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61,388贴子:6,279,473

回复:(合集)2024年全球主要天文机构发布的高清宇宙图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NGC 4449又称PGC 40973、UGC 7592、Caldwell 21,位于猎犬座的IBm型类麦哲伦矮不规则星系、星爆星系,由威廉·赫歇尔于1788年首次发现,相对于CMB的运动速度约为425km/s,径向速度约为207km/s,距离地球约1260万光年(15次非红移测量),跨度约为2万光年,是一个引力孤立的场星系。
NGC 4449与附近数个低表面亮度矮星系数十亿年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诱发了其内部的星爆现象,也扭曲了该星系的巨型中性氢外壳。NGC 4449中性氢外壳的直径是星系光学直径的14倍,而那些富含暗物质的矮星系也正被NGC 4449潮汐破坏并吸收。图一由HST拍摄。图二图三分别由JWST中红外仪器(5.6μm、7.7μm)与近红外相机(1.5μm、1.87μm、2.0μm、3.0μm、3.35μm、4.05μm、4.44μm)拍摄,图四是图二图三合并后的照片,于5月29日发布。





IP属地:北京140楼2024-05-30 22:31
回复
    美国宇航局/欧空局/加拿大航天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这幅新图片中显示的是矮星系 NGC 4449。这个星系也被称为考德威尔 21,位于猎犬座,距离我们约 1250 万光年。它是 M94 星系群的一部分,与银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很近。NGC4449 已经形成恒星数十亿年了,但目前它正处于一个恒星形成期,其速度比过去高得多。这种异常爆炸性和强烈的恒星形成活动被称为星暴,因此 NGC 4449 被称为星暴星系。事实上,按照目前的恒星形成速度,支持恒星形成的气体只能再维持十亿年左右。星暴通常发生在星系的中心区域,但 NGC 4449 显示出更广泛的恒星形成活动,在星系核心和星系周围的恒星流中都观察到了最年轻的恒星。目前广泛的星暴很可能是由与较小伴星的相互作用或合并引发的;事实上,天文学家认为 NGC 4449 的恒星形成受到与其几个邻居相互作用的影响。NGC 4449 类似于原始恒星形成星系,它们通过与较小的恒星系统合并和吸积而成长。由于 NGC 4449 距离我们足够近,可以进行详细观察,因此它是天文学家研究早期宇宙中星系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情的理想实验室。这张新图像利用了韦伯望远镜的两台仪器的数据:MIRI(中红外仪器)和NIRCam(近红外相机)。红外观测揭示了星系中气体、尘埃和恒星的蔓延。明亮的蓝色斑点揭示了无数的单个恒星,而遍布整个星系的亮黄色区域则表明活跃恒星苗圃的集中,新恒星正在那里形成。橙红色区域表示一种称为多环芳烃(或 PAH)的碳基化合物的分布——MIRI F770W 滤光片特别适合对这些重要分子进行成像。明亮的红色斑点对应于富含氢的区域,这些区域已被新形成的恒星的辐射电离。中心区域周围的蓝光弥散梯度显示了较老恒星的分布。红色电离气体中的紧凑浅蓝色区域主要集中在星系的外部区域,显示了年轻星团的分布。NGC 4449 是韦伯观测到的一系列观测之一,这些观测统称为“新兴星系外星团反馈”。FEAST 计划的另外两个目标M51和M83是 2023 年 ESA/韦伯月度图片的主题。[图片说明:矮星系中心区域的近景。大量恒星以微小的发光点填充整个星系。它们在星系闪亮的核心周围最亮。厚厚的气体和尘埃云在整个场景中翻腾,像移动的火焰一样卷曲。它们发出暖色,颜色与它们的位置有关:星系核心周围呈橙色,左下角发光星团周围呈橙色,其他地方呈深红色。]


