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江山雪之下吧 关注:71,554贴子:3,913,657

【奶与蜜 DLC】从脏 话到俚语——具体描述的缺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全文开始前楼主先声明下,本文属于奶与蜜系列的外传作品,各位想去看更多分析文章,可以在吧里搜奶与蜜。至于奶与蜜是什么?奶与蜜是一种精神,一种模糊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对粥一句讨论:粥的世界里面都是遍地奶与蜜的应许之地。换句话说,奶与蜜就是对粥文案里莫名其妙钦定的解构于消解,人人都可以写奶与蜜,人人都能骂奶与蜜。
山鸡名言镇楼,二楼开始发正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04 17:41回复
    二楼提醒,因为不可抗力因素,文中的cu kou(自己拼一下)将用ck代替
    前言 贤时之后
    有时候,灵感和写作的欲望就像打手冲的欲望一样,来的莫名其妙,去的也莫名其妙,如果你在它来的时候,不即时提起裤子把事了结,那这股欲望就会像一个屁一样,悄无声息的消失掉——更何况这次的灵感和写作欲就是在我打手冲时迸发出来的。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看的就是粥的涩图,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粥相关的话题,至于联想方式也非常独特:作者往自己画的图里面加了一段粥味十足的表述。于是,这段文字很自然的让我会想起脑中某些不好的回忆,在贤者时间里,我辗转反侧,把这段记忆里面想到的东西提炼出来,再在大脑里加工几番,最后借着凌晨一点热水澡的推波助澜,憋出了这么一篇玩意。
    在进入正文前,我按照国际惯例,给自己叠点甲,给这篇文字定下性:本文旨在分析粥文案中某些特征,因为笔者的主观立场,对这些特征的描述都是偏负面的,同时笔者并不具备多专业的文学素养,许多结论都是通过观察日常冲浪见闻,再加以思考分析得出的来的,具有不小的局限性;本文描述的这些特征和案例也不局限于粥,如果你读完这一篇文字且理解了其中的逻辑和方法论,笔者强烈建议你拿着这一套逻辑去批判或者套到其他二游(甚至文娱作品)上,或许你会有新的感受。


    IP属地:山东2楼2024-01-04 17:44
    回复
      (1)还算好活的“xxCK”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懂些粤语的广东人,我对粤语和粤语骂街还是有些发言权的。
      众所周知,龙门的原型为HK,同时龙门出身的角色,在某些用词方面都带着粤语的影子,比如以“扑街”或“叉烧”作为前缀的人物昵称,这两个词语都是粤语中常见的脏话词汇,具体含义各位可以自行查找资料。
      粤语,或者说其他地区的特色语言(方言)在互联网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除了这些语言的使用者之外,其他人也能欣赏这些独特的语言,甚至于其本身都能成为一种萌点——说白了就是特色。文娱作品(包括但不限于)中,这些方言的出现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塑造角色,或者说给快速的给角色按上一个浅显易懂的标签,地区之间的刻板印象和地域黑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一层作用,可能就是制造陌生感/熟悉感,减少观看时的违和感,效果因人而异,不熟悉这门方言的人是前者,反之是后者。
      当然上述的分析,都不是什么重要的内容,接下来我直接莱谈谈万恶之源“龙门CK”。
      显而易见的,“龙门CK”这个四字词里,前两个字为地名,也是能替换的插件。首先我来分析一下“龙门CK”能被称之为为一个好活的原因。


      IP属地:山东3楼2024-01-04 17:44
      回复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1-04 17:46
        回复
          第一是其在粥中出现时的背景:只要不是眼瞎都能看出原型是珠三角地区城市的龙门,角色对其他人的称呼也能看出是粤语的用法;记住这些背景,他们塑造了一种是个人都能看出来的范围,表示故事(或者说人物)是在一个粤语区的文化范围,甚至可以看作原型为HK的城市;这就是第一点:拥有适合的游戏背景,或者说这句“龙门CK”在说出来前,观众已经被总的环境里下了催眠,认可了出现这句话的文化背景。
          第二,也许是基于在文案里面最好不要出现脏话的原则,(虽然我也不知道这原则算啥,也许是为了审核)粥文案把原本使用脏话的地方用“龙门CK”替代掉了,这么做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我不敢完全肯定,所以下列推测仅代表个人观点;我前面已经提到,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人们对粤语脏话的运用是有一定共识的,“龙门CK”这个词在结合台词所在的背景,就能很自然的让人联想到一句粤语脏话,并且自动带入一个恰当的词语去填充:一般人可能会把大名鼎鼎的“丢雷老母”带入进去(我也觉得文案脑子里是这句话),对于熟悉粤语的人,能带入的词汇自然是只增不减,使得“龙门CK”可以完美的贴合当时的剧情环境。
          上述的第二点各位可以记一下,其中的某些内容,我后面还会提起。


