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吧 关注:183,715贴子:7,662,951

〖20231208〗〖蚁巢〗回来发点有意思的东西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着贴吧现在的贴子有点无聊了
以及想起自己好久没水了(bushi)
来聊聊今年做巢的一些事情,整点新鲜玩意儿来
芙芙痛巢镇楼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12-08 00:08回复
    从今年开始,和一些蚁友一起做了一些蚁巢的设计,很多还是比较有趣的。
    感觉这段时期看到的巢都略显单调,借年末这个契机,跟大家讲点故事。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12-08 00:11
    回复
      还记得多年之前看到过一些非常经典的蚁巢设计,例如月海的血珀,老杨的水晶宫,乃至后来扛炮的各种切叶巢,等等。
      从那个时候就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设计一些有趣的蚁巢,让蚂蚁用上自己花心思做出来的设计,这的确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
      不过碍于各种因素,我一直没机会认真去做比较有趣的蚁巢,很多设计也只是停留在脑海中。直到今年我们几个蚁友有了一定的组织性,认真设计蚁巢这件事才终于成为了可能,我也得以将脑海中曾有过的很多设想逐一变为现实。
      今天在这里,就是想和大家聊今年一年的历程。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3-12-08 00:18
      回复
        我们是在今年年初才开始想去做出一些优秀的设计的,在此之前做的都是一些堪称草率的东西,最多称得上可用。就算去做亚克力巢,也都是非常简单的小东西,本着做着玩的想法来的。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3-12-08 00:25
        收起回复
          今年年初我开始认真去接触伪切叶蚁亚科物种,随即发现这个类群在饲养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以最常见的红黑细长蚁为例,这个物种虽然是相对容易饲养的一种大型细长蚁,但是在饲养中仍然会遇到不少麻烦。细长蚁在野外的巢室十分狭长,面对一般的亚克力巢和口径较大的试管巢,常常出现不愿进巢的情况;由于其极强的破坏力,蚁巢内几乎无法设计任何裸露的保湿结构,不论是石膏,堵水甚至是钢丝网,都有被啃穿的可能,因此常用的方法通常是干养;可对像我一样的北方蚁友而言,干养的空气湿度是很难达到的,这时候我们会选择在活动区放置喂水器,这能一定程度缓解干燥问题,但工蚁仍然会频繁地喝水并向巢内运水,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会导致工蚁寿命大幅缩短;就算不考虑这一因素,内置喂水器的水源消耗很快,从极具攻击性的细长蚁大群活动区中取出喂水器加水无疑是非常令玩家痛苦的一件事情。
          我们最初只想从市场上找到一款完全适合大型细长蚁的蚁巢。但我们看遍了市面上的商品巢,结论是找不到。
          既然找不到,我们就决定自己来做。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12-08 00:34
          回复
            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做了第一版解决方案。
            既然它们喜欢狭窄的环境,那就把巢区内部全部做成十分狭窄的结构,放弃市面上的主流巢室设计。
            保湿系统是一定要有的,第一喝水,第二提供湿度,但又不能让细长蚁能啃穿。第一版解决方案采用了由亚克力格栅分隔的石膏,石膏的裸露部分非常狭窄,大型细长蚁无法下口,但石膏的总裸露面积却也并不小,因此能提供相对其他蚁巢而言充足得多的保湿。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3-12-08 00:43
            回复
              随后第一群红黑细长蚁入巢测试。
              事实证明这样的巢室对大型细长蚁来讲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在半个小时内整个蚁群全部入巢完成,十分积极。
              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他方面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巢室的保湿系统上。石膏的吸水性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弱,并且逐渐与下方的输水结构脱离接触,导致巢室经常断水。由于这个设计原则上是不需要喂水器的,我并没有在活动区摆放外置喂水器,因此直到蚁群的状态变得很差,我才发现这个问题。
              这样虽然解决了啃咬的问题,但作为一个追求稳定的保湿系统,它是绝对不合格的。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3-12-08 00:49
              回复
                那么石膏做的保湿系统看来是行不通了。
                既然如此,我们不得不寻找新的保湿材料。这个时候我们注意到了白蚁巢常用的一个保湿设计,那就是烧结碳化硅,即俗称的油石。
                油石本身能提供介质湿度,接触水源即传水,而且寿命很长,作为保湿材料来看是合格的。重点在于,它的原用途是打磨金属,拥有极高的硬度,是任何一种蚂蚁物种都不可能撼动的。
                因此它绝对可以作为非常优秀的保湿材料,供大型细长蚁使用。
                同时还要解决一个我注意到的新问题,那就是螺丝组装的平面巢拆装复杂,如果想换巢,那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细长蚁这样攻击性强的物种甚至会对玩家造成威胁。因此,有必要简化一下换巢流程,去掉拆巢这一复杂环节。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3-12-08 00:57
                回复
                  很快我们做出了第二版设计。
                  这一次使用了油石保湿,并且针对换巢困难的问题,设计了由巢体内置磁铁固定的一块磁吸盖板,这块盖板可以在不拆巢的情况下直接拆除暴露巢室,省去了很多换巢上的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油石的工业加工误差比较大,因此并不能直接拿来使用,需要经过手工打磨,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过程,不过考虑到它的性质比较优异,费点力气做一个还是值得的。