    IP属地:北京141楼2024-05-30 22:51
    回复
      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加拿大航天局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科学家发现了创纪录的星系,该星系是在大爆炸后仅 2.9 亿年就被发现的。
      注:这篇文章重点介绍了韦伯太空望远镜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数据,这些数据尚未经过 同行评审。
      在过去的两年里,科学家们利用 NASA/ESA/CSA 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探索了天文学家所说的“宇宙黎明”——大爆炸后几亿年内第一批星系诞生的时期。这些星系为了解宇宙年轻时气体、恒星和黑洞的变化方式提供了重要见解。2023 年 10 月和 2024 年 1 月,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利用韦伯望远镜观测星系,这是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高级深空河外星系巡天 (JADES) 计划的一部分。利用韦伯的 NIRSpec(近红外光谱仪),科学家们获得了创纪录星系的光谱,该星系是在大爆炸后仅 2.9 亿年就观测到的。这相当于红移约 14,这是衡量星系光因宇宙膨胀而被拉伸的程度的指标。
      这张红外图像由韦伯的 NIRCam(近红外相机)拍摄,是 JADES 项目的一部分。NIRCam 数据用于确定哪些星系需要通过光谱观测进行进一步研究。其中一个星系 JADES-GS-z14-0(如图所示)的红移被确定为 14.32(+0.08/-0.20),使其成为目前已知最远星系的记录保持者。这对应于大爆炸后不到 3 亿年的时间。
      在背景图中,蓝色代表 0.9、1.15 和 1.5 微米的光(滤光片 F090W + F115W + F150W),绿色代表 2.0 和 2.77 微米(F200W + F277W),红色代表 3.56、4.1 和 4.44 微米(F356W + F410M + F444W)。 抽出的图像显示 0.9 和 1.15 微米(F090W + F115W)的光为蓝色,1.5 和 2.0 微米(F150W + F200W)的光为绿色,2.77 微米(F277W)的光为红色。
      这些结果是作为保证时间观测 (GTO) 计划 1287 的光谱观测的一部分捕获的,而随附的 MIRI 数据是 GTO 计划 1180 的一部分。
      在此了解有关这些结果的更多信息。
      [图片说明:黑色太空背景上,数千个形状和颜色各异的小星系聚集在一起。左下方是一颗明亮的前景恒星,上面有衍射尖峰。在图像中心附近,一个微小的白色方框勾勒出一个区域,两条对角线指向右上方的一个方框。方框内是一个香蕉形的斑点,一半是蓝红色,另一半是明显的红色。箭头指向较红的部分,标有“JADES GS z 14 – 0”。]


      IP属地:北京142楼2024-06-01 22:24
      回复
        NGC 3059又称PGC 28298,位于船底座的 SB(rs)c型棒旋星系,于1835年由约翰·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396km/s,径向速度约为1257km/s,距离地球约4800万光年,直径约5.5万光年。
        图片由哈勃WFC3在紫外与可见光波段拍摄(275nm、336nm、438nm、555nm、657nm、814nm),于6月3日发布。


        IP属地:北京143楼2024-06-03 22:58
        收起回复
          NGC 2005又称ESO 056-SC138,位于剑鱼座LMC内部的球状星团,于1826年由詹姆斯·邓洛普首次发现,距离地球约15.7万光年(三次非红移测量),距离LMC中心约750光年。
          图片由哈勃WFC3在可见光波段拍摄(475nm、502nm、555nm、814nm),于6月11日发布。


