常侍、长水校尉,
    【魏略曰:诸郭之中,芝最壮直。先时自以他功封侯。】
    立,宣德将军,皆封列侯。【建兄德】,出养甄氏。德及建俱为镇护将军,皆封列侯,并掌宿卫。
    值三主幼弱,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於太后而后施行。毌丘俭、锺会等作乱,咸假其命而以为辞焉。
    【晋诸公赞曰:建字叔始,有器局而强问,泰始中疾薨。子嘏嗣,为给事中。】


    IP属地:山东2楼2024-09-29 10:05
    回复
      一、郭修投降蜀汉前在曹魏官职:
      《三少帝记》说他故【中郎】西平郭脩,中郎是个什么官职?【中郎是个统称,有文武之分,大的权力吓人,小的烂大街上千人】。
      初分为车郎、户郎、骑郎三类,长官则设有车、户、骑三将,其后逐渐不加区分。东汉除三署外又分属虎贲、羽林中郎将。曹魏仍有中郎将。晋、南北朝又有从事中郎,则为将帅之幕僚。《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皆无没,多至千人......比三百石。”又“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
      1、文职中郎:
      初,任城栈潜,太祖世历县令,尝督守邺城。时文帝为太子,耽乐田猎,晨出夜还。潜谏曰
      黄初三年,文帝欲立为后,【中郎】栈潜上疏曰
      文职官职大约为六品,主要作用是谏官,皇帝的近官。
      郭修确实在偏远的西宁被姜维俘虏的,显然郭修不是文职中郎,皇帝的近官。
      2、武职中郎:
      曹魏的中郎将:
      《三国志·程昱传》:兖州尚未安集,复以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
      《三国志·曹彰传》:(建安)二十三年(218),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
      《三国志·曹植传》(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
      《三国志·吴质传》:拜【北中郎将】,封列侯,【使持节】督幽、并诸军事,治信都。
      《三国志·崔林传》:文帝践阼,拜尚书,出为幽州刺史。北中郎将吴质统河北军事,涿郡太守王雄谓林别驾曰:“【吴中郎将,上所亲重,国之贵臣也】。仗节统事,州郡莫不奉笺致敬,而崔使君初不与相闻。若以边塞不脩斩卿,使君宁能护卿邪?”
      尤其是吴质,作为曹丕四友,地位等同陈群、司马懿(托孤大臣),【上所亲重,国之贵臣】,几乎等同皇帝亲戚,他使持节,当时张辽等五子都只是假节,一州刺史太守都对此忌惮。
      这是高阶的中郎将,具有真实的皇家背景。
      魏书曰:初,文皇帝即位,以受禅于汉,及即位,乃诏三公、特进、九卿、【中郎将】、大夫、博士、议郎、千石、六百石博议,议者或不同。
      中郎将在九卿下,地位还不低,查曹魏官职表,南北東西中郎將为四品,虎賁中郎將为五品。
      由于“中郎将”有皇家的金光笼罩,以显示自己是皇帝的亲信。
      刘备,他在得到诸葛亮、庞统之后,给他们的官位都是——军师中郎将。此外,徐庶是右中郎将,刘封是副军中郎将,关平是典军中郎将,糜威是虎贲中郎将(几乎都有刘备皇家的背景)。
      基本都是中郎将,不过大家可别嫌刘备吝啬,刘备当时的职位是左将军,他能封的最大官职基本也就是中郎将了。
      此外,赤壁之战孙权手下也有六大中郎将,他们分别是:荡寇中郎将程普,中郎将韩当,昭信中郎将蒋钦、建威中郎将周瑜、征虏中郎将吕范、横野中郎将吕蒙。
      3、中郎将可简称中郎:
      郭修是中郎,和中郎将有关系吗?中郎将是统率中郎的最高将领,当然也是中郎一员。
      各署长官称中郎将,省称中郎。汉苏武、蔡邕曾任中郎将,后世均以中郎称之。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中郎石经后,八分盖憔悴。”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十和林卿得女》词:“中郎传业,蔡琰词章。”此指蔡邕。
      元 张翥 《上京秋日》诗:“中郎节在仍归汉,校尉城空罢护羌。”此指苏武。
      所以 郭修有可能是xx中郎将(最低五品),若是西中郎将,可能是四品。郭修远在西宁,他不可能是皇帝近卫武官虎賁中郎將。或者像程昱那样,郭修为西中郎将,领西宁太守。或者像吴质那样,西中郎将、持节都督凉州事。


      IP属地:山东3楼2024-09-29 10:51
      收起回复
        二、郭修皇亲国戚家族背景:
        1、郭修为什么被封为中郎将?
