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14日漏签0天
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吧 关注:2,647贴子:5,794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3回复贴,共1页
<<返回复旦大学继...吧
>0< 加载中...

《发展心理学》考试资料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叮咚喵DDUP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叮咚喵DDUP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题型:
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简答阿嚏:每题10分,共30分
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2025-07-14 19:15:29
广告
  • 叮咚喵DDUP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单选题:
1、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达尔文 B、霍尔 C、普莱尔 D、格赛尔
2、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为( B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3、在埃里克森看来,学龄期(7—12岁)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 )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C、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4、婴儿期笑的发展按顺序分为( A )等阶段
A、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B、无条件反射性的笑、条件反射性的笑
C、对声音的笑、对陌生人的笑、对熟悉人的笑
D、无笑、无条件反射性的笑、自发性微笑
5、精神分析论认为儿童游戏是( B )
A、儿童的认知水平的反映
B、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
C、对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
D、通过游戏获得愉快
6、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 A )
A、直观形象水平 B、形象抽象水平
C、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D、本质抽象水平
7、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地一次飞跃的基本标志是( A )
A、能用适当的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
B、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
C、用外表特征来认识自己
D、产生了初步的主体我
8、反抗期的出现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 D )
A、异常现象 B、特异现象 C、不成熟现象 D、正常现象
9、小学阶段,儿童抽象思维逐渐发展,但是在其思维中具有( B )
A、很少具体性 B、很大具体性
C、很高自觉性 D、无自觉性
10、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表现为( C )
A、从独立的评价发展到依从成人的评价
B、从对内在品质的评价向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转化
C、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
D、从初步客观性评价向主现情绪性评价发展


  • 叮咚喵DDUP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单选题:
10、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表现为( C )
A、从独立的评价发展到依从成人的评价
B、从对内在品质的评价向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转化
C、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
D、从初步客观性评价向主现情绪性评价发展
11、个体认知发展中最发生、也最早成熟的是( D )
A、记忆 B、想象 C、思维 D、感知觉
12、俗话说:“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这种观点的实质是( A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 、二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13、一个小朋友的叔叔送给他一辆小汽车,他内心里对这辆小汽车其实不满意,但却高兴地说自己很喜欢,这主要说明( C )
A、这个小朋友会说谎
B、他自己很矛盾
C、他在使用情绪表达的社会规则
D、他很聪明
14、莱文森通过描述成人生活来解释人格变化,他认为成人的发展是由一系列交替出现的稳定期和转折期构成的,稳定期与转折期的区别在于( A )
A、生活结构的变化 B、社会角色的变化
C、职业角色的变化 D、生活情景的变化
15、老年性智力衰退的众多表现中,较为严重的是( B )
A、记忆障碍 B、老年痴呆
C、思维固执 D、持久性差
16、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亡全过程的心理发展现象、总结出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是( C )
A、社会心理学 B、基础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变态心理学
17、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 C )
A、达尔文于1876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
B、霍尔于1922年出版《衰老:人的后半生》
C、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
D、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成立心理学实验室
18、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阶段划分为( D )
A、3个 B、4个 C、7个 D、8个
19、婴儿期的年龄范围一般为( A )
A、0—3岁 B、0—4岁 C、0—5岁 D、0—6岁
20、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 C )
A、整体到分化/下部到上部/大肌肉到小肌肉
B、整体到分化/上部到下部/小肌肉到大肌肉
C、整体到分化/上部到下部/大肌肉到小肌肉
D、分化到整体/上部到下部/大肌肉到小肌肉


