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1,935贴子:11,366,536

回复:千言大赋:《梅魂赋》鲁韵/近创/新体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懂不懂哲学的区别》
(接上文)
3. 人生的价值观:功利与理想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受到功利的驱动。为了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财富和物质享受,人们往往会在追逐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存在意义。很多人生活在“忙碌”的状态中,常常忘记停下来思考自己活着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而哲学的意义之一,正是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外在的目标,理清它们与内心需求之间的关系。
懂哲学的人通常会有更加深刻的价值观,他们会关注“人生的意义”这一终极问题。例如,柏拉图的理想国讨论了理想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伦理学”则认为人类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善”的生活,这一切都离不开对生活意义的深刻思考。而在现代,像尼采的“超人哲学”,它强调个人超越传统道德和社会规范,去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
通过哲学的学习,懂哲学的人更容易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保持对理想、道德和精神世界的关注。他们不容易被社会的功利价值观所左右,反而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独特的意义和满足感。相反,不懂哲学的人,往往会陷入物质追求的陷阱,而忽视了内心的成长和精神的升华,生活中的不安和焦虑也常常来自于这种价值观的缺失。
4. 人生的应对策略:从消极到积极
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无论是在职业上还是在个人生活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不懂哲学的人往往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焦虑和消极情绪。他们可能容易受困于眼前的困境,陷入无解的情绪漩涡。而懂哲学的人,往往能够从哲学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从而获得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哲学提供了多种应对人生困境的视角,例如,斯多噶学派的哲学强调自我控制和内心的平静,它教导人们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专注于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存在主义则认为人类的困境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表达,通过对困境的积极反思,人可以从中发现新的机遇和生命的深度。
因此,懂哲学的人通常能够更好地处理情绪和压力,拥有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的心理健康往往也得到更好的保障。相反,不懂哲学的人,可能会在面对生活的难题时产生过度的焦虑和消极情绪,缺乏应对困难的内在资源。
5. 人生的幸福感:深度与表面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懂哲学的人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外在的、表面上的幸福。例如,他们可能会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社会认可或短期的快乐。然而,懂哲学的人则更加注重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成长。他们的幸福感通常来源于自我实现、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对他人的关怀,而不仅仅是外部的物质条件。
比如,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伦理学”强调,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外部的满足,而是源于一种内在的美德生活,它要求人通过智慧、勇气、节制等品质的培养,去实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懂哲学的人会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成长,追求更深层次的幸福,而不仅仅满足于一时的享乐和表面的成功。
总结
通过上述探讨,我们不难发现,不懂哲学与懂哲学的人生,的确会有很大的区别。懂哲学的人,通常具有更加理性、深刻、从容的思维方式,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理解生活中的挑战,并作出更加智慧的决策。他们的内心通常更加平和,能够从容应对困境,同时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着更深的理解。而不懂哲学的人,可能更依赖直觉和经验,容易陷入短期的困惑与焦虑,甚至可能错失从哲学角度获得深刻智慧的机会。
生活的美好不仅仅来源于物质的丰富和成就的累积,更来自于我们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充实。在哲学的光照下,我们的思维更加清晰,决策更加明智,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充实与深远。无论你是否是一个哲学的学者,只要愿意接触和思考哲学,它所带来的改变将不容忽视。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97楼2025-01-31 20:02
回复
    世界经典油画《美人沉思》
    (油画艺术与人生)
    2025-1-3107:08广东