        郭修到底是像吴质、程普那样是皇帝的亲信,还是皇帝真实的亲戚?郭修是更贵重的皇亲国戚,他是郭太后的堂弟,由于郭太后没有兄弟,所以他和郭太后几近亲兄弟。
        明元郭皇后,西平人也,世河右大族。黄初中,本郡反叛,遂没入宫。明帝即位,甚见爱幸,拜为夫人。
        叔父立为骑都尉,从父芝为虎贲【中郎将】。帝疾困,遂立为皇后。
        齐王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永宁宫,追封谥太后父满为西都定侯,以【立子建】绍其爵。封太后母杜为郃阳君。
        芝迁散骑常侍、长水校尉,
        【魏略曰:诸郭之中,芝最壮直。先时自以他功封侯。】
        立,宣德将军,皆封列侯。【建兄德】,出养甄氏。德及建俱为镇护将军,皆封列侯,并掌宿卫。
        .......
        郭太后的父亲郭满、叔父郭立、从父郭芝。
        郭立记载有二个儿子,长子郭德,过继给甄氏(甄氏妻子是魏明帝曹睿的爱女),郭德相当于是魏明帝曹睿的外孙。郭立还有一个儿子郭建,过继给了郭满(郭满没有亲生儿子)。
        那么奇怪的问题来了,郭立把二个儿子都过继出去了,自己的列侯谁来继承?自己不绝后了吗?这样违规公序良俗、违背伦理的事情会发生吗?不会。引为郭立还有第三个儿子。
        那就是郭修。那为什么不记载?引为他被蜀汉俘虏了阿,不好意思提了。
        而且郭建、郭修都有修建的意思,极有可能是亲兄弟。
        2.郭家当时的官职:
        254年废曹芳表:
        守尚书令太尉长社侯臣孚、大将军武阳侯臣师、司徒万岁亭侯臣柔、司空文阳亭侯臣冲、行征西安东将军新城侯臣昭、光禄大夫关内侯臣邕、太常臣晏、卫尉昌邑侯臣伟、太仆臣嶷、廷尉定陵侯臣【繁】毓、大鸿胪臣芝、大司农臣祥、少府臣褒袤、永宁卫尉臣【祯】桢、永宁太仆臣【闳】阁、大长秋臣模、司隶校尉颍昌侯臣曾、河南尹兰陵侯臣肃、城门校尉臣虑、
        【中护军永安亭侯臣望】、武卫将军安寿亭侯臣演、【中坚将军平原侯臣德】、中垒将军昌武亭侯臣廙、屯骑校尉关内侯臣陔、【步兵校尉临晋侯臣建】、射声校尉安阳乡侯臣温、越骑校尉睢阳侯臣初、长水校尉关内侯臣超、侍中臣小同、臣顗、臣酆、博平侯臣表、侍中中书监安阳亭侯臣诞、【散骑常侍】臣环、臣仪、关内侯臣【芝】、
        尚书仆射光禄大夫高乐亭侯臣毓、尚书关内侯臣观、臣嘏、长合乡侯臣亮、臣赞、臣骞、中书令臣康、御史中丞臣钤、博士臣范、臣峻等稽首言
        【中坚将军平原侯臣德】:即郭德,以魏明帝外孙封平原侯。中坚将军,四品
        【步兵校尉临晋侯臣建】:即郭建,袭郭满西都定侯,后改封临晋侯。步兵校尉,四品
        【散骑常侍关内侯臣芝】:即郭芝,印证芝迁散骑常侍、先时自以他功封侯。散骑常侍,三品
        即便早亡的郭立,宣德将军也是五品。
        你说郭修的中郎将有可能低吗,很可能是西中郎将。


        IP属地:山东4楼2024-09-29 11:19
        回复
          三、郭修投降后的蜀汉官职:
          【魏氏春秋曰:脩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脩不为屈。刘禅以为左将军,脩欲刺禅而不得亲近,每因庆贺,且拜且前,为禅左右所遏,事辄不克,故杀祎焉。】
          裴松之:“郭脩在魏,西州之男子耳,始获于蜀,既不能抗节不辱,于魏又无食禄之责,不为时主所使,而无故规规然糜身于非所,义无所加,功无所立,可谓‘折柳樊圃’,其狂也且,此之谓也。”
          【十三年】,姜维复出西平,不克而还。——《后主传》
          十六年春正月,大将军费祎为魏【降人】郭脩所杀于汉寿。——《后主传》
