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想说的是。
自己作品的感想吧。
和别人比肯定,各种角度类型都不一样,是很难去进行比较的。
我会想自己的作品,它的卖点是什么,雄竞,且我塑造的角色撇去了道德瑕疵,这样一个仅在竞争关系当中会出现的恶劣心思,是很难写,但写出来又很好玩的东西。
很有意思的一个点在于,都是先肢体接触,再心灵接触。
为什么,会这样。
类似于受是“你能得到我的人,但得不到我的心。”攻是“我不止要你的人,还要你的心。”
我理解的是,现在的人,普遍都有那种,回避型依恋人格。
属于渴望又讨厌的矛盾体。
就像讨好型人格,做不到不讨好,唯一能解开这个谜语的方式,是被讨好的人,尊重他,且接受他的讨好。
所以回避依恋,约等于,制造一个避无可避的脉络。但同时也需要给予尊重,在不做出令人反感的事情下,不要让他躲起来,让他学会去寻找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动,来解开这一直以来的抗拒心理。
吊桥心理与英雄救美哪怕再古老再俗套,也脱离不了这个范畴。因为现实生活本质就是如此。
都说救赎烂,可这现实世界,能有几个人能遇到给自己生活中带来光明的人而不被感动。
堪称万里挑一,上百上千的人,遇到了,都只是过客。需不需要被救赎,取决于人生是否能依靠自己来过好。
本来作品就是,创作者的潜意识,而每个创作者,他颅内风暴,自带悲剧性质,不说他人生是否真的足够黑暗,脑子里能够生成故事的人,本身就会被周遭事物给带动情绪,痛苦无法挽回,才会心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