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梦吧 关注:497,495贴子:3,228,431

回复:清醒入梦练习记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24年11月6日(分析)(上)
我一想到现实的事情,不是各种愁就是各种气,我只能转移注意力了,写东西是最好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今天无进入灵态,因为晚上几乎讨论关于“相亲”的事情一直到1点,然后气到3点才睡
贴一些我在扣扣写的东西吧!
什么是状态?
我们该怎么定义“状态”?
那个角度去解释状态更好?
我抛出一个过去就赞同且现在“部分赞同”但因这部分容易理解所以写下来的一个定义
【状态就是梦的一种】
生理状态表现为:大部分肢体活动功能被抑制了
为了解释上面那个,需要引入一个非常典型的信号“睡眠麻痹”(俗名压床)
绝大部分学习过清明梦应该都理解为何会出现睡眠麻痹和这个现象是正常的科学可以解释得现象,因此这里不做详细解释
那么之前我就会认为
压床的时候的状态,跟做梦是同一个状态,或者说压床就是梦的一种
这是因为,在压床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各种幻觉,但幻觉这个名词对那时初学者的我仍是恐怖,因此老手都会对新手这样讲::“那些都是梦,有什么可怕的?”
我开始理解到,压床时候出现的幻觉原来是“梦”啊!
如果 压床中出现了幻觉,例如看到了阿飘,我们都会说这是做梦,怕什么(更严谨的会说,这就是梦的一种)
那么在压床中没有出现幻觉,那么这时候的压床得状态,是不是也属于“梦的一种”呢?
我们都很清楚
“压床时产生的幻觉”,和压床时没有产生幻觉,本质状态是相同的
那么这里你可以认为
压床时产生幻觉才算叫做“梦的一种”
压床没有产生幻觉,这不是梦
你可以定义,梦必须有些什么,不能什么都没有,这我不能说什么
但是我认为,把“压床是否有产生幻觉”,都定义为“梦的一种”是比上面更好的一个认知解释,仅仅这个认知解释,就可以解释后面的诸多情况,也有易于更多技巧的开发
我们多次实践后都知道
“状态”未必都是像压床那样完全抑制了大部分肢体活动功能
这里需要用到一个名词 “状态深度”(这只能解释一小部分情况)
我认为,压床时 状态深度是很深的,所以大脑抑制绝大部分肢体活动且非常深
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状态并没有那么深,举一个例子
小红醒后看了手机,然后又重新睡下,技巧在几秒后起效,这时因为状态很浅,因此大脑不会抑制肢体活动功能那么深,
小红这时候,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如果自己控制睁开眼睛,会立马睁开
在这时候,可以做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用于验证“状态深度”与“大脑抑制肢体活动功能深浅”的关联性
如果小明开始强化技巧,让技巧的感觉越来越真实,且这个过程最好在10秒以上,小明从感觉的真实判断这就是状态足够深了
这时候如果尝试睁开肉眼,是有点难度的
上面这个实验,我在最初学习的时候,经常做,因为我经常遇到强化到非常深(通过技巧的感觉非常强),而又无法实现分离
在这种情况下,我总会尝试睁开肉眼,但发现完全睁开不了(总是要等到技巧感觉变弱或者直觉状态浅时才可以实现对肉体的控制)
正因为这个实验,我总是不经意的做
所以我一直认为,对于能否实现分离,“状态的深浅”是其次的(不能说没有影响,但必须处于状态)
我不会这样说:
状态越深,分离越顺畅
因为我经历过了非常多的非常深的状态,但无法实现分离,甚至现在我,在实践中。压床下,比更多状态没有那么深的时候,更难分离。
这不经让我思考,到底还有什么决定是否容易分离?
当然这是后话了,后面我已经完全想到了影响分离容易程度的一个因素了,只不过论证这个需要很多知识
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
什么是状态?
状态就是“梦的一种”
因为是梦,在梦中不能让你控制肢体活动,否则梦游了
大脑准备开始抑制肢体的活动或者已经抑制了肢体活动
而抑制的深浅正是对应状态的深浅
以上是从“生理”或者“大脑”的角度去解释和定义状态,你最好得先理解这个,我们才可以学习从其他的角度来学习,理由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12楼2024-11-06 20:36
回复
    2024年11月7日(分析)(上)
    昨天我们从生理或者大脑的角度阐述什么是状态
    【状态就是梦的一种】
    生理表现为:
    大脑准备开始抑制“意识对绝大部分肢体活动的控制”或已经抑制“意识对绝大部分肢体活动的控制”(这里状态深浅对应的是大脑对抑制意识对肢体活动控制的深浅)
    分离前和分离前,状态都是一样的,都是“梦的一种”,这种认知解释定义有什么好处呢?