          【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姜维传》
          十二年春正月,魏诛大将军曹爽等,右将军夏侯霸来降。——《后主传》
          延熙六年,就迁为车骑将军,后假节。十四年卒。——《邓芝传》
          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脩在坐。祎欢饮沈醉,为脩手刃所害,谥曰敬侯。——《费祎传》
          六年,天水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八年春,迁姜维护军、征西将军。 ——《华阳国志》
          1、夏侯霸于249年投降蜀汉,车骑将军邓芝于251年病死,夏侯霸最早于251年接替车骑将军。
          右将军在曹魏为三品,位在四征将军下。夏侯霸最早投降二年后,官升一级,称为蜀汉车骑将军二品。
          2、郭修被刘禅以为左将军,郭修250年被姜维俘虏,252年已经是左将军。
          按照魏官投奔蜀汉,官升一级的标准,郭修在曹魏极可能是四品中郎将,投降蜀汉后成为左将军(三品最高,高于四征四镇),仅次于车骑将军、卫将军。
          3、以姜维之才能,在投奔蜀汉2年后才封为征西将军,上面还有四镇四方。虽说郭修著名西州,能比得过姜维的名气?西平大族似乎也不比天水姜氏强。
          4、如果,郭修仅是曹魏六品的官职,来蜀汉后提拔成三品顶尖官职,后主如何服众?这比诸葛瞻都快,不符合逻辑。
          所以说郭修当为四品中郎将的可能性极大,且为曹魏郭太后弟,与夏侯霸并为曹氏宗亲,因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想要专权,故相继来蜀,蜀汉君臣不疑。
          就连264年钟会起兵造势时,假称郭太后有遗诏,用来忽悠魏国将士。何况蜀汉君臣怎能了解郭太后的朝政立场和态度,是偏向司马还是曹家(下文再说)?


          IP属地:山东5楼2024-09-29 11:39
          回复
            四、三国志对郭修的避讳
            十六年春正月,大将军费祎为魏【降人】郭脩所杀于汉寿。——《后主传》
            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脩在坐。祎欢饮沈醉,为脩手刃所害,谥曰敬侯。——《费祎传》
            曹芳:“故【中郎】西平郭脩,砥节厉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修郡,为所执略。”
            在《三国志·蜀书》中,《后主传》及《费祎传》记载费祎被刺杀之事,两处都称刺客为“魏降人郭循”。
            1.三国志隐讳郭修前后官职:
            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王平传》
            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参本郡军事。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姜维传》
            十二年春正月,魏诛大将军曹爽等,右将军夏侯霸来降。——《后主传》
            三国志隐瞒郭修曹魏时官职“中郎将”,投降蜀汉后的官职“左将军”,只说魏【降人】郭脩,甚至连名字都搞错,有说郭循。不符合常理,夏侯霸、王平、姜维皆为从魏奔蜀的人士,他们在魏蜀两国的官职都十分详细。为何单单隐瞒
            郭修的?而且在三少帝记, 把郭修【中郎将】说成 统称【中郎】,故意含糊不清?
