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7日漏签0天
华语乐坛吧 关注:74,036贴子:498,897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 151回复贴,共4页
  • ,跳到 页  
<<返回华语乐坛吧
>0< 加载中...

第一个帖子,写写我感受中,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风格变迁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魅影之眼世界
  • 小吧主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最近几个吧看下来,华语乐坛吧的氛围好一些,这个构思了一段时间的文就在这里写吧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听音乐,这么多年下来,也感受着中国大陆流行乐风格的种种变迁,似乎也能找到一些脉络。于是把自己的想法拿来分享一下,当然,说到流行乐自然跑不掉会提到明星的名字,这是难免的,文章会挺长所以稍安勿骂。
中国大陆的流行乐其实挺有意思的,它的风格变迁几乎都是外部影响,某种角度来说,文化的远近和开放的程度,尤其是语言的使用范围,都成为了影响风格变迁的重要因素。
中国大陆的流行乐,应该从83年开始算起,在1983年春晚的《乡恋》成为了中国大陆流行乐开端的重要传播事件,虽然这个背后的背景因素非常具有时代感,但它的开端让人们认识到,一首歌在人民群众中能够形成多大的影响力。而李谷一成为了中国流行乐不可以磨灭的第一个名字。
很多人不承认中国大陆在80年代有流行乐,都要把90年代港乐的进入作为流行乐的起点,但这是不对的。毕竟,流行乐的音乐风格是没有定义的,17世纪风靡欧洲的流行乐就是今天的交响乐,再往后还有歌剧,这就是当年的流行乐。中国30年代在上海还流行了相当长时间的爵士乐。另外,如果把摇滚乐作为流行乐的一部分,那么1984年崔健的个唱就是摇滚乐的开端,这也大大的提前了中国流行乐的开始时间。


  • 魅影之眼世界
  • 小吧主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到了90年代,中国大陆的流行乐坛已经初步建立,我们会看到,大陆流行乐的来源已经出现,这就导致了几种不同风格的早期流行乐。
首先,是大陆自身的院团歌手,也就是当年的晚会型歌手,形成的“通俗唱法”。虽然这个风格并不被一些港台音乐的歌迷承认,但它其实拥有很庞大的作品和歌手体系。包括早期的李谷一、郑绪岚、成方圆、沈小岑,也包括80年代中后期的程琳、朱晓琳、韦唯、毛阿敏。而“通俗唱法”的最重要创作者,是谷建芬老师,大概我唯一会称为老师的音乐人。
通俗唱法其实在十年中也演变很多,初期的通俗唱法很接近民族唱法,而后来因为关牧村等一些美声歌手的参与,又加入了不少美声唱法元素的歌曲,之后又受到港台音乐的影响,又逐步增加了很多现代流行元素。到了毛阿敏、韦唯的时期,其实通俗唱法的作品,已经比较成熟,有自己的声乐逻辑体系,只是在那个时代,这种土生土长又包含了很多民族味道的歌曲,被大众认为“土气”,在90年代影响力逐步消散了。
最后的通俗唱法歌手,可能得算是那英,她的《雾里看花》是比较典型的后期型通俗唱法风格的歌曲,当时还是很受好评并拥有很高传唱度的。
今天的通俗唱法其实还在影响现代的中国流行乐,另外还分支到了凤凰传奇这种比较接地气的草根唱法,或者叫“农业重金属”吧


2025-05-17 09:08:33
广告
  • 魅影之眼世界
  • 小吧主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之后,就得说主要的舶来品,也就是港乐和台乐。虽然说起来,港台歌手是一起提到的,但港乐和台乐的风格还差别很大。
港乐和台乐的引进几乎是同步的,台乐最初的进入是小虎队,而港乐则是四大天王。实际上这批都是偶像派歌手,唱法的技术含量都不太高。当然,反对的肯定会拿张学友说事,毕竟这里面唯一可以提一嘴唱功的大概就张学友了。毕竟其他人大部分都是去拍戏了,真正在乐坛耕耘的也就歌王张学友。
其实这一批的风格都偏向港乐,以劲歌舞曲为代表,唱法上其实比较简陋,但歌曲流畅、节奏明快、歌词偏重于情感,因此一下子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当然,也有相对比较抒情的作品,但抒情作品的标志性并不太高,毕竟,很快以滚石、上华两家公司旗下的歌手就大规模的进入大陆市场,抒情情歌还是他们更具有特点。


