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吧 关注:2,806,187贴子:58,478,934

哈曼大手办AKG K701的真正继承者—哈曼大水母琉璃4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澄清,本人不喜欢HiFi,所以不是来砸场子的,虽然五年前被烧友在各种HiFi展会上带着听过绝大部分器材,就是AKG,森海,拜亚,focal,stax,平板静电,数不胜数,还有各种功放,数播,箱子。
后面因为听音需求搞了个最便宜的k701 udp3组合,不HiFi就是听个响。
本人虽然不HiFi,但经常去剧院听交响,所以对器乐的音色还是了解的。
最近也是由于家庭需求,入了同为哈曼的琉璃4,结果相当震惊

作为普通消费者与大多数人群,咱们对音频的消费能力就是:2000-3000——顶天了,1000-2000不错了,100-500听个响,如果能100以下放大点声音就不错了,如果手机音响值5块钱的能凑合那也就凑合了。(没错,当我在朋友圈里秀琉璃4的时候,一些有4k显示器4090显卡的朋友都说我牛逼啊,居然买得起哈曼卡顿2000的高级音箱......)
普通人也不会在乎耳机与音箱之间的区别,不会如老烧一样动不动秒天秒地、耳机没声场、蓝牙听个响之类的。可以外放就用音箱,不外放就用耳机,关键在于产品体验三要素:舒服、音量大、实惠。就是对于500的音频设备,音量大点能听到音频信息就可以了,在看电影时不至于听不清楚人声与枪击声(手机与电脑外放是听不太清的),在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时不至于那么的“缺口气”。
舒服的升级就是好听,音量大的升级就是低频有力,实惠的升级就是不仅实惠还好看、能当个家具摆设。对于2000以上的设备要好听点,舒服些,音量大大的又不轰头嘈杂、失真离谱,最好外观漂亮,方便易用,实用性高。
恰好在大耳与音箱上面,2000价位左右卖得最好的恰恰就是哈曼卡顿旗下的AKG701与琉璃系列(AKG早在701时代就被哈曼收购了,所以可以看作是一家的两个产品系列),它们到底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一. 外观与家居特色
抛开音质,701与琉璃4在外观上都具备很高的家居属性,可以当作很漂亮的摆设摆在房间里,提供氛围感。
701典雅秀气,琉璃4时尚大方又晶莹秀雅(如果你是铂金版)。如果说701重新定义耳机外观的话(701以前的大耳都不咋好看),琉璃系列也是重新定义音箱外观。或者说701不太像一个大耳而像个手办,琉璃不太像一个音箱而像一个水母摆件。

琉璃的外观与灯效又不像其他友商那般为了独特而独特,为了表现得赛博而赛博,而是一种“秀正”的气质:秀气、正然。灯光秀没有那么的花里胡哨,可以淡雅也可以浓郁,可以切换强度与模式,随着音乐律动会有种“自然”之感,不像赛博夜之城那种刺眼的灯光。再匹配上水母这种本身就会发光的动物外观,给人一种栩栩如生之感,就是大型的水母手办。
这种外观设计确实是出类拔萃,可以说完全继承了akg701的手办特点,更是发扬光大,变为了更具有实用性的手办。
而对于K701而言,为什么之后很多奢华型HiFi厂家学习701出圈的经验,也做起了各种外貌型耳机,甚至也进入动漫影视求得关注,却始终无法成功出圈呢?
为什么k701的手办经验不可复制呢?
笔者认为这是因为701的那种典雅、秀气、拔然、俊逸与古典线条感非常符合女性审美,而女性才是市场真正的主力军,之后的很多HiFi耳机更强调浮夸与男性审美,还卖得更贵。反正到了市场上,女性宁愿买3万的LV包也不会买一个3万的Focal耳机,即使它们都是法国奢侈品,法兰西制造。
虽然哈曼从维也纳到了纽约再到了韩国首尔,但是审美与文化气息没有被资本带偏,我们现在看哈曼的琉璃与水晶系列,还是那种“女性风”,就是那种可可爱爱的,清新自然的,还能实惠大众的。
法国、德国、美国的音频产品与各自的文化息息相关,法国强调奢华与浮夸,往往无法普及大众,就像蓝牙音箱帝瓦雷;德国严谨踏实、肃穆森然、骨骼感强可惜卖得贼贵没人买账;美国的,无论beats还是苹果或是这里的哈曼,都可以做到在实打实料、技术相对先进的情况下,将产品的外观做到出众出圈,让人耳目一新。
考虑三星与哈曼的关系,哈曼很可能吸收了韩国时尚圈的那种“韩式女性风”,其审美的出圈能力更加强。
701是手办风,beats是运动风,哈曼琉璃则是水母风,再加上苹果风,合起来就是韩美风。
总之,论外观,k701的继承者——琉璃4,出圈得更好,外观也更加地完成。
对于有硅胶人偶的我来说,把701放在人偶头上就成了真.大手办;将人偶放在沙发上,自己则一边看着琉璃4一边靠在人偶上——舒服惬意,两者都是典雅又浪漫。
这种外观体验是其他品牌类似价位上都不具备的,这恐怕也是两者能霸占销量榜的原因吧。


