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吧 关注:3,435贴子:17,294

回复:【东汉逸事】【扒皮】刘秀的治国+军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荀悦也说:“今国家忘战日久,每寇难之作,民悴几尽,不教人战,是谓弃之”。 凡此所云,都说明东汉自征兵之制废除后,逐渐使朝臣上下,忘战日久,战备观念淡薄了。此时已和西汉有了很大的不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4-10-18 01:16
回复
    @豕公冇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24-10-18 16:11
    回复
      东汉征兵之制寖衰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续汉书·百官志》刘昭注引应劲《汉官》:“自郡国罢材官骑士之后,官无警备,实启寇心。一方有难,三面救之,发兴雷震,烟蒸电激,一切取办,黔首嚣然。不及讲其射御,用其戒誓,一旦驱之以即强敌,犹鸠雀捕鹰鶁,豚羊弋豺虎,是以每战常负,王旅不振。”
      《续汉书·百官志注》引。郑泰策关东义兵曰“中国自光武以来,无鸡鸣狗吠之警,百姓忘战日久。仲尼有言: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虽众不能为害”。
      《三国志·郑浑传注》引张璠《汉纪》。《后汉书·泰传》本之。王朗奏言:“旧时虎贲、羽林、五营兵及卫士,或商贾惰游,或农野朴钝;既不简练,又希更寇,名实不副,难以备急。有警而后募兵,军行而后运粮。或乃兵既久屯,而不务营佃,不修器械。一隅驰羽檄,则三面并荒扰。此亦汉氏近世之失,而不可式者也。当今诸夏已安,而巴、蜀在画外。宜因年之大丰,遂寄军政于农事。吏士小大,并勤稼穑。止则成井里于广野,动则成校队于六军。”
      《三国志》本传《注》引《魏名臣奏议》。司马朗亦言:“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而郡国无搜狩习战之备。今虽五等不可复行,可令州郡置兵,外备四夷,内威不轨。”《三国志》本传。凡此所云,并足见民兵之废,其诒患为如何也。
      封建国家镇压力量的削弱,刺激了豪强地主私家武装的发展,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豪强地主在自己田庄中“缮五兵,习战射”(《四民月令》),从自己控制下的依附农民中挑选精壮,组织部曲私兵。豪强地主的部曲私兵既有补充封建国家镇压力量的职能,同时又使东汉社会酝酿着的分裂割据倾向加速发展。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4-11-24 02:39
      收起回复
        历代通略
        用人矫枉过正,不用三公
        惜其用人矫枉过正,以吏事责三公不任以政权归台阁庙堂遂卑厥后陈蕃李固诸贤虽在高位而不得以展尽忠力亦贻谋之不善者
        与夫废郭后易太子,杀韩歆,斥桓谭,贬马援,用谶言,用王梁 是道德的瑕疵 。
        夫废郭后易太子杀韩歆斥桓谭贬马援用谶言而行封禅信赤伏而任王梁此数事者未免为盛德之疵焉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24-11-25 23:27
        回复
          又是个说废郭立阴不应该的
          韵史
          盛德之玷,废郭立阴。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24-11-26 00:28
          回复
            史鉴节要便读
            世祖光武,其名曰秀,伏处田间,定王之后。兄縯起兵,死于更始,帝心痛之,暗泣而已。维帝之兴,同符高祖,二十八将,同心协辅。昆阳之战,邑寻势壮,以少破之,勇何可量。巡行三辅,转战河北,食粝乘冰,卒复汉业。即位鄗南,定都洛阳,访求卓茂,物色严光。与民休息,保全功臣,【惜哉废后,枉杀韩歆。薏苡是疑,图谶是信,不任三公,其美未尽。】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4-11-27 14:47
            回复
              清代 华湛恩看到了光武集权与最终外戚宦官擅权间的联系:“吾常反覆其故,而叹光武之【贻祸烈也】。夫天下之大权,人主不能以一人独操之明矣,必与人共操之。……苟人主举不信之臣而欲独操之,则正人日益远,而小人日益近,必有起而窃之者……非同姓,即外戚耳。……人主欲起而诛之,而无一二重臣以为依赖……势必与左右之近臣谋之……于是近臣遂以得志……其所为必多不法,必与外廷之臣为仇……夫人主方与左右之臣为一,而举天下与之为难,则人主亦不能独全,遂至于溃败灭裂,不可得救。(《后汉三公年表序》,收入《二十五史补编·后汉书》部分,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4-11-27 21:59
              回复
                矫枉过正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4-12-06 00:09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2楼2024-12-18 00:01
                  回复
                    我也最喜欢你喜欢的刘庄,但是我也很喜欢刘秀,对于他对外妥协我可以给你解释,建国初年天下疲敝,而且各地的豪族也急需恢复修养恢复,所以不能大力用兵,开国皇帝这么做没有毛病。但是你说他运气好怎么解释,陨石事件很可能是编的,即便有也没有杀伤力,因为陨石事件后王邑还前来决战,并且阵前轻敌。证明昆阳莽军没有受到削弱。度冰河事件是后来夸大其词了,实际上刘秀后面没有追兵,是他们过去把冰踩裂了后面冰就开了@竹烟槐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3楼2024-12-18 03:22
                    收起回复
                      军事:光武帝即位后,为省经费,于建武六年首罢郡国都尉官,七年又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四科乡兵。如此,地方完全解除武装。其动机不过为节俭爱民,而竟招致外强内弱、受制于边郡羌戎之后果。东汉之亡与三国之割据亦造因于此。
                      光武又一错误措施是废边防:光武曾省并全国的县四百余处,其事在建武六年,其地多在北方与西方。单位减少,组织松懈,人民无所托命,户口日趋稀薄;边疆空虚,自然招致外族之内侵。其目的不过在于节俭省钱,殊不料五十年后,羌乱开始,先后费钱三百六十四亿余,西北诸州凋残虚耗,为后汉带来无穷之灾患。
                      外戚:西汉亡于外戚,光武应引为前车之鉴,然光武对此殊不知改,仲长统法诫篇谓光武不假后党权力,殊非笃论。例如以郭况为绵县侯,封樊宏为长罗侯,樊丹为射阳侯,樊寻为玄都侯,樊忠为更父侯,阴识为阴乡侯,亦已打破高祖时非有功不侯之制。其后又欲封阴兴代吴汉为大司马,虽阴兴坚辞而止,但阴氏在建武承平之世,家势甚盛,其门下宾客的放态与不义行径,为社会士人所不齿。如第五伦所谓:“诸出入贵戚者,类多瑕衅禁锢之人,尤少守约安贫之节。士大夫无志之徒更相贩卖,云集其门,众煦漂山,聚蚊成雷,盖骄佚所从生也。”凡此,多少种下东汉外戚用事的祸根。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4-12-18 12:57
                      回复
                        同一本书
                        哀、平之际,谶纬盛行。至东汉初,除阴阳、五行、灾异等迷信之外,又特重谶纬,和灾异被认为是上天的“谴”和“威”一样,谶则被认为是上天的预言。。。这种迷信思想成为势力阶级互相争夺皇位的皇牌武器,也是麻醉人民的工具,遂伏下了东汉衰亡之危机。其后曹丕篡汉亦以此为借口。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24-12-18 14: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