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道”字大家都交上来了,我在上面都做了点评。这个字在千字文里的写法非常完美,点画精细、结构精准,盯着看怎么也挑不出一点毛病的感觉,而一些行楷作品里的写法更圆润随意一些,主要体现在捺的处理上。我们首先要掌握一个小知识点,上面一直跟大家说要练好“走之底”,其实这只是一个俗称,这个偏旁部首正式的名称为“辵”(chuo 第四声,音同“绰”),意为走走停停,比如《草诀百韵歌》里就有“辵遶阙东边”,能把这个偏旁写熟练了,基本写捺画就不在话下了,要注意角度不能太平也不能太陡,离开“首”的距离也是要把握好那种不远不近的度,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字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中庸之道”的思想,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又恰到好处

另外之前也跟大家聊过临帖里的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质量明显不高的单字就不一定要学,这个“道”字我们网上查一下就会发现,在徽宗的很多作品里都出现过,有些一眼看去就非常不错,但也有些明显比较差,尤其是一些碑刻上的字,本身就结构松垮、点画绵软,有些是由于时间久了有风化变形的原因,也有些明显是刻工造成的问题,网上更有些示图是直接将这些石刻的字翻墨而成,所以味道看上去就怪怪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尽量还是取法乎上,选用质量高的进行临摹,有朋友可能会问,怎么辨别石刻碑帖上单字质量的高低,我的建议是多与墨迹真迹作品相比较,你慢慢就会有了“透过刀痕看笔痕”的能力,也就能比较轻松地辨认出石刻作品里单字质量的高低了

这期参加的人数共有13人,比上一期略多,其中逸哥可能也是觉得人比较少所以前来助兴,我之前也说过,能长期坚持练字的人肯定不会太多的,每年遇到寒暑假的时候参与的人就会明显增多,现在属于淡季吧,我们的同写活动属于细水长流式的,所以每期能保持在10人左右也完全可以接受了。最后按惯例本来是要挑选出一些写得特别好的给予优胜奖,但本次有些朋友水平很接近,如果按我一贯的标准,大致会选出一半的人,会比较尴尬。鉴于本次总人数13人也不算多,所以类似上次,本次就给所有参加的朋友一个鼓励奖吧!好了,我们下次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