    一: 【这种定义解释诸多情况包含部分幻觉】
    1,小明在压床时,体验到了各种幻觉(例如感觉到被阿飘压着),如果这是“梦的一种”(只不过位置感仍在身体内而已)
    这就可以合理解释了幻觉的产生,因为是梦,所以可能就会产生幻觉(这些幻觉本质就是梦)
    (为什么部分人在这时候容易产生被阿飘压着或者看到阿飘这类幻觉,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这里不展开)
    2,小明在状态时,也会产生幻觉(譬如感觉非常真实的听到隔壁吵闹的声音,而这可能也是一种幻觉,换句话说仍是在做梦),只不过小明并没有尝试去控制肉体,因此这些时候,小明并没有感受到“无法控制肢体”
    ……
    一旦接受了“状态”就是“梦的一种”,生理表现为“大脑准备抑制意识对肢体的控制权”时。
    我开始在这个角度上做分类
    状态本质相同但是位置感不同
    1,位置感在我们身体内
    2,位置感不在我们身体内
    1的典型例子就是压床,压床时,我们的位置感就在身体内
    2的典型例子就是压床时,我们翻身分离出去,位置感不在我们身体内
    但这两个位置感不同,本质都是“同一个状态”,也就是说都是“梦的一种”
    在位置感处于身体内时,可能会有幻觉(梦),也可能会没有幻觉(梦)
    在位置感处于身体外时,可能会有幻觉(梦),也可能会没有幻觉(梦)
    以上括号中的梦指的是画面或者触觉或者其他什么东西
    这可能有点难以理解,以上解释可以给各种不同“分离技巧”提供理论基础
    如果在状态中,分离前也是梦,分离后也是梦
    那么为何分离技巧只能是“翻身,起身,漂浮,下沉”这些从身体分离出去的技巧呢?
    能不能有些其它技巧呢?
    这是肯定的,我们可以瞬移出去,也可以认定在某个地方分离出去,也可以在某个地方活动,也可以在脑海里想象在某个地方然后进入里面
    所以,这种认知定义解释还可以有易于【发展各种不同的分离技巧】
    实际上,这种认知定义解释还有其他作用,但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里配合分离技巧的理论知识,就更能够理解 分离前和分离后是同一个状态,且都可以产生幻觉和不产生幻觉,这些幻觉的本质都是梦,从生理状态来看,分离前和分离后都是为“梦的一种”(只是分类上,有无幻觉而已)
    分离技巧,又名“出体技巧”,也名“入梦技巧”
    在实施这些技巧,必须要在状态中,而这个状态和分离后是同一个状态,本质为“梦的一种”
    分离技巧指的是
    在深状态或者浅状态中,实现“位置感”的移动或者转移,
    从当前处于身体内的位置感,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技巧,目的都是一样的,实现【位置感的转移】
    随着我不断练习,我开始意识到
    位置感的转移后,未必就会有视觉或者其它之类的东西
    这更加验证了我之前的猜想
    分离前和分离后都是同一个状态,这个状态中,可能产生各种幻觉,或者不产生各种幻觉
    区别只是位置感不同
    我开始研究一个课题
    【分离技巧对状态深度的影响】
    这里的状态深度,指的是“大脑对意识掌控肢体的控制程度”
    尽管那时候的我从当时掌握的信息来看(也就是上面的那些认知体系)
    没有任何观点能够证明,一个“翻身”就可以改变状态深度。
    但是出现的一种情况,不得不让我思考,分离技巧对状态深度的影响
    在分离后,位置感移动且固定后,在这些情况中的部分时候,我无法控制自己的肢体
    这是否能够证明,当分离后,因无法掌控肢体,因此推论为:状态深度得到了改变了
    这困扰我小几天时间,但这完全和我所掌握的信息推论完全不符
    后面我开始思考,如果位置感转移到别的地方后,怎么能够控制自己的肉体呢?(更严谨点讲:很难)
    位置感在肉体时,我们才知道怎样去控制自己的肉体,这很符合我们的操作习惯。
    但这仍然无法证明
    分离技巧是否能够对“状态深度”的改变
    只不过,我以无心找出证据证明是或否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13楼2024-11-07 21:35
    回复
      2024年11月7日(分析)(下)
      我开始研究一个课题
      【分离技巧对状态深度的影响】
      这里的状态深度,指的是“大脑对意识掌控肢体的控制程度”
      尽管那时候的我从当时掌握的信息来看(也就是上面的那些认知体系)
      没有任何观点能够证明,一个“翻身”就可以改变状态深度。
      但是出现的一种情况,不得不让我思考,分离技巧对状态深度的影响
