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19,702贴子:16,671,276

教育哲学(孩子犯错该不该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9-17 00:38回复
    一个合格的好父母不应该在孩子犯错后辱骂或体罚孩子,而应该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跟孩子讲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个观点站得住脚吗?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9-17 00:40
    收起回复
      温和教子”哲学。“给孩子快乐的童年”的确没有错,但似乎不应该“只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a)总体上快乐并且(b)养成良好习惯和品格(比如勤奋好学、坚忍不拔、热爱生活、友善待人)的童年。“温和教子”或许有助于实现a,但真的是实现b的有效手段吗?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9-17 00:42
      收起回复
        对孩子的体罚是否可以被接受呢?有一种最小体罚原则是指在没有尝试说理与训斥之前,不用体罚。在尝试微小体罚之前,不要用严重体罚。有些孩子在某些时候可能的确需要“a good, hard spanking”。但在打之前,父母需要事先跟孩子说清楚,比如犯何种错,应该打多少下板子。绝不可“临时起意,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又比如,父母一个人时不可体罚孩子,需要在另一方(或其他家庭成员)的监督下体罚。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9-17 00:47
        回复
          这里有一个好玩的故事关于孟子据《孟子·离娄上》记载:
          公孙丑问孟子:“君子不自己教导子女,是为什么呢?”孟子说:“这是由于情势上行不通。教育这种事情一定用正道;要是拿正道教导行不通了,跟着来的就是发怒。如果拿发怒来教导,儿子会反过来批评父亲:‘您用正道来教导我,可您就没有按正道来做。’这就变成父子之间相互伤害了。父子之间相互伤害,亲子关系就恶化了。古时候交换子女来进行教导,父子之间不相互责求美善;责求美善,就会产生隔阂,父子之间产生隔阂,就是最大的不善了。”然而,这一段很可能不是孟子与父亲相处的经验之谈。据说他三岁丧父,只有妈妈管教。小时候逃学,妈妈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他(“子不学,断机杼”),估计是“a good, hard spanking”。但孟子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并没有因此跟妈妈产生隔阂,反而非常注重孝道。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9-17 00:49
          回复
            但值得注意的是,儒家对父母滥用体罚有另一种回应。据《韩诗外传》说:曾子犯错,父亲曾皙暴怒,拿起棍子将他打晕了。曾子苏醒后,不但没有怪父亲,反而恭恭敬敬地问:“父亲您还有气吗?”鲁国人因此觉得曾子是大孝子。孔子得知这件事后,告诉曾子:“你小子不知道从前舜是如何做儿子的吧?看到父亲拿小鞭子,他就等着挨打;看到父亲拿大棍棒,他就逃跑。父亲使唤他做事,他不会不在身旁;但要杀他,他一定不让父亲得逞。现今你把自己置身于父亲的暴怒之下,拱手站在那里不肯走,如果被父亲打死,反而限父亲于不义。这不是最大的不孝吗?!”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9-17 00:50
            回复
              关于温和教育回应:“父母鼓励孩子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跟孩子讲理”之所以听起来不错,似乎是因为我们预设了“理想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朋友之间是平等的,一方没有权利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更没有权利辱骂或体罚另一方。互相鼓励对方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跟对方讲理,才是值得追求的朋友关系。
              然而,亲子关系并非朋友关系。比如,友谊随着两个人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远,可以越来越远淡,可以停止了解对方的近况。但亲情不应该随着两个人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远而越来越淡。亲子之间应该经常了解对方的近况。又比如,朋友之间虽然可以帮助对方成长,但没有这一义务:我们不必每天花一个小时帮助朋友成长。但父母有帮助未成年孩子成长的义务。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9-17 00:52
              回复
                我觉得如果未来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很大概率会遵循最小体罚原则。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9-17 00:54
                回复
                  很简单,该打的事必须打,比如偷东西,不该打的事别打,比如不按时吃饭,不收拾自己房间,不起床等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9-17 03:27
                  收起回复
                    我用这个问题,给孩子讲解了辩证法。
                    光靠打孩子对不对?
                    从来都不打孩子对不对?
                    怎么打孩子才能起到作用?
                    同理,把打孩子换成玩游戏也可以分析。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9-17 06:40
                    收起回复
                      核心论证如下
                      1.养育者有义务促进以下两点的实现:(b1)孩子拥有一个总体上快乐的童年;(b2)孩子养成了“良好习惯和品格”。而温和教子不利于(b2)的实现。
                      2.仅当“亲子关系应当成为朋友关系”时,温和教子才是值得追求的。但亲子关系和朋友关系有不同的义务,因而二者不应相同。
                      3.以下两点是值得追求的:(c1)“养育者鼓励孩子发现自己有兴趣且比较擅长的重要领域,帮助孩子提升在这个领域的能力”;(c2)“养育者以最小代价让孩子尽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而(a1)与(c1)有时不相容;(a2)与(c2)有时不相容。
                      支持“最小体罚”原则的理由则是它能同时促进(b1)、(b2)、(c1)、(c2)。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9-17 09:20
                      回复
                        讲的好啊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9-17 11:14
                        回复
                          3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9-17 11:17
                          回复
                            楼主所说的子女教育问题,对懂得的人(其实是凤毛麟角)而言那是轻车熟路的事,对于不懂或者一知半解的人来讲,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甚至要交无穷无尽的学费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9-17 14:04
                            回复
                              孩子犯错该不该打?执行者谁?
                              父母犯错该不该打?执行者谁?
                              这两个犯错的标准来源于哪里?
                              这样的标准是否具有教育价值?(很多标准只是历史的毒瘤,不足以在现代培养优秀的人才)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想想我们对孩子最初的期望,我们是想让她/他安安稳稳还是出人头地,是仅仅为了传宗接代还是为了自己养老)
                              这些能回答吗?


                              IP属地:广东16楼2024-09-17 14: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