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是可以打开通往幸福的入口。
苏格拉底讲到赫拉克勒斯的岔路口选择,认识追求美德和追求幸福是两条路。
幸福一词在两两个语境中的使用不是一个思想体系的表达。这可以算是一种混乱,至少是含混了人生追求与人生之后追求的不同时间段的理念。
换句话说《》是在引导人享受人生的吗。佛教戒律应该不是引导人享受人生的。
古今语境错位,一定是有一个过程的,一定是把人追求美好的主观愿望掺入经典,改变了表达,久而久之,语境错位了。
都知道朱子讲行天理灭人欲。追求人生幸福是追求眼耳鼻舌身感观欲望满足的,当然是行人欲的。
如果有人以行人欲为愿望,却到朱子要行天理的理念中去找行人欲的理论依据,就是很奇怪的。
这是逻辑问题
古人追求的是道、道理,那是古今通用的。
哲学观点需要再实践再认识,相比那些二千多年里一个字没多一个字没少的经典而言,挺不高明的,再指出点哲学中存在的逻辑问题来,,,,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