    这幅油画是埃米尔·弗农(Emile VERNON)的作品,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绘画技艺。
    画面中的女子是核心人物,她拥有一头浓密且卷曲的红棕色长发,发丝自然垂落,富有光泽,仿佛散发着柔和的光晕。头发上别着一束白色的小花,花朵清新雅致,与她的发色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几分温婉与柔美。 女子身着一件轻薄的白色衣衫,材质看起来如纱般轻盈,半透明的质感若隐若现地透出她细腻的肌肤,尽显女性的柔美与妩媚。衣衫的边缘有着精致的细节处理,展现出画家的细腻笔触。她的手臂自然交叠于胸前,手中一只蜻蜓停留,姿态优雅而恬静。
    背景采用了深色调的绿色,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女子置身于幽静的森林或花园之中。这种背景处理使得女子的形象更加突出,成为画面的焦点。 埃米尔·弗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肌肤质感,使其看起来光滑而富有弹性。色彩的运用也十分精妙,红棕色的头发、白色的衣衫、绿色的背景以及白色的花朵,相互映衬,形成了和谐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 整幅作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气息,女子的神态和姿态传达出一种宁静、温柔的情感,仿佛在享受着独处的美好时光。这幅画不仅是对女性美的赞颂,也是画家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之情的表达。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98楼2025-02-01 19:12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99楼2025-02-01 19:16
      回复
        《老人赋》
        (京华倦客)
        2025-1-2916:59北京
        《老人赋》描绘了老者的志向、思绪、豁达、忧虑、遗憾和快乐,展现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不屈的精神。老者之志:老年人即使身体衰弱,依然心怀壮志,或寄情山水,或心系家国。老者之思:老年人常思往事,感慨时光流逝,悲喜皆随时势。老者之达:老年人看透世事,追求内心的安宁,能笑谈风云,淡看荣辱。老者之忧:老年人担忧子孙未来和家国兴衰,以及岁月匆匆和困苦无靠。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挥手之间,少年已成过往,谈笑之际,衰翁乍现眼前。苍髯皓首,镜中朱颜难再;鹤骨鳞皮,人前听语自怜。叹流年之不返,憾艺业之未精,识盈虚之有数,哀疾疫之缠身。吾老矣,试作老人赋,期遇良师,指点迷津,欲遇挚友,共论败成。
        一曰老者之志。老骥伏枥,青云之志未泯;烈士暮年,建业之心仍存。昔曹操横槊赋诗,志在天下;廉颇虽老,尚饭十升。姜太公垂钓渭水,终灭殷祚;吴承恩蜗居斗室,西游著成。老者之志,不在筋骨之强,而在胸怀之广。或寄情山水,或笔耕不辍,或教诲后生,或心系家国。其志也,如山之巍巍,水之汤汤,虽老而不衰,虽远而不怠。夕阳残照,有光即可散热,英雄末路,微力亦能济贫。
        二曰老者之思。闲云潭影悠悠,物换星移啾啾。老者常思往事,困顿亦念旧游。岁月留香,常怀百年之盼;世事变味,仍作千秋之想。或忆少年之豪情,或叹中年之坎坷;或感生存之艰,或惋昔年之过。昔孔子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老者之思,如江河之流,绵绵不绝。或抚琴而慨叹,或对月而长歌,或独坐而默念,或倚杖而蹉跎。其思也,或悲或喜,悲喜皆随时势,或忧或乐,忧乐缘起山河,思融世间百态,念触人生坎坷。
        三曰老者之达,老者历经沧桑,看透世事。视功名如薄纸,看利禄似土坷。昔范蠡泛舟五湖,通达于世事外;张良辟谷深山,超然于风云间。老者所求,不在名利,而在心安。或笑谈风云,或淡看荣辱,或寄情诗酒,或隐逸山林。其豁达也,如清风明月,无拘无束;其顺遂也,如高山流水,自在从容。任他花开花落,澹泊自守;随他云卷云舒,宁静养年。
        四曰老者之忧。老虽无欲,亦有所忧。忧子孙之未来,忧家国之兴衰,忧岁月之匆匆,忧世事之忽忽,忧困苦之无靠,忧髦耋之乏财。放翁临终,情系家国;文山奔命,心念汗青。老者之忧,如秋叶之飘零,虽无奈而坦然。乡野遗贤,虽平庸而淡定,文人雅士,纵才高而谦和,然其忧一也。
        五曰老者之憾。人生在世,岂云无憾?岁月匆匆,憾年轮之有数;故旧寥寥,憾天道之无常。壮志未酬;憾昔时之未竟;亲友故去,憾礼遇之不周。劳燕分飞,憾命运之不济,功业未成,憾苍天之不由。昔辛弃疾词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老者之憾,如残阳之西沉,虽美而无奈。其憾也,非怨天,而尤人;非悔过,而惜时。
        六曰老者之乐。晨起观日,暮归赏月。闲步林间,听鸟语之婉转;静坐庭前,闻花香之馥郁。茶烟袅袅,煮岁月于泉水;书卷悠悠,仰圣颜于峰巅。或与友对弈,谈笑风生;或独钓寒江,静思前贤。老者之乐,在于子孙绕膝,盛友如云;身心康泰,佳木成荫。陶渊明筑巢南山,桑麻为友;白居易闲居洛阳,诗酒称尊。老者之乐,如春水之融融,简而深远;白首一笑,似秋月之皎皎,淡而率真。
        老者胸襟,千姿百态。或志在帷幄,或思接风云;或达观超然,或气韵雄浑;或乐天知命,或憾事萦心。然老者之风骨,如山之高,似水之深,虽衰老而不朽,纵仙逝而情存。愿天下老者,皆能安享晚年,心有所寄,思有所根,志有所托,乐有所归,忧有所解,憾有所释。如此,则老者之心,可堪慰平生矣。
        ~~~~~~~~~~~~~~~~~~~~~~
        (本文为作者耗时近一月,历经二十余次修改创作而成,非AI作品。创作不易,祈盼读者留痕。今天乃大年初一,作者给读者拜年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00楼2025-02-02 09:48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01楼2025-02-02 12:30
          回复
            中华辞赋:老年赋
            仙人居001 >《优美骈文散文》
            2024.01.02 内蒙古关注
            已过光阴两万天,余生不剩许多年。功名利禄全抛却,偷学陶公去种田。
            ~~~~~~~~~~~~~~~~~~~~~~~~
            ..
