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吧 关注:22,816贴子:586,616

子汀说戏:《荆钗记》的意象与结构之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越剧、川剧和昆曲的《荆钗记》在故事情节上,比赣剧更加简化,越剧、川剧和昆曲的核心表演各有侧重,赣剧里穿插的现代化音乐和歌唱显得有点杂乱,对传统戏曲的整体性的审美有割裂破碎的影响,越剧和川剧在继承创新的发展上比较统一与和谐。本文主要以越剧为主展开论述,兼有川剧、昆曲、赣剧的评说。以温州市越剧团2020年双十录制的舞台版《荆钗记》为基础,黄燕舞扮演王十朋,邵梦岚扮演钱玉莲,在故事发展的脉络与结构上处处体现着精密的设计与安排,在唱腔与表演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抒情、象征、写意的手法,呈现出别样的意象之美,从而深化了戏曲的主题和人物的神韵。


IP属地:湖北1楼2024-09-19 21:37回复
    《荆钗记》为四大南戏之冠,据考证,出自才人,署名柯丹邱、李景云、温泉子均非原著者。据李日华《紫桃轩杂辍》卷四,玉莲是十朋之女,孙汝权是十朋之友,因孙怂恿王十朋弹劾史浩获罪,史浩怀恨在心,作剧本《荆钗记》,以毁坏孙汝权之声誉。蒋瑞藻的《小说考证》引《瓯江佚志》指出钱玉莲是名妓,与十朋相爱,十朋中魁,负义无情,钱投江而死。《宋史》中有王十朋弹劾史浩一事,《荆钗记》由此引申敷衍,真假参半。通行有《六十种曲》,48出,《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影印明嘉靖姑苏叶氏刻本和万历后期屠赤水评本两种。


    IP属地:湖北2楼2024-09-19 21:39
    回复
      故事梗概,南宋时期,瓯江江畔温州城内钱贡员,家境殷实,妻亡又续。前妻遗下一女翠莲,长相佳丽,正值妙龄。王、孙两家同来求亲,王十朋才貌双全,家境贫寒,孙汝权,才疏学浅,声名狼藉。钱贡员跟玉莲,不顾继母反对,选择以木荆钗为聘礼的王十朋。孙汝权怀恨在心,跟十朋一同进京赶考,得知十朋考中状元,且因拒婚得罪奸相万俟卨,滞留京城。在万俟卨指使下,篡改十朋家书。玉莲看到的假休书,被继母逼嫁孙汝权,玉莲不从,投瓯江,被路过的原温州知府新上任福州安抚的钱载和救起,认作义女。钱载和派人去饶州打探王十朋,得讯王俭判因病身亡,玉莲郁郁寡欢,发誓今生不嫁。王十朋在京城十分担忧家中情况,被继母赶出家门的王母与冬梅一路寻到京城,十朋得知玉莲跳江,发誓今生不娶。万俟卨把王十朋由富庶的饶州改判为瘴烟的潮阳,万俟卨死后,十朋提升为江西吉安府台,上任路过温州,要到江心寺祭奠玉莲。玉莲随义父到江心寺祭奠十朋。十朋一路上与退隐的邓尚书同往,邓尚书与钱载和一见如故。玉莲与十朋相认,夫妻团聚。


      IP属地:湖北3楼2024-09-19 21:39
      回复
        越剧《荆钗记》以一支寻常的木荆钗为聘礼,自身就充满着荒诞性、戏剧性、象征性和传奇性。以一支荆钗和家书为线索演绎了王十朋和钱玉莲的坚贞爱情,具有超时空的崇高爱情价值。编剧极富匠心,处处设置机关,环环相扣,前后照应。


        IP属地:湖北4楼2024-09-19 21:39
        回复
          第一场“送别”,有两句配唱:心随轻舟去情伴荆钗在,遥望青云路未别先问归。一个归字,既表明双方面对别离的不舍和对离后相聚的期盼,充满深情,另外也表明将来回归过程的曲折艰辛的戏剧性。因赶考不止十朋,还有同城的阔少孙汝权,他的回归给玉莲带来了不祥之兆,从而为戏剧冲突埋下伏笔。再一个王、钱分离时,十朋为玉莲亲手别上荆钗,这样富于象征性的动作意味着再见荆钗就是二人团聚时。


