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回来力!上面说完了我为什么不要棘轮,那就顺带说说棘轮花鼓的优势在哪里。
1、可以快速更改咬合点(以下案例来自DT)
例如需要耐用和强度就使用18T,需要综合就使用36T,需要反复快慢脚踩踏就使用54T.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18T踩过的都知道,咬合角度大,难受的不行,但是强度确实OK没毛病,溜车阻力小。
36T山地佬最常见,综合。
54T

棘轮为了做的更密,不得不把咬合点做浅,最后就是导致异常磨损警告和强度不够,一次咬不住就会打滑爆棘轮,特别是大体重+重载+大飞轮+爬坡多重DEBUFF拉满的情况下,而Gravel bike则是大体重+重载+大飞轮高发人群!国产某品牌72T棘轮曾经出现过3连爆!最后厂家回收。

本家DT因为上述原因在国外出了一大波售后,特别是更新EXP和抽象主义DT 180后,国外老哥率先对DT开火重返亚太(不是)弹片棘爪结构。


2、快速拔插技术
DT将这个作为卖点进行宣传,高情商:无需工具快速保养
在六子看来:这也配叫保养?保养个鸡毛,就给棘轮擦洗干净重新上油就这也配叫保养?
那么六子为什么要丶嘈这个东西,以及问题出在哪里呢?
密封性,许多DT结构花鼓在用户长期使用+多次拔插后花鼓本体变得松垮,密封性下降,更容易进水,塔基端盖也是变得松垮容易脱出。
框量问题:这已经是DT结构的传统艺能了,公路佬配34T飞轮甚至用超轻飞没那么容易出现拆轮组导致掉塔基的现象。但是瓜车用户和山地用户动不动就是42T、45T甚至52T大飞轮,因为飞轮太重导致拆轮组时一个不小心塔基端帽在长期抽插变得松垮后已经无法很好的固定塔基,飞轮会直接带着塔基坠落在地。曾经就有山吧老哥新买的XT M8100飞轮因为掉塔基导致飞轮最大齿断片,飞轮宣告报废

下面是六子的悲惨案例,万幸的是我的GX TT飞轮没摔坏,不然-1600

我相信掉塔基的绝对不会是个例,因为我看国外用户也在抱怨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