  • 叮咚喵DDUP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单选题:
21、下列关于中年人的智力发展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C )。
A、晶体智力上升、流体智力上升 B、晶体智力下降、流体智力上升
C、晶体智力上升、流体智力下降 D、晶体智力下降、流体智力下降
22、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 A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自律道德判断水平
23、安全型依恋的个体会有什么样的内部工作模型?( A )
A、积极的自我表征,积极的他人表征
B、积极的自我表征,消极的他人表征
C、消极的自我表征,消极的他人表征
D、消极的自我表征,积极的他人表征
24、关于遗传对智力的影响,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遗传决定了智力发展的上下限,环境决定了智力发展最终所处的位置
B、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智力,两者都很重要
C、遗传对智力具有中等水平的影响
D、智力高低主要受到遗传的作用,后天环境的影响很弱
25、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研究采用对偶故事法的是( C )
A、柯尔伯格 B、艾森伯格 C、皮亚杰 D、埃里克森
26、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是在( B )
A、乳儿期 B、婴儿期 C、学前期 D、学龄初期
27、根据Marcia的理论观点,未进行充分探索就做出承诺,属于自我同一性的哪一种状态?( A )
A、自我同一性早闭
B、自我同一性延缓
C、自我同一性混乱
D、自我同一性完成
28、小学阶段,儿童抽象思维逐渐发展,但是在其思维中具有( B )
A、很少具体性 B、很大具体性
C、很高自觉性 D、无自觉性
29、小学阶段亲子关系的变化表现为( B )
A、儿童与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增加
B、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了变化
C、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逐渐加强
D、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有所增加
30、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C )
A、饮食 B、睡眠 C、游戏 D、学习


  • 叮咚喵DDUP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单选题:
31、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基础的代表作《一个婴儿的传略》的作者是( A )
A、达尔文 B、福禄贝尔 C、卢梭 D、普莱尔
32、儿童主要凭借感知觉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并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适应外部环境。这属于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A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3、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 C )
A、儿童已有发展水平和新的需要之间的差异
B、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D、儿童主动学习、解决问题和被动学习解决问题之间的差异
34、由不愉快或痛苦的经验(如被开水烫过、被猫抓过)所引起的恐惧反应属于( B )
A、本能的恐惧怕生 B、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C、怕生 D、预测性恐惧
35、下列( D )不属于发展的特点
A、可塑性 B、整体过程 C、持续和渐变过程 D、单一性
36、遗传对下列心理现象影响最大的是( A )
A、智力 B、人格 C、精神病性 D、行为障碍
37、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 C )为主。
A、形象逻辑思维 B、抽象思维
C、辩证逻辑思维 D、创造性思维
38、初中生同伴关系的显著特点是( A )
A、交友范围开始缩小,最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有一两个
B、交友范围扩大,最要好的朋友很多
C、平行性集合关系显著
D、同伴关系依从性达到高峰
39、遵循快乐原则的是( A )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潜意识
40、在大家讨论桐桐为什么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时,一些同学说是因为他的爸爸智商高,小时候学习就好,所以桐桐学习也好;也有同学说是因为桐桐的家境好,家里很重视他的学习,给他报了很多课外班。同学们的讨论反应了发展中( C )之争
A、连续性和阶段性 B、普遍和特殊
C、遗传和环境 D、主动性和被动性
41、视崖实验是用来观察婴儿的( C )的实验
A、视觉 B、听觉 C、深度知觉 D、嗅觉
42、小学阶段亲子关系的变化表现为( B )
A、儿童与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增加
B、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了变化
C、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逐渐加强
D、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有所增加
43、造成老年人记忆减退的原因,正确的是( A )
A. 记忆过程的全面减退 B. 信息保持或存储减退
C. 信息提取发生困难 D. 记忆痕迹减弱
44、大多数长寿老人一般都具有的主要心理特点,不包括( D )。
A. 热爱生活 B. 性格开朗
C. 乐于交往 D. 达到自我实现
45、记忆最早发生在( D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婴儿期 D、胎儿期


