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吧 关注:1,004,769贴子:2,635,842
  • 8回复贴,共1

南怀瑾老师:现在很多人不信因果,起码这两句话要铭记在心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2-26 20:48回复
    我常告诉你们,自己要反省,何德何能,所以我常常讲两句话:“忖己功德,量彼来处”,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接受人家的供养,要反省检查自己所作所为有什么功德,要估计这个人对我的布施供养,该不该接受。我看过很多信宗教的人,对于他们的教主,不论是佛还是上帝,很有恭敬供养心,对于自己的父母却好像是冤家一样。你对一切众生都要供养,何况是父母?很多学佛的人,和自己的家人相处不好,觉得家人是拖累,觉得烦。这些人连自己眼前的家人都不能度,逃避到宗教里来,还说什么要度一切众生,简直是犯罪!佛经上说,事父母如佛一样的人,必定得福报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2-26 20:49
    回复
      我们是不是常常听人埋怨:自己不是坏人,做了很多好事,为什么结果却有不好遭遇?我们有没有检查自己的心理,是不是会这样?例如你对某人好,这是布施,如果你又认为某人应该也对你好,这就是下意识地期望有回报。发心布施是不求回报的,我对你好,你对我好不好是你的事,没有计较心或利害心的。“施惠勿念,受恩莫忘。”这两句话对我一生影响很深,都是佛家、儒家、道家的精神,帮忙了人家,好处给了人家,心里记都不要记,要丢掉。“受恩”,得人家一点好处,要永远记住。《维摩诘的花雨满天》《漫谈中国文化》(东方出版社)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2-26 20:49
      回复
        现在有许多人不信因果,那有什么稀奇呢?现在教育不同了。我们过去中国文化、外国文化,基本上人类文化过去是无形中相信因果,注重道德。而现在人,你说“现在人没有道德。”我说你错了,还是有,不过他的观念不同了,现在年轻人讲“价值”论,价值观念,看一件事,先看“有没有价值啊?”其实他不知道:道德就是价值。现在你埋怨这些年轻人。年轻朋友不信因果有什么关系呢?我说那有什么稀奇?你不要惊讶,这些年轻人他现在不信甚至反对因果,等他年纪大一点,慢慢就会知道因果的可怕。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2-26 20:50
        回复
          讲到马祖门下有位俗家姓陈的大禅师——睦州禅师,他是大彻大悟,成佛得道的人,他有个外号叫“陈蒲鞋”。他出家悟道以后,回到偃州家里住,他的母亲还在,家里并不富有,所以他出家一样奉养母亲。也许有人想:出家人养母亲容易啊!大家居士供养钱,买米买布来养母亲嘛。这个是犯戒的!居士们供养钱是供养给禅师,因为他出了家,代表“佛、法、僧”的僧,居士们这是供养三宝的。大家供养他的钱,他只能拿来做佛事,若是自己拿来孝顺母亲,等于是大家孝顺母亲,他就欠了众生的账,睦州禅师不干这个事。因此他回到家里,为了孝顺母亲,自己坐在那里做苦工,编蒲鞋去卖。卖的是自己的劳力,卖了蒲鞋赚来的钱是属于他本人的,可以拿来孝顺母亲。讲到戒律,讲讲古代做事的风格,给你听听。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2-26 20:50
          回复
            人是靠天地万物,靠国家社会,靠大家的布施而生存。尤其现代都市的青年们,有几个人下田种过一颗米?却嫌电饭锅煮的饭不好吃;有几个人做过一件衣服呢?还嫌衣服穿得不舒服。吃穿都是人类众生给我们的恩惠,我们接受了一切的布施,而我们并没有还报,这就是可怕的道理。所以说真正的道德是付出,不希望收受进来;可是人之所以没有道德,是因为相反的想法,不能介于天地,不能给天地什么,只是接受。人都是接受父母的、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自己的生命才能活着。我们自己反省有何德何能?给社会、给国家、给别人的是什么?什么都没有!所以“惟施是畏”,要警觉这个道理,随时有恐惧之心,检查自己生命的意义何在。《老子他说》(东方出版社)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2-26 20:50
            回复
              如果讲修定工夫的成果,修定就能升天,难道不用做好事了吗?而且如果要做好事,要培养福报,那怎么能够又要做好事儿,又去修定呢?(同学答:起心动念,念念善心。)那是说空话,没有用,比如说我现在观想很多好吃的东西请你们吃,你们吃到了吗?没有啊。所以密宗的观想我也学过,如果说这样叫布施,我也会。比如请诸佛菩萨来,我观想十供来供养,我一毛钱都不花,我尽量供养,尽量磕头。这种观想有什么用呢?这不过是修法的练习而已。所以司马迁讲过一句话,“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者也”,空洞的理想、说空话,不如以行动去救人。如果说你发慈悲,天天在修慈悲心,那都是空想。我这个话要注意,学宗教、学佛的人,都容易落于虚无缥缈的幻想中,一讲到实际做事时,每个人都在逃避现实,那有什么用?怎么会修得成功?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2-26 20:51
              回复
                但是有个偷巧的办法,就是禅定,因为功德和福德都是从定来。为什么呢?得定是得消极的福德,与菩萨行不同;菩萨行是不准贪着禅定的,那是犯戒的。菩萨境界就是司马迁的这个话,说空言不如见之于行动,就是必须要有实际的作为,切实地做到。在菩萨戒,贪着禅定是不可以的;在小乘戒,禅定是培养福德。菩萨戒也承认禅定是培养福德,因为你修禅定时,起心动念没有恶念了,所以它是功德。但为什么是消极的呢?因为在你禅定时,众生不知造了多少恶业,只因为你在禅定中,虽然不积极行善,倒也不去造恶业了,所以算是消极行了善。大家想想看,一个人活在世上,哪里有不求人的呢?我们每天都在麻烦别人。生下来靠父母带大,就是在求人求父母呀!一路长大都在求人。有些人自以为高雅,不爱名,不爱利,自己上班赚钱生活。请问,没有老板给你工作机会,你有班上吗?所以佛法要你报四重恩,我经常想,一个人活着,要妨碍很多人,当然也是大家彼此牺牲才能活下去,学佛要把道理参通,才能起菩萨行。不要以为什么都不管只管自己就对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12-26 20:51
                回复
                  你在这里有很多人供养你啊!什么人把环境弄得干干净净的呀?什么人出的钱呀?你何能何德来吃这一碗饭啊?你要把这个想清楚,不然你学佛,来生恐怕会变成一个糊涂蛋。你这样能往生吗?假使你往生了,我也一把把你抓回来,你账还没有还呢!怎么能往生?要注意啊!禅定功德是消极的。我是跟你们讲道理,不要认为是在骂人;如果你认为是骂人,你观念就错了,你就造了业了。我不过严重又慎重地将理告诉你们,学佛要参通,不然学什么佛呀?《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东方出版社)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12-26 2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