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又作虑牺、宓羲、包牺、庖牺、炮牺、皇牺、羲皇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以发明影响东方人思维的八卦为标志,将历史带入新的文明时代,并且经历了由信史(存在)——神话(追溯)——信史(科学)三个循环演进的历史阶段。
一、肇启文明的标志
伏羲是文明时代的肇启者,来自于生产生活的第一线,其标志就是发明八卦。据《易·系辞》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田以渔,盖取诸《离》。”这短短72字,是有关伏羲生平活动的最早记载和描述,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系辞〉》中记载完全一样。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好《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的记载,知上述72字乃孔老夫子所为,并且在出土的《帛书〈二三子问〉》中同样得到了证实。
说到伏羲,必然会提及八卦。八卦作为一促思想,作为哲学,不仅仅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影响着整个东方。例如,今天韩国的国旗上就饰有八卦的图形。根据研究表明,画八卦,乃是用符号来代替结绳记事。所谓的观天、察地、取身、取物,实际上就是生产、生活的实践。依据有关专家的观点,伏羲画八卦,最初是用记号或符号来代替结绳词,赵逵夫先生依据许慎《说文解字序》“于是始作八卦,八卦以重宪象“的记载,提出“卦者,挂也》‘八卦’开始之义乃指垂挂着的八条绳索,用以记数、记事”。(《八进位制孑遗与八卦的起源及演变》)也有学者认为八卦起于占卜。现在看来,八卦首先是一种符号,既记数又记事。即便是占卜,其首先还是“数”,至少是单双数的组合。如果文明程度达不到一定水平,数的组合是很难排列出来的。至于以“数”来喻事,则必须有一定的历史积累,或者说经验积累,才能表示所“卜”“数”的含义,况且八卦起始未必就是占卜。从现存的周初完整的八画卦图形看,是与今天画卦之图形完全一致的。可知当时的画卦首先是记数,数发展到记事,由记事扩大而演化,并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如乾()是最大的数,代表无限的天,而坤()是最小的数,代表有限的地等,再加上风、雷、火、水、山、泽等构成了古人所能认识的具体的世界万物。对此,赵国华先生在《生殖崇拜文化论》一书中提出伏羲八卦作为母卦,源于对“数”的认识,来自西安半坡文化对鱼的数量的认识及内含生殖意义。赵先生的说法很有意思。我所要指出的是,西安半坡从时间上讲要晚于秦安大地湾。大地湾一期文化距今8200年,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而以鱼纹为主体的大地湾二期文化距今7300年左右,比半坡要早1000多年。同时在大地湾社区内的天水师赵村二期遗存中同样出土了以鱼纹为主的彩陶器,主要有圜底钵、蒜头细颈壶、葫芦口尖底瓶、侈口尖底瓶、卷沿盆等,表现为各种数量不同的鱼形及变形鱼等,其年代之久,内容之丰富,都要胜过半坡。文献记载志考古资料的相互印证,得出天水作出伏羲故里,正是八卦的发源地。可以佐证的是距今5700年左右的大地湾F901大房址。该房子平地而起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为420平方米,分主室、侧室和后室,并有门前附属建筑。其结构以中轴线分为东西两个8米,构成长16米,南北宽8米;前壁柱8根,后壁柱8根;其规模之宏大,被学术界誉为中国的原始宫殿。F901这座以“八”以基数的对偶结构的原始宫殿,决不是偶然现象,应是运用了伏羲八卦的思想。
作为《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影响了儒家,又影响了道家,所以《易》又有中华文化之源的说法。古代的中国以有八卦而显得神秘莫测。八卦的产生,是伏羲人化、文化、人文化的结果。《贲》卦《彖》曰:“刚柔相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者发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