      在分离后,位置感移动且固定后,在这些情况中的部分时候,我无法控制自己的肢体
      这是否能够证明,当分离后,因无法掌控肢体,因此推论为:状态深度得到了改变了
      这困扰我小几天时间,但这完全和我所掌握的信息推论完全不符
      后面我开始思考,如果位置感转移到别的地方后,怎么能够控制自己的肉体呢?(更严谨点讲:很难)
      位置感在肉体时,我们才知道怎样去控制自己的肉体,这很符合我们的操作习惯。
      但这仍然无法证明
      分离技巧是否能够对“状态深度”的改变
      只不过,我以无心找出证据证明是或否了!
      因为,我遇到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
      当我做上面实验时,会出现以下情况
      1,位置感立即回到体内,然后醒来或者仍处于状态
      2,位置感没有回到体内,但是无法控制肉体
      相当多的1,使我开始研究下一个课题,这是另外一个话题,略过
      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
      在分离前,也就是位置感在当前体内的时候
      判断状态深度可以参考一个体系
      也就是,通过尝试控制肢体的活动
      这会遇到一堆问题,
      例如在状态足够深的时候,你控制肢体是控制不了的,如果强行控制,有一定几率控制的是“梦体”
      换句话说
      在状态足够深时,你想睁开眼睛,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潜意识会不断模拟你强行睁开眼睛的情景(这跟真的一模一样)
      你得到的会是睁开了“梦眼”
      当状态足够深时,你想睁开眼睛,但是又怕睁开真的眼睛,因此你的操作是控制睁开肉眼,但又强行睁开一点点,这会又出现什么情况呢?
      当状态在不同程度时,你做以上技巧(包含睁眼或者活动四肢),每种做法又分为好几种详细的不同操作,都会出现不同情况。
      你可能尝试过这里面的一两种,但有些人尝试过里面的全部
      在分离后,则不能用上面的“控制肢体活动”来判断状态深度
      因为分离后,位置感不同导致操作习惯的不同,使得更难控制肢体活动。所以不能以这个作为判断
      那么有什么方法用于判断深度吗?
      写到这里,我开始思考,这个更深奥复杂,且需要注意更多的细节,以此证明那些结论,部分并没有百分百证明,只是这样子可以解释更多的情况所以采取这样的认知而已
      所以那些我设计的实验用于推导出好用的知识的全过程中详细,暂时略过
      直接得出结论
      1,分离前是状态,分离后是状态,状态相同
      2,分离前后不会因为使用的分离技巧改变状态深度
      3,状态深度影响分离容易程度是次要的(前提处于状态)
      很感谢你能看到这里
      如果这两天的知识,你能够看完且能够理解
      上面那些是非常入门的知识,是为了能够学习理解“状态论”的入门知识
      状态论的意思是
      从状态的角度去解释一些事情
      这些事情都包括什么【从状态的角度去解释以下事情】
      1,维持时间相关(包含掉线或者假醒等)
      2,深化相关(目前这两天的知识并不足够,讲这部分的时候需要讲很多需要学习的前置知识)
      后面我会告诉你,为何我会放弃状态论,投身“感觉论”的学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14楼2024-11-07 21:36
      回复
        2024年11月8日(分析)(上)
        在开始接下来的“状态论”之前我就要说,
        前两天讲的关于从状态的角度去解释进入梦境之类的我到现在都赞同和采用这部分知识做解释,这部分知识也可以应用在如何找状态并稳定进入上(只不过我没有讲,我过去讲过,但这两天并没有写进来)
        而今天要讲的内容,其实是我最早阶段学习的理论,现在并不赞同这些理论,但它的优点是:简单易懂
        在进这个群的时候,我一般采用“感觉论”的理论去阐述深化或维持方面的知识,因此这很容易让你理解成:“我对状态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而你只懂的一些非常零散不成体系的状态相关的知识,且对这些知识深信不疑,因此你会尝试用状态相关得知识和我说,我通常会以“状态论”嘲讽你
        你听得出嘲讽,但其实我在嘲讽你根本就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状态论”