  • 叮咚喵DDUP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名词解释:
01、陌生人焦虑
一般在婴儿6-8个月,逐渐开始区分主要抚养者和陌生人,对他们的主要抚养者表现出强烈的依恋,陌生人会引起他们的恐惧和焦虑,在陌生情景中表现谨慎。陌生人焦虑的发生与当时父母是否在场、婴儿与父母的距离、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陌生人与婴儿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02、客体永存性
皮亚杰提出的观点,表示当物体不在面前,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时,而仍然理解该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03、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在教学与发展关系上,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儿童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儿童所获得的潜力。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和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04、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现象和过程,当婴儿处于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境时,他们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婴儿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是婴儿成长到7~8个月时才发生的,对婴儿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0.5至1.5岁的婴儿。
05、依恋
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通常是母亲)建立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是相对稳定而强烈的情感联系,是儿童早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依恋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意义,其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护儿童,使之免于环境中有害因素的伤害。依恋也是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06、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为了获得自我同一性,青少年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整合自我知觉的许多不同方面,使其成为一致的自我感。
07、拟合度模型
由托马斯和切斯提出,用来描述气质和环境因素是怎样共同作用,对儿童发展产生良好结果的。他们认为,气质类型的形成,关键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与儿童的气质特点相符合。拟合优度模型包括创造婴儿抚养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识别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同时鼓励他们表现出更多的恰当行为。
08、分离焦虑
即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了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分离,就会表现出伤心、痛苦,拒绝分离。分离焦虑在婴儿6~7 个月时产生,随着母婴依恋的建立而同时发生。
09、同化
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
10、顺应
个体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个体改变现有的图式,以适应环境的过程,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11、观点采择
即“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12、关键期
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心理学家运用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 叮咚喵DDUP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简答题:
0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发展观,是属于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既强调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原因是主体通过动作达到对客体的适应,而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分别是同化和顺应。
皮亚杰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同化、顺应和平衡。皮亚杰的发展观,突出地表现在他关于发展阶段的看法上:
①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
②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③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的交叉。
④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
⑤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⑥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融合而成的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
因此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①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征: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和了解世界,以先天反射/图式为基础对感觉刺
激做出简单的动作反应,适合练习性游戏;
成就:获得客体恒常性;
结束标志:获得符号表征能力;
② 前运算阶段(2~7岁)
特征:出现符号功能,使用符号去表征事物和经验的能力,适合象征性游戏;
成就:对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
结束标志:通过守恒实验,出现逻辑思考能力;
③ 具体运算阶段
特征:能对直接观察的具体事物进行认知操作(对客观事物/经验进行逻辑思考)
成就:获得守恒能力和关系推理,能很好理解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
结束标志:获得抽象思维能力;
④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特征:能够对抽象和假设概念进行逻辑推理;
成就: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思考推理;
02、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 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小学儿童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概括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增高,抽象概括的成分和比例逐渐增大,学校环境和课业的要求促进了抽象概括思维的发展。
② 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期;
如果教育适当,关键年龄可能提前,可以发生在小学三年级,反之,关键年龄也可能推迟发生。一般认为关键年龄在四年级(10-11)岁左右。
③ 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
儿童逐渐具备明确的思维目的性,表现出完整的思维过程,有着较完善的思维材料和结果,儿童思维的监控或自我调节的能力也在日益加强,这表明小学儿童思维的过渡性显示出思维结构从不完善向完善过渡。
④ 思维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
儿童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具体到不同
的思维对象的时候,这个一般的发展趋势又常常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的原因很大来自于教育差异。


2025-07-14 19:09:29
广告
  • 叮咚喵DDUP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简答题;
03、鲍姆林德家庭教养方式分类及其特点。
鲍姆林德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和忽视型。
权威型
父母认为应该通过理解、尊重、交流和帮助来对孩子产生权威。父母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及时热情地回应孩子的需要。同时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对孩子不同的行为表现奖惩分明。这种高控制且情感温暖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影响。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独立性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
专断型
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以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需求。对孩子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这类高控制低接纳度的教养方式,
导致学前期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
放纵型
父母对孩子抱以积极肯定的情感,但缺乏控制,父母放任孩子自己做决定,即使他们还不具有这种能力。父母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对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者训斥儿童。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大多很不成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且缺乏责任感,合作性差,很少为别人考虑,自信心不足。
忽视型
父母对孩子既缺乏最基本的关注和积极回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因此亲子间的互动很少。容易流露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具有较强攻击性,很少替别人考虑,对人缺乏热情与关心,这类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有可能出现不良行为问题。
04、简述青少年情绪表现的两极性。
① 强烈、狂暴性郁温和、细腻共存
青少年的情绪表现有时是强烈而狂暴的,同样一个刺激,在他们那里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强度相对大得多,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
与幼年和童年期的儿童相比,青少年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克服了儿童时期情绪的单一性和粗糙性,能够在感受中加入主观因素,并能适当控制某些消极情绪或对某种情绪予以文饰,以相对缓和的形式表现。表现出温和、细腻的特点。
② 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情绪的可变性指情绪体验不够稳定,常从一种情绪转为另一种情绪的特点。一般是由于情绪体验不够深刻而造成的,导致一种情绪容易被另一种情绪所取代。
情绪的固执性是指情绪体验上的一种顽固性。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③ 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情绪的内向性是指情绪表现形式上的一种隐蔽性。青少年在情绪表现上已逐渐失去了毫无掩饰的单纯和率真,在某些场合,他们可将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隐藏于心中而不予表现。
情绪的表现性是指在情绪表露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带上了表演的痕迹。青少年在团体中有时为了从众或其他一些想法,会给情绪加上一层表演的色彩,即在情绪的表露上失去了童年时那种自然性,带有造作痕迹。