            《 老 年 赋 》
            一、
            老年赋,百感交集,不再彷徨。山河如梦,岁月留香;人生朝露,晨曦微芒。往昔年少意气,壮志凌云;而今韶华已逝,两鬓染霜。青春不再,颇多感伤;诉于笔端,趁天未凉。
            人生百岁,瞬息即至,峥嵘岁月,惨淡时光。夫老年者,光阴之末,智慧之渊,经验之府,感慨之藏。
            老态龙钟,步履蹒跚,日薄西山,偶现霞光。岁月侵蚀,齿豁目眊,肌松肤弛,筋疲骨伤。怀往事如烟,忆青春梦想。阅尽人间烟火,参透世态炎凉,智慧如烛,越发光芒。
            少年得意,锋芒毕露,不知韬光养晦,常常剑拔弩张。老来谢幕,宁静致远,气度从容,胸怀宽广。闲云野鹤,或立或翔,颐养天年,承欢于堂。
            夫老年者,当胸怀豁达,乐观开朗。不为名利趋避,不因琐事彷徨。是以老年之美,在于心境之宁,精神之富,不忧将来,不悲过往。
            老年如秋,丰收在望,硕果累累,满园飘香。春华秋实,循环往复,岁月留痕,历尽沧桑。愿天下老年,幸福安康,含饴弄孙,共赏夕阳。
            歌曰:
            金风送爽看斜阳,梦断香消又何妨。如烟往事随风去,安享天伦度时光。
            .
            二、
            人老自有一片天,游山玩水自由闲。吟诗作对赋新章,乐享清福胜神仙。
            随缘任运度晚年,无欲无求身健康。坐看蓝天白云飘,笑谈沧海变田桑。
            老来壮志未曾穷,欲求热血洒春秋。作诗一首意切切,饮酒三杯意暖融。
            赏尽千山万花景,莫念红尘烦恼情清。不从强人争名利,心静如水度余生。
            烈日炎炎树枝枯,独自游园身影孤。远望高楼遮望恨,低头心思悲伤苦。
            生来一世空忙客,老来哪能尽是福?西下夕辉斜落照,天晚归家自下厨。
            老来无事心情烦,自得其乐寻清欢。月下豪情吟诗对,花前兴起赋新篇。
            寻花问柳舒胸臆,伸腿弯腰体魄健。虽已秋霜生两鬓,雄心壮志同少年。
            年老向晚厌清闲,虚度光阴心不甘。古木尚能遮光阴,斜阳余辉映蓝天。
            双鬓虽白雄心在,酒烈尚能一口干。策马江湖谁信老,提刀跃马千里远。
            ..
            三、
            耳已背,眼已花,有时痴呆有时傻,早没有了昔日浮华,只好悄悄窝在家。也不胡浪,也不贪耍,也不读书,也不养花;有时做饭,有时带娃,有时品酒,有时吃茶;偶尔散散步,间或搓搓麻;有时观观景,有时看看花。有时郁闷,有时豁达;有时清醒,有时迷塌。有时仰天长啸,有时甘当哑巴;有时也做美梦,有时也遭恶骂。有时百无聊赖,有时心猿意马;有时怒发冲冠,有时担惊受怕。有时很不痛快,有时很不顺嗒;有时也不认真,有时也不认假。任窗外风吹雨打,任心里纷乱烦杂;任岁月匆匆而过,任年龄白白增加;红尘滚滚没办法,身不由己说什么?马马虎虎躺平,迷迷糊糊吃瓜。
            ..