            隐瞒郭修曹魏时官职“中郎将”,是为了掩盖曹魏战败,四品武将被俘虏。
            隐瞒投降蜀汉后的官职“左将军”,是为了表明郭修在蜀汉“不屈”,毕竟郭修接受了蜀汉高官再去刺杀人家大将军,手段不光彩,要突出郭修的不屈形象。
            2、姜维复出西平战役细节不详:
            秋,卫将军姜维出攻雍州,【不克而还】。将军句安、李韶降魏。
            【十三年】,姜维复出西平,不克而还。——《后主传》
            【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姜维传》
            姜维自卫将军北伐,247年 大战郭淮,迎接胡王治无戴;249年 大战郭淮陈泰;250 复出西平;
            253 围南安;254 拔三县;255 破王经;256 段谷;258 关中之战;262 洮阳侯和。
            【惟独西平之战最为简易,一丁点细节都没有】,仅次于侯和之战。
            249年,姜维【不克而还】,折损句安二牙门将,被《陈泰传》《邓艾传》大段记载。
            出西平姜维也是不克而还,魏国为什么不记载过程?如此讳莫如深?
            还有一个问题,姜维去西平干什么?打下来他能守住西平吗?去迎接西平的羌胡?好像没有羌胡记载。
            出西平不符合姜维出陇西的一贯方向,如此偏远的西平,姜维去干嘛?
            ——姜维去逮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中郎将郭修,去攻敌人相对虚弱的地方(重兵不集中,对姜维偏军构不成兵力优势)。姜维在249年已经折损2牙门将六七百人,回成都可能会被问罪的。段谷之战折损1000兵力,姜维连贬三级。事实上,250年姜维没有贬职。
            他在249年底没有回成都,而是探得情报,转向了西平(姜维传在249年),明年250年击败西平魏兵,俘虏最高军事长官——(西)中郎将郭修(四品)。
            对于折损苟安2牙门将,姜维还手加以颜色,俘虏了曹魏四品中郎将。
            3、刺客需要大张旗鼓表扬吗?
            《三少帝记》记载了一大段表彰郭修的,独此一份。如果郭修身份这么低,有必要吗?
            并州刺史毕轨遣将军苏尚、董弼等击之,比能遣子将骑与尚等会战于楼烦,临陈害尚、弼。至三年中,【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
            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五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数犯塞寇边,【幽、并苦之】。田豫有马城之围,毕轨有陉北之败。青龙中,【帝乃听王雄,遣剑客刺之】。——《三国志 鲜卑传》
            鲜卑轲比能 对曹魏造成的损失 远非 蜀汉鸽派费祎 能比的。 结果韩龙刺客只留下了个姓名,明帝记也没有表彰他的诏书。连个毛都没有,与郭修对比悬殊。这只能说明郭修身份尊贵。


            IP属地:山东7楼2024-09-29 16:01
            回复
              五、为郭修隐晦的原因:
              1、追封郭修的待遇,再次印证郭修身份尊贵
              曹芳:“故【中郎】西平郭脩,砥节厉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修郡,为所执略。往岁伪大将军费祎驱率群众,阴图窥窬,道经汉寿,请会众宾,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祎,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祚及后胤,所以奖劝将来。其追封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谥曰威侯;子袭爵,加拜【奉车都尉】;赐银千鉼,绢千匹,以光宠存亡,永垂来世焉。”