          IP属地:湖北5楼2024-09-19 21:40
          回复
            第二场“参相”中万俟卨有一句话:富易交,贵易妻。这句话是南宋社会士大夫官僚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他们笃行的一种人生价值。正是这种社会不良现象反衬出王十朋贵不易妻的可贵品质,增加了戏剧的冲突,也增加了与时代的冲突,所以王十朋的行为具有超越时代的审美。川剧中的篡改家书是张汝权所为,越剧是由万俟卨参与设计,张汝权付诸实施,使张汝权和万俟卨有了事情上的关联,变牵强为合理。


            IP属地:湖北6楼2024-09-19 21:40
            回复
              第三场“惊变”,孙汝权待金钗为聘礼,跟十朋的荆钗形成穷富的对比,面对金钗,玉莲毫不动摇,坚定信念,同时也增加了玉莲命运的悲剧性。第四场“投江”,玉莲逃出家门,在仓皇中丢失了一只绣鞋,这样处理比较符合情节,在川剧中是玉莲特意留在江边的绣鞋,情急之中丢失就显得更为真实。后边冬梅和王母赶到江边发现玉莲绣鞋,确认玉莲投江。冬梅的出现,跟王母一起去京城寻赵十朋,也比较合乎情理,一是二人皆为女性,方便照应,二是冬梅在钱家多处遭受继母的打骂,冬梅的出走也在情理,在川剧、昆曲中跟随王母的是一个男仆。


              IP属地:湖北7楼2024-09-19 21:40
              回复
                第五场“见娘”,王母拿出假书信,十朋确认后,双方才明白家书被人篡改。第六场“误讣”,饶州王太守因病去世,让玉莲误以为是王十朋,实际是不同的两个人。这样就造成了戏剧的奇巧性和传奇性,更富有戏剧。第七场,邓尚书给十朋举媒,十朋不受,增加了十朋与玉莲相见后的戏剧性,也符合第一次万俟卨举媒被拒表现了十朋的坚定信心。第八场“钗圆”钱载和在望江亭宴请十朋,望江亭亦是王十朋与钱玉莲的分别之地,今天又成为二人重逢之地,颇有戏剧感。编剧精心设计悬念,每一处皆有来处,亦皆有去处,使整个剧目前后呼应,经纬严谨。


                IP属地:湖北8楼2024-09-19 21:40
                回复
                  越剧《荆钗记》共分八场,依次为:送别、参相、惊变、投江、见娘、误讣、祭亡、钗圆。其中“惊变”“投江”“见娘”三折尤为精彩。“惊变”刻画了众生相,不仅凸显了人物的矛盾冲突,又在事件的发展中展现不同人物的个性与特征。继母的势力、乖张、凶悍、狠毒、嫌贫爱富的面目表演得逼真到位,钱贡生正直、通情达理、富于远见,以及多病软弱的个性,钱玉莲美丽、善良、有主见,追求爱情的自由不为富贵和钱财而动摇,王母的年迈、体衰、识礼、大度,冬梅的善良、体贴、爱憎分明,孙汝权的阴险、骄纵、诡计多端、为富不仁。最终发出一种悲天悯人的呼喊。