            四、
            岁月如梭,转眼竟是百年; 韶光如风,瞬届耄耋晩景。柴米油盐中悟出了人生之真谛,酸甜苦辣里辨清了生活之原形。富贵贫贱中透视了世态之炎凉,成败得失里读懂了百味之人生。卸下重负,不再操劳衣食住行;远离红尘,不再留恋利禄功名。功成名就,终于修成正果;告别相争,回归人初本性。静观花开花落,无应酬之辛苦;闲看云卷云舒,无案牍之劳形。经验嘱子,教如何做人之真谛;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而无穷。朝迎旭日,登危峰之极顶;暮送晚霞,演太极于门庭。游览古今中外之名胜,领略异域他乡之风情。厮杀于楚河汉界,忘却那人生愁苦;垂钓于水滨河畔,管什么冷暖人情。读书看报,关注风云之变幻;展纸谋篇,著书立言而传经。探亲访友,漫话当年叙亲情;邀朋呼伴,拨弦弄管吼几声。日食三餐以清淡,限酒戒烟少病痛。虽鹤发而童颜,更情舒而寿增。
            喜哉,美好之晚景,人间共祝福;悲哉,凄凉之晩年,天下当关情。孤寡老人,谁送温暖于身边?空巢老人,谁解孤寂于门庭?受虐老人,谁主正义解倒悬?重负老人,朽木还当壮梁使,谁愿帮其脱困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02楼2025-02-02 16:22
            回复
              《洛可可#油画 #
              绝美公主裙 #美女写真 》
              ~~~~~~~~~~~~~~~~~~~~~~
              洛可可时期女装特点要素如下:
              - 造型:以紧身胸衣勒细腰部,搭配钟形或椭圆形裙撑,裙摆向两侧膨大,整体呈X型 ,正面看,上为圆锥体,下由裙撑托出长方形,似圆弧形穹顶。
              - 色彩:采用白、金、粉红、粉绿等柔和艳丽色调,以浅粉为中心,明亮柔美。
              - 面料:用缎子、绡纱、蕾丝花边等温软精致面料,秋冬也用马海毛等。
              - 装饰:大量运用蕾丝、蝴蝶结、缎带;以自然花卉染织面料或真、假花点缀;采用褶边、堆褶增添层次与立体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03楼2025-02-03 11:07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04楼2025-02-03 11:11
                回复
                  寺庙对联:
                  《千年禅意的凝萃,无尽智慧的传承》
                  (拟见)
                  2025-2-109:50河南
                  1.千佛山兴国寺- 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解析:早晚的鼓声和钟声,能把那些沉迷于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唤醒;诵经的声音和念佛的名号,能将在人生苦海里像做梦一样迷失方向的人唤回来,提醒人们不要被名利所累,要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2.张掖大佛寺山门 - 对联:
                  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
                  解析:睡佛长久地睡着,睡了千年还不醒,而前来询问的人永远在问,问上百世也难以明白其中的道理,暗示了佛法的深奥和一些人生哲理不是简单提问就能弄清楚的,需要自己去感悟。
                  3. 张掖大佛寺大殿 - 对联:
                  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解析:睡佛在西天一觉沉睡,谁能知道在这梦里包含着多么宏大的世界;睡佛独自安睡在净土之中,只觉得这里面的时光是如此悠长,体现了一种对佛教所描绘的宏大世界和超脱时间观念的想象。
                  4.乐山凌云寺- 对联: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解析:人们总是笑话古今的各种事情,东西南北的各种现象,笑来笑去,最后才发现应该笑自己其实是没有多少知识和见识的;我们观察各种事物,天地日月,上下左右,会发现他人各有高低,有长处也有短处,告诉人们要保持谦逊,不要只知道嘲笑别人,也要审视自己。
                  5.青城山天师洞-对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解析:事情的成功与否在于人是否去努力做,不要总是说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环境是由人的心态决定的,遇到事情如果能退一步去看待,就会发现心境自然开阔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豁达的心态。
                  6.安徽凤阳龙兴寺 - 对联:
                  庙内无僧风扫地;
                  寺中少灯月照明。
                  解析:寺庙里没有僧人,风就像是在帮着扫地一样;寺中没有多少灯,月亮就来照亮了,描绘了一种寺庙宁静、自然的氛围,也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无需人为刻意的意境。
                  7.甘肃兰州白塔寺 - 对联:
                  剪一片白云补衲;
                  邀半轮明月看经。
                  解析:想要剪下一片白云来补补衣服,邀请半轮明月来陪伴自己读经,用一种很诗意、浪漫的方式表现了僧人清心寡欲、与自然为伴的修行生活。
                  8. 北京潭柘寺弥勒殿 - 对联: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
                  解析:弥勒佛有着大大的肚子,能够包容天下那些难以被包容的事情;他总是面带笑容,笑的是世间那些做出可笑行为的人,教导人们要像弥勒佛一样有宽广的胸怀,不要斤斤计较,同时也不要做让人觉得可笑的事情。
                  9.镇江金山寺-对联:
                  千古英雄浪淘尽;
                  天下名山僧占多。
                  解析:自古以来的英雄人物都像被波浪淘洗一样,随着时间消逝了;而天下的名山很多都被僧人占据用来建寺庙了,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变迁和佛教与自然关系的感慨,英雄虽伟大但也会被时间淹没,而寺庙却在名山中长久存在。
                  10. 杭州城隍庙 - 对联:
                  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儿女原宿债,讨债还债,有债方来。
                  解析:夫妻之间是前世的缘分,不管是善缘还是恶缘,没有缘分就不会结合在一起;儿女是前世欠下的债,有的是来讨债的,有的是来还债的,有这样的债才会来到你身边,这是从佛教因果轮回的角度来解释夫妻和亲子关系,提醒人们要珍惜和正确对待身边的人。
                  (未完待续10)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06楼2025-02-03 21:11
                  回复
                    (寺庙联/接上文)
                    11. 老君庙 对联:
                    山卧青牛紫气东来三万里
                    法宗大道函关初度五千言