          IP属地:北京144楼2024-06-12 23:33
          回复
            本周哈勃图片中的球状星团NGC 2005本身并不罕见,但与周围环境相比却显得格格不入。NGC 2005 距离大麦哲伦星云 (LMC) 中心约 750 光年,大麦哲伦星云是银河系最大的卫星星系,距离地球约 162,000 光年。球状星团是密度极高的星团,可由数万或数百万颗恒星组成。它们的密度意味着它们受到紧密的引力束缚,因此非常稳定。这种稳定性有助于它们的长寿:球状星团可能有数十亿年的历史,因此通常由非常古老的恒星组成。因此,研究太空中的球状星团有点像研究地球上的化石:化石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动植物的特征,而球状星团则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恒星的特征。
            目前的星系演化理论预测星系会相互合并。人们普遍认为,我们在现代宇宙中观察到的相对较大的星系是通过较小星系的合并形成的。如果这是正确的,那么天文学家将有望看到证据表明附近星系中最古老的恒星起源于不同的星系环境。由于球状星团以包含古老恒星而闻名,而且由于其稳定性,它们是检验这一假设的绝佳实验室。
            NGC 2005 就是这样一个球状星团,它的存在本身就为星系通过合并演化的理论提供了证据。事实上,NGC 2005 中的恒星的化学成分与周围 LMC 中的恒星截然不同。这表明 LMC 在其历史上曾与另一个星系合并过。那个星系早已合并并分散开来,但 NGC 2005 仍作为很久以前合并的古老见证者留了下来。
            [图片描述:球状星团,看起来像是一群密度极高、数量众多的闪亮恒星。有些恒星看起来比其他恒星更大更亮,最亮的恒星周围有十字形的尖刺。它们大多均匀分布,但在中心,它们聚集得越来越密集,并在星团核心汇聚成强烈的光芒。]


            IP属地:北京145楼2024-06-12 23:33
            回复
              Gum 3,位于麒麟座的恒星形成区,距离地球约3600光年,星云中心的亮星名为HD 53623 。年轻恒星发射出强烈的紫外辐射,使得星云中的氢原子被激发,呈现出粉色和红色。同时,星云中的微小尘埃会反射恒星的蓝色星光,这使得星云的色彩变化显得更为丰富壮观。
              图片由ESO智利帕拉纳尔天文台VLT巡天望远镜(VST)拍摄,于6月10日发布。


              IP属地:北京146楼2024-06-12 23:50
              回复
                本周图片展示了色彩鲜艳的 Gum 3 星云,由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ESO帕拉纳尔天文台的 VLT 巡天望远镜 ( VST ) 拍摄。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在这张 VST 照片中,Gum 3 的一部分类似于锦鲤。该望远镜配备了OmegaCAM仪器,这是一种巨大的 268 兆像素相机,旨在在可见光下勘测南部天空的大面积区域,并拍摄像这样的令人惊叹的图像。
                Gum 3 是一团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际云,位于麒麟座和大犬座之间,距离我们约 3600 光年。它以澳大利亚天文学家 Colin Stanley Gum 的名字命名,他曾记录了南半球天空的 84 个星云。
                当附近年轻恒星发出的强烈紫外线照射到星云中的氢原子时,它们会发出非常特殊颜色的可见光,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是红色和粉色。同时,星云中的微小尘埃颗粒会反射星光,尤其是蓝色,类似于地球上天空呈现蓝色的光线。这种色彩变化使这样的星云看起来十分壮观。
                这张图片不仅展示了色彩,还展示了色彩的缺失。仔细观察云层最亮部分右侧的区域——粉红色“锦鲤”的右侧。你觉得有什么奇怪吗?并不是说这个黑暗区域中的星星真的更少;相反,有一大团尘埃阻挡了部分可见光,使 VST 和我们看不到星星。


                IP属地:北京147楼2024-06-12 23:50
                回复
                  RCW 7又称SH2-302、Gum 6,位于船底座的电离氢区与恒星形成区。图一由哈勃WFC3在红外波段(1.1μm、1.28μm、1.6μm、1.64μm)拍摄,于6月17日发布。图二ID:xpcs9v,作者:Renan。


