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澄清,本人不喜欢HiFi,所以不是来砸场子的,虽然五年前被烧友在各种HiFi展会上带着听过绝大部分器材,就是AKG,森海,拜亚,focal,stax,平板静电,数不胜数,还有各种功放,数播,箱子。
后面因为听音需求搞了个最便宜的k701 udp3组合,不HiFi就是听个响。
本人虽然不HiFi,但经常去剧院听交响,所以对器乐的音色还是了解的。
最近也是由于家庭需求,入了同为哈曼的琉璃4,结果相当震惊
作为普通消费者与大多数人群,咱们对音频的消费能力就是:2000-3000——顶天了,1000-2000不错了,100-500听个响,如果能100以下放大点声音就不错了,如果手机音响值5块钱的能凑合那也就凑合了。(没错,当我在朋友圈里秀琉璃4的时候,一些有4k显示器4090显卡的朋友都说我牛逼啊,居然买得起哈曼卡顿2000的高级音箱......)
普通人也不会在乎耳机与音箱之间的区别,不会如老烧一样动不动秒天秒地、耳机没声场、蓝牙听个响之类的。可以外放就用音箱,不外放就用耳机,关键在于产品体验三要素:舒服、音量大、实惠。就是对于500的音频设备,音量大点能听到音频信息就可以了,在看电影时不至于听不清楚人声与枪击声(手机与电脑外放是听不太清的),在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时不至于那么的“缺口气”。
舒服的升级就是好听,音量大的升级就是低频有力,实惠的升级就是不仅实惠还好看、能当个家具摆设。对于2000以上的设备要好听点,舒服些,音量大大的又不轰头嘈杂、失真离谱,最好外观漂亮,方便易用,实用性高。
恰好在大耳与音箱上面,2000价位左右卖得最好的恰恰就是哈曼卡顿旗下的AKG701与琉璃系列(AKG早在701时代就被哈曼收购了,所以可以看作是一家的两个产品系列),它们到底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一. 外观与家居特色
抛开音质,701与琉璃4在外观上都具备很高的家居属性,可以当作很漂亮的摆设摆在房间里,提供氛围感。
701典雅秀气,琉璃4时尚大方又晶莹秀雅(如果你是铂金版)。如果说701重新定义耳机外观的话(701以前的大耳都不咋好看),琉璃系列也是重新定义音箱外观。或者说701不太像一个大耳而像个手办,琉璃不太像一个音箱而像一个水母摆件。
琉璃的外观与灯效又不像其他友商那般为了独特而独特,为了表现得赛博而赛博,而是一种“秀正”的气质:秀气、正然。灯光秀没有那么的花里胡哨,可以淡雅也可以浓郁,可以切换强度与模式,随着音乐律动会有种“自然”之感,不像赛博夜之城那种刺眼的灯光。再匹配上水母这种本身就会发光的动物外观,给人一种栩栩如生之感,就是大型的水母手办。
这种外观设计确实是出类拔萃,可以说完全继承了akg701的手办特点,更是发扬光大,变为了更具有实用性的手办。
而对于K701而言,为什么之后很多奢华型HiFi厂家学习701出圈的经验,也做起了各种外貌型耳机,甚至也进入动漫影视求得关注,却始终无法成功出圈呢?
为什么k701的手办经验不可复制呢?
笔者认为这是因为701的那种典雅、秀气、拔然、俊逸与古典线条感非常符合女性审美,而女性才是市场真正的主力军,之后的很多HiFi耳机更强调浮夸与男性审美,还卖得更贵。反正到了市场上,女性宁愿买3万的LV包也不会买一个3万的Focal耳机,即使它们都是法国奢侈品,法兰西制造。
虽然哈曼从维也纳到了纽约再到了韩国首尔,但是审美与文化气息没有被资本带偏,我们现在看哈曼的琉璃与水晶系列,还是那种“女性风”,就是那种可可爱爱的,清新自然的,还能实惠大众的。
法国、德国、美国的音频产品与各自的文化息息相关,法国强调奢华与浮夸,往往无法普及大众,就像蓝牙音箱帝瓦雷;德国严谨踏实、肃穆森然、骨骼感强可惜卖得贼贵没人买账;美国的,无论beats还是苹果或是这里的哈曼,都可以做到在实打实料、技术相对先进的情况下,将产品的外观做到出众出圈,让人耳目一新。
考虑三星与哈曼的关系,哈曼很可能吸收了韩国时尚圈的那种“韩式女性风”,其审美的出圈能力更加强。
701是手办风,beats是运动风,哈曼琉璃则是水母风,再加上苹果风,合起来就是韩美风。
总之,论外观,k701的继承者——琉璃4,出圈得更好,外观也更加地完成。
对于有硅胶人偶的我来说,把701放在人偶头上就成了真.大手办;将人偶放在沙发上,自己则一边看着琉璃4一边靠在人偶上——舒服惬意,两者都是典雅又浪漫。
这种外观体验是其他品牌类似价位上都不具备的,这恐怕也是两者能霸占销量榜的原因吧。
后面因为听音需求搞了个最便宜的k701 udp3组合,不HiFi就是听个响。
本人虽然不HiFi,但经常去剧院听交响,所以对器乐的音色还是了解的。
最近也是由于家庭需求,入了同为哈曼的琉璃4,结果相当震惊
作为普通消费者与大多数人群,咱们对音频的消费能力就是:2000-3000——顶天了,1000-2000不错了,100-500听个响,如果能100以下放大点声音就不错了,如果手机音响值5块钱的能凑合那也就凑合了。(没错,当我在朋友圈里秀琉璃4的时候,一些有4k显示器4090显卡的朋友都说我牛逼啊,居然买得起哈曼卡顿2000的高级音箱......)