              外戚的封赏模式:
              郭修:【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谥曰【威侯】;子袭爵,加拜【奉车都尉】
              初,卞皇后太后弟秉,以功封都乡侯,黄初七年进封开阳侯,【邑千二百户】,为昭烈将军。
              秉薨,子兰嗣。少有才学,为【奉车都尉】、游击将军,加散骑常侍。
              太和元年三月,以中山魏昌之安城乡户千,追封【逸】(甄皇后父),【谥曰敬侯】;適孙【像】袭爵。
              以像为虎贲中郎将。使像【兼太尉,持节诣邺】,昭告后土。像还,迁散骑常侍。
              青龙二年春,追谥后兄俨曰【安城乡穆侯】。
              太和六年,明帝爱女淑薨,追封谥淑为平原懿公主,为之立庙。取后亡从孙黄与合葬,追封黄列侯,以夫人郭氏从弟德为之后,承甄氏姓,封德为平原侯,袭公主爵。
              文德郭皇后,后早丧兄弟,以从兄表继永后,拜【奉车都尉】。
              以表子详为骑都尉。迁表昭德将军,加金紫,位特进。帝进表爵为观津侯,增邑五百,【并前千户】。追封谥【后兄浮为梁里亭戴侯,都为武城亭孝侯,成为新乐亭定侯】。
              明悼毛皇后,河内人也。后父嘉,拜骑都尉,后弟曾,郎中。进嘉为【奉车都尉】,曾骑都尉,宠赐隆渥。青龙三年,嘉薨,追赠光禄大夫,改封安国侯,增邑五百,【并前千户,谥曰节侯】。迁曾【散骑常侍,后徙为羽林虎贲中郎将】。
              郭修也同大多的外戚一样,追封为XX乡侯,食邑千户,谥曰X侯;子袭爵,加拜【奉车都尉】。乡侯爵已是四品。而且奉车都尉多为外戚担任,官职六品。
              2、郭修的【威候】:
              【威侯】“虎豹骑”统帅曹纯
              是曹仁的弟弟,统帅其最精锐的部队“虎豹骑”。
              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太祖善其言,遂急攻之,谭败。纯麾下骑斩谭首。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蹹顿。建安十五年薨。文帝即位,追谥曰【威侯】。
              【威】王.曹彰
              《三国志 任城陈萧王传》记载: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威侯】右将军乐进
              《三国志 乐进传》:进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薨,谥曰威侯。
              【威侯】后将军朱灵
              《魏书》记载:富贵不归故乡,如夜行衣绣。若平常所志,愿勿难言。"灵谢曰:"高唐,宿所原。"於是更封高唐侯,薨,谥曰威侯。官至后将军。
              【威侯】镇东将军、执金吾 臧霸
              《三国志 臧霸传》记载:
              文帝即王位,迁镇东将军,进爵武安乡侯,都督青州诸军事。与曹休讨吴贼,破吕范於洞浦,徵为执金吾,位特进。薨,谥曰威侯。
              【威侯】侍中 吴质 (北中郎将, 使持节)
              《三国志·吴质传》:拜北中郎将,封列侯,【使持节】督幽、并诸军事,治信都。 质先以怙威肆行,谥曰丑侯。质子应仍上书论枉,至正元中乃改谥【威侯】。吴应,西晋尚书。吴氏,嫁司马师,后被黜。
              正元中,司马师当政,其岳父吴质被追封为威候。
              威侯多以猛将著称,官职大约都在三品。侧面印证郭修在曹魏至少四品,绝非普通的中郎。
              3、为什么要避讳郭修战败?