        举一个例子让两种角度来分析【感觉论和状态论】
        小红在清明梦,激动掉线了
        状态论解释
        状态太浅以至于不足以支撑激动的强度所以掉线
        感觉论解释
        小明在当时意识中认为激动会掉线所以掉线了
        上面两个解释都只是简单解释,如果你系统的学习后,会发现不同的角度学习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且在该角度下都是正确的,但大部分人并没有深入或者系统学习。
        我的关于所有“状态论”的知识,前人都提到过且分散在各个角落,只不过这些伟大的人都只知道部分知识其中还总是参杂着其它角度的知识,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不系统”
        我只是将这些零散在各个角落的知识整理出来并作为一个系统来学习而已
        状态论的优点是:简单易懂
        状态论的缺点是:只能解释部分知识
        它无法解释为什么你在清明梦中找不到美女或者为什么飞不起来
        感觉论的优点是:解释几乎所有情况(它几乎是一个接近大一统理论,除了进入灵态这方面只占一半影响外)
        感觉论的缺点是:复杂深奥难懂,且容易被误解成“玄学”,容易被扣各种帽子
        希望你能正确看待角度问题,也期待你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思考和学习,并整理成一个系统或者一个成体系的知识
        请尤其注意:现阶段的我并不赞同从状态的角度去解释深化和维持相关,只是因为这部分知识太简单易懂了,所以才写这些,而这些对最初学习的人是特别重要的
        所以接下来我写的知识都是最开始学习之前的理解
        一个实验,我昨天提出的。如果有条件,可以试着做一下
        前面得出的结论,并以此做前提
        状态深浅程度和肢体控制权相关(也就是说状态越深,越难控制肢体)
        我在技巧有感觉后(随便举一个技巧:活动梦手),如果这时候我要睁开眼睛,就感觉可以直接睁开眼睛,如果要活动肢体,可以直接醒来(我在以前也有睁开过)
        我开始强化技巧,强化到完全真实的地步,这时候我尝试在想睁开,却发现睁开不了了。
        上面这个例子得出了一个结论
        【技巧感觉越真实,状态越深】
        那么,这里是否可以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呢?
        技巧感觉越不真实,状态越浅呢?
        在压床下,我活动梦手,有时候技巧感觉很弱,也加强不了,但是这时状态却是很深的(因为我控制不了肢体活动)
        所以上面两个例子结合起来,得出两个结论
        1,技巧感觉越真实,状态越深
        2,技巧感觉不真实,状态未必就不深
        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状态越深,是不是就越能经得起折腾
        这个折腾指的是从一开始的“活动肉体”到“各种情绪”“各种心里波动”“显意识更高”等等……
        这个解释十分合理,不然怎么解释在压床(这么深的状态下),任由情绪怎么波动,多么清醒,都在一时之间醒不过来呢?
        那么顺理成章就很容易想到以下情况
        状态深度>“各种折腾”程度=不醒
        状态深度<“各种折腾”程度=醒来
        由于分离前分离后都是状态,都是梦的一种,那么上面也同样适用于分离后
        我为这个发现感到开心,我将这个发现用来解释各种情况,发现很多都说的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15楼2024-11-08 15:43
        回复
          2024年11月8日(分析)(下)
          压床时(状态深),所以可以折腾的空间就更大不论是主动折腾还是被动折腾
          而在分离后,也是如此
          在状态深下,任由我怎么折腾,只要不超过状态深度值,都不会醒来。
          我提出一个理论值
          状态深度值称为A值(范围为1-10)
          折腾程度值称为B值(范围为1-10)
          A>B=不醒
          A<B=醒
          这个像游戏一样的设定值,实在是太美了!它是如此简单和真实!