                    解析:上联 “山卧青牛紫气东来三万里”,描绘了老子骑着青牛,伴随着绵延三万里的紫气而来的壮观场景。这里的 “紫气东来” 是一个著名的典故,传说老子西出函谷关时,有紫气从东而来,预示着有圣人将至。下联 “法宗大道函关初度五千言”,讲述了老子在函谷关应关令尹喜的请求,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奠定了道家思想的基础。这副对联通过两个与老子相关的经典故事,展现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其深远影响。
                    12. 枣庄龙泉寺 - 对联:
                    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解析:在这广阔无边的世界里,弥勒佛笑着悠闲地观望着一切;在佛教修行的不二法门中,济颠和尚看似喝醉了但却能猛然回头觉悟,用弥勒佛和济颠和尚的形象,表现了佛教对世间的洞察和对修行的一种独特理解,无论以何种方式,都能在佛法中找到觉悟的途径。
                    13. 张大千题绍兴戒珠寺 - 对联:
                    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
                    解析:这里既然不是传说中的灵山圣地,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如果这里面没有真正的活佛,那又为什么要把寺庙修建得如此庄严呢,通过这样的疑问,引发人们对寺庙、佛法以及所处世界的思考,暗示了佛法的存在和力量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感悟。
                    14. 济南千佛寺 - 对联: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解析:这是在说笑着笑着,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合上嘴巴,坐在那里没有哪一天不是开开心心的,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表现了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也体现了寺庙给人带来的那种平和、愉悦的氛围。
                    15. 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 - 对联: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解析:山峰也许还会有像飞来峰那样突然飞来的,所以就坐在山门口一直等着;泉水已经渐渐有了暖意,就像是带着笑脸在迎接客人一样,用拟人的手法,把山水描绘得仿佛有了生命和情感,与寺庙的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
                    16. 台湾台中慈善寺观音阁 - 对联:
                    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 解析:在佛教的净土中生长的莲花,每一朵莲花里都有一尊佛,每一朵莲花也都代表着一个世界,体现了佛教微观与宏观世界相融合的观念;献上牟尼珠,希望能通过修行达到“三摩三藐三菩提”的觉悟境界,即真正的正等正觉,表达了对佛教修行境界的追求。
                    17. 潮州开元寺观音阁- 对联:
                    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
                    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愆。
                    解析:观音菩萨有着大慈大悲的胸怀,到处去寻找那些发出苦难声音的人去拯救他们;观音菩萨的身影若隐若现,随时都在念着众生,帮助人们消除罪过和苦难,突出了观音菩萨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形象和功能。
                    18. 广东南华寺天王殿- 对联: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解析:天天都带着一个空布袋,没有米也没有钱,只剩下一个大肚皮和空荡荡的肠子,不知道各位施主在怀着信心来的时候会拿什么来供奉;每年都坐在冷冷清清的山门口,迎来送往各种人,却总是看到人们欢天喜地的,想问一问这位头陀,你这么得意是有什么原因呢,以一种诙谐、调侃的方式,表现了寺庙的生活状态和对人们信仰行为的一种思考。
                    19. 河南少林寺面壁洞 - 对联:
                    一苇渡江,达源溯六祖;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
                    解析:达摩祖师凭借一根芦苇渡过长江,追溯禅宗的源头可以到六祖慧能;达摩祖师在山洞中面壁九年,最终领悟了佛教的妙理,达到了三乘佛法的高深境界,这副对联概括了达摩祖师的重要事迹和他对禅宗发展的重要贡献,以及通过面壁修行所获得的高深佛法领悟。
                    (未完待续19)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07楼2025-02-03 21:24
                    回复
                      (寺庙联/接上文)
                      20.九华山九华寺-对联:非名山不留僧住;
                      是真佛只说家常
                      解析:上联表明只有名山才值得僧人驻锡修行,强调了修行环境的重要性,名山往往能提供更清幽、更能让人静心的氛围。下联指出真正的佛不会用高深莫测的言语来显示自己,而是以平常的家常话语来传递佛法的真谛,体现了佛法的平实与贴近生活。
                      21.成都文殊院-对联: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解析:上联劝人在面对事情时要积极行动,做过之后就不要执着和牵挂,放下得失心,如此便能了却烦恼。下联阐述了智慧源于觉悟,而觉悟又源于内心的自在,生命的生生不息其实在本质上是无生无灭的,体现了佛教对生命和智慧的深刻理解。
                      22. 普陀山普陀寺 - 对联:身比闲云,月色溪光堪证性;
                      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解析:上联说人的身心应像闲云一样自在,不受拘束,月色和溪光都可以成为印证自己心性的媒介。下联表示内心要如同流水般清澈、灵动,与松声竹色相伴,忘却世间的机巧和纷争,达到一种超脱、自在的境界。
                      23. 南京永济寺 - 对联: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解析:上联描绘了松声、竹声和钟磬声交织在一起,每种声音都显得那么自在、自然,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下联则说山色、水色和烟霞色等各种颜色,在佛教的观念里都是虚幻不实的,都是“空”的体现,提醒人们不要执着于外在的色相。
                      24. 南京清凉寺 - 对联:
                      四百八十寺,过眼成墟,幸岚影波光,犹有天然好图画;
                      三万六千场,回头是梦,问善男信女,可知此处最清凉。
                      解析:上联感慨曾经众多的寺庙如今大多已成为废墟,幸好还有山间的岚影和波光,依然构成天然的美好图画。下联说人生经历无数场,回头看去就像一场梦,询问善男信女是否知道这里(清凉寺)才是最能让人获得内心清凉、解脱烦恼的地方。
