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论对进入状态方面的描述】【下】
(这是一篇未完成品)
前提a:我们所认为的正确的状态是同一个状态
结论:
状态论反对用显潜意识形容或者描述或者产生状态
反对原因:
显潜意识比例之类的只能用来描述“入睡过程”,但“入睡过程”未必会有状态
如果这里面有状态,就不用wbtb增加成功率了
状态论认为
状态只会在rem附近产生,可能前或者可能后
在rem附近,使用技巧可手动提前进入状态
rem后使用技巧进入状态,案例展示
噩梦后,我开始醒来,翻身(技巧)重新进入梦境
rem前使用技巧进入状态,案例展示
wbtb后,我不知道哪时候会产生rem,但我只管执行翻身(技巧),如果这时候rem距离很近的话,翻身会起效,会有感觉
以上(技巧)有多种不同种类的技巧,并不局限于“翻身”这一种类的技巧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总说缺少一个状态或者状态不好等关于“状态”的描述
这个“状态”到底是什么?
并不是显潜比例不同表现出来的情况并把它认为是正确的状态
而是rem这个不知哪时候会产生的状态
你可能会有很多疑问
关于rem这个状态是否可以通过除时间因素之外的技术层面达到多一点,以及为何练习过程中,状态论有总结影响rem产生的因素等等
我会在后期有时间专门展开这一内容,这可以合理解释练习对状态产生的影响
因此状态论认为,练习只分两大种类
1,在rem前,尝试通过技巧提前进入状态
2,在rem后,尝试通过技巧再次进入状态
我后面会详细说明如何将尽可能所有情况都分类清楚
换句话说,哪些情况属于1,哪些情况属于2
我们先来理解,rem前后使用技巧提前或者再次进入状态的机理
在rem前后,我们大脑实际上是接近状态的,因此可以利用技巧加速进入状态或者重新进入状态
这似乎不是机理,而是一个结论了
但这个结论很重要,它是从各种实践例子得出的,具体实验如果好奇,我会另写一篇文章
这是因为这个结论
才有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技巧,这些不同的技巧从不同角度加速状态的形成以及重新进入状态
例如,翻身,打篮球,这“感官知觉”种类的技巧
在接近状态时,他会骗到大脑,让大脑误以为还在梦中,因此会加速状态的形成和重新进入
在例如 回想感觉 这一种类的技巧
会通过梦境感觉的回想,在接近状态下,骗大脑,还在梦中
等等……
你可能会发出一个疑问了
你说练习只有两种情况,要么状态前,要么状态后,通过技巧加速进入状态或者重新进入状态
这不对,醒后,还有梦境感的残留,一些时候,我们也顺利分离了
这种情况,实际上不是练习进入状态了,而是本身就处于状态了,你只是在状态下,进行分离而已
也就是说
练习状态,只分两种
1,状态前,利用技巧加速状态的形成
2,状态后,利用技巧重新进入状态
但是 状态中分离,并不是练习进入状态,因为本身就处于状态了,你不需要练习状态的形成了,因为状态已经形成了,你要么加深要么分离,但这不叫做“练习进入状态”
以上,是关于状态论对状态在实战中练习的一些基础定义
状态论认为,我们目前在贴吧上看到的状态,指的是都是这个状态,即压床或者信号下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进行分离,则称为“出体”或者“入梦”或者“分离”
以上为前提
状态论认为,不仅仅只有这个状态可以进行出体或者分离或者入梦,即便是最严谨的分离名词定义(暂忘位置感除外),也存在其他状态可能做到
但状态论,只讲和练习我们认知的那个“状态”,不讲和不练习其他状态
其他状态,我会在写“冥想状态”时从意识的角度写到,只是这个东西更难练
很多时候,两者都说只会加重“混淆状态”
在练习灵态中,状态论认为
最好别从意识的角度去解释状态,尤其是在进入状态这点上
不然一定会在“状态”这点上,受尽困扰,会进入完全搞不懂什么是状态,各种状态都混淆在一起了,这会给后面针对性练习带来难度,也很容易陷入胡乱练习的境界,因为靠着都是一些很不靠谱很不务实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