IP属地:浙江1楼2024-02-25 22:42回复


    IP属地:浙江2楼2024-02-25 22:43
    收起回复
      二. 实用性与设计特点
      全开放式,单元离耳一定距离,庞大腔体——701就像戴在耳边的小型音箱,它振膜特点也更像是音箱单元,需要功放与大电流去推。在3000价位以下用udp3去推701,一个字好听,反正只要你不关心HiFi,701在udp3之下就是好推又方便,音乐听起来就是舒服,再加上其优秀自然的佩戴,广泛适应的调音,实用性在大耳里面属于上乘。
      你可以拿它来听几乎任何音乐类型,你可以一键开启耳放直接听,一点不费力,听久了也不累,而且它还不怎么伤耳朵,毕竟是“微型音箱”。
      当然701之后的大耳比如hd800等等,单元素质更高,腔体构造更复杂,倾斜单元可以让音波折射更像“音箱”,甚至营造出一种脱箱感。但是你说这能提高多少,反正我这种不HiFi的是感觉不了多少,反正我是那种去剧院听交响也不会觉得有多“高级HiFi感”的那种人。
      本来耳机就是离耳朵非常近的发声器,所以高音具备天然优势,细节更是“纤毫毕露”,就像一个人对你说悄悄话一般,你要是这样还听不清楚怕不是耳机问题而是你耳朵问题。
      当然游戏耳机那样的封闭式腔体会让音波互相干扰,过重的低音(耳机就不适合低音,音箱才适合)会乱窜,从而让你觉得不清晰,或者低频瞬态不好拖泥带水,糊糊的,这其实并非耳机单元素质的问题,就像k550也是封闭式,只要低音少些,腔体大点自然好了。而开放式耳机虽然解决了清晰度问题但是只要腔体过大就会让声音发虚,低音不澎湃有力,这时候就需要上万的解码去堆了。或者增大单元面积,不过单元大了,控制力就低了——本来音箱的低音单元与高音单元是分开的,耳机偏偏要合一,矛与盾不可合一。
      在3000这个可以普及的价位,即使火爆一时的70mm索尼Z7也带不了什么一耳朵的进步,而平板耳机那厚重又难推的特点也与实用性无缘——戴着就不舒服。
      因此在那些年,耳机圈才出现这么奇怪的画面,3000元以下的大众消费者要么买beats,要么买akg701........
      说白了就是对于哈曼卡顿而言,耳机已经到头了,要出一款革命性的大众耳机是不可能的,就算把所谓的812降到2000送1000的耳放怕不也是没啥人要买,而要做蓝牙耳机的话,对不起,索尼蓝牙影音耳机已经先入为主,霸占市场了。
      说白了,耳机就算是开放式耳机也是一个“不完全”的音频产品,而能够入开放式耳机的人往往也有空间与环境入小型音箱,在2000价位上。其次,耳机要做好必须大推力与强解码,这样就需要大一点的电路板而不是手机或蓝牙耳机那种小小的集成电路板,701去做成蓝牙版再配一个超大的功放是毫无意义的。
      索性就把701.二代做成新的“真.小型音箱”算了。
      我觉得这恐怕就是琉璃系列诞生的原因吧,反正哈曼本身就是做车载音响出身的,耳机做不过索尼beats,音箱还不行?当然美国人做音箱就像苹果做手机一般,就要做得“划时代”与“科技味”,就是给你一个愣的你压根看不出来是音响的音响,同时比之前的大众音响又好听又方便还便宜。
      如何让音箱做到不只像一个音箱,在保持音质的同时还能有“革命性”的实用性提升?
      这里就需要让音箱结构完全摆脱2.0的束缚,做到小巧又具备超越“2.0立体声”的“360度VR全景声”,于是琉璃系列创新性地提出了“超.环形单元阵列”组合,6个中高音喇叭环绕中间的超大低音振膜,凭借优异的调音与声学处理让7大单元的发声浑然一体,低频不互相窜扰,以达到“明朗的高音、准确的低音和一个清晰自然的声像”。