          我开始寻找,折腾值怎么换算
          怎样算折腾高,都有哪些折腾
          我最开始注意到的一个折腾因素是“心情或者情绪”
          伤心,开心,兴奋,害怕,还有性欲等
          也就是说
          如果这些情绪值换算为折腾值超过了状态深度,那么就会醒
          例如
          在状态很浅的时候,我们假设为2
          突然一个激动(这时候假设值为3),那么就会醒来
          (折腾值>状态值=醒)
          以此类推所有的情绪包括性欲
          用状态论解释这些真是完美
          怪不得有些时候情绪那么大,仍然不会醒来,而有些时候情绪只是稍微波动一下,立马醒来
          美!太美了!这个公式太妙了
          A>B=不醒
          A<B=醒
          在各种情况下,都尝试着用这套公式去解释(很多情况都都是思想实验,并没有实践实验)
          例如当我们清明梦十几分钟后(当然这个时间因人而异且因身体情况而异)
          肯定会由于rem时长受限,而导致的状态越变越差,这种情况表现之一就是各种感官知觉变弱(当然不是所有情况都是rem时长受限)
          也就是说A值因rem慢慢的会变弱
          在这种A值变弱的情况下,在不醒来的情况下,可受折腾值也会变小
          也就是说即使这种情况,那套公式仍然适用,即A<B=醒,只是这个A值会受很多情况影响
          rem时长受限则是其中之一
          这太舒服了,我太享受这个简单的公式带来的成就感了
          我一天可以做几十个思想实验,当然也包括实践实验,都无法驳倒这条公式
          我随便举一个实验
          小明:你不是说“技巧越真实,状态越深吗?(这是关于状态深浅的第一条结论)”为何我在画面特别真实的时候,一个激动也掉线了?
          回:画面特别真实,因此这时候状态很深不假,就假设状态深度值为8吧!
          这个激动的折腾值可能为9了,于是就醒来了!也就是【A<B=醒】
          小结:虽然有点难度,但并没有驳倒这条公式,换句话说,这条公式仍然适用!
          更小的思想实验
          我假设这个rem时间有10分钟
          在假设这个rem分为前中后期,
          0-7分钟为前期
          7-9分钟为中期
          9-10分钟为后期
          一般很少人能在0-7分钟知梦,要么在中期,要么就在后期
          在中期的时候,状态相对后期更为深,如果在这个时候知梦,可受到的折腾值会更高
          而在后期的时候,状态相对中期更浅,如果在这个时候知梦,可受到的折腾值很低
          这解释了为何会有时一知梦便立马掉线(因为知梦的时候状态太浅“假设为1”,所以知梦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丁点心里波动“假设为2”,于是一知梦便醒来)
          这条公式简直无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16楼2024-11-08 15:43
          回复
            2024年11月9日(分析)(上)
            状态论如何解释掉线后仍处于灵态(或假醒)?
            这是我面对第一个棘手的问题
            当清明梦中,状态深度>折腾程度=不醒
            这个不醒,包含掉线但仍处于状态中
            如果不这么定义
            如何解释清明梦中,一个心里波动导致的掉线,但被后面彻底清醒发现那是假醒或者仍处于状态?
            也就是说,A>B=不醒,这里的不醒必须包含仍处于状态
            不然这条公式就被“假醒”相关问题驳倒了!!!
            为何在清明梦中,会造成掉线(但仍处于状态)或者假醒?
            状态论无法解释。
            这不禁让我思考另一个因素影响着掉线但仍处于状态(这就是后来的感觉层面的信息),但这也是后话了,略过不谈
            回到原来的状态论
            我用状态解释了非常多的例子,这些包括我的也包括别人的,也有思想实验(自己做一些假设然后用状态论做解释)
            无法将这些实验全部写下来,但几乎状态论都可以解释
            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关于清明梦如何稳定的知识至少有90%是从“状态论”所构建的基础知识发展开来的。
            即是改变状态深度A和折腾程度B这两个变量!
