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章:一去紫台
三月初,万物复苏时。登基六年,你是大权在握的君主,大周臣子的效忠、突厥明面上的友好、吐谷浑的臣服,在拔除了世家这个多年隐患后,你的国家是该欣欣向荣了。
每个帝王总有些在邻国的探子,这并不稀奇,这也是你之前为什么放心让傅烜出使吐谷浑的缘故。可是自二月起,你已经许久没有收到过线人的来报了。吐谷浑是小国,是不足为惧,可他们手上还有个亲王,总是不敢赌的。后来,是一封吐谷浑的国书,在历经多年的风沙后,吐谷浑第一位女国主上书请封。随国书一同来到的,还有小烛写给你的信:她说她的兄长无能、无法为陛下效忠,可敦也野心勃勃,实在不敢让有心之人上位扰两国边境,还说感谢这些时日使臣的襄助,不日便可返回。她的汉字写的很好看,遣词造句也看不出是一位异族姑娘,可信中总是少了与你相伴多年的亲昵,是——两位君主的对话。
六月,你迟迟等不到傅烜返回的消息,好不容易恢复联络的探子匆匆来报的是:吐谷浑国都起了一场大火,国内大乱,国主亡故,并且……我们的使臣无一幸免。
无一幸免,你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成王,傅烜,或许能称之为亲人的人,又少了一个。但是来不及也没有时间去悲伤,突厥的铁骑踏过黄沙,碾踏在吐谷浑的土地上,失去了统率的平民无力反抗,失去性命或者被迫失去骨气。突厥从不掩饰他们的野望,快速地蚕食吞并着吐谷浑,在疆域的百里之外才停下了步伐。一条又一条的密报,你终于拼凑出这件事的始终。
慕容烛,一个生来就有野心的人,怎会屈居于一隅。她为兄长夺权争势,也纵容他们的一切恶名,最后再以大义来做借口,手刃了亲人,沉重的王冠也压不下她的欲望。于是限制使臣,再表面臣服,自以为天衣无缝的局,却闯入了一个愣头青。终是天意如此,要叫他在烈火中走上一遭,成全一场盛大的光明洗礼。
吐谷浑早已走不回你的使臣,他们持节奔赴他国,为的是襄助一方,如今被困无奈就死,为的是心中的忠义。于国于私,你都不能亏待了忠义之士,生前无名姓,身后显哀荣,而成王,提笔几又搁置,终是道:谥曰穆,布德执义、德政应和者,可陪葬皇陵,与先帝再续父子天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