                  IP属地:北京150楼2024-06-17 21:58
                  回复
                    本周哈勃周刊的焦点是一组视觉上引人注目的星际气体和尘埃。这个星云被命名为 RCW 7,位于船尾座,距离地球 5300 光年多一点。
                    星云是太空中富含形成新恒星所需原材料的区域。在引力的作用下,这些分子云的一部分会坍缩,直到它们聚结成原恒星,周围环绕着旋转的剩余气体和尘埃盘。就 RCW 7 而言,这里形成的原恒星质量特别大,会发出强烈的电离辐射和猛烈的恒星风,将其转变为所谓的 H II 区。
                    H II 区域充满了氢离子——HI 指的是正常氢原子,H II 指的是失去电子的氢。大质量原恒星发出的紫外线激发氢,使其发光,使星云呈现出柔和的粉红色。哈勃正在研究一颗名为 IRAS 07299-1651 的大质量原恒星双星,它仍然位于星云顶部卷曲云层中发光的气体茧中。为了曝光这颗恒星及其同类恒星,这张照片是使用广角相机 3在近红外光下拍摄的。这里的大质量原恒星在紫外线下最亮,但它们发出的大量红外光可以穿过周围的大部分气体和尘埃,被哈勃望远镜看到。这张照片中许多其他看起来较大的恒星不是星云的一部分,而是位于星云和我们的太阳系之间。
                    H II 区的形成标志着分子云的末日开始。在短短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大质量恒星的辐射和星风逐渐驱散气体——当最重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走向生命终点时,情况更是如此。只有一小部分气体会被纳入这个星云中的新恒星,其余的气体会散布到整个星系,最终形成新的分子云。
                    [图片说明:气体和尘埃云,内含多颗恒星。云层在底部形成平坦的蓝色背景,在顶部变得更厚更烟雾缭绕。云层一侧被星云中的恒星照亮。厚厚的气体和尘埃弧从顶部延伸到底部,顶部被内部和周围的多颗恒星照亮,底部则一片黑暗,难以辨认。其他大恒星位于云层和观察者之间。]


                    IP属地:北京151楼2024-06-17 21:58
                    回复
                      HBC 672,位于巨蛇座的金牛座 T原恒星系统(包含反射星云),距离地球约1300光年。该恒星系统的行星形成盘遮挡住了原恒星的光芒,在更远尺度的反射星云上投下了巨大的阴影,这种现象被形象的描述为"蝙蝠影"。由于行星运行造成的行星形成盘扭曲,研究人员观察到了"蝙蝠影"的拍打现象。据推测,该行星形成盘大约是太阳系直径的200倍,高度与半径之比为 1:5,且其内部行星的运行周期至多为180天。
                      图片由JWST近红外相机 (NIRCam)拍摄,于6月6日发布。除了图片中心的“蝙蝠影”外,图片还捕捉到了巨蛇座星云中的多个恒星喷流。



                      IP属地:北京152楼2024-06-21 19:01
                      回复
                        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加拿大航天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近红外相机 (NIRCam) 首次捕捉到天文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希望直接拍摄的现象。在这张令人惊叹的巨蛇星云图像中,这一发现位于这个年轻的、附近的恒星形成区域的北部。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组有趣的原恒星流出物,它们是新生恒星喷出的气体与附近的气体和尘埃高速碰撞时形成的。通常这些物体在一个区域内有各种方向。然而,在这里,它们都以相同的方向倾斜到相同的程度,就像暴风雨期间倾盆而下的雨夹雪一样。
                        这些排列整齐的物体的发现,只有借助韦伯望远镜精湛的空间分辨率和近红外波长的灵敏度才有可能实现,它们为恒星诞生的基本原理提供了信息。
                        那么恒星喷流的排列与恒星的旋转究竟有何关系呢?当星际气体云坍缩形成恒星时,它会旋转得更快。气体继续向内移动的唯一方法是去除部分自旋(称为角动量)。年轻恒星周围形成一个物质盘,将物质向下输送,就像排水沟周围的漩涡一样。内盘中的旋转磁场将部分物质发射成双喷流,这些喷流以相反的方向向外喷射,垂直于物质盘。
                        在韦伯图像中,这些喷流以鲜红色的块状条纹为特征,这是喷流撞击周围气体和尘埃时产生的冲击波。这里的红色表示存在氢分子和一氧化碳。韦伯可以对这些极其年轻的恒星及其流出物进行成像,而这些流出物之前在光学波长下是被阻挡的。
                        天文学家表示,在年轻恒星生命的这一时期,有几种力量可能会改变外流方向。一种方式是双星相互旋转,方向摇摆,随着时间的推移扭转外流方向。


