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辛未,安西将军桓温帅征虏将军周抚,辅国将军、谯王无忌,建武将军袁乔伐蜀,拜表辄行。《晋书穆帝纪》
朝廷以蜀险远,而温兵寡少,深入敌场,甚以为忧。《晋书桓温传》
及温伐蜀,时咸谓未易可制,惟惔以为必克。《晋书刘惔传》
温以永和二年,率所领七千馀人伐蜀,拜表辄行。《晋阳秋》
时桓温谋伐蜀,众以为不可,乔劝温曰:“
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今天下之难,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今溯流万里,经历天险,彼或有备,不必可克。
然蜀人自以斗绝一方,恃其完固,不修攻战之具,若以精卒一万,轻军速进,比彼闻之,我已入其险要,李势君臣不过自力一战,擒之必矣。
论者恐大军既西,胡必窥觎,此又似是而非。何者?胡闻万里片征伐,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纵复越逸江渚,诸军足以守境,此无忧矣。
蜀土富实,号称天府,昔诸葛武侯欲以抗衡中国。今诚不能为害,然势据上流,易为寇盗。若袭而取之者,有其人众,此国之大利也。”温从之,使乔以江夏相领二千人为军锋。《晋书袁乔传》
关于桓温灭蜀之役,兵力记载有所差异。晋阳秋说只有七千馀人,而袁乔劝说桓温时提到要“精卒一万”。当然,桓温的兵力肯定远少于成汉,本传就说“温兵寡少”。平蜀后成汉余部邓定、隗文造反时,所部各有万余,这加起来就至少两万。等到桓温整合了八州,兵力也不过4-5万。
朝廷以蜀险远,而温兵寡少,深入敌场,甚以为忧。《晋书桓温传》
及温伐蜀,时咸谓未易可制,惟惔以为必克。《晋书刘惔传》
温以永和二年,率所领七千馀人伐蜀,拜表辄行。《晋阳秋》
时桓温谋伐蜀,众以为不可,乔劝温曰:“
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今天下之难,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今溯流万里,经历天险,彼或有备,不必可克。
然蜀人自以斗绝一方,恃其完固,不修攻战之具,若以精卒一万,轻军速进,比彼闻之,我已入其险要,李势君臣不过自力一战,擒之必矣。
论者恐大军既西,胡必窥觎,此又似是而非。何者?胡闻万里片征伐,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纵复越逸江渚,诸军足以守境,此无忧矣。
蜀土富实,号称天府,昔诸葛武侯欲以抗衡中国。今诚不能为害,然势据上流,易为寇盗。若袭而取之者,有其人众,此国之大利也。”温从之,使乔以江夏相领二千人为军锋。《晋书袁乔传》
关于桓温灭蜀之役,兵力记载有所差异。晋阳秋说只有七千馀人,而袁乔劝说桓温时提到要“精卒一万”。当然,桓温的兵力肯定远少于成汉,本传就说“温兵寡少”。平蜀后成汉余部邓定、隗文造反时,所部各有万余,这加起来就至少两万。等到桓温整合了八州,兵力也不过4-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