  • 魅影之眼世界
  • 小吧主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里又得提到几个标志性的歌手,也就是邓丽君和齐秦,他们在大陆的大规模影响力的建立,其实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主要是因为政策因素,他们的磁带在大陆可以广泛销售是比较晚了,得到90年代初。但大陆流行乐坛对于抒情情歌这种重要的流行乐风格的建立,是靠这两位歌手的作品形成的。也由于这两位歌手,再加上谭咏麟和张学友,形成了中国大陆对于流行乐的实力派歌手的概念。
从此之后,大陆流行乐的主流风格,就是以爱情为主要叙事,以歌词动人,曲风含蓄而形成的抒情歌曲的审美取向。这一点影响到今天,化成了两个字,就是“走心”


  • 魅影之眼世界
  • 小吧主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在抒情歌曲方面,大陆歌手相对薄弱,早期的岭南派几乎全面模仿港台,而王菲和那英在香港打造了自己的流行定位,从而在大陆歌坛成功,几乎让大陆的流行乐坛为港台马首是瞻。
但大陆的流行音乐,却仍然有一支方向,与港台无关甚至超越港台,那就是摇滚乐。
从崔健起步开始,中国的摇滚乐就是直接对接欧美的,尤其是美国。这主要是因为,最早期的中国摇滚乐手,很多是北京的大院子弟,而且其中不少自己就是院团的歌手或乐师,他们有自己的路子去接触欧美的音乐文化,而他们自身技能起点很高,甚至碾压港台歌手。
事实上,90年代初的大陆摇滚乐队,包括唐朝、黑豹、呼吸、眼镜蛇、轮回、鲍家街等,拿出来的作品成熟度都很高,尤其是唐朝和黑豹的前两张专辑,水平是不低于港台任何一个歌手专辑的,而且这还都属于原创。而在90年代中期因为资本介入导致很多摇滚乐队因为利益内讧解散之后,留存在摇滚歌手,如窦唯、张楚、何勇、汪峰、许巍、罗琦、臧天朔,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优秀作品。


  • 魅影之眼世界
  • 小吧主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没写完,后面继续


  • 風雲論評
  • 小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先顶一下


  • 郑京仁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也认为内地现代流行音乐从83春晚乡恋解禁开始,以往也有流行音乐,《学习lf好榜样》《拥军秧歌》《红梅赞》《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我的祖国》《敖包相会》等等老歌很多出自五六十年代,一直传唱到现在,魅力依旧


2025-05-17 09:02:33
广告
  • 郑京仁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八三年或者是八四年《霍元甲》在内地播放,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是内地第一首广为流传的香港歌曲,随后是大号是中华、好小子、八仙过海、万水千山总是情、我的中国心、上海滩等。


  • 郑京仁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台湾音乐第一个正式引进的是齐秦的《狼1》专辑,88年引进。不过之前台湾校园歌曲在内地很受欢迎了,多数是来源于内地歌手的翻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外婆的澎湖湾》《月光迪斯科》《蜗牛与黄鹂鸟》《雨中即景》《迟到》《龙的传人》《童年》,等等,这些都是早期的作品