          IP属地:山东5楼2024-01-04 17:47
          收起回复
            海猫说:『我的百姓在泰拉所受的困苦,我实在看见了;他们因受天灾的辖制所发的哀声,我也听见了。我原知道他们的痛苦。我下来是要救他们脱离天灾的手,领他们出了那地,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就是到波利尼西亚人、美索不达米亚人、新几内亚人、印加人、塔斯马尼亚人和毛利人之地。现在泰拉人的哀声达到我耳中,我也看见天灾和源石怎样欺压他们。故此,我要打发你去见文案,使你可以将我的百姓泰拉人从天灾区领出来。』


            IP属地:西班牙6楼2024-01-04 17:49
            回复
              在后面的剧情篇章以及其他场合中, 哪怕缺乏像“龙门CK”这种程度的文化背景带入,
              “xxCK”的运用还是有不小的合理性的。诚然,不同语言种脏话脏词有着不同的含义,具体发音有所不同,诸如“Сука”,“Scheiße”,“f?Ck”这几个词语背后的含义和衍生内容也不尽相同,但这些篇幅较短的简单脏话在大多数语境下所传达的情感(或者说像表达的东西)还是在大致上是相似的:负面情绪、情绪波动,亦或者二者都有。
              各位可以带如以下场景:你在路上走着被石头磕到脚了,你现在准备大喊一句“艹”来发泄自己的情绪——那么,这个“艹”换成“苏卡!”或者“法克!”,甚至是一句“丢!”(有一说一我觉得过审因素还是占大头的,不然我也不会搞缩写河蟹了,这也从侧面证明这是文案的无心之举),其传达的情绪和本身的作用,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如果你诚心诚意的喊一句“都怪mhy!”,那就得另当别论了。
              PS:“丢”为丢你雷母里面那个丢,表达什么情感大伙应该很清楚


              IP属地:山东8楼2024-01-04 18:02
              回复
                综上所述,脏话,或者说脏活短语,脏词,表达的情绪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使得这些词语替换成其他词语时,很难产生歧义。用模糊的“xx脏话”来表述,让读者自己脑补一个适合的词,或者能想到的词,不但没有产生什么歧义,还给了读者脑补的空间,能让读者填入自己觉得最适合的词汇进去。退一万步讲,就算读者没有填词进去,那这个“xx脏话”也明确表面了角色说了“某一类话”,结合上文所述,这并不会对阅读造成过大的影响。
                在定义好的时候,自然也定义了什么是不好的,所以我为什么说“xx脏话”还算个好活?一番分析后,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多数时候脏话表达的情绪和内容较为同质化,不易产生歧义;其二,在指明了描写方向的同时,留给读者足够的脑补空间自由填充内容;其三,珠玉在前,后面在使用相同格式的词语变得更加顺畅,还形成了某种独特且泛用的句式。
                但很遗憾,粥的文案并没有去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只是机械把这种模糊化具体内容的写作手法当成成功的典范,整出了接下来的逆天烂活,也是我非常讨厌的粥味表述之一,看到这玩意只要稍加思考就能把在手冲的我打入二分之一贤者时间的惊世骇俗之物——“xx俚语”。


                IP属地:山东9楼2024-01-04 18:04
                回复
                  有楼被吞了,正在抢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1-04 18:08
                  回复
                    补发接5楼


                    IP属地:山东11楼2024-01-04 18:14
                    回复
                      (2)不可名状之物“xx俚语”
                      何为俚语?这里我贴一段百度百科上的内容:俚语,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地域性强,较生活化。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有时俚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
                      可能大伙们只看概念描述看不出什么,那我再贴几个简单的例子。
                      clock in 打卡(这重量级自然不用解释)
                      hit the road上路 go up in smoke成为泡影(泡汤)
                      再来几个中文的俚语。
                      打住:到此为止,别再说了 撂挑子:扔下事情不管了
                      把条件放宽,那许多meme或者其他词语转化来的日常用语/用词,都算得上百度百科描述的俚语,比如源自moba游戏里的“对线”和“冲塔”,源自英文单词谐音的“润”,甚至是“开盒”这个重量级词汇。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圈算得上是一种“地域区块”,不同圈子里的人交流,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俚语,这一点各位稍微想想就知道了,实在不行,就带入雪吧去想想看。
                      由此可见,“俚语”一词里包含的东西可太多了,两个表达内容完全相反的词汇,都能被定义在俚语的范畴内,只不过互联网交流中人们似乎不是很常用“俚语”这个词本身,而是去用其他词,可以说俚语这个词本身也有俚语。


