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吧 关注:3,073贴子:89,853

老头桓战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空一格


IP属地:浙江1楼2024-07-11 15:35回复
    十一月辛未,安西将军桓温帅征虏将军周抚,辅国将军、谯王无忌,建武将军袁乔伐蜀,拜表辄行。《晋书穆帝纪》
    朝廷以蜀险远,而温兵寡少,深入敌场,甚以为忧。《晋书桓温传》
    及温伐蜀,时咸谓未易可制,惟惔以为必克。《晋书刘惔传》
    温以永和二年,率所领七千馀人伐蜀,拜表辄行。《晋阳秋》
    时桓温谋伐蜀,众以为不可,乔劝温曰:“
    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今天下之难,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今溯流万里,经历天险,彼或有备,不必可克。
    然蜀人自以斗绝一方,恃其完固,不修攻战之具,若以精卒一万,轻军速进,比彼闻之,我已入其险要,李势君臣不过自力一战,擒之必矣。
    论者恐大军既西,胡必窥觎,此又似是而非。何者?胡闻万里片征伐,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纵复越逸江渚,诸军足以守境,此无忧矣。
    蜀土富实,号称天府,昔诸葛武侯欲以抗衡中国。今诚不能为害,然势据上流,易为寇盗。若袭而取之者,有其人众,此国之大利也。”温从之,使乔以江夏相领二千人为军锋。《晋书袁乔传》
    关于桓温灭蜀之役,兵力记载有所差异。晋阳秋说只有七千馀人,而袁乔劝说桓温时提到要“精卒一万”。当然,桓温的兵力肯定远少于成汉,本传就说“温兵寡少”。平蜀后成汉余部邓定、隗文造反时,所部各有万余,这加起来就至少两万。等到桓温整合了八州,兵力也不过4-5万。


    IP属地:浙江2楼2024-07-11 15:36
    回复
      【1】彭模之战
      师次彭模,去贼已近,议者欲两道并进,以分贼势。
      乔曰:“今深入万里,置之死地,士无反顾之心,所谓人自为战者也。今分为两军,军力不一,万一偏败,则大事去矣。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三日粮,胜可必矣。”
      温以为然,即一时俱进。《晋书袁乔传》
      乃命参军周楚、孙盛守辎重,自将步卒直指成都。势使其叔父福及从兄权等攻彭模,楚等御之,福退走。温又击权等,三战三捷,贼众散,自间道归成都。《晋书桓温传》
      司马桓温率水军伐势。温次青衣,势大发军距守,又遣李福与昝坚等数千人从山阳趣合水距温。谓温从步道而上,诸将皆欲设伏于江南以待王师,昝坚不从,率诸军从江北鸳鸯碕渡向犍为,而温从山阳出江南,昝坚到犍为,方知与温异道,乃回从沙头津北渡。及坚至,温已造成都之十里陌,昝坚众自溃。《晋书李势载记》
      战况:桓温入蜀之初相当顺利,一直到彭模才有交战记录。有人向桓温提议应该兵分两路,而袁乔劝说他拼死一搏,带上三天军粮直指成都,桓温听从了袁乔的建议。
      此时李势兵分三路出击,其中桓温击败李权部,袭击彭模的李福被孙盛等人击退,昝坚走错了路,得知晋军攻至成都城外后不战自溃。


      IP属地:浙江3楼2024-07-11 15:36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7-11 15:37
        回复
          【2】笮桥之战
          势于是悉众与温战于笮桥,参军龚护战没,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于是攻之,势众大溃。《晋书桓温传》
          去成都十里,与贼大战,前锋失利,乔军亦退,矢及马首,左右失色。乔因麾而进,声气愈厉,遂大破之,长驱至成都。《晋书袁乔传》
          永和三年,从征西于山阳战死也《华阳国志卷九》
          势悉众出战于成都之笮桥,温前锋不利,参军龚护战死,矢及温马首。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袁乔拔剑督士卒力战,遂大破之。《资治通鉴卷九十七》
          战况:李势把所有部队都集中在笮桥与桓温军决战并击败其前锋部队,参军龚护战死,流矢射中桓温的马头。在全军惊恐动摇之际,负责鼓吏却误击进军,袁乔拔剑/举着旗督战,最终晋军取胜,而之前投靠东晋的龙骧将军李玝也战死了。