      IP属地:浙江3楼2024-02-25 22:44
      回复
        乍一看很类似hd800 58mm的环形单元,但琉璃毕竟是音箱,琉璃4拥有一个130mm的低音单元,更是通过高能效转换的磁铁、线圈与100瓦的D类功放推出难以置信的能量感与冲击力,对比之前同等体积的书架箱可谓是“小单元大能量”、“美国钢铁侠”,这个价位就算法国声学翘楚帝瓦雷的300瓦的蓝牙音箱也是略逊一筹啊!完全将之前AKG的“微型音箱”K701变成了“真.强悍音箱”。
        这种环形单元阵列也是苹果HomePod设计灵感的来源之地(琉璃系列早于HomePod),考虑到苹果店经常也卖哈曼音响,不得不猜测苹果HomePod的音频设计是学习哈曼卡顿的,毕竟都是美国公司。只不过姜还是老的辣,苹果学哈曼怕也是只学到一知半解啊,反正琉璃4的音质水平、调音技巧比HomePod还是要高一些的(尤其是在低音素质与动态范围上)。琉璃与HomePod的环形阵列具备自动分频左右声道与声波折射算法的加持,可以更加实用——你在房间不同角落听起来差不多。它们不像传统书架箱那么烦,人坐得偏一点、音箱摆偏一点都会声音变差,玩箱子变成了玩房子,听音乐变成了听电。
        其实从录制与人真实聆听角度上说,360度的才是比较真实的,就像我去剧院听音乐会,座位下面的乐队整体就很类似“琉璃音箱”,就是一整个发声的【整体声/直达声】,然后声音通过在房间的各种角落的折射形成混响【环境声/次达声】,这种混响往往会给人以好听的感觉。就像你听别人弹吉他,一个吉他又不会影分身,给你分出两个音箱来同时放,即使是一个乐器在你面前演奏,你的耳朵、左右耳朵也会自动接收到差异性的声波,然后通过脑部神经系统的运作产生“立体感”;就像你用眼睛看一个物体一般,物体不会影分身,而你的眼睛是两只,只要你用两眼去盯着看就会有“深度感”,同理音响的深度感是来源于混响效果:就是一个喇叭或一个角度的发声体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混响不足,让你的双耳无法产生足够的深度,单声道是无法让声音分开来的,只有双声道可以,两个喇叭朝向一个位置也是无法杜比音效的,只有回音壁通过好多个喇叭往各个角度发射音波,折射混响才能产生那种“完全沉浸”的空间音效。
        说白了,所谓的立体声就是混响效果,是房间墙壁声与环境音,但凡是你用两只耳朵听双声道发出的音响其实都叫立体声,只不过效果强弱而已。
        比如我听过真力G1书架箱,摆在显示器左右两边发声,那可以让人误以为显示器“在发声”,这种效果就是所谓的“HiFi感”,其实这也是假的——屏幕压根就没扬声器发声啊。而且正常人也不会那么的注意,注意了也没有意义,又不像3D电影那么的“真实”,真出现一个人出来一眼睛看得清清楚楚。
        闭上眼睛听才可以想象出那种“虚拟歌手”,睁开眼睛面前只不过是一块白白的墙壁——墙壁HiFi音。
        就像当年的AKG K712为什么不学HD800 700也来一个斜置单元,来个“脱箱感”?我觉得就是因为这其实不实用,AKG耳机有AKG的特点为什么要模仿音箱呢?耳机不就是要那种听悄悄话的感觉听个中高音吗?单元斜置,人声不就远了点吗?那还算啥AKG啊?所以为了让701的下一代彻底弥补低频与真实度的问题,索性!直接做音箱算了。
        其实真正的脱箱感就是没有箱子,是的,是没有“看得见”的箱子,那种传统的书架箱你睁开眼睛就露馅了,而琉璃4你还能脑补一下——是的,它长得真不像个箱子。同样的还有VR眼镜,我第一次戴oculus quest 2的时候就很惊讶它的音质,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手机音响与耳机的音质,就是那种“脱箱感”,而且我找也找不到它发声的位置,是的,它机声上没有露出来的扬声器位置,配合上VR画面,真的超级沉浸,完全脱箱!(后来换精英头戴的时候才知道扬声器的位置,设计太精妙隐蔽了)
