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吧 关注:186,278贴子:964,699

【2024拜年贴】月鱼目:除夕我们来说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1楼2024-02-09 08:46回复
    谈论到月鱼目这一家族,很多人会略显感到陌生,但如果我们说到被营销号捧吹的地震预测者——皇带鱼,很多人会感到有些熟悉,略知一二,但是如果人们把目光锁定在皇带鱼身上便会认为月鱼目的物种长的都长长的,像带鱼一样,应该是带鱼的近亲那就大错特错了,它们隶属于月鱼目(Lampriformes),而带鱼隶属于鲭形目,跟上一次讲的蛇鲭是一个家族的,月鱼目在解剖学上乍一看跟一些棘鳍亚派(Acanthomorpha)的物种相似,而作为辐鳍鱼类家族几乎最顶尖的棘鳍亚派,它们却并非如此的高等,它们与副棘鳍类(Paracanthomorphacea)和须鳂类(Polymixiacea)构成棘鳍亚派较为基础的部分,并且许多学者将它们归类为棘鳍亚派较为基础的部分,它们不像那些的亲戚那样,因为它们缺乏鳍棘,其他学者认为它们在棘鳍亚派之外形成了一个谱系,而且是灯笼鱼目的姊妹分类群,分子数据也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月鱼目接近先进的真骨总目(Teleostei),但数据并不同意它们的确切关系,而且灯笼鱼目也被推断为接近原棘鳍亚群(Protacanthopterygii),由于现代分类学试图避免大量出现小型分类群,并且真骨鱼总目(Teleostei)与月鱼目的界限仍然不确定,因此月鱼目的系统学和分类学需要进一步研究


    IP属地:山东2楼2024-02-09 09:28
    收起回复
      月鱼目作为棘鳍亚派中最为原始的一支,与其他硬骨鱼在白垩纪就分化了,而当今,月鱼目全球只有5科10属21种,我国有9种,其中鞭尾鱼(Stylephorus chordatus)隶属的鞭尾鱼科(Stylephoridae)被归为了鞭尾鱼目(Stylephoriformes),为一目只有一种的物种,而其余物种被分为了3个亚目,分别是月鱼亚目(Lampriodoidei),旗月鱼亚目(Veliferoidei)和粗鳍鱼亚目(Trachipteroidei),它们这个目形态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完全不一样,甚至说是两个极端,要不是带状的极端,如皇带鱼,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要不是侧扁的极端,如月鱼,但亚目所属的物种多少有些相似,月鱼亚目的物种像一个圆形的的大盘子,形态与翻车鲀,眼镜鱼相似,而皇带鱼所在的粗鳍鱼亚目,则和带鱼很像,像一条银白色的皮带。它们几乎为远海、深海和冷水物种,但是旗月鱼亚目的物种则为例外,它们主要生活在热带近海,大陆架上,深度也就200米左右,同时它们也是月鱼目下最小的成员,也是长的最正常的成员,略像蝴蝶鱼和燕鱼的合体,在始新世已经开始分化,并且栖息于当时的珊瑚礁中


      IP属地:山东3楼2024-02-09 11:16
      回复
        整体而看,月鱼目体延长呈带状,卵圆形或椭圆形,侧扁;头部无棘及锯齿;有些有眶蝶骨;无中喙骨;腰骨与喙骨相连接;箭耳石与星耳石很特化,星耳石甚大;口小,两颌一般能伸缩,无后耳骨;牙细小或无;有假鳃;体通常具圆鳞或无鳞,或呈瘤状凸起;各鳍无真正鳍棘;腹鳍如存在时位于胸鳍下方或稍后,有1~17鳍条;臀鳍有或无;鳔无鳔管。广泛分布于各海域。它们和很多深海亲戚和邻居们相同,譬如带鱼和上一期的蛇鲭,它们会做昼夜垂直迁移,白天会在深海,在夜晚,它们就会上升好几百米来到浅海水域,来捕食鱿鱼及其其他小型鱼类,而它们的嘴可以向前伸长,如同吸管一样,捕食小鱼小虾,它们大部分物种因深海在深海,远海的问题,我们仍对它们知之甚少,很多也没有活体照片,像幼年的月鱼和粗鳍鱼会随着冷水团来到浅海,很多黑水摄影便有它们的身影