          IP属地:浙江5楼2024-07-11 15:38
          回复
            【3】成都之战
            温乘胜直进,焚其小城,势遂夜遁九十里,至晋寿葭萌城,其将邓嵩、昝坚劝势降,乃面缚舆榇请命。温解缚焚榇,送于京师。《晋书桓温传》
            温至城下,纵火烧其大城诸门。势众惶惧,无复固志,其中书监王嘏、散骑常侍常璩等劝势降。势以问侍中冯孚,孚言:"昔吴汉征蜀,尽诛公孙氏。今晋下书,不赦诸李,虽降,恐无全理。"势乃夜出东门,与昝坚走至晋寿,然后送降文于温《晋书李势载记》
            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汉人惶惧,无复斗志。势夜开东门走,至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自称"略阳李势叩头死罪",寻舆榇面缚诣军门。温解缚焚榇,送势及宗室十馀人于建康;引汉司空谯献之等以为参佐,举贤旌善,蜀人悦之。《资治通鉴卷九十七》
            战况:桓温乘笮桥之胜直逼成都,火烧大城城门和小城,守军毫无斗志,最终李势出逃一夜后投降。
            战果:成汉皇帝李势,散骑常侍王幼,成汉宗室十馀人,司空谯献之等人投降


            IP属地:浙江6楼2024-07-11 15:38
            回复
              【4】平蜀叛乱
              军未旋而王誓、邓定、隗文等反,温复讨平之。《晋书桓温传》
              汉故尚书仆射王誓、镇东将军邓定、平南将军王润、将军隗文等皆举兵反,众各万馀。桓温自击定,使袁乔击文,皆破之。《资治通鉴卷九十七》
              势既降,势将邓定、隗文以其属反,众各万余。温自击定,乔击文,破之。《晋书袁乔传》
              战况:成汉旧将王誓、邓定、王润、隗文等重新造反,被桓温,袁乔分头平定。


              IP属地:浙江7楼2024-07-11 15:39
              回复
                第一阶段总结:
                老头桓的伐蜀之役堪称摧枯拉朽,前后半年就平定成汉。考虑到历代伐蜀他带兵最少,确实是相当大的成就。比较负面的是,在目前的史料中,对于桓温的指挥几乎没有描写,只能看到袁乔的献策和奋战。
                并且,桓温所面对的成汉虽然在实力上具有一定优势,已经是腐朽不堪。李势治理下的成汉是这个样子:“初,蜀土无獠,至此,始从山而出,北至犍为,梓潼,布在山谷,十余万落,不可禁制,大为百姓之患。势既骄吝,而性爱财色,常杀人而取其妻,荒淫不恤国事。夷獠叛乱,军守离缺,境宇日蹙。加之荒俭,性多忌害,诛残大臣,刑狱滥加,人怀危惧。斥外父祖臣佐,亲任左右小人,群小因行威福。又常居内,少见公卿。史官屡陈灾谴,乃加董皎太师,以名位优之,实欲与分灾眚”。
                李势对于晋军来袭似乎也无准备,以至于顺流而上的桓温四个月就推进到青衣,打穿了大半个蜀地才遇敌。


                IP属地:浙江8楼2024-07-11 15:39
                回复
                  第二阶段:北伐后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7-11 15:41
                  收起回复
                    【5】上洛之战
                    温遂统步骑四万发江陵,水军自襄阳入均口。至南乡,步自淅川以征关中,命梁州刺史司马勋出子午道。别军攻上洛,获苻健荆州刺史郭敬,《晋书桓温传》
                    十年,温率众四万趋长安,遣别将入淅川,攻上洛,执健荆州刺史郭敬,而遣司马勋掠西鄙。《晋书符健载记》
                    桓温将攻上洛,获秦荆州刺史郭敬;《资治通鉴卷九十九》
                    【6】青泥之战
                    进击青泥,破之。《晋书桓温传》
                    县理城即峣柳城也,俗亦谓之青泥城。桓温伐苻健,使将军薛珍击青泥城,破之,即其处也。《元和郡县图志卷一》
                    战况:伐秦之初的两场普通攻城战,打开了进入关中之路
                    战果:俘虏后秦荆州刺史郭敬,破两城


                    IP属地:浙江10楼2024-07-11 15:43
                    回复
                      【7】愁思堆之战
                      健又遣子生、弟雄众数万屯峣柳愁思塠以距温,遂大战,生亲自陷阵,杀温将应庭、刘泓,死伤千数。温军力战,生众乃散。《晋书桓温传》
                      十年,温率众四万趋长安,遣别将入淅川,攻上洛,执健荆州刺史郭敬,而遣司马勋掠西鄙。健遣其子苌率雄、菁等众五万,距温于尧柳城、愁思堆。温转战而前,次于灞上,苌等退营城南。《晋书苻健载记》
                      桓温之来伐也,生单马入阵,搴旗斩将者前后十数。《晋书苻生载记》
                      夏四月己亥,桓温大破前秦苻健子苌于蓝田《建康实录卷八》
                      秦主健遣太子苌、丞相雄、淮南王生、平昌王菁、北平王硕帅众五万军于峣柳以拒温。夏四月,已亥,温与秦兵战于蓝田。秦淮南王生单骑突陈,出入以十数,杀伤晋将士甚众。温督众力战,秦兵大败《资治通鉴卷九十九》
                      战况:四月己亥日,苻苌、苻雄等人率兵五万在蓝田县的愁思堆与桓温交战,此时苻生单骑突陈,将领应庭、刘泓战死,晋军损失数千,最后在桓温的督战下取胜。
                      战果:之后前秦出现的兵力是4.2/3万(3万+7千+6/5千),战前为五万,损失大概是七/八千上下。