              晋诸公赞曰:德字彦孙。司马景王辅政,以女妻德。妻早亡,【文王复以女继室】,即京兆长公主。景、文二王欲自结于郭后,是以频繁为婚。德虽无才学,而恭谨谦顺。甄温字仲舒,与【郭建及德等皆后族,以事宜见宠】。
              咸熙初,封郭建为临渭县公,德广安县公,邑皆【千八百户】。德【镇军大将军】。
              泰始元年,晋受禅,加建、德、温三人位【特进】。
              德为人贞素,加以【世祖姊夫】,是以遂贵当世。世祖以此望德,由此出德为大鸿胪,加侍中、光禄大夫,寻疾薨,赠【中军大将军】,开府侍中如故,谥恭公,子【喜】嗣。喜精粹有器美,历中书郎、右卫将军、侍中,位至【辅国大将军】,加散骑常侍。
              亲兄弟三人:
              郭德:晋武帝司马炎姐夫,镇军大将军二品,位【特进】,位仅次三公。
              郭刚:镇护将军、位特进,位仅次三公。
              郭修:西中郎将,刺杀费祎,死在蜀汉。
              ...........
              郭喜:辅国大将军,二品,郭修的侄子,司马炎的亲外甥。
              郭修的亲哥郭德是晋武帝的姐夫,镇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以郭德的权势,陈寿把郭立写的像绝后样,只能说明第三子不能提,而非陈寿故意不提。陈寿有几个胆子敢写郭修的事迹?幸好陈寿是聪明的,在后妃传郭立少写一子的破绽,又在三少帝中描写了郭修得到追封,能判断出郭修是外戚。


              IP属地:山东9楼2024-09-29 16:57
              收起回复
                六、破解费祎被刺迷案
                曹芳:“故【中郎】西平郭脩,砥节厉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修郡,为所执略。往岁伪大将军费祎驱率群众,阴图窥窬,道经汉寿,请会众宾,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祎,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祚及后胤,所以奖劝将来。其追封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谥曰威侯;子袭爵,加拜奉车都尉;赐银千鉼,绢千匹,以光宠存亡,永垂来世焉。”
                【魏氏春秋曰:脩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脩不为屈。刘禅以为左将军,脩欲刺禅而不得亲近,每因庆贺,且拜且前,为禅左右所遏,事辄不克,故杀祎焉。】
                裴松之:“郭脩在魏,西州之男子耳,始获于蜀,既不能抗节不辱,于魏又无食禄之责,不为时主所使,而无故规规然糜身于非所,义无所加,功无所立,可谓‘折柳樊圃’,其狂也且,此之谓也。”
                结论:郭修刺杀动机就是为了家族利益,为了在魏国的儿子。其兄郭德郭建在魏国末期都官居二三品,蜀汉给他的左将军小国三品,实在利益不够大。在郭修看来,蜀汉断送了他光明的前途,他若不被俘虏,在魏晋也是二品大员,自己的儿子虽然被郭太后保下来了,却也没前途了。于是他牺牲自己,为自己的儿子一搏,为郭立一脉一搏,去刺杀蜀汉高官。姜维武功太好,他不好下手。后主防备太严,他没找到机会,于是,他刺杀了文弱不加防备的费祎。
                所谓后主排挤相权买凶杀费祎、姜维阴养死士杀费祎 都是不值推敲的。郭修刺杀费祎后,最尴尬的是投降的夏侯霸,其次是姜维。让这些降将如何自证?所幸,后主用人不疑。
                至于裴松之说郭修在魏,西州之男子耳,没能看出他的外戚身份。还说郭修刺杀费祎是随意发作的狂夫,简直不合逻辑。只能说他治史水平不够,毕竟郭修最关键的信息,蜀汉左将军都是他引用史料,才得知的。
                四品中郎将郭修被姜维俘虏,西平太守凉州刺史都会被问责,太后的弟弟被俘虏了,给魏国造成震动着实不小,
                难怪陈泰255年抵御姜维时拒绝了王经分兵拒守的意见,给出的理由是【凉州未宜越境】,不让凉州兵越境,原来是在吸取249年抽调凉州兵平羌胡,被姜维钻了空子,袭击了凉州西平郭修?