        IP属地:山东5楼2024-02-09 11:31
        回复
          它们大部分都不具有经济价值,但仍可以食用,多为垂钓,网捕偶见种


          IP属地:山东6楼2024-02-09 11:34
          回复
            月鱼亚目(Lampriodoidei)
            月鱼科(Lampridida),隶属月鱼目月鱼亚目,远洋大型硬骨鱼类,分布于西大西洋、西印度洋温自带及太平洋温带、亚热带海域,生活在100-500米水深处,最大体长可达2米,重270kg,以鱿鱼,灯笼鱼为食,活体十分罕见,并且是帆蜥鱼的主要天敌之一。
            月鱼属的最早化石始于新近纪中新世,只有20厘米的小鱼,全世界2属2种,也有指出有6种,分别是南太平洋与南印度洋的南方月鱼(Lampris australensis)、东北大西洋及地中海的斑点月鱼(Lampris guttatus)、环南温带及南冰洋分布的无斑月鱼(Lampris immaculatus)、中太平洋至东北太平洋的小眼月鱼(Lampris incognitus)、东大西洋的东方月鱼(Lampris lauta)及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眼月鱼(Lampris megalopsis),有四种我们不细究。
            月鱼和其他鱼不同,是一种有热量的鱼,且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温血鱼。首先,最初的热量从哪来,我们可以在金枪鱼和鲨鱼这些高技能的海洋捕食者中找到一样的答案,它们都通过肌肉组织产生热量,同样月鱼也似乎通过其特别的不断拍打胸鳍的游泳方式来产生大部分热量,并且通过血液循环向全身各处传送热量。但金枪鱼和鲨鱼肌肉运动产生的热量仅限于特定的肌肉群,而月鱼有厚厚的脂肪层,可以保留内部热量,使心脏,鳃和胸鳍肌肉与周围的冷水隔离。
            然而金枪鱼和鲨鱼,通过鳃重新进行气体交换时,它们的血液会因为暴露于海水中而立即冷却。而月鱼之所以能保持温度是因为它有一个强大的鳃。它的鳃包含了红色和蓝色紧密接触错综复杂的混乱血管。这种静脉和动脉被称为retia mirabilia(拉丁语为“奇妙的网”),让从心脏流出的温暖血液在还没被外界冷水冷却之前就通过红蓝血管的紧密接触把热量传给了冷血,结果流出的血液使进入的血液升温,这一过程称为逆流热交换。这种温暖的血液流过整个月鱼的身体。通过这种方式,它整个身体内保持了明显更温暖的温度,而体温升高会加速体内的生理过程,最终,月鱼的肌肉收缩得更快,眼睛的时间分辨率增加,神经传导加快,也就是说月鱼的游泳速度会变得更快,视力变得更好,反应时间变得更快。让月鱼成为了一种有利于捕捉缓慢,冷血的猎物的快速游动的鱼。这样的适应使月鱼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了明显的优势。
            生物学家Wegner说:“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像有这样功能鱼鳃的东西。” “这是这些动物的一项很出色的创新,使它们具有竞争优势。逆流热交换的概念原来早在人类想到它之前就已经被应用在鱼类中。”