普通人也不会在乎耳机与音箱之间的区别,不会如老烧一样动不动秒天秒地、耳机没声场、蓝牙听个响之类的。可以外放就用音箱,不外放就用耳机,关键在于产品体验三要素:舒服、音量大、实惠。就是对于500的音频设备,音量大点能听到音频信息就可以了,在看电影时不至于听不清楚人声与枪击声(手机与电脑外放是听不太清的),在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时不至于那么的“缺口气”。
舒服的升级就是好听,音量大的升级就是低频有力,实惠的升级就是不仅实惠还好看、能当个家具摆设。对于2000以上的设备要好听点,舒服些,音量大大的又不轰头嘈杂、失真离谱,最好外观漂亮,方便易用,实用性高。
恰好在大耳与音箱上面,2000价位左右卖得最好的恰恰就是哈曼卡顿旗下的AKG701与琉璃系列(AKG早在701时代就被哈曼收购了,所以可以看作是一家的两个产品系列),它们到底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一. 外观与家居特色
抛开音质,701与琉璃4在外观上都具备很高的家居属性,可以当作很漂亮的摆设摆在房间里,提供氛围感。
701典雅秀气,琉璃4时尚大方又晶莹秀雅(如果你是铂金版)。如果说701重新定义耳机外观的话(701以前的大耳都不咋好看),琉璃系列也是重新定义音箱外观。或者说701不太像一个大耳而像个手办,琉璃不太像一个音箱而像一个水母摆件。
琉璃的外观与灯效又不像其他友商那般为了独特而独特,为了表现得赛博而赛博,而是一种“秀正”的气质:秀气、正然。灯光秀没有那么的花里胡哨,可以淡雅也可以浓郁,可以切换强度与模式,随着音乐律动会有种“自然”之感,不像赛博夜之城那种刺眼的灯光。再匹配上水母这种本身就会发光的动物外观,给人一种栩栩如生之感,就是大型的水母手办。
这种外观设计确实是出类拔萃,可以说完全继承了akg701的手办特点,更是发扬光大,变为了更具有实用性的手办。
而对于K701而言,为什么之后很多奢华型HiFi厂家学习701出圈的经验,也做起了各种外貌型耳机,甚至也进入动漫影视求得关注,却始终无法成功出圈呢?
为什么k701的手办经验不可复制呢?
笔者认为这是因为701的那种典雅、秀气、拔然、俊逸与古典线条感非常符合女性审美,而女性才是市场真正的主力军,之后的很多HiFi耳机更强调浮夸与男性审美,还卖得更贵。反正到了市场上,女性宁愿买3万的LV包也不会买一个3万的Focal耳机,即使它们都是法国奢侈品,法兰西制造。
虽然哈曼从维也纳到了纽约再到了韩国首尔,但是审美与文化气息没有被资本带偏,我们现在看哈曼的琉璃与水晶系列,还是那种“女性风”,就是那种可可爱爱的,清新自然的,还能实惠大众的。
法国、德国、美国的音频产品与各自的文化息息相关,法国强调奢华与浮夸,往往无法普及大众,就像蓝牙音箱帝瓦雷;德国严谨踏实、肃穆森然、骨骼感强可惜卖得贼贵没人买账;美国的,无论beats还是苹果或是这里的哈曼,都可以做到在实打实料、技术相对先进的情况下,将产品的外观做到出众出圈,让人耳目一新。
考虑三星与哈曼的关系,哈曼很可能吸收了韩国时尚圈的那种“韩式女性风”,其审美的出圈能力更加强。
701是手办风,beats是运动风,哈曼琉璃则是水母风,再加上苹果风,合起来就是韩美风。
总之,论外观,k701的继承者——琉璃4,出圈得更好,外观也更加地完成。
对于有硅胶人偶的我来说,把701放在人偶头上就成了真.大手办;将人偶放在沙发上,自己则一边看着琉璃4一边靠在人偶上——舒服惬意,两者都是典雅又浪漫。
这种外观体验是其他品牌类似价位上都不具备的,这恐怕也是两者能霸占销量榜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