            状态深度A受什么影响?怎么知道状态深度?怎么定义状态深度?……
            折腾因素都有哪些折腾?哪些算折腾,哪些不算折腾,或者要分时间段的折腾,折腾值怎么计算
            以上那些都是状态论需要定义的东西
            状态论提倡
            提升状态深度,降低折腾程度,是为了维持稳定的条件
            你看到了以下知识都是状态论的知识
            1,深化有利于稳定
            2,显意识太高不利于稳定
            3,情绪波动或者心里波动不利于稳定
            4,要波澜不惊
            ……
            以上东西的原理没有跳脱状态论,本质要么提升状态深度,要么降低折腾值
            但上面那些1234都只是很零碎的知识,可能有一些还是假的,
            而有部分人需要更系统的知识更严谨的体系来解释这些所有的零碎知识还有发展出更多好用的方法和技巧,我就是这部分人中的其中一个人
            你如果有幸且努力看完了这几天我写的,可能会以为 状态论 要完结了。
            其实,状态论才刚开始,我对知识有着几乎变态般的要求。
            我提出一个很符合认知习惯的理论(先理解一个最基本的心里波动或者情绪)
            心里波动值或者情绪值=折腾值B
            也就说我可以从心里波动或者情绪波动相等换算为折腾值
            我尝试体验心里波动并大概计算出数值
            我还设计了实验,这个实验并不复杂,但计算出的大概数值运用的体系和推论非常复杂,如果你很好奇这个实验,我可以专门写一篇实验论证过程
            我多次实验得出
            心里波动或者情绪波动未必等于折腾值
            换句话说,在同等很浅状态下,心里波动的数值有时候很高,也没有醒来
            你可能会想我是怎么确定状态深度值的?如果你能够天天进入状态,一天多次,我可以教你如何进行严谨的实验(其中就包括如何大概确定状态深度值)
            我在提出
            心里波动情绪波动值=折腾值
            没过一个月,我就否定了上面这个
            你可以从这里看出,我不是一个“想当然”的人
            我追求真理,是真正意义上的追求真理,不会得出一两个好用的理论,就因心里各种原因不愿意打破它或者总是做辩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17楼2024-11-09 09:41
            回复
              2024年11月9日(分析)(下)
              如果这几天的关于状态论的知识看不懂。或者一知半解,后面的关于状态论知识就更看不懂了。
              因为后面的知识全部建立在上面得出的结论上,不断的改进,或者增加前提,做实验也都是会运用到上面得出的结论
              我将这些知识命名为“状态论”,意思是从“状态”的角度分析一些事情
              我自诩作为一个“研究者”或者“钻研者”,要比在这个圈子里面的绝大部分人更有钻研精神。
              如果在你固有认知中,这部分人必须是手拿仪器,整天呆在实验室的话,且不会在群里说话或者贴吧里发表梦记的话,当我没说,或权当我吹牛,要么也可以认为我们两个对“研究者”这词语的意思有歧义
              但不管怎么说
              状态论,作为我一开始就接触的角度,在整个清明梦学习生涯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让我更加科学,更加严谨,注重实践,不轻易偏向玄学,哪怕后面学习了感觉论,依然如此
              借此机会说一些简单的感觉论知识
              状态论对实现清明梦稳定的原理
              【提升状态深度亦或者降低折腾程度】
              在这种学习中,希望状态稳定而总结出了种种导致折腾值上升的因素,总会下意识的避免这些因素,譬如你会避免显意识不要太高,亦或者不要那么激动
              感觉论对实现清明梦稳定的原理
              专门针对状态论认为那些折腾因素导致掉线或者醒来,提出反对意见
              认为不论状态深浅,那些折腾因素(例如显意识太高或者激动),都不会直接导致醒来或者掉线
              是另外一个原因,即在意识头脑中认为这些会导致掉线,而导致的掉线
              掉线并不因这些事件直接造成的,而是因为意识头脑中习惯性认为这些会掉线,因此总是因为这些掉线
              感觉论的观点非常离谱,初听会觉得很玄,很不务实
              但那些状态论无法解释的东西,感觉论都可以解释。
              提出的方法和技巧几乎全部都是颠覆前面的知识。
              我在总结状态论关于导致折腾因素的相关知识时总是与实践不符
              直到感觉论的出现,这些知识无法解释的东西,才得以解释,因此,我也就投入了感觉论的学习
              状态论学习时长接近半年
              无法将头脑中的这些知识全部写下来,为了合理用状态论解释所有情况,我不断的增加前提,不断的修改结论,这些知识繁琐程度不亚于你是一年级的学生看待二年级的知识
              你能够想到的几乎我都已经想到了,除非你比我对真理还要渴望且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且你能够几乎每天都进入状态(不然很难做实战实验,只能够做思想实验)
              那么目前的书籍有系统的写这些吗?