        当然2000价位的琉璃4,本来就是主打实用性,虽然也具备立体声只不过效果与分离度没那么好罢了,去比一万的书架箱是自讨没趣,或者用咱们非HiFi的来说就是不支持杜比空间音效,不能取代回音壁。
        哈曼也有水晶系列,但这样连着线就不够实用,不够简约,甚至不够纯粹——咱普通人就要一体式的,简简单单听音乐,3个分体的太复杂,摆来摆去这么麻烦,搞得像那啥-HiFi一样了!
        就像AKG 701音乐耳机,你戴上去听就很简单,那个时候(蓝牙音箱很菜鸟的时候)开放式大耳其实比2.0音箱要简单,可以更纯粹地听音乐,这也是为什么我当时不选个小书架箱而选701啊!
        就因为有上述这么多的要求(音质、外观、实用性、简约性、实惠性、精致性、出圈性),这个701继承者必须是“一个”的,非常高效实用,而且它对音乐的诠释与解析还要比701更高,是的你没听错,要卖得比701耳机系统便宜而且解析素质还高。
        在琉璃4之前,我也试听过各牌2000价位的蓝牙音箱,就算homepod也不能算是“701继承者”(我用了2年一代的),那傻粗的造型不像,音质更加不像,丝毫没有AKG的感觉。我认为Homepod存在三大设计问题,一是体积太小,内部太挤,低音单元冲程太大又在高音喇叭上部,与下面没有形成浑然一体的发音结构,这样内部声波可能会产生非线性折射与低频窜扰,而它的高音阵列太紧密,给高音传出去预留的空间狭窄(二代就减少了),而且低频从上往下打那种声波的能量肯定会影响下面高音单元的发挥,不像琉璃4的低音是直接打在桌面上很容易就发散,低音喇叭的长冲程设计虽然下潜有力氛围感极强,但是牺牲了回弹速度,听起来就是不够清脆有弹性,当时我往往要把homepod抬到很高的位置才勉强听清楚底部的高音喇叭;二是电源额定功率太小,一旦开大音量就是失真,这么小的电流怎么能带动那可怕的爆炸低音单元呢?三是虽然它很智能,可以自动调整折射角度保持全频段一致,但是正因为这样我把它放哪里都不好听,我想利用房间位置去改善它的低频都做不到。相对比苹果学beats出来的降噪耳机,HomePod可谓很失败了(哈曼工程师可能在背后嘿嘿一笑,心想还好当初老库来咱这学习讨教的时候,咱留了几招,要不然,咱下场不就和beats一样了?)
        不知道琉璃4单元采用了什么美国黑科技(其实单元是最便宜的,几块正常,几十块就很强了,DIY得最清楚),听起来素质与清晰度甚至超过了拥有异厚振膜的AKG701:瞬态与速度不错,低频干净利落(比homepod好),听小编制弦乐时用纤毫毕露来形容中高频都不为过分!要知道,这可是音箱与耳机的对比啊,论清晰度与细节耳机理当秒杀音箱。(琉璃4的中低频那就不多说了,大音量下那种动态与宏伟的能量冲击力,比我在电影院的杜比音效还厉害,就差剧院交响乐现场了)
        说白了,对咱们这种不喜欢HiFi的,虽然有些不怎么HiFi的开放式大耳也蛮好听,但同价位下开放式的耳机系统受着各种各样的束缚,实用性完全不如蓝牙音箱,真实的音质体验也是不如(无法带来音箱的震撼体验),琉璃4才是适合每家每户的实用性音频系统。
        说是系统,因为琉璃4也是自带功放与解码电路,如果你将它拆开来就会发现电路元件与芯片都还是不错的,反正论体积那可比小播放器里的电容与元件大多了。
        用苹果粉丝的话来说那就是:“iPad光是音源就值2000的播放器,HomePod那更不得了,完美电路板,把FPGA摁在地上摩擦,人类美学极致,苹果黑科技啊,美国最精英音频工程师的划时代巨献,就那芯片滋滋滋,就那针织线都是超越HiFi不知道几倍的——苹果才能定义HiFi。人家牌子卖HiFi是溢价,苹果卖HiFi是亏本,哎,没办法,苹果HomePod都良心地停产了!”


