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bhaha吧 关注:17贴子:1,112
  • 8回复贴,共1

赤壁火攻探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娘、、、


1楼2010-10-17 16:32回复
    这是《三国志》对赤壁之战的叙述,后来《三国演义》也基本沿袭了这个故事情节,并在故事中增加了像借东风这样的神话式的故事情节,根据记载,人们一般的认为火攻是周瑜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重要原因,然而就《三国志》在人物列传上对于赤壁之战的记述却显得不尽然、、、


    3楼2010-10-17 16:33
    回复
      首先我们来看看《三国志》在三位帝王列传上的记载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一》比较简略: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在曹操的列传上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首先,疑点一就是曹操传记载的是“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并无提及黄盖诈降与周瑜火烧赤壁等事情,而且把主要原因归结为瘟疫,而在战争方面曹操似乎没有太大的失误。这个原因在曹操日后写给孙权的信中也再次被强调    《江表传》记载:(曹操)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疑点二则是对火攻只字未提,这和三国志之前对于赤壁之战的记叙可谓是大相径庭。
            当然我们不得不说这里面有曹操隐瞒战况的成分,但三国志作为一本史书,收录这样矛盾的说法也的却值得人怀疑。
      


      4楼2010-10-17 16:33
      回复
        《蜀书•先主传》记载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在刘备的列传上我们看到了火攻的记载,但是同样有两点疑点。疑点一“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这一记载吻合了曹操传记中“与备,战不利。”的说法。而且在这个记载中也提到了火烧战船,但是令人疑惑的是火烧战船是在刘备大破曹军之后进行的,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并不是用火攻来击破的曹操,而是出于某种目的才“焚其舟船”,应该是避免曹操沿江而逃才做出的火烧战船的决定。疑点二“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同样,在刘备的列传里,陈寿一样提及了瘟疫,而且说北军多死,印证了曹操的说法,同样告诉了我们瘟疫是曹操兵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备最为孙刘联盟的一份子,他的记载应该比曹操的说法要可信得多,但同样没有提到火烧赤壁,但《三国志》为什么会有赤壁火攻的明确记载呢?我们只能从这场战争中的最大赢家孙权那里找到答案了。
        


        5楼2010-10-17 16:34
        回复
          《吴书•吴主传第二》则言:
               “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孙权传里记载的和前两位君主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攻击方由刘备一方增加到了孙刘联盟而且从各领万人这一点来判断,孙权军应该最为主力攻击方,而就刘备传和曹操传记载来言这一点颇为矛盾,我们暂且抛去这一点不提,同样,孙权传中疑点也有二。疑点一“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又一次提及了火烧战船,而这一次更为离奇的是,火烧战船者居然是曹操,这就和曹操败于赤壁火攻这一说法完全矛盾。而疑点儿就是三位君主的传记所共同记载的瘟疫“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6楼2010-10-17 16:34
          回复
            根据三位君主的传记记载中来看,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即曹军败于瘟疫而非火攻。但为什么会有火烧赤壁一说呢,我们可以再来看看一位赤壁之战亲历者的叙述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王粲就是在赤壁之战前劝说刘琮投降曹操的人之一,可以说是赤壁之战的亲历者,在王粲日后写的《英雄传》中也有对赤壁之战的记载
                 “周瑜领江夏,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无船,乘簰从汉水下,住浦口。未即渡,瑜夜密使轻舡、走舸百所艘,艘有五十人移棹,人持炬火,火燃则移船走去,去复还烧者。须臾烧数千簰,火大起,光上照天,操夜去。”
                 “曹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无舡,作竹椑使部曲乘之,从汉水来下,出大江,注浦口,未即渡,周瑜又夜密使轻舡、走舸百艘烧椑,操乃夜走。”
                  从王粲的记载来看,我们能看到真正的火攻的记载,而且的确周瑜使用的火攻,这和我们一般观念上的赤壁之战是吻合的,但仍有一个疑点,就是火攻的规模并不大,也没有发生什么大规模的水战,这和火烧赤壁仍有很大差距。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最关键的人物,就是周瑜传中的记载。
            


            7楼2010-10-17 16:35
            回复
              《吴书•周瑜传》中描述的就比较热闹了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周瑜传的记载和人们一般印象中的赤壁之战可以说是完全吻合,但我们不得不看到一点事实就是在周瑜传中同样提及了至关重要的一点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这一点在之前的介绍中已经完全的被证实,而与之相对应的,赤壁之战大的火攻却变成了孤证,甚至在《黄盖传》中,也仅以“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敷衍道之,这样一来《三国志》魏蜀吴三国君主中的记载和周瑜传中关于火攻的记载就大相径庭了。《三国志》作为一本后编史书,它的材料基本上来源于魏蜀吴三国史书所记载而整合的,所以在研究《三国志》时需要通过各国传记的比较来确定历史真相,再加之史学家对于历史的研究发现三国时期并无帆船,更考虑到长江的水流是自西向东,其流速之大根本不是东风所能改变得了的,所以现在我们基本上能得出结论了
                   首先,赤壁之战确有其事毋庸置疑,另外赤壁之战中孙刘胜利起主导作用不是火攻而是瘟疫,可以说赤壁之战也确实有周瑜和刘备火攻的事实,但就规模和作用来看远不及周瑜传和三国演义所描写的,火攻造成只是小规模的伤亡,而造成大规模伤亡的是瘟疫的流行。
                   这点我要说一下,曾经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就是周瑜传中对于火烧赤壁夸大的说法是因为吴国人要为后面的夺取荆州一个理由,其实我倒觉得不尽然,所谓夸大战功的说法只是吴国为了壮大的声威,并为吴国一位鞠躬尽瘁的大都督的深切缅怀,仅此而已。
              


              8楼2010-10-17 16:35
              回复


                9楼2010-10-17 16:35
                回复
                  回复:10楼
                  呵呵、、、研究算不上、、只是比较喜欢而已


                  11楼2010-10-18 12: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