              没有,我看过部分,并没有系统写这个
              都是这扯一点那扯一点,稀里糊涂的各种角度,哈哈,能入我法眼的知识其实很少(看到这句话最好当我吹牛逼就好了)
              很多观点都是非常零散的,不成体系,或者根本就没有体系
              我是站在什么立场去看待这些的呢?
              期待总结出一套系统(包括各种基础理论)应用于实战,所以那些成体系的且相对严谨的系统就可以解决实战方面的问题(包括如何稳定进入清明梦,以及清明梦稳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18楼2024-11-09 09:41
              回复
                2024年11月9日(分析)(下下)
                最后关于“状态论”的知识,我给出一些方向,供你去深入钻研(如果你以状态论为你最开始的学习目标的话)
                一:在折腾值相同以及为0情况下,状态深度A受什么影响
                除了我提出rem时长受限外还有什么
                二:折腾因素分类,
                你会怎么分类?
                我给出一种简单的基础分类
                1,主动折腾
                2,被动折腾
                三:折腾条件与折腾值转换
                开始进行思想实验或者设计一套实战实验用于检验你猜测的情况吧吧!
                如果以上工作,你仔细钻研一段时间,你再去看目前贴吧和一些书籍,会觉得“不成体系”“十分零散”“瑕疵太多”“看不下去”
                “十分幼稚”(贬义)虽然很难听,但这个词语很符合我心里最真实的感受
                也欢迎你将整理的新知识与我一起探讨
                也欢迎对我的知识提出反对意见,并给出理由(包括思想实验),以及你设计的实战实验
                欢迎打我脸
                关于状态论的进度
                以上所说的关于状态论的全部知识
                顶多算一个地基,框架没建,装修没弄
                只是定义了一些基于“状态论”的最基本的名词而已,这有便于后面的讨论。
                如果不定义“状态”,怎么讨论后面?
                你也可以提出更好的基础定义(也就是把地基打断,重新建,但必须要状态角度上,且认为这样子定义比我前边要好,也要符合实战实验)
                如果不然,那就是其他角度了,例如“感觉论”。
                要么改地基,要么在此之上建立框架和装修
                我以我长时间经过大量的思想工作和实战经验告诉你结果
                越到后面的状态论,建立的框架就越和实战实验不符,总要加一堆前提,这个工作的繁琐程度,我自认为不是人能够完成的,这是我转向“感觉论”的主要原因之一
                感觉论在面对一些问题上,简单的几句就可以证明,状态论如果符合实战,需要写太多的前提
                如果你能够完成这份工作,给出的框架和装修,且符合实战实验,请与我探讨。
                【改地基】举例(部分为定义问题,为了接下来更好的讨论)
                1,状态深浅和控制肢体权程度正相关(越深的状态中,越难控制肢体),前提为分离前,这也适用于分离后,只不过由于操作习惯下,在状态浅下,也很难控制肢体
                2,技巧越真实或者画面越真实,状态越深,技巧或者画面越不真实,状态未必就不深
                3,分离前后本质状态一模一样
                4,一个翻身无法改变状态深度
                5,A>B=不醒,反之为醒
                ……
                以上这几天全部有用例子和设计实验证明,如要改变需要给出理由,设计实验
                【建立框架】举例子
                1,A和B下的细分,并设计实验,给出证明
                2,显意识太高会导致“折腾值”上升,给出证明
                以上的状态都是建立在类似于“压床”或者“知梦”或者“rem”状态中,大脑准备抑制身体控制权和已经抑制身体控制权
                那么 这里有一个“课外题” :
                有没有其他完全不同的状态呢,也可以实现“分离”或者“出体”操作呢?
                这里需要对很多情况做解释
                1,走神算不算出体或者分离呢?
                你看啊,走神,意识到不在自身位置感上了,算不算分离呢?
                如果这种算出体或者分离,你会利用它来做什么?
                这可以解释一些什么现象?
                那么在睡觉过程中会不会也会出现类似于“走神”现象,(其实大脑并没有准备开始抑制身体的控制权)而我们将它和传统的信号弄混淆了?
