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80,045贴子:16,764,891

回复:“反哲学”的【哲学】旨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71楼2024-08-29 18:55
回复
    3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72楼2024-08-29 18:56
    回复
      反哲学(anti-philosophy)又称对立哲学,它与主流哲学思想有着激烈冲突,以对立和统一的方式包裹着对以往哲学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的反思与批判。反哲学挑战“现代哲学”,企图在观点、方法上摧毁传统。
      反哲学 (anti-philosophy)又称对立哲学,它与主流哲学思想有着激烈冲突,以对立和统一的方式包裹着对以往哲学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的反思与批判。
      --------------------
      如果是把反哲学描述为与以往哲学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那么对立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并存的吗,还不可或缺的呢。
      举例说,一阴一阳,阴阳此消彼长周而复始。
      苏格底讲到的赫拉克勒斯选择基于灵魂的美德,而没有选择基于身体的幸福,而现代主流选择是基于身体的幸福。
      这是颠覆性的变化。这里要说的是,将来会不会再颠覆现在的选择呢。
      有追求道德保守的,有追求现代自由的。
      老朱讲行天理灭人欲。现代或是行人欲灭天理了呗。
      站 在一阴的角度看是这样,站 在一阳的角度看是那样。站在阴阳的角度看,是变化。
      有说中国人有两只眼睛,古希腊人只有一只眼睛。
      《》:”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说东方文化,比如,站在制度上说制度或是工作方法单一,简单粗暴。站在人情上说人情或是没规矩。站 制度上说人情或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叫有水平。从中国传统思维说,可谓是以圣人之学解决问题。
      时下称之为封建专制。
      说西方文化,大法官代表法律,陪审团代表民声。得到大家认同的结果。这可谓是以制度之手解决问题。
      时下称之为西方式民主。
      两者都是智慧体现。
      这里要问:什么是真实意义上的专制。
      从实际出发,说,古典哲学或现代哲学,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文化,其中确实看不到什么智慧。反哲学不反哲学的,也没什么意义。


      IP属地:北京74楼2024-08-29 22:24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5楼2024-08-30 00:07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6楼2024-08-30 00:07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7楼2024-08-30 00:07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8楼2024-08-30 00:07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9楼2024-08-30 00:07
                回复
                  第74楼关于【anti-philosophy】的释义在这里值得我们商榷……?特此,我想补充一下:
                  “anti”(反对)这个词义的出现在我们以往所学习的哲学历史、亦或是哲学世界在【人文通识】的总括中占据着“立足”的作用。“立足”是【现实】的说法,字面意思就是“脚踏实地”,所以,“anti”并不是用来反对【爱智慧】或是与【哲学】对立。“anti”在一切哲学中,显然是对【知识型】的“学科化”、“科层化”的批斗,福柯关于【知识型】的解读是对人类“全部知识的考古”而做出的一种“探析”,因为“全部知识的考古”在福柯的谱系学分类下对标的是“文化主体”。根据福柯的说法,一切哲学亦或是全部知识在“文化主体”中仅仅只是在揭示【表象】;(表象)经由历时权力的嬗变,从而逐渐丧失掉了【人文精神】的内在性,使一切哲学沦丧为【表象】。表象,既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也是哲学研究的对象。首先,我们的理性是有限的,人的理性只能认识到世界的表象,而无法认识到世界的本质或世界的本真,表象就如“沙画中的脸,它在历史尘埃中是可以被抹去的”;在一切哲学里,表象是理性认识的对象,而离表象最近的是语言,因为语言定义了表象,或者说语言是表象的表象。所以在“anti”出现之前,哲学用“语言”去定义世界,是在抹杀“人文精神”,严格意义下的【广义哲学】是“语言”的奴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把“哲学”放在“语言”的内部进行研究、亦或是【哲学话语的体系化】,哲学家就是意识形态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可能丢弃知识权力。本人没有记错的话,绝大多数的哲学家不敢或者不会去发问“何为哲学?”,因为他们很清楚他们只是“学科化、科层化的生产者”,他们只会把“哲学”当做“型”去研究,“型”就是“物”——“知识型”就是“通识的物”,“哲学”就是【语言的型】。所以,福柯追溯的“人之死”,实际上是在“anti”出现之前,【“人文精神”的哲学】戕死了。
                  每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在“知识型”中都意味着一种靶子,现存的形而上学亦或是哲学方法都难以逃脱“新力量”的攻击。思想的哥白尼式革命此起彼伏,哲学链条上的任何一环在当初都不是占主导地位的正宗理论,也不是哲学的终结。哲学史上各种类型的“终结宣言”大都迎来接踵而至的思想狂潮。浪潮(思想狂潮)就是“anti-philosophy”的课题,同时也意味着一种【转向】。分析哲学家们在寻求【语言转向】,其实际上也仅仅是在寻求“知识表象”。他们用“知识表象”去摆脱形而上学,竭力炮击逻辑实证主义,创立语言哲学,将哲学的目标引向对科学语言的澄清,从而开启了哲学的“语言时代”。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24-08-30 00:35
                  回复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当人的思想深陷内里的时候,他只能是智慧的失语者;因为工具理性的符号世界刻奇的如此华美,使他沉沦。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24-08-30 00:54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3楼2024-08-31 05:59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4楼2024-08-31 05:59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5楼2024-08-31 05:59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6楼2024-08-31 05:59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7楼2024-08-31 05: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