                      IP属地:浙江11楼2024-07-11 15:43
                      回复
                        第一次白鹿原之战考
                        雄又与将军桓冲战白鹿原,又为冲所破。《晋书桓温传》
                        将军桓冲又败秦丞相雄于白鹿原。温转战而前,壬寅,进至灞上。秦太子苌等退屯城南,秦主健与老弱六千固守长安小城,悉发精兵三万,遣大司马雷弱儿等与苌合兵以拒温。秦丞相雄帅骑七千袭司马勋于子午谷,破之,勋退屯女娲堡。《资治通鉴卷九十九》
                        健别使雄领骑七千,与桓冲战于白鹿原,王师败绩《晋书苻健载记》
                        冲为苻健所围,垂没,石虔跃马赴之,拔冲于数万众之中而还,莫敢抗者。三军叹息,威震敌人。时有患虐疾者,谓曰“桓石虔来”以怖之,病者多愈,其见畏如此。《晋书桓石虔传》
                        白鹿原之战桓冲击败苻雄一事,只见于桓温本传和资治通鉴,连桓冲传都没有,而桓石虔传有救援桓冲的记载,考虑到战后符雄还能去打司马勋,因此应该是扬胜讳败。事实上,白鹿原之战打了两次,分别是在桓温到灞上前和后。


                        IP属地:浙江12楼2024-07-11 15:43
                        回复
                          【9】第二次白鹿原之战
                          六月,苻健将苻雄悉众及桓温战于白鹿原,王师败绩。《晋书帝纪第八》
                          健弟雄击温,破之,温乃引众东走。《魏书卷九十五》
                          六月,王师败于白鹿原,温引还。是岁,二麦不登。《建康实录卷八》
                          又与桓温战于白鹿原,温兵不利,死者万馀人。《十六国春秋卷四十一》
                          温与秦丞相雄等战于白鹿原,温兵不利,死者万馀人。《资治通鉴卷九十九》
                          丞相符雄,与桓温战白鹿原,晋师败绩。《太平御览》《十六国春秋·前秦录》
                          战况:在经历了两个月的消耗战后,桓温与符雄在白鹿原决战。虽然本传不提,其余史料均指出桓温战败,死者万馀人,北伐随之结束。


                          IP属地:浙江13楼2024-07-11 15:44
                          回复
                            【10】潼关之战
                            初,健闻温之来也,收麦清野以待之,故温众大饥。至是,徙关中三千余户而归。及至潼关,又为苌等所败,司马勋奔还汉中。···初,桓温之入关也,其太子苌与温战,为流矢所中死《晋书苻健载记》
                            健遣其太子苌追温,比至潼关,九败之,苌亦为流矢所中死。《魏书卷九十五》
                            苻健遣子苌频击败之。《魏书卷九十六》
                            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收三千余口而还。帝使侍中黄门劳温于襄阳。《晋书桓温传》
                            时桓温伐苻健,健坚壁长安,温退。《晋书志第二》
                            初,温指秦麦以为粮,既而秦人悉芟麦,清野以待之,温军乏食。六月,丁丑,徙关中三千馀户而归。···呼延毒帅众一万从温还。秦太子苌等随温击之,比至潼关,温军屡败,失亡以万数。《资治通鉴卷九十九》
                            战况:六月丁丑日,桓温带着关中三千多户和呼延毒南归。苻苌追击至潼关,最后由于中箭撤退,资治通鉴声称他九次击败晋军,损失数以万计。这可能过于夸张,毕竟其他史料并未过于责难桓温,与枋头形成鲜明对比。我怀疑这“失亡以万数”主要是关中民户和呼延毒部。


                            IP属地:浙江14楼2024-07-11 15:45
                            回复
                              第二阶段总结:桓温与司马勋,前凉王擢等三路进军关中,在愁思堆战胜后,前秦祭出坚壁清野之计,苻苌拖住桓温主力,符雄则逐个把敌军击破,桓温最后只能迁走少量百姓,北伐前功尽弃。
                              老头桓虽然北伐战败,但要看到他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前秦兵力至少有五万,苻苌、苻雄等人都是水平高的名将,前秦的坚壁清野之计也是下了血本:
                              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晋书桓温传》
                              初,健闻温之来也,收麦清野以待之,故温众大饥。蝗虫大起,···自华泽至陇山,食百草无遗。牛马相啖毛,猛兽及狼食人,行路断绝。《晋书苻健载记》
                              并且苻苌中箭后死去,,苻雄身心俱疲而卒。按吹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理论,这两个人头应该算给桓温。


                              IP属地:浙江15楼2024-07-11 15: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