            IP属地:山东7楼2024-02-09 12:03
            回复
              斑点月鱼(Lampris guttatus),为月鱼科月鱼属物种,英文名为Opah,丹麦动物学家Morten Thrane Brünnich在 1788 年描述了该物种。属名Lampris源自古希腊语单词lampros,意思是“明亮的”或“清澈的”,而拉丁种名guttatus的意思是“有斑点的”,指的是有斑点的身体。整体像一个大圆盘,呈深钢蓝色,腹部逐渐变为玫瑰色,两侧有不规则排列的白色斑点各个鳍为红色,胸鳍像一把镰刀,它们的最大长度可达 2 m,最大重量可达 270 kg
              作为一种远洋鱼类,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东海,南海,台湾海域都有分布,为拖网偶见种,但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很常见,同时在夏威夷和西非等地常见,肉是红色的,经济价值不高,有的商船直接就扔了,有的在市场切块卖,不过近些年很多UP主也会卖整条的吃,像小文哥花了18000买了一条91斤的,味道也并不好吃,和同为红肉鱼的金枪鱼相差甚远,并且这东西也并没有这么值钱,只是交个智商税博个眼球罢了,不建议大家尝试
              2015 年 5 月,斑点月鱼被证明能够将其 整个 身体核心保持在环境温度之上,成为第一个已知具有这种特性(“全身恒温”)的鱼类。斑点月鱼通过胸鳍的连续运动产生热量和推进力(胸鳍的肌肉组织被一厘米厚的脂肪层隔离),并且其鳃组织的脉管系统被布置为通过逆流热交换过程保存热量,这种结构称为。它可以始终保持其身体核心温度比环境温度高约 5 °C。升高的身体核心温度应改善有氧运动能力和生理功能。斑点月鱼提高有氧性能的其他适应性包括高血细胞比容和相对较大的心脏、鳃表面积和需氧肌肉质量。这些高性能捕食的适应性与金枪鱼和噬人鲨中发现的类似,它们积极追捕猎物,喜欢嗦鱿鱼,但在月鱼目中非常不寻常,因为它们大多是行动迟缓的伏击捕食者。



              IP属地:山东8楼2024-02-09 14:10
              回复
                无斑月鱼(Lampris immaculatus),又称南月鱼,是一种仅分布于南大洋的物种,在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有分布,在新西兰水域较为常见,在新西兰,它们是通过延绳钓商业捕捞的,它和斑点月鱼同样作为远洋物种,但体型更小,也更为罕见,全网也没有多少图片。最大只有1.1米,水深约50 - 485米。它与斑点月鱼最大的区别是身体上没有斑点,且更为椭圆形,没有斑点月鱼那么的圆润,背部青黑色,胸鳍也像一把镰刀。最常见的猎物种类是幼年强壮桑椹乌贼(Onykia ingens),在 69 种鱼中 93% 都发现了这种猎物。研究发现,14%的无斑月鱼的消化道中含有塑料污染物,这表明西南大西洋存在高度塑料污染的迹象。


                IP属地:山东9楼2024-02-09 14:28
                回复
                  旗月鱼亚目(Veliferoidei)
                  旗月鱼(Velifer hypselopterus),可谓是整个家族中最正常的一位了,属于旗月鱼科旗月鱼属,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模式产地在长崎,我国东海,南海,台湾海域也有分布,栖息于200米水深左右的近海,最显著的特点便是那像旗或帆一样的背鳍和臀鳍,但鳍十分脆弱,易破碎,它们平时将鳍存于背缘用鳞片筑一条槽沟中,受到惊吓或危险是将鳍展开,让自己变得更高大,以震慑捕食者,体侧有8—9条褐色横带,头顶有一黑点。拖网偶见种,在台湾海域,舟山海域比较常见,活体比较少见,但日本的四国水族馆等水族馆有饲养


                  IP属地:山东11楼2024-02-09 14:58
                  收起回复
                    棘鳍后旗月鱼(Metavelifer multiradiatus),为旗月鱼科后旗月鱼属,分布于印度-太平洋,中国东海和台湾海域也有可能有分布,背鳍银色,身体上有稍暗的垂直条纹,鳞状真皮鞘延伸到背鳍、肛门鳍和尾鳍上。本物种栖息于200米左右的水域,但冷水团到达时,可以在约20米的深度看到它,旗月鱼属(Velifer)和后旗月鱼属(Metavelifer)为两个属,但一些鱼类学家认为应该只有一个属


