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吧 关注:348,861贴子:10,485,811
  • 2回复贴,共1

需要与时俱进的十番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吧里提到十番棋时,例如申真谞与柯洁,总有人会说,先行不贴目的才是正宗十番棋。
这样说法,让我联想到那个故事:
一女人给其老公煎饼,总是把买回的饼剪掉一圈才开始煎。老公不解,问原因。女人说跟妈学的。再问妈,答不知道,跟外婆学的。打电话问外婆,外婆说:
那时家里只有一锅,锅太小饼太大,得剪掉一圈才能煎。
回顾十番棋的历史,会发现这些“先行不贴目的才是十番棋”的刻舟求剑言论,与这样剪饼行为如出一辙。


IP属地:上海1楼2024-01-08 10:03回复
    在古代,十番棋(以及二十番棋、三十番棋、六十番棋等,以下同)主要有以下目的:
    争棋,例如道悦挑战算知名人,若负将被流放远岛。实际上胜出,只下了约20盘,算知认输,从名人位退下;
    切磋。例如秀策与秀甫这两位师兄弟之间的让先十番棋
    指导。例如秀荣对其弟子雁金准一的让二子十番棋
    在古代,每一盘对局都作为棋份升降的依据(除非事先说明不算的娱乐局),但不仅比赛极其稀少,而且普通对局交流都很少。这样的两人之间的集中多盘对局就有特殊的意义。例如,要不是三十番棋,雄藏就还保持着对秀策的分先棋份,尽管后来结果表明双方棋力已经有一先的差距。
    而由于历史的局限,当时的对局,没有时限,白方打挂;先行方不贴目,双方按棋份对局,棋份由双方历史战绩确定。
    1920年代,对局已经有了时限,而且,棋份由双方的段差确定。那之后,十番棋就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升降了。
    1930年代末,对局还有了封手制,打挂被废除。并且,在最重要的比赛如本因坊战中,不再有棋份的概念,所有棋手不管段位一律分先对局,先行贴目。
    此后的以吴清源十番棋为代表的十番棋,形式和意义都与传统的十番棋大相径庭:
    目的,主要是商业表演(通过举办十番棋获得商业回报)
    形式,按段差确定棋份,但升降只是噱头;有时限,封手制;先行不贴目


    IP属地:上海2楼2024-01-08 10:05
    回复
      目前,传统十番棋的时代背景已经不复存在,例如,申真谞是当下第一人,其他的棋手只要足够强,就会有足够多的机会杀到他面前,来一决高下,无需十番棋。
      不过,吴清源十番棋那样的市场需要还存在,即还有很多人希望看到申真谞与柯洁的升降(尽管只是名义上的升降)十番棋、李轩豪与杨鼎新的升降十番棋。那么,资本投入来举办这些十番棋就可望获得相应的商业回报,也就还可以办这些十番棋。
      但是,时代背景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变化最大的一点是:
      职业顶尖与当时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提高。
      当时的吴清源和他的对手们,绝对棋力不超过当下业余天王,因此可以看到吴清源经常可以执白不贴目赢对手们,但同时吴清源又不止一次在执黑不贴目的情况下输给木谷、藤泽、坂田等人,不客气地说,当时就是菜鸡互啄。
      而当下的职业顶尖,仅仅因为贴7.5目比理想贴目多了一点点,都会造成黑白胜率的巨大偏移(例如柯朴相当长时间的“猜先胜”)
      因此,假如还用不贴目的方式对局,那么即使申柯这样等级分差超过200分的棋手,结果也很可能5:5打平,而很难出现降级。
      与时俱进的做法是,分先多胜4局(或者别的局数)后,降级1目(下手方执黑贴5.5目,上手方执黑贴7.5目)。


      IP属地:上海3楼2024-01-08 10: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