                      25. 乐山凌云寺 - 对联:
                      大江东去;
                      佛法西来。
                      解析:上联“大江东去”描绘了江水奔腾向东的壮阔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间万物的变迁。下联“佛法西来”则点明了佛教从西方传入中国,带来了智慧和觉悟,与上联的自然景象形成一种时空和意义上的呼应,暗示着佛法如同江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26,东林寺三笑亭联 - 对联: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解析:上联讲述了虎溪桥上,儒、释、道三教的代表人物在此留下了三股思想源流,三人相谈甚欢,充满笑语,体现了三教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下联以僧舍旁莲花开放为景,一朵莲花就是一个世界,一片莲叶就蕴含着如来的智慧,体现了佛教微观与宏观、个体与整体相统一的世界观。
                      27. 成都宝光寺 - 对联:
                      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
                      请看座上佛,亦不过认得田自心来 。
                      - 解析:上联以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实则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忽视生活中最基本、最平实的道理,不要在纷繁的世事中迷失了对本质的认知。下联说看看座上的佛,也不过是从“田自心”来,“田自心”合起来就是“思”字,寓意着佛也是通过内心的思考和觉悟而成就的,强调了自我觉悟的重要性。
                      28.昆明华亭寺- 对联:
                      青山之高,绿水之长,岂必佛方开口笑;
                      徐行不困,稳地不跌,无妨人自纵心游。
                      解析:上联说青山高耸,绿水悠长,这样美好的自然景象,难道只有佛才能为之开口微笑吗?意思是普通人也能从自然中感受到美好和快乐。下联是说慢慢地行走不会感到困倦,在平稳的地方行走不会跌倒,不妨让自己的心灵自由地遨游,寓意着人们在生活中要保持平和、从容的心态,享受心灵的自由。
                      (续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08楼2025-02-03 21:29
                      回复
                        《我们如此确信自己的灵魂》
                        (文/西娃)
                        我们如此确信自己的灵魂
                        比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肉体
                        更为确信,仿佛我们真的见过她
                        亲手抚摸过她,弯下身来为她洗过脚
                        在夜间闻过她腋窝里的汗味
                        在清晨听过她的哈欠声与唇语
                        我们如此确信我们的灵魂
                        确信她比我们的肉体更干净,更纯粹,更轻盈
                        仿佛我们的肉体,一直是她的负担
                        我们蔑视一个人,常常说他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
                        我们赞美一个人,常常说他是一个有灵魂的人
                        是什么,让我们这样振振有词,对没有凭据的东西
                        对虚无的东西,对无法验证的东西
                        充满确信
                        如果有一天,一个明证出现
                        说灵魂是一个又老又丑又肮脏的寄生物
                        她仅凭我们的肉体得以净化,并存活下去
                        崩溃的会是一个,还是一大群人
                        从崩溃中站立起来的人,或者从没倒下的
                        会是怎样的一群人或一个
                        ~~~~~~~~~~~~~~~~~~~~~~

                        赏析:
                        今天分享的这首《我们如此确信自己的灵魂》来自诗人西娃,诗歌通过深入浅出的假设及对比,不仅诗人自己产生了质疑,也让读者对灵魂产生了疑问,这首诗对众人来说,有其特殊的意义。人们总是对习以为常的事物习惯性忽略,比如诗中的灵魂,我们经常会使用这个词,但是有谁真正跟它较真过,认真深入地去了解过,恐怕很少。我们只在字面上理解了它,但是从没想过去验证它。而诗人却做了这样的事情,用诗歌的方式来探讨灵魂的真实性与否,这样一个具有玄学色彩的命名,或与诗人也是玄学爱好者的身份不无关系。下面,通过对诗歌的分析,看诗人是如何看待灵魂这一神性之物的。
                        先看第一节,诗人先摆出大众对灵魂的看法,那就是确信自己灵魂的存在。而灵魂属于形而上层面的东西,可以说是一种虚无的存在。然而人们对于它的确信却是无比坚定,这让诗人较真了。接着,用大量的事例来质疑灵魂的存在,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诗人眼里,仿佛只有这样亲密接触过,才能确认灵魂真正的存在着。从诗人的描述来看,灵魂是无法确定的,或许只是一种经验感觉罢了。
                        再看第二节,有了第一节的证明,使得诗人更对灵魂产生强烈的质疑。那么灵魂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呢?解释是这么说的: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也用来比喻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从这个定义来看,灵魂的作用确实高于肉体,起着主宰的作用。诗人假设的肉体是灵魂的负担也是成立的。接着,通过蔑视和赞美一个人,来确认灵魂的有无,这非常的草率,但是现实中,人们就是这样的认知。诗人对此是嗤之以鼻的,因为灵魂无法验证,所以无法确信。这仿佛在提醒人们,使用灵魂这个词时,要慎重,不要人云亦云。
                        最后,诗人做了一个很有创造性的假设,“说灵魂是一个又老又丑又肮脏的寄生物/她仅凭我们的肉体得以净化,并存活下去”,这个假设势必会打破人们以往的认知,这是诗人在向约定俗成的东西挑战,有那么些反传统的味道。但是,诗人的假设也不无道理,因为没有谁真正见过它,又怎么能确信它呢?这就形成了认知上的矛盾,为人们停下来仔细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提供了契机。人们学说,真理越辩越明,诗人写诗,就是在与读者们辩论。最终,诗人用一连串的疑问句来剖析人们的反应,让人们进入到一种自我辩论之中。要知道,彻底全盘否定过去的自我是艰难的,这无异于是一种精神摧残,或许人们会更倾向于得过且过,思考这虚无缥缈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呢?
