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吧 关注:49,874贴子:564,412

回复:站无极桩姿势正确很重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后来研习太极拳越久,我就越感觉现在的太极拳体系是缺魂的,无极桩本身应该是支撑这一体系的魂,但是感觉传世的太极拳无极桩无论从理论和实践都是残缺的。后来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关注道教内丹,越研究就越肯定真正的太极拳核心是道教内丹,呈现形式是太极拳无极桩。杨吴两家都奉张三丰为祖师,武式太极拳拳谱有些版本认张三丰,有些不认。后来河南温县赵堡镇赵堡村知道一部很重要的太极拳,后来在陕西铜川拿到了这个拳谱的照片,这个拳谱里赵堡太极拳的早期明确完整地将内丹功法和太极拳结合,为此专门拜访了赵堡太极拳宗师和兆元的后人,他们明确告诉我,老一辈是练打坐的,现在没人会了。也问过郑悟清的后人,他们说老一辈有站无极桩的,现在没人会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24-06-16 20:33
收起回复
    太极拳与内丹关系还有一条很重要的线索就是李瑞东传的李派太极拳有一部太极十三丹的功法。早年,李派内部有一个说法,李瑞东的十三丹据说得于甘凤池的四世孙甘沛霖。但是李派的人后来不这么说了,而是说李瑞东自创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人听说了十三丹,有些还拿到了文字,但不知道怎么练。王培生据说根据文字自己编了一套十三丹,府内派也编了一套十三丹。八十年代国家挖掘武术遗产的时候,给张万生录了一套十三丹的像,这个网上现在能找到。我后来专门去拜访过张万生的儿子张绍堂,又专门找时间让张绍堂带徒弟展示十三丹并全程录像。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24-06-16 20:52
    回复
      在研究走访太极拳内丹线索期间,也买了很多内丹研究和内丹经典的书看,总的感觉,研究内丹的人有实修体证的极少,经典又大多是隐喻暗语,于是开始走访,去了很多次武当山、青城山、白云观。走了一番下来,跟当年陈樱宁的感觉差不多,真东西真不好找。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24-06-16 21:04
      回复
        不过吧,后来机缘还不错,遇到了真从内丹角度实证修炼太极拳无极桩的老师。于是将过去的一切桩法推倒重来,严格按照道教内丹的进阶体系,从头修炼太极拳无极桩。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24-06-16 21:08
        回复
          现在回到前面的问题上,站桩初期姿势重不重要。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但重要,而且很重要。道教内丹把第一阶段叫筑基炼己,筑基的核心是要把身体形态调整,训练后天意操控气的运行。虽然内丹修行总体是无为法,但是筑基阶段的有为法是躲不过去的。为什么叫筑基,就是以盖楼打地基作比喻,地基没打好,楼根本盖不起来。地基歪一点,每层都会歪一点,也许某一天,整个楼就塌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24-06-16 21:20
          收起回复
            但是如果想修行,想探索,甚至想传承,那在入手筑基的时候不能有一点差错。从站桩教学试验来看,这东西真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想往深了修就无所谓,但是想往深了修,关键部位一点都不能差。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24-06-16 21:45
            回复
              第二个问题,站桩时间久了,姿态是否会自行修证?这个问题要从几个侧面看,一是有些体位会自动修正;二是有些体位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训练才能修正,一开始是不可能到位的;三、如果方法不正确,目标不明确,有些部位是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修正的。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24-06-16 21:52
              回复
                打个比方,都讲与肩同宽。这个表述看着精确,其实操作起来幅度差异巨大。脚内侧与肩同宽与脚外侧与肩同宽,差出两个脚的宽度,基本等同肩宽的50%,并且一旦形成定势,终生很难自动修正,除非观念改变。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24-06-16 21:59
                回复
                  准确与肩同宽的表述是井口对泉眼,即涌泉与肩井连成两条垂线。这个宽度是一个理论上的最优宽度,但是与很多人的后天习惯是不完全相符的。一些人开始站的时候,这个宽度会觉得别扭。按照随意即先天的理论,应该是哪个距离感觉舒服就站那个距离。但是悖论就在此,后天的舒服以为是先天,其实只是假象,假象通过训练还会不断加强。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24-06-16 22:10
                  收起回复
                    有些姿态是十分精准的调控,甚至是意调形不调,收下颌就是典型的意调形不调,只要用形调下颌,绝不多数情况都会调过了。调下颌很多人以为是接通任督二脉后调任脉,其实收下颔的最重要的作用是辅助调百会会阴两会一线的中线,只调百会会阴能调出大概的垂线,精准的垂线要通过下颌来调。而主动调下颌形的话一定会过,调意的话才会精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24-06-16 22:20
                    回复
                      如果对人体正确的形态姿势没有清楚的认知,只是想当然认为,只要站,自然就对了,有些可能会自动调对,有些是永远也不会自动对。如果这样想,那是一厢情愿。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5楼2024-06-16 22:24
                      回复
                        诚以61楼至85楼献给点赞本贴和支持我的朋友。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24-06-16 22:27
                        回复
                          身体姿态调整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调整的过程,每次站桩前只重点关注一两个关键部位,一个部位调整到位后,再调整其他部位。同时调整多个部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欲速则不达。理论上最快可以在百日筑基内完成身体姿态的调整,这是极端理想的情况,从现实情况来看,快的话需要半年,慢的话需要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前提还要有一个好的师父或老师经常帮助调桩。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24-06-16 23:27
                          收起回复
                            膝关节的角度也是由一开始的认知决定的。基本上不会因站桩周期发生改变。四平大马要求90度,大腿要与地面平行。浑圆桩(混元桩)一般要求是曲漆半蹲或略高,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看,这个角度恰好是膝关节受力最大的角度,大部分人练太极拳都是这个角度,太极拳名家有很多到老年膝关节不好与此有关系(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太极拳无极桩一般也会要求曲膝,但体位比浑圆桩(混元桩)要高一些。
                            无极桩对膝的要求实际上基本上是直的(略曲,大约177度),《内功四经》的说法是前曲后直,或者是形曲意直。这个角度从运动解剖学来说,膝关节是受力最小的,是站桩最优的受力结构,也有利于肩井对涌泉,有利于气在体内的高效流通。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0楼2024-06-18 17:15
                            回复
                              另外就是涵胸(不是含胸,虽然很多人包括一些名家也用含胸,但含胸肯定是错的)。关于涵胸,各家理解差异很大,凡是讲含胸的,基本上会要求两肩略内扣。时间长了,有一部分人会变成小罗锅。凡是让身体形态发生畸变的,一定不是好功法。真正的涵胸是自然展背阔胸。
                              涵胸一般人很难一开始就做到位,需要时间的积淀,但是如果不知道姿态要领,可能有少部分人会通过长期站桩修正,但是大部分人是不可能自动修正的。甚至有一些人,即使知道姿态要领,很长时间内也修正不过来。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2楼2024-06-18 17: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