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吧 关注:1,723贴子:43,676

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玄奘研究
释昭慧 慈氏学堂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8-15 08:50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8-15 09:11
    回复
      内容提要:
      依据玄奘的戒律生活,与他在西行求法时,于各地僧伽蓝的见闻实录,玄奘的戒律观,可归纳以下四点:
      一、面对异国风土民情,他会宽容地看待因时因地制宜的“随方毘尼”,如改变安居月份、改变僧团序次形式等,他都不以为忤,不会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淖。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8-15 09:12
      回复
        二、“随方毘尼”有凌驾于戒条之上的原理、原则以为依凭。
        虽然在既有文献中,欠缺玄奘在这方面的完整观点,但是从他对许多案例所下的断语,可归纳出这样的结论:
        “令正法久住”与“护生”这两大原则,正是他作律学判断或掌握行为分际时的最高依凭。
        因此无论如何入境随俗,他总是坚持不食酒肉。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8-15 09:12
        回复
          三、作为一位大乘行人,他面对部派僧团的教条主义现象,会直下以判教的方式,将它视为不究竟的“渐教”。
          显然“渐教”的影响层面,不祇是教义而已。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8-15 09:12
          回复
            四、他一生风云际会,见过中、印两大强国与许多小邦国的帝王,而且都受到备极崇高的礼遇,但是他不落骄慢,不慕俗誉,一心一意求法、学法、弘法、译经。对于佛教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则相当介意,念兹在兹,据理力争,以维护僧伽尊严。
            他虽深受帝王、师长的知遇之恩,但在谦恭感念的同时,依然不忘却牢牢掌握住“令正法久住”与“护生”的原理、原则,倾全力于弘法度生的崇高志业。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8-16 10:37
            回复
              一、 前 言
              玄奘在印、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德学崇隆的圣僧。
              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印度,他促进了天竺朝野对中国的认识;他以坚毅超人的求法精神、卓越的讲学、著述,以及所向披靡的无碍辩才,获致崇隆的社会声望与帝王的特殊礼遇。
              在中国,他的译经事业千古无与伦比,他将传承自那烂陀寺陈那、护法、戒贤系统的唯识学说与因明理论传到中土、发扬光大,并且间接促成了法相宗的成立。
              在国际史学界,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了古印度史拼图的重要依凭,也指引着考古学家掘发、认证出土的古迹与古物。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8-16 10:38
              回复
                本文研究玄奘个人的戒律生活,以及他对印、中僧团现况及戒律生活的观察与论议。
                之所以会选定本论题,原因有以下数端: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8-16 10:39
                回复
                  一、作者的研究兴趣与学术专长:
                  第一作者过往专治戒律学,特别重视僧制之研究。
                  在研究领域中所磨练出来的敏感度,使得第一作者对于玄奘这样一位学贯印、中,精通内明与外学,而又与印、中帝王有过多次对话,与印、中异教有过数次交锋的高僧,拥有怎样的戒律生活与戒律观点,产生了高度的研究兴趣。
                  而第二作者专治印、中佛教史,娴熟律典与史传,乃为本文之撰写,重行回顾相关文献,并作地毯式的搜寻,提供了丰富的撰著素材。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8-16 10:40
                  回复
                    二、从玄奘传记的片段记载可知:
                    玄奘本人自律甚严,相当重视戒行与威仪。
                    因此对于他的戒律生活,似可掇合这些吉光片羽,作一较为完整的陈述。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8-18 10:26
                    回复
                      三、玄奘历经艰辛而西行,他不但要适应迥异内地的沙漠气候,又要适应沿途邦国的风土民情,自律甚严的他,究竟如何拿捏持守戒律与因应俗世的分际?
                      这是值得观察的问题。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8-18 10:26
                      回复
                        四、玄奘于印度有着丰富的参学经历。
                        无论是在那烂陀寺的定点参学,还是在其它邦国、寺宇的行脚参方,这位在印、中佛教文明交会前线的法师,仆仆风尘于丝路之旅,面对各方僧伽规制或生活习惯的差异,是如何拿捏分际的?
                        像那烂陀寺,在玄奘赴印学习的极盛期间,已能容纳一万名学生和一千五百名教师。
                        这样庞大的学团,其日常运作与生活管理,绝对是一门大学问。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8-18 10:27
                        回复
                          五、玄奘丰富的西行求法,带回中土的除了前述译经、弘法的卓越成就之外,天竺参学生涯的所见所闻,必然也会影响他的戒律观。
                          然则他在中土与众僧共住以从事译业,是完全依于中土旧惯来处理僧事呢,还是多少受到留学见闻的影响,而调整了若干的寺院规制与生活方式?
                          他如何应对来自帝王的善意关怀与不当敕令?
                          此中坚持不变或妥协变通的分际何在?
                          其中有何原理、原则可寻?这也颇值得观察。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8-19 09:42
                          回复
                            第一作者拟订本文研究方向之时,对于既有文献,是否足以充分解答前述第二至五项问题,并无把握,但还是依此诸问题意识,恳请第二作者对玄奘在印、中僧团与戒律方面的相关记载与论议,先行作一汇总、归纳,并由第一作者据此汇总资料以为基础,于在线查索更多相关文献(特别是CBETA电子佛典),同步进行解读、分析、推论、分析、撰稿的工作。
                            以下四部传记与一部经录,是作者所依凭的原始资料: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8-22 06:40
                            回复
                              1.《大唐西域记》(以下简称《西域记》),唐玄奘述,辩机撰。大正五一,八六七中~九四七下。
                              2.《续高僧传》,唐释道宣(五九六─六六七)撰。大正五○,四二五上~五八八上。
                              3.《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以下简称《慈恩传》),唐沙门慧立本,释彦悰笺。大正五○,二二○下~二八○上。
                              4.《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唐冥详撰,大正五○,二一四下~二二○上。
                              5.《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以下简称《开元录》),唐智升编纂,大正五五,五五七中~五六一下。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8-22 06: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