                        怎么说呢?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主动去做,去思考,反过来是会滋养人的心灵的。诗人对这样一个看似无用的主题进行书写,最终还是为人们提供一条思考的路径,不至于盲目地去看待这个灵魂,这也是负责任的做法。个人觉得这首诗的意义是大于其他方面的,之所以聊聊这首诗,还是愿所有人对灵魂这个东西,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大概诗人也是这个目的。如果您对灵魂有更深的参悟,欢迎分享。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格命草/现代诗吧)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09楼2025-02-04 09:08
                        回复
                          《明心见性,破妄归真;洞世观人,慈悲为筏;
                          仰观俯察,与道同游》
                          (淇奥漪漪)
                          2025-1-3115:09河北
                          【开篇·天地人三才论】
                          《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人生三见,恰合天地人三才之道。见己如观山,见众如涉川,见天如观海,此乃《周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修行次第。今以儒门三省之功,参佛家三身之说,证道家三宝之德,试论人生三重境界。
                          第一境:明心见性,破妄归真
                          《论语》载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恰如艮卦"兼山"之象,双峰对峙以见真我。王阳明龙场悟道,于石棺中证得"心即理";陶渊明归去来兮,在菊篱下识得"本我颜"。此非避世,实乃《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之践行。
                          观达摩面壁九年,非为枯坐,实破"我相"之执;苏格拉底饮鸩明志,不为求死,乃证"认识自己"之真。恰如禅宗公案:"未悟道时见山是山,既悟道时见山非山,彻悟后见山仍是山",此中三转,正是破妄归真之径。
                          "贪嗔痴"三毒,佛家喻为心火;"仁义礼"三纲,儒家视为心灯。张载少年时"为天地立心"之狂,至晚年"存顺没宁"之静,恰证《周易》"穷理尽性"之阶。见己者,当效仿邵雍观梅,于"一阳初动处"见天地心,在"万物未生时"观自己性。
                          第二境:洞世观人,慈悲为筏
                          《周易》坎卦"水流而不盈",恰喻观世当怀若谷虚怀。孔子周游列国,见"苛政猛于虎"而生仁心;范仲淹登岳阳楼,观"江湖之远"而发忧乐。此非多情,实乃《孟子》"恻隐之心"之发用。
                          观太史公究天人之际,于《史记》载尽众生相;曹雪芹悼红轩中,借《红楼》写透世态情。佛家"同体大悲"之说,恰如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叹;道家"齐物"之论,正合庄子"天地一指,万物一马"之观。
                          昔管仲与鲍叔,各事其主而不相害;蔺相如回车避廉颇,非畏强权实怀大局。此等智慧,非《周易》同人卦"类族辨物"不能解,非《华严经》"理事无碍"不能通。见众生者,当学欧阳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之襟怀,更需具张载"民胞物与"之境界。
                          第三境:仰观俯察,与道同游
                          《周易》乾卦"大明终始",坤卦"含弘光大",天地之道昭然若揭。张衡造地动仪,"俯察地理"以测阴阳;徐霞客跋涉九州,"仰观天象"而察四时。此非好奇,实乃《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之实践。
                          观郭守敬修《授时历》,悟"天道有常"之理;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得"地道有养"之智。庄子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恰如牛顿见苹果坠地,非独见引力,更悟"在海边拾贝"之谦卑。此等境界,非《金刚经》"应无所住"不能至,非《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不能通。
                          昔诸葛亮观星五丈原,知"生死有命"而不强求;苏轼泛舟赤壁,悟"物与我皆无尽"而释怀。此等智慧,正是《周易》既济未济之妙理,亦是佛家"真空妙有"之真诠。见天地者,当怀邵雍"冬至子之半"的宇宙观,更需具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历史感。
                          【结语·三境圆融论】
                          《易》以"三极之道"统摄乾坤,佛以"三身成就"圆满菩提,道以"三清境"涵容万象。人生三见,实为:
                          见己时当如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见众时须似子产"不毁乡校"广纳民意,
                          见天时宜学周公"一沐三握发"敬畏天命。
                          此三重境界,恰合《大学》"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之三纲,暗通《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之玄机。愿诸君:
                          明心时作深山古寺晨钟,
                          观世时化大江长河甘露,
                          见天时成北斗启明辰光。
                          如此,则可臻至《周易》"与天地合其德"的圣贤境界,成就《庄子》"逍遥游"的真人生,证得《坛经》"本来面目"的大自在。三见既明,自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在红尘万丈中走出"致虚极,守静笃"的澄明之道。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10楼2025-02-04 13:14
                          回复
                            静、净、精、境、景:人生五重境界,你在哪一层?