        IP属地:浙江4楼2024-02-25 22:45
        回复
          三. 音质
          我将琉璃4的低音调到低档,惊奇地发现从音色到调音风格,活脱脱的701再现!加上音箱的那种能量与冲击力,这就是完全体的K701啊!
          没错,701人声的那种自然、顺滑、灵逸、清秀与清晰无比的听感完全在琉璃4上展现,701的这种人声感觉是独一无二的(我的是奥产701),而且在之上琉璃4人声的真实感非常突出,就像有个人真在你面前唱一样,配合上琉璃4的那个光效就是“舞台型光矩”,仿佛有个小人站在琉璃4里面唱歌一般,实在是震撼人心啊。
          论及乐器的音色,由于我多次在大剧院听交响,我觉得701与琉璃4一样都是非常纯正的音色,还原度非常好,深入地说是更偏向于钢琴与提琴的那种灵逸的味道,而且整个音感自然宽松,能够让人很惬意。
          当然由于它的环形单元阵列方式,单元角度摆得很开,为了整体房间的声学反射一致性,单独朝向时人声会稍微开一点,没那么集中,然后乐器又集中了些,就是分离度肯定没有2.0的那么好(2.0分离度好但是对摆位要求高实用性差些),但真要仔细听其实还比K701分得好一些。
          中低音是哈曼的强项,2000价位的音响咱不讨论DIY,有哪家蓝牙的、2.0的能给足130mm、100瓦的低音炮?更关键的是它这个低音素质还很好。从还原鼓声与各种电子鼓、管弦乐器来说,能够感觉那种下潜是结结实实打在身体上的,氛围的弥漫性也不错(当然不能与回音壁这种专业看电影的比),就是感觉整个房间(20平米)都是震撼的声音,你能感受到空气波动带来的能量感,甚至房间在轻微地“颤抖”。低频在量大的同时还可以回弹迅速,特别是乐曲旋律的转折、收尾,音调的衔接处非常流畅顺滑,响应迅速而有力,演绎有些史诗电影的配乐时,其动态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就像潮起潮落,电闪雷鸣,稍微用点想象力,全身都仿佛沉浸在了那种史诗与宏大场景之中。
          考虑到那创新性的【超.环形单元阵列】,七大单元浑然一体形成一个圆球状,内外一体,由点而发,往四处辐射,若掷石入湖、投山进海,波纹不断、震天撼地:“声动而律发,一攒一放,自然而施,不觉其出而自出,如潮之涨,似雷之发”。

