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说 郭修不可能担任本郡太守或本州最高军事长官。根据三互法,本郡人确实不能担任本郡最高军事长官,
但凡事有特例,且不在少数。
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也。魏国既建,为尚书,出为雍州刺史。太祖谓既曰:“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兖州尚未安集,复以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
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人也。遂以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刺史,住平夷县。
南阳何晏、邓飏、李胜咸有声名,李胜出为荆州刺史,往诣宣王。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也。""宣王乃若微悟者,谓胜曰:"今还为本州刺史,盛德壮烈,好建功勋。
.....
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也。朝廷以为忧,复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以九卿秩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赏赐甚厚。
............
上面5个违反三互法的例子,其中除了曹爽任用李胜为本州刺史在和平时期外, 张既、程昱、李恢被任用为本州最高长官,恰恰是依靠他们的才能,稳定时局,平定叛乱。当时凉州、兖州、南中正处在动荡时期。张奂就更厉害了,都督三州。
既然郭修素有业行,著名西州,而曹魏的凉州羌胡之乱从246年起至250年,已经足足持续了5年。曹魏任用本地有才能的郭修任 西中郎将 或 护匈奴中郎将,甚至持节监察凉州百官,去稳定局势,也很有可能。
八年,陇西、南安、金城、【西平】诸羌饿何、烧戈、伐同、蛾遮塞等相结叛乱,攻围城邑,南招蜀兵,凉州名胡治无戴复叛应之。
但凡事有特例,且不在少数。
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也。魏国既建,为尚书,出为雍州刺史。太祖谓既曰:“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兖州尚未安集,复以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
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人也。遂以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刺史,住平夷县。
南阳何晏、邓飏、李胜咸有声名,李胜出为荆州刺史,往诣宣王。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也。""宣王乃若微悟者,谓胜曰:"今还为本州刺史,盛德壮烈,好建功勋。
.....
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也。朝廷以为忧,复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以九卿秩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赏赐甚厚。
............
上面5个违反三互法的例子,其中除了曹爽任用李胜为本州刺史在和平时期外, 张既、程昱、李恢被任用为本州最高长官,恰恰是依靠他们的才能,稳定时局,平定叛乱。当时凉州、兖州、南中正处在动荡时期。张奂就更厉害了,都督三州。
既然郭修素有业行,著名西州,而曹魏的凉州羌胡之乱从246年起至250年,已经足足持续了5年。曹魏任用本地有才能的郭修任 西中郎将 或 护匈奴中郎将,甚至持节监察凉州百官,去稳定局势,也很有可能。
八年,陇西、南安、金城、【西平】诸羌饿何、烧戈、伐同、蛾遮塞等相结叛乱,攻围城邑,南招蜀兵,凉州名胡治无戴复叛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