                            (觉屋)
                            人生如一场修行,有人追逐繁华,有人向往淡泊,而真正的境界,往往藏于内心的层层递进之中。静、净、精、境、景,这五重境界,既是人生的阶梯,也是心灵的归途。你,走到了哪一层?
                            静者,心之始也。譬如深潭,波澜不兴,始能照见天光云影。世人常道静以修身,殊不知静乃修身之基。若无此一潭止水,纵有千般道理,亦如浮萍飘摇,终难生根。
                            净者,心之涤也。尘埃落定,方显本真。昔人云:"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此非独指物之洁净,更在心之澄明。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心不净,何以见真如?
                            精者,心之炼也。百炼成钢,千锤出刃。世人但见宝剑锋芒,不见炉火纯青。精之一字,贵在专注。譬如匠人琢玉,心无旁骛,方能成就大器。
                            境者,心之化也。由静而净,由净而精,终至化境。此境非刻意求之,乃水到渠成。譬如登山,步步踏实,终至绝顶,豁然开朗。
                            景者,心之现也。五境既成,万象皆明。春花秋月,无非般若;行云流水,尽是禅机。此景不在远方,只在方寸之间。
                            五境相生,如环无端。静为始,景为终,终而复始,循环不已。人生至境,大抵如此。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11楼2025-02-04 19:09
                            回复
                              这篇《释心诀》,说透踏倒经典束缚,我心自在的逍遥之境。
                              (静墨守心)
                              2025-2-214:17宁夏
                              ~~~~~~~~~~~~~~~~~~~~~~

                              第一品
                              心由相扰,相由心生
                              我今若定,誓约心行
                              心宽则静,心明则平
                              我心似水,品物咸宁
                              第二品
                              水亦有浪,处动不惊
                              真亦有妄,我自分明
                              知妄即离,不假途径
                              离妄即觉,更无渐行
                              第三品
                              觉后得歇,雨后天晴
                              无苦无乐,何吉何凶
                              得失随缘,妙用随性
                              成败由天,我道自行
                              第四品
                              诸天气荡,赋我今形
                              身往何所,意往何倾
                              诸相变幻,莫能常铭
                              心往何住,复起何情
                              第五品
                              无情至情,忽生悲悯
                              众生蒙蔽,岂能独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众堕万却,愿立此行
                              第六品
                              日日可毁,斯道长春
                              今为众生,广开门庭
                              净即是污,污即是净
                              不斥魔道,乃炼真经
                              净即是污,污即是净。
                              善即是恶,恶即是善。
                              生即是死,死即是生。
                              第七品
                              云不在天,水不在瓶
                              顺行逆行,天意难定
                              绝善弃恶,不入玄冥
                              言多成过,枉堕梵经
                              第八品
                              本来无事,世界清平
                              顽童爱把,物我双擎
                              回眸浅笑,谁太入清
                              不以为用,反以为刑
                              第九品
                              翻身踏倒,三藏四经
                              此文虽立,亦可相轻
                              道与非道,名与非名
                              我若不念,谁理其声
                              ~~~~~~~~~~~~~~~~~~~~~~
                              古语有云: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
                              其实,一个人的美丑,源自于天生;但是否有福相,则源自于自己。
                              相由心生,心慈则貌美,人心善则面善。你的内心,就是你的镜子。真诚的人,无需伪装,因为美丽从内而外散发。而恶意之人,无论怎么隐藏,相貌总会透露真相。
                              佛家有言:“一切唯心造。”想要一张福相满满的面容,先充实内心,提升修为。五官虽天生,但气质却可修炼。女子养生,更在养相。心宽则福来,想要容颜如花,先让心灵美起来吧!
                              所谓的美丑,并非无缘无故,一个人的脸如何,则能彰显出一个人的心,内心是什么样,脸就是长什么样。
                              (未完待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12楼2025-02-04 2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