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征兵之制寖衰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续汉书·百官志》刘昭注引应劲《汉官》:“自郡国罢材官骑士之后,官无警备,实启寇心。一方有难,三面救之,发兴雷震,烟蒸电激,一切取办,黔首嚣然。不及讲其射御,用其戒誓,一旦驱之以即强敌,犹鸠雀捕鹰鶁,豚羊弋豺虎,是以每战常负,王旅不振。”
《续汉书·百官志注》引。郑泰策关东义兵曰“中国自光武以来,无鸡鸣狗吠之警,百姓忘战日久。仲尼有言: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虽众不能为害”。
《三国志·郑浑传注》引张璠《汉纪》。《后汉书·泰传》本之。王朗奏言:“旧时虎贲、羽林、五营兵及卫士,或商贾惰游,或农野朴钝;既不简练,又希更寇,名实不副,难以备急。有警而后募兵,军行而后运粮。或乃兵既久屯,而不务营佃,不修器械。一隅驰羽檄,则三面并荒扰。此亦汉氏近世之失,而不可式者也。当今诸夏已安,而巴、蜀在画外。宜因年之大丰,遂寄军政于农事。吏士小大,并勤稼穑。止则成井里于广野,动则成校队于六军。”
《三国志》本传《注》引《魏名臣奏议》。司马朗亦言:“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而郡国无搜狩习战之备。今虽五等不可复行,可令州郡置兵,外备四夷,内威不轨。”《三国志》本传。凡此所云,并足见民兵之废,其诒患为如何也。
封建国家镇压力量的削弱,刺激了豪强地主私家武装的发展,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豪强地主在自己田庄中“缮五兵,习战射”(《四民月令》),从自己控制下的依附农民中挑选精壮,组织部曲私兵。豪强地主的部曲私兵既有补充封建国家镇压力量的职能,同时又使东汉社会酝酿着的分裂割据倾向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