                      IP属地:山东12楼2024-01-04 18:17
                      回复
                        yj摆烂罢了,虽然想不出新词、口头禅倒也情有可原,但一堆人在那刷“xx粗口”确实挺抽象的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1-04 18:22
                        回复
                          看到这里,就能明白为什么我把“xx俚语”这种狗屎一般的表述方式称为不可名状之物了,因为从定义上来看,能被称作俚语的东西太多了,你不具体写出来,那读者脑补的方向可能就是千差万别的,前文中的“xx脏话”还能用脏话的共性来缩小歧义同时增加读者脑部自由,那这一坨不可名状之物,就是粥文案不加思考整出来的排泄物,连打开游览器输入“俚语”二字,随后查看百度百科都不肯,直接凭着喷射一般的本能拿来使用的玩意。
                          大伙们可以脑部下,在遵从上文百度百科中对俚语的定义下,把我上文中出现的俚语都换成“xx俚语”,会是一副怎么样的“文字狱”——文字扎堆的十八层地狱。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粥的文案已经完全放弃了思考,之前是“这里有个角色骂了句娘,你们脑补下”变成了“这里有个角色说了句话,或者是一个词,至于这个词表达的是什么我不知道,你脑补下”。对于这种逆天写法没有异议、还乐于照猫画虎去使用的玩家,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我不知道他说了什么,但绝对是一个或者一句合理的俚语,甚至不需要填具体内容就去,只用想像这是一段合理自洽的文字就完事了”。


                          IP属地:山东14楼2024-01-04 18:23
                          回复
                            为了方便理解,我带着大伙们来做一遍实战演练;假设此时此刻角色的台词里面写了一段“美国俚语”,正常人对这个词的理解一般都是“美国”+“俚语”,既前者限定了后者的范围,得出结论:这里角色说了个来自美国的俚语。但然后呢?clock in自然是美国俚语,hit the road也是美国俚语,这两个短语表达的含义完全不一样,随意替换对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更别提“美国俚语”里面会有些意思相反的俚语。此时此刻,这句“美国俚语”,除了强调了说话者和美国可能沾点边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反过来说,想要赋予这句话更多的意义,就要自行结合上写文,然后想出个“俚语”填进去。至于粥文案在其他地方用到现实里的俚语时,会不会写个“xx俚语”,我想大伙们应该都有目共睹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粥的文案可能没有去查证俚语这个词含义的原因。
                            这里再叠个甲,我不是什么语言学家,这反面的论证有什么不足,你权当我在胡说就行了。
                            省略,留白,让读者自行脑补发挥已经不足以形容这种情况了,这就是一种钦定,一种作者没有任何解释的钦定,一种读者莫名其妙就全盘照收的钦定,文案和读者的大脑似乎形成了默契,一起拉闸关机,钦定这一切都是合理的,毋庸置疑。甚至我怀疑大洋国的人民对待老大哥,都没有那么离谱的默契。(说句题外话,也许大伙们看过雪吧其他大佬写的奶与蜜系列文章,奶与蜜这个前缀其中一层含义便是“神钦定的流淌着奶与蜜的地方”,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IP属地:山东15楼2024-01-04 18:30
                            回复
                              当然,这种钦定在文娱作品里比比皆是,从武侠小说里不写具体招式,到粥文案中“一番操作”,常见,且有它的合理性。因为受限于作者和读者的知识储备,不能写出或理解某些具体内容,对于一些涉及到具体内容的片段一笔带过或者留白,也是一种正常的手法,甚至有时候这种留白效果比具体描写本身还要好,一千个哈姆雷特背后自然有一千个读者。
                              但就算考虑到这些合理性,“xx俚语”这种惊世骇俗的留白,还是给了我一点点小小的粥式文案震撼,某种程度来说,这就是粥具体描写缺失的顶点,登峰造极,其无后乎,上一部分里提到“xxCK”的优点,“xx俚语”几乎都绕着走,如果粥的玩家多想想看俚语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那连莫名其妙的复用都会少很多。
                              谈完这个极端案例,我们借题发挥,再来讨论点别的。


                              IP属地:山东16楼2024-01-04 18: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