          还别说,琉璃4内部的光效就模拟出了这一震撼场景,特别是在黑夜之中,仿佛让你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宇宙。这何止是脱箱感,这叫做“脱地感”。
          当然作为划时代的音响产品,除了以上这些“素质”,还有更关键的独特调音,就像当初的K701一般拥有着极为独特的“奶油音”,现在法国的帝瓦雷音响对英美流行歌、黑人歌曲有着极致的调音加成(音频的素质就像食材,调音则是调味料,HiFi是不放调味料,咱们不HiFi的则是要国际大厨、米其林大厨给精致的调味),那么哈曼卡顿琉璃4有着什么调音取向呢?总不能还是K701的吧?毕竟琉璃4那也不是701啊?
          答案是出人意料的。


          IP属地:浙江5楼2024-02-25 22:47
          回复


            琉璃4的调音是一种独特的“小圆式”的治愈调音,考虑到小圆很像喵星人,那么也可以说是“布偶猫治愈式”调音,这种调音对聆听张元英IVE的歌曲、KPOP来说可谓是“Reference”、“Cuit-END”。琉璃4的K701式人声可以完全将小圆那动听、细腻又饱满活力的人声展现出,可谓是“还原到了极致”,饱满的中频与高素质的低频又将Kpop的乐曲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水母的舞台灯光感又模拟出了KPOP感——与4K HDR显示器连起来看现场,仿佛IVE在琉璃水母的舞台之上跳舞一般,灯光、律动、音乐浑然一体,带给人极致的KPOP体验。
            最后,琉璃4的“治愈声”不是我脑补出来的,而是真实验证的,就是我让我老妈第一次来听这个音箱时,她本来是从外面下雨天到我家,她那时已经有些小感冒,头非常晕,靠在沙发上然后听这个音箱,她一听就说非常震撼,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美妙的声音,只半个小时过后,她睁开眼睛,就说自己神清气爽,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昏沉之感。我后面多次聆听也有这种感觉,就是琉璃4的音色的确可以让人很放松、治愈,那种躺在沙发上无拘无束,无线,轻轻一点就可以听自己喜爱的音乐,面前景色秀丽,脑中美景连连,这种感觉是很贵的HiFi设备没有的,就连以前的K701也达不到。
            那种不被线材与器材束缚的感觉,感觉一次就回不去了。
            旋律、音乐本身作为一种物质的振动会对人类身体与精神产生不可视的影响,甚至有些科学家预测人类的精神属于“超高频物质振动/量子振动”,这种振动也会与音乐旋律的振动互相匹配,什么意思呢?就是音响、音频系统会影响你的精神,而且这不关音箱的价格与档次,只关乎你与音频系统的精神响应。
            比如你本来就没多少预算而买了一个超出预算的音响(你本来不需要HiFi偏偏买了个6000多的书架箱),比如你其实不适合这种类型的音响而偏偏被网友带入这种音响,比如你偏偏就不喜欢“正确的听音观”偏偏被网友说的想有正确听音观,而你为了验证你的正确就会去关注“器材”与“技术”而非音乐本身,如此一来,音响与你精神的频率就不协调,这就是“互不匹配”,最后你越是听,越是玩越是精神疲劳。实际上,金钱与消费并不会让人快乐,适度的消费才会,优秀的产品也不一定会让人享受,适合你的才可以。


            IP属地:浙江6楼2024-02-25 22:48
            回复



              IP属地:浙江7楼2024-02-25 22:49
              回复
                多发点人偶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2-25 23:13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2-26 07:49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2-26 07:50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2-26 07:50
                      回复
                        辣鸡产品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2-26 08:14
                        收起回复
                          楼主写广告挺敬业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2-26 10:48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2-26 10:58
                            回复
                              哈曼卡顿还沦不到我来写广告,人家赚钱赚的手都颤抖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2-26 11: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