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帐篷星丛龟 Psammobates tentorius
1828年被命名,最大特征是高高隆起的背甲,好似一顶帐篷而得名。体长可达15cm,背甲突起,呈高圆顶状,底色从深棕色至黑色不等,每块盾片上有黄色、橙色或红棕色的放射纹;头部略小,头部与四肢呈灰棕色或红棕色;腹部黄色,有黑斑。
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但由于数量非常稀少,也极为少见。它们在野外的居住地包括多种环境,包括靠近沙漠的沙质荒地灌木丛、稀树草原和干燥森林以及多石地区等。帐篷龟每天早上和傍晚最为活跃,主要是出来觅食,冬季和夏季最高温时可在植物底部挖出沙坑或借用其他小型动物的巢穴,进入休眠期。不过,在不同的栖息地,环境差异很大,休眠期的时间也根据地理差异而异。在野外它们喜食各种卡鲁地区的灌木植物、松叶菊属以及其他一些南非本地的多肉品种等。且由于它们对于特殊食物的偏爱,也令得它们在人工饲养下较难存活。
广泛而零星地分布于非洲南部的卡鲁和其他半沙漠地区,从纳米比亚中部几乎延伸到南非南海岸。它们较难适应人工饲养,离开原生地的半沙漠栖息环境就很会很快死亡。和其他两种星丛龟一样,饲养难度很大。有三个亚种:指名南部亚种、西部亚种和北部亚种,南部亚种分布于卡鲁地区南部,黑色底色上分布着暗黄色星形放射纹,该亚种的背甲呈现出极为突出明显的圆锥状帐篷顶。西部亚种分布于非洲西南部的纳马夸兰海岸,是帐篷星丛龟体型最小的亚种,也是具有着最艳丽明亮色彩的亚种。北部亚种分布于卡鲁内陆最干燥的地区,该亚种背甲较为圆润而平坦,“帐篷顶”并不明显,色调也呈现出暗淡的棕色系。

南部亚种

最绚丽的西部亚种

最朴实的北部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