  • 叮咚喵DDUP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简答题:
05、简述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基本特点的观点。
① 具体形象性为主
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或表象,而非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
① 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幼儿初期更多的运用直觉行动思维;幼儿中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② 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婴儿期某些事情能做但不能说,叙述事情往往用肢体语言或者表演代替口头言语。
06、简述婴儿依恋类型。
① 安全型依恋(约占65-70%)
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
② 回避型依恋(约占20%)
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
③ 反抗型依恋(约占10-15%)
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发现一些儿童的行为不符合以上三种类型的任何一种,且这些儿童曾有被;


  • 叮咚喵DDUP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简答题:
07、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同的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① 婴儿期
任务: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影响因素:母亲;温暖、充满爱意的交流;
② 儿童早期
任务: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影响因素:父母的支持;模仿;
③ 学前期
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影响因素:父母的支持;认为与别人具有同一性;
④ 学龄期
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影响因素:学校、教师;学习与教育;鼓励;
⑤ 青年期
任务: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影响因素:同伴与角色塑造;社会;学校、教师;
⑥ 成年早期
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影响因素:配偶、同事、伙伴、社会;
⑦ 成年中期
任务: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影响因素:配偶、孩子、朋友、同事、社区;
⑧ 老年期
任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影响因素:朋友、亲属、孩子、配偶、社区与宗教的支持;
08、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① 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② 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③ 从比较笼统地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④ 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比较客观的评价;
⑤ 开始以道德行为的准则进行评价;
09、乔姆斯基的语言发展理论。
转换生成说是乔姆斯華提出的一种语言理论。这种理论有以下几个要点:
① 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
② 语法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一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
③ 每个旬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深层结构(语义)通过转换规则变为表层结构(语音等),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评价:该理论得到了一些实证证据的支持,但是这个学说过于强调天赋和先天性,低估了教育和环境的作用,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性。后来,乔姆斯基修补了这个理论,说人必须暴露于语言的刺激下,才能激活这个语言习得装置,否则会失败。


  • 叮咚喵DDUP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论述题:
01、成年晚期面临的三大挑战、四项任务及主要心理卫生问题是什么?结合老年期生活实际,谈谈你对SOC模型的解读或评价。
成年晚期面临的三大挑战:
① 适应生理上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老年人需要适应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如视力下降、听力减弱、行动不便等;
② 重新认识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成年晚期,人们需要回顾自己的一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目标和意义,同时也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如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③ 形成新的生活结构: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需要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交网络,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四项发展任务:
① 接受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老年人需要接受退休后的生活状态,包括经济收入的减少、社交活动的改变等,并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② 促进智力发展:尽管身体机能衰退,但老年人仍然可以通过阅读、学习新技能等方式促进智力发展,保持思维活跃;
③ 将精力投入到新的角色和活动中:老年人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兴趣小组等方式,将精力投入到新的角色和活动中,以丰富自己的生活;
④ 形成科学的死亡观:面对生命的终结,老年人需要形成科学的死亡观,理解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最后阶段;
主要心理卫生问题:
① 退休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经历六个阶段,分别是前退休前、退休期、幻灭期、重新定向期、常规退休生活期、退休终结期;社会联系减少对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而社会联系减少、职务地位丧失、经济收入降低共同通过退避、幻想和淡化三种应付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② 疾病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由于机体老化,抵抗病菌感染能力降低等原因,人到老年期各种疾病增多。根据老年人患病时间长短和病情轻重可将其分为五类,分别为早年型、晚年型、轻型、重型和卧床型。不同类型心理特点不同,其中早年型、重型和卧床型老人,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厌世情绪,消极悲观、痛苦、抑郁、内疚甚至轻生。
③ 社会生活紧张事件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生活历程中,在遭遇过剧烈变动的每五个人中,就有四个人在经受剧烈变动的两年内得了较严重的病;而没有这种遭遇的每三个人中只有一人得病。在遇到社会生活紧张事件,如配偶死亡、离婚、子女迁移等,处于生活应激状态时,如何科学地调整适应,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
SOC模型的解读或评价:
SOC模型为成年晚期个体适应老化,实现积极结果避免消极结果的生活管理策略。该模型强调老年人在资源减少的情况下,通过选择(确认最后价值的活动领域或机遇)、优化(有效分配和提炼自愿)和补偿(确定可以弥补因资源减少而带来的损失的策略)三种过程来应对生活的挑战,根据自己现有的资源能量,以最小的丧失来追求对个人而言的最大化的利益,实现个人目标和积极适应老龄化。强调通过对有限资源的管理,设法减轻生活应激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以继续承担有价值的角色和从事有价值的活动。积极影响了高龄个体的生活满意度。