                题外话:
                冬十月,蜀大将姜维寇洮阳,镇西将军邓艾拒之,破维于侯和,维遁走。这次战役没有细节,只能证明在候和击败了姜维,姜维就退走了。至于洮阳,大概率魏军战败,但是陈寿没法写。陇西太守牵弘 、南安太守胡烈的败绩他不敢写,毕竟司徒李胤、镇军大将军胡奋他惹不起。


                IP属地:山东12楼2024-09-29 17:39
                回复
                  @loui_ 吧主,申请加精。


                  IP属地:山东13楼2024-09-29 17:41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9-29 17:59
                    收起回复
                      很早就有人提出郭修为郭皇后本家、曹魏外戚的论点,现在楼主补充了不少论据,虽然一些推测成分还是让论据显得有些薄弱,但可以加精鼓励,希望有更多吧友像楼主一样能提供更为细致的发现。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9-29 18:12
                      回复
                        确实这个郭修和郭皇后的关系,真是令人费解,要么就是避讳了,要么就是巧合。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9-29 21:37
                        回复
                          十年前,琅琊辽东管宁就提出了郭修为郭太后族人的观点,但并未明确郭修在曹魏官位也是高位。
                          本文主要证明【郭修在曹魏事情已经是四品高官】,故在蜀汉才能按惯例提拔为左将军,细节虽有推测,但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
                          进而证明249-250年姜维北伐2场战斗,可看成1场战役的上下部分,最终郭淮陈泰邓艾俘获蜀汉2牙门将,【姜维俘虏四品武官郭修】,最终姜维不落下风。
                          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
                          吴太傅诸葛恪以初破魏军,大兴兵众以图攻取。【侍中】诸葛瞻,丞相亮之子,恪从弟也。
                          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四年,转为【前将军】。
                          郭修的左将军在九卿之上,侍中在九卿之下。
                          诸葛瞻后主的女婿,243年起点为五品骑都尉,253年才为三品侍中,位在九卿之下。10年五品升三品末。
                          郭修,郭太后的族人,250年为六品中郎,252年就为三品左将军,位在九卿之上。2年六品升三品顶。
                          开什么国际玩笑,自己的女婿10年还混不过郭太后的远亲2年?
                          郭修,必定郭太后的近亲,曹魏四品武官,威侯是随便封的?


                          IP属地:山东18楼2024-09-30 11:06
                          收起回复
                            征西将军翼、南中郎尚议谓“父尊尽于一家,君敬重于天下,郑玄义合情礼之中”。太后从之。
                            诏罢江北都督,置【南中郎将】,以所统诸军在汉东江夏者皆以益祜。(羊祜 司马师的小舅子)
                            高阳元王珪,武帝受禅,历【北中郎将】、督鄴城守诸军事。泰始六年270入朝
                            浚字彭祖。无子,亲戚共立浚为嗣,拜驸马都尉。出补河内太守,转【东中郎将】,镇许昌。
                            表遣世子保为【西中郎将】、东羌校尉,镇上邽,秦州刺史裴苞距之。
                            李胤 伐蜀之役,为【西中郎将、督关中诸军事】。李氏,被司马炎选入宫中为三夫人、九嫔。
                            ...........
                            征西将军翼、【南中郎尚】议谓“父尊尽于一家,君敬重于天下,郑玄义合情礼之中”。太后从之。
                            子恆,元熙中为【西中郎】长史。
                            东晋穆帝(344-361)即有【简称中郎将为中郎】。
                            .............
                            举贤良,【挚虞与夏侯湛等十七人策为下第】,拜【中郎】。久之,召补【尚书郎】。 后历秘书监、卫尉卿,从惠帝幸长安。
                            泰始中,举贤良,夏侯湛对策中第,拜【郎中】,累年不调,乃作《抵疑》 以自广。后选补太子舍人,转【尚书郎】,出为野王令。
                            可以明确看出【中郎】是中下等,即低则七品,高则六品。


                            IP属地:山东19楼2024-09-30 16:35
                            收起回复
                              分析得好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4-09-30 22: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