                        IP属地:北京153楼2024-06-21 19:03
                        回复
                          巨蛇星云只有一两百万年的历史,从宇宙的角度来看,它非常年轻。它也是这幅图中心新形成的恒星群(约 10 万年历史)的所在地,其中有些恒星最终将增长到太阳的质量。
                          巨蛇座星云是一种反射星云,这意味着它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它不会自己发光,而是通过反射星云附近或内部恒星的光来发光。
                          因此,在这幅图像的整个区域,不同颜色的丝状物和丝束代表了云层中仍在形成的原恒星反射的星光。在某些区域,反射光的前面有尘埃,在这里呈现为橙色的弥散阴影。
                          这一区域还曾发生过其他巧合发现,包括拍动的“蝙蝠影” , 2020 年 NASA/ESAHubble 太空望远镜的数据显示它拍动或移动,因此得名。韦伯图像的中心可以看到这一特征。


                          IP属地:北京154楼2024-06-21 19:04
                          回复
                            NGC 1546又称PGC 14723,位于剑鱼座的SA0+型旋涡星系、HⅡ星系,由约翰·赫歇尔于1834年首次发现,相对于CMB的运动速度约为1271km/s,径向速度约为1284km/s,距离地球约5180万光年(5次非红移测量),跨度约为9.92万光年,是NGC 1566星系群的成员。
                            图片由哈勃WFC3拍摄,于6月18日发布。 由于陀螺仪持续存在问题,HST于5月24日进入安全模式,该照片是HST从三陀螺仪操作模式转变为仅使用一个陀螺仪进行观测后,拍摄的第一批观测图像。


                            IP属地:北京155楼2024-06-22 23:10
                            收起回复
                              美国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自从切换到使用一个陀螺仪的替代操作模式以来,拍摄了第一批新图像。
                              由于控制和定位望远镜的陀螺仪之一出现问题,该航天器离线数周后,于 6 月 14 日恢复科学运行。
                              这张新照片展示了 NGC 1546,它是剑鱼座附近的一个星系。该星系的方位让我们可以从略高的位置清晰地看到尘埃带,星系核心为它提供背光。尘埃吸收了来自星系核心的光线,使星系核心变红,使尘埃呈现出锈褐色。星系核心本身发出明亮的黄色光芒,表明恒星年龄较大。活跃恒星形成的亮蓝色区域透过尘埃闪闪发光。背景中还可以看到几个星系,包括 NGC 1546 左侧的一个侧向螺旋星系。
                              哈勃望远镜的广角相机 3拍摄了这张照片,这是哈勃和美国宇航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联合观测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还使用了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的数据,使科学家能够获得恒星形成和演化的非常详细的多波长视图。
                              该图像是哈勃望远镜自转换到新指向模式以来拍摄的第一批观测图像之一,该模式使科学操作更加一致。NASA 团队希望哈勃望远镜能够在这种新模式下进行大部分科学观测,继续对宇宙进行开创性的观测。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壮观星系新图像充分证明了我们新的、更稳定的望远镜指向模式的成功,”美国宇航局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哈勃望远镜高级项目科学家詹妮弗·怀斯曼博士说。“我们现在已经准备好迎接未来多年的探索,我们将观察从太阳系到系外行星再到遥远星系的一切。哈勃望远镜在美国宇航局的天文工具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哈勃望远镜于 1990 年发射,迄今已观测宇宙三十多年,最近刚刚庆祝了其34 周年纪念日。详细了解哈勃的一些最伟大的科学发现。


                              IP属地:北京156楼2024-06-22 23: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