                  IP属地:湖北9楼2024-09-19 21:41
                  回复
                    “投江”一折,出现两个钱玉莲,一个代表玉莲的真身,一个代表玉莲的精神世界,本来是一折独角戏,变成了双人戏,长衣水袖的舞动,激荡翻滚,又圆润飘逸,表现出了玉莲内心世界的绝望和波动,有效地拓展了舞台的表现力,增加了对人物的精神世界的刻画,同时更具有戏曲舞蹈的美感,表现形式新颖而不突兀,跟剧情很好地进行融合,这是该剧成功的一个创新。水袖一方面代表玉莲的内心世界,一方面又是水的意象。这里的水袖有着双重的戏曲意象。当玉莲来至望江亭时,回想起儿时两人在台下看戏,男主角抛弃了女主角,如今不承想自己成了剧中人,不禁泪流满面,心中对十朋的“背信弃义”充满怨恨,断了肠灭了心灯,碎了瑶琴绝了知音,千休万休今全休,便生出投江之念。从幕后走出一个白衣女,舞动长袖,犹如滚滚江水,一片白光闪闪,玉莲纵身投于茫茫江水。幕后伴唱:
                    滔滔血泪八百里
                    弱女抗争唯一命
                    几多波浪葬冤魂
                    四山风雨天地惊
                    冤冤冤


                    IP属地:湖北10楼2024-09-19 21:41
                    回复
                      “见娘”,把王十朋滞留京城的官场失意和苦闷,在发出书信渺无音讯内心焦灼的心境下,见到母亲,母子交流,弄清家书受人篡改,玉莲为保贞节跳江而亡,十朋痛不欲生,这场戏唱得人心欲碎,情感充沛,十分感人。


                      IP属地:湖北11楼2024-09-19 21:41
                      回复
                        意境美的设计。一,越剧的序幕,是两个小孩,一男一女,一个是十朋,一个是玉莲,在看台上演戏,演的是“二人结婚后,男的抛弃女子,女子跳江”的悲摧故事;二,二人别离时,相依偎,别情浓浓,好不心酸;三,荆钗分别在“送别”“惊变”“投江”“钗圆”中反复出现四次,不断地深化主题;四,“投江”中的水袖舞,深化了人物复杂、绝望、凄凉的内心世界;五,“误讣”中,当钱玉莲听说十朋病逝的假消息时,没有表现出像“投江”时的激烈,而是一种平静,是一种极度的悲伤,深化了人物的神韵和精神特质,显得真实感人。如玉莲唱:
                        几番风雨几番愁
                        伤心早已无泪流
                        心中有意暗聚首
                        命里天缘也难求
                        王郎未将誓盟负
                        两心已得常厮守
                        ……


                        IP属地:湖北12楼2024-09-19 21:42
                        回复
                          如果说越剧的“惊变”“投江”“见娘”三折最为精彩,那么川剧以“逼嫁”“刁窗”“投江”三折为经典,昆曲则是以“见娘”“拒婚”精彩。越剧和川剧整体上以悲剧气氛为主,喜剧气氛少。


                          IP属地:湖北13楼2024-09-19 21:42
                          回复
                            昆曲主题上以喜剧气氛最浓,悲剧气氛见少,“见娘”“拒婚”中的喜剧成分较高,昆曲的结构前紧后散。在当时通行“富易交,贵易妻”的不良社会人情下,昆曲中从王十朋身上展现出了一种富贵不能淫的气节,凛然而出,王玉莲誓死不渝的高洁品质,给南宋王朝以媚骨为主流的社会带来一种风骨和清流。


                            IP属地:湖北14楼2024-09-19 21:42
                            回复
                              昆曲的“送别”一折运用反复手法,深化戏曲效果,形成浓厚的戏曲氛围和情调,如“送别”,玉莲和十朋在瓯江渡口惜别后,十朋又乘舟而返,玉莲在岸上,十朋在小舟上,再次话别,显得情意绵绵,抒情气氛极到佳处。还如第二次拒婚,跟第一次拒婚,也形成了反复的戏剧手法,加深了剧情,产生了浓烈的戏剧性。昆曲《荆钗记》的冲突从第一折就开始点明,十朋走后,玉莲仍在渡口遥望,此时张汝权也乘舟赶考,见到玉莲,生得风流,便为初次求婚被拒留下的遗憾,发誓定要夺回玉莲。这样情节的安排,就把故事矛盾开展做下了铺垫。


                              IP属地:湖北15楼2024-09-19 2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