                    IP属地:山东12楼2024-02-09 15:13
                    回复
                      粗鳍鱼亚目(Trachipteroidei)
                      共有3科,即冠带鱼科、皇带鱼科和粗鳍鱼科。作为月鱼目最大的家族,它们和上文提到月鱼长相大相径庭,它们极像带鱼,但与带鱼所属的家族相差甚远
                      粗鳍鱼科(Trachipteridae),本科物种的一大特点就是体甚长,很侧扁,背鳍延长,无臀鳍,为了适应光线暗淡的深海环境,它们进化出了大眼睛。全球有约3属十种,我国有3属4种,由于为远洋深海鱼类,广布世界各大洋,还有部分物种分布于人迹罕至的北冰洋,我们对该科知之甚少,再加上鱼体随生长常有变态(如2022那期讲的有些仙女鱼就有这种现象),我们难以去辨别它们物种,以至于出现了许多未定种,如丝鳍鱼属的物种随年龄的增长背部的波状横纹褪色,背鳍延长的丝状鳍条及腹鳍延长的鳍条退化,尾鳍变小等,让本就不好鉴定的它们变得雪上加霜,很多的该科物种因此原因成为了未定种(如南非班德便有此科的未定种,但因标本稀少未被命名,还如我们确认可能有五种粗鳍鱼存在于西太平洋,但真正的数字可能会大于5),这些反映了对分类群地理分布的不完全了解,这可能掩盖了未识别的种类。估计在广袤的大海中,这些鱼类仍有我们值得探索的秘密,关于属于这一科的鱼类的生活史知之甚少,因此,任何与它们的外观和分布有关的新事实,无论其本身多么微不足道,都具有非凡的价值


                      IP属地:山东13楼2024-02-10 12:52
                      回复
                        粗鳍鱼属(Trachipterus)
                        粗鳍鱼(Trachipterus trachypterus ),为暖水性深海鱼,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在我国分布于台湾海域,栖息深度100-600米,形态与本属物种一致,身体呈银白色,最显著的特点为体侧的5个黑斑,尽管国内十分少见,但在邻国日本却没有如此少见,在伊豆群岛,八丈岛海域,幼年的粗鳍鱼常常会随着冷水团来到海面,有的时候成体也能发现在沙滩上,这可能是老弱病残个体在垂危之际被海浪打上来的



                        IP属地:山东14楼2024-02-10 15:45
                        回复
                          北极粗鳍鱼(Trachipterus arcticus),英文名叫dealfish,主要分布在从挪威和冰岛到马德拉岛的北大西洋,其中一份报告来自地中海,但北大西洋和西大西洋分布的北极粗鳍鱼显示出一些遗传差异,有人认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栖息于300至1000米深的水域。它们通体呈亮银色,两侧通常有淡淡的黑色斑点,粉红色的背鳍贯穿整个身体。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一般捕捞上来就扔掉,深海远洋物种再加上天寒地冻的北大西洋海域,人们对它们的了解是知之甚少中的知之甚少


                          IP属地:山东15楼2024-02-10 21:08
                          回复
                            高鳍粗鳍鱼(Trachipterus altivelis ),英文名叫做King-of-the-salmon,翻译过来就是鲑鱼之王,它的俗名来自胡安德富卡海峡以西的马卡人的传说,他们认为这种鱼每年都会将鲑鱼带到产卵地。当地禁止捕捉或食用高鳍粗鳍鱼,因为人们担心杀死一条高鳍粗鳍鱼会阻止鲑鱼的洄游,不过这种深海鱼类估计一辈子也见不着一条鲑鱼。高鳍粗鳍鱼分布于从阿拉斯加到智利的东太平洋。它通常存在于 900 米深的开阔海洋中,成鱼有时会在海底觅食,它们主要以桡足类、磷虾、小型中上层鱼类为食,但也有可能成为大眼长尾鲨和帆蜥鱼的盘中餐,该物种的已知长度为 1.83 米,尽管有些数据把它们描述的更大(可能是卫星数据),它们眼睛很大,嘴巴很小,但上颚可以伸缩。通体银色的,鳍深红色。活体比较少见,但是MBARI他们拍到过活体影像,该物种偶尔在拖钓鲑鱼时遇到,在网中或被冲上岸


                            IP属地:山东17楼2024-02-10 21:21
                            回复
                              杰氏粗鳍鱼(Trachipterus jacksonensis),分布于西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西印度洋,十分罕见,但是好像在澳大利亚还是较为常见的。通体银色,头的前部、眶间区、上颌背侧部分和下颌的尖端是黑色的


                              IP属地:山东18楼2024-02-10 21: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