                  这次的盖板是直接切下来的亚克力,新的细长蚁还没到,我发现亚克力盖板已经出现上翘的情况了,磁铁完全不能抑制它的变形。所以这个巢并没有投入使用,只是验证了油石导水系统的可行性,并作为一个过渡版本等待继续改进。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3-12-08 01:05
                  回复
                    有了保湿系统的设计经验,下一版本就很容易做了,把亚克力盖板改成玻璃,然后增强磁铁的数量和磁性,就是下一个可用的版本了。
                    我自己用这个巢养红黑,效果已经相当不错,而且这个巢首次在亚克力结构上应用了玻璃盖板,虽然这不是什么很难的设计,但确实没有前人做过,用下来感觉观察效果是有非常明显的提升的。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3-12-08 01:15
                    回复
                      至此这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蚁巢了。
                      不过都到这一步了,那必然是停不下来了(什)
                      我们决定继续做其他的设计,其一是在这个已经成熟的大型细长蚁巢上加上分层结构,使它能够适应各种规模的蚁群,其二便是再去做一个新的巢。
                      有蚁友提到小型细长蚁更是难伺候,死活不进试管。因此我们的下一个设计,针对小型细长蚁。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3-12-08 01:19
                      收起回复
                        这两个巢很快就做出来了,理念倒是不难。小型细长蚁巢巢室高度仅3mm,也就是一层亚克力板,巢室也是非常狭长的结构。蚁友手上那窝死活不进试管的飘细长蚁火速跑进了巢里,确证了这种巢室设计的可行性。
                        当时在一些交流群里发这两个巢,很多蚁友并不理解这样的设计,多数评价集中于空间利用率太低,巢室太小,很多蚂蚁都用不了。
                        不过我想,我们本来就不是为了多数蚂蚁而去设计的巢,它就该有针对性。
                        市面上现在缺少普遍适用的巢吗?我看一点也不缺。那些混凝土,亚克力,乃至试管,哪个不是普适的,如果追求普遍适用,那根本没有必要去看这些巢。
                        但市面上恰恰缺少特种蚁巢,可能其他巢也能用,但正如上文所说,它们并不完全适合,更未必能称好用。想要认真饲养特殊物种的爱好者,如果想购买一个适合的巢,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的目的是解决这个问题,在对一个物种的特殊需求十分了解的基础上,去针对它做独特的设计。
                        毕竟,并不是每个爱好者都只追求所有的蚂蚁都能活就行,爱好者中还有执着于某些类群的那部分人。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3-12-08 01:34
                        回复
                          在这之后,我受到了一个蚁友的启发,他提到蚂蚁的巢室没有必要那么高,尤其是小型蚁,在野外的巢室都十分扁平。因此,市面上绝大多数蚁巢并不是特别好用。
                          这时我便自然想到我已做出的小型细长蚁巢,巢室高度仅3mm。它的唯一问题就在于它的巢室形状只适合细长蚁,那既然如此,改一下巢室不就可以了。
                          当然,我也不会放弃它原来的设计目的。所以,这个巢最终搭配了两个巢室板件,其一是有针对性的狭长巢室,其二是小型蚁均可用的宽扁巢室,由于巢室只有一层,只要在安装时依据自己饲养的蚁种装上不同的板件就可以了。
                          我是非常满意这个设计的。事实证明,小型蚁也很欣赏扁平巢室,拍照同样更方便了。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3-12-08 01:46
                          回复
                            不得不提的是,设计这些巢的过程是从零开始,我们是缺乏经验的,因此这两款巢在完成了最初定型后,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复杂优化过程和对细节的不断改良,出现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保湿系统断水,活动区强度不够或者有缝隙,乃至各种孔位和螺丝的错位和设计缺陷。特别是这些巢中还有一个针对小型蚁而生的,对它来说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堪称致命,我从没想过这样一个结构不算复杂的小型巢做起来会遇到这样大的困难。直到现在,好几箱废弃的板子还堆在我家的房间里没处理掉,试错的成本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些巢本身的价值。
                            但经过复杂的迭代,它们最终变得成熟且可用了。
                            数月磨一剑,我觉得是值得的。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3-12-08 01:49
                            回复
                              现在,这三款巢都已经称得上成熟并且好用了。
                              我想它们也开创了很多先例,或许这是第一次有人为切叶蚁以外的其他物种专门设计量产型蚁巢,应该也是到现在为止也为数不多采用油石保湿的蚁巢,大概目前为止也还是唯一一系列安装了玻璃观察面的亚克力巢。
                              唯一应当被诟病的或许只有这些巢那惊人的沉没成本。
                              但我想这也值得骄傲。
                              熟悉我的蚁友或许知道它们现在的名字,“深林”系列。
                              我为能设计出一系列实用,并且有很强针对性的蚁巢感到由衷的喜悦。
                              真的是好玩极了。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3-12-08 01: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