  • 九云MX
  • 吧主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先点赞后欣赏。


  • 魅影之眼世界
  • 小吧主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不能食言,今天认真写完。
大陆流行乐的演绎,摇滚乐似乎得单列出来,毕竟摇滚乐(ROCK)和流行乐(POP)在大陆有着不同的节奏,很多事件是各自独立的,如果要描述流行乐的脉络,把摇滚加进来,就有点太难梳理了。
但摇滚乐中的人和事,对于大陆流行乐是一直在影响的,例如窦唯与王菲。
那么大陆流行乐的发展,从90年代开始,就有一个新的关键性事件,也就是王菲的归来。


  • 魅影之眼世界
  • 小吧主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90年代开始,港台音乐弥漫大陆,在90年代初随着韦唯远嫁,大陆歌坛剩下的晚会型歌手就是刘欢、毛阿敏和那英。相对来说,那英其实出道很早,虽然田震和那英一时瑜亮,但田震的出现是要稍晚一点的。在这个时期,作为改开先锋的广深地区,开始有音乐人开公司,完全模仿香港的包装运作方式开始了完全与院团独立,靠自己发掘和运作的歌手,这就是岭南派,当时的岭南三杰:陈小奇、李海鹰,还有一位忘记了,这些音乐人构成了岭南派的中坚,而歌手则是毛宁、杨钰莹、高林生、甘萍,以及岭南歌手中,时间最长,作品最多的陈明。
这批歌手虽然丰富了大陆流行乐坛,带来了清新的风,但知名度和作品层级与港台歌手差距还是挺大,毕竟公司实力有限。很吊诡的是,包括摇滚乐的那些知名乐队、魔岩三杰,以及岭南派的这一群歌手,似乎到1996年之后,都进入了衰退期,而岭南派的歌手,嫁人的嫁人、出事儿的出事儿,莫名其妙的在几年内就消失了,除了陈明还算时间比较长,很多人都在1998年后就再没怎么出现。
但是,1996年,王菲回到了大陆,成为了大陆流行乐新的开端。


  • 魅影之眼世界
  • 小吧主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王菲是在艺术生的时代被香港公司发掘并在香港培养的,而且按照香港专业方式打造包装,已经成为了成熟的歌手,她的唱法风格在香港时期已经有了很好的定位。但她回到大陆,却升华了自己的音乐风格,这是意想不到的。毕竟当年香港的乐坛有个5年的怪圈,很少有女歌手能够红5年以上。这也是为何王菲(当年在香港用艺名王靖雯)居然那么容易就解约回了大陆。当年窦唯凭自己的圈内人脉,集中了京圈的一大批音乐人为王菲制作歌曲,包括了张亚东、三宝等大师,尤其是帮助王菲建立了与港乐不同的风格定位,这是一次很重要的尝试。
王菲的成功,给了大陆歌坛一种希望,于是大陆歌坛的重心重新回到了北京。之后,那英签约福茂唱片,由苏永康作为制作人完成了她的流行专辑,在风格上也形成了转变,与早期的民族通俗唱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菲、那英,以及来自摇滚乐方向的田震,形成了大陆这个时期的女歌手阵容,而男歌手则是刘欢领衔,加上岭南派的毛宁,以及京圈的谢晓东等人,形成了大陆90年代后真正通过商业化运作的流行歌手序列。大陆的流行乐坛也开始建立自己的风格。


2025-05-17 08:56:33
广告
  • 魅影之眼世界
  • 小吧主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但这个时期的大陆流行音乐,依然有着太多的港台味道,某种角度来说,是个衍生品。男歌手中,刘欢的作品自成体系,水平很高但对于当年最重要的传播手段——卡拉OK来说,难度太大了点,处于一种曲高和寡的状态。毛宁和谢晓东等人的作品风格比较传统,相比当时快速发展的台湾歌坛来看,已经落伍。女歌手中,王菲的风格极其独立,那英的风格虽然主流但却被新起的张惠妹全方面碾压,田震消失太早,而艾敬的民谣虽然一年一首好歌,但在连续几年后出现了审美疲劳。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 151回复贴,共4页
  • ,跳到 页  
<<返回华语乐坛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