  • 叮咚喵DDUP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论述题:
02、试述托马斯-切斯婴儿气质的三类型说及婴儿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
托马斯、切斯在对婴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已确立的气质九维度标准,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
① 容易型
大多数婴儿属于这一类型,约占托马斯、切斯全体研究对象的40% 。这类婴儿的吃、喝、睡等生理机能有规律,节奏明显;他们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他们一般有愉快的情绪,爱玩,对成人的交往行为反应积极。由于他们生活规律,情绪愉快且对成人的抚养活动提供大量的积极反馈(强化),因而容易受到成人最大的关怀和喜爱;
② 困难型
这类婴儿人数较少,约占10% 。他们突出的特点是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食物、新事物、新环境接受很慢。他们的情绪总是不好,在游戏中也不愉快。成人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使他们接受抚爱,很难得到他们的正面反馈。由于这种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麻烦,在养育过程中容易使亲子关系疏远,因此需要成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
③ 迟缓型
约有15%的被试属于这一类型。他们的生活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总是消极,而且不甚愉快,但也不像困难型婴儿那样总是大声哭闹,而是常常安静地退缩,情绪低落。他们逃避新事物、新刺激,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变化适应较慢。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情境中能逐渐地活跃起来。这类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成人抚爱和教育情况的不同而发生分化。
婴儿气质对早期教养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儿对早期教养的适应性和要求不尽相同。而婴儿的气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这说明环境并非总是支持某种气质类型。托马斯和切斯提出了"拟合优度模型'来描述气质和环境因素是怎样共同作用,对儿童发展产生良好结果的。他们认为,气质类型的形成,关键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与儿童的气质特点相符合。拟合优度模型包括创造婴儿抚养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识别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同时鼓励他们表现出更多的恰当行为。父母养育和孩子气质的不一致,称为拟合劣化,它会助长孩子的抵抗性和充满冲突的人格。相反,尽管孩子有消极行为,但父母能积极正面地教养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愉快、稳定的家庭环境,孩子的适应障碍就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Belsky, Fish, & Isabella, 1991)。气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拟合优度模型提示我们: 每个婴儿都是带着独一无二的气质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气质无好坏之分。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提供适合儿童发展的成长环境,给他们以成长的力噩,帮助他们迎接成长的挑战。


  • 叮咚喵DDUP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论述题:
03、根据青少年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其心理冲突及不平衡性。
青春期个体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来自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思想方法、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由于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青春期少年在心理上表现出种种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① 反抗性与依赖性
青春期个体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青少年的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从情感和生活上的依赖转为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② 闭锁性与开放性
进入青春期的个体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在外的东西减少了,加上他们对外界不信任和不满意,这种闭锁性的程度又增加了。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因此,青春期个体在表现出闭锁性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
③ 勇敢与怯懦
青春期的个体有时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首先是因为他们在思想上限制和束缚少,常能果断地采取某些行动。其次,他们在认识能力上具有局限性,经常不能立刻辨别危险的情况。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们在公众场合常不够坦然和从容,这种行为上的局促是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分不开的。
④ 高傲与自卑
由于青春期的个体尚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因而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已无能透顶而极庶自卑。
⑤ 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
进入青春期的个体,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成人意识越发明显。他们力图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期望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在否定童年的同时,这些少年的内心又留有几分对自己童年的眷恋,尤其当他们在各种新的生活和学习任务面前感到惶惑的时候,特别希望仍能像小时候一样,得到父母的关照。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3回复贴,共1页
<<返回复旦大学继...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