                为什么要说这个?
                我希望我们能够先对“状态”有一个足够的了解,状态就是“大脑准备抑制意识对身体的控制权或者已经抑制了”
                这些状态,【“通常”】只会发生在rem附近(可能前或者可能后),具体时间段请参考睡眠相关科学知识,当然每个人睡眠生物钟可能不同,受多方面影响
                所以强烈建议理解先睡眠的科学知识
                也希望我们能够先对该“状态”进行学习,在进行其它状态进行练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19楼2024-11-09 09:41
                回复
                  2024年11月10日(灵态进入小结)
                  11月6日
                  由于晚睡,无清醒次数,因此未进入灵态
                  11月7-11月9日
                  这几天睡的蛮多,都醒了好几次,每次都进入了灵态,无一次失败
                  11月10日
                  本来打算今天记录的,但是再次晚睡,
                  所以只是有意识清醒了1次(被叫醒这次除外)
                  这一次也进入灵态了,但很快睡着了
                  写前两天的灵态吧,忘记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20楼2024-11-10 09:20
                  回复
                    2024年11月11日~17日
                    天天都有练习,也有进入灵态
                    由于上班时工作繁忙,加上,下班后要忙于相亲还有应付父母和亲戚的提问等
                    在加上“记忆差”与懒得记,就没有记
                    一旦开了“方便”的口子,就难以停下来,除非这种“方便”会对严重阻碍灵态练习进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21楼2024-11-17 18:10
                    回复
                      2024年11月18日
                      最近迷上了看书,买了一堆书,一醒就是看书,上班就是听知识,这样才能避开对想象现实的压力。
                      只有在闭上眼睛准备睡觉的时候,才会进行灵态练习,其实还好,灵态并没有因没有记而少进多少,但我仍然希望自己多少记一点
                      那么就从今天开始吧,为了减少记的相关压力,字数能少则少
                      看完书闭上眼睛开始练习,醒后轻而易举的进入灵态,但忘记全过程,彻底醒来后,看书看到16点,闭上眼睛开始练习灵态
                      醒后,进入灵态,想起“超觉”任务
                      不得不说,这是真的难,我很难想象因“睁”的力量能够进入到某种境界或者心境(即便在睁时感受到虚幻本质)
                      我抬头看向天空,有非常多的白色圆状云朵,我集中注意力在云朵上,开始睁,云朵全部变成黑色,我开始意识到视觉迹象对超觉无进展,开始找方法感受虚幻,忘记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22楼2024-11-18 19:07
                      回复
                        2024年11月19日
                        两次醒后灵态都被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23楼2024-11-19 18:17
                        回复
                          2024年11月20日
                          分离后,学习超觉,“睁”时很有力量
                          突然想起“变大”,由于我接受了一个理念:“在睁时,很容易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
                          于是很容易就实现了“变大”,我的视野越变越高,有100m那么高,我开始想,我是真变大了吗?我开始从感受身体来判断这个事实。
                          我并没有感受到身体变大,我似乎只是视野可变高变低,这让我觉得我变大了
                          这很有意思,我开始确定这样的一个事实,我并没有变大,而只是视野可变
                          我发觉这很像“焦点模式”,视野本身就可变的,这合理的解释了这一现象
                          灵态中,我总是期待用一种理论合理解释一切,并感到自豪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24楼2024-11-20 21:47
                          回复
                            2024年11月21日
                            很好,不论脑袋里思考了什么或者兴趣在什么,一旦闭上眼睛开始准备睡觉,会把注意力都放在进行灵态练习(不论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法)
                            这种“基础能力”(区分灵态练习时间段和其他时间段并在灵态并在灵态练习时间段将注意力放在练习上,且同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有用
                            但它和“听知识”是有冲突的。
                            我买了很多书,借此,戒掉了在家里尤其是在睡觉时“听知识”这种习惯
                            不过,工作之外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会牺牲部分睡觉时间在看书上(而这部分时间正是练习间接法的更好时机)
                            例如这几天,醒后仍很困,还是特别想起来看书,因此,醒后的次数少了许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25楼2024-11-21 23:21
                            回复
                              2024年11月22日
                              醒,仍存在梦的感觉,抓住了它,但意识中存在“rem末期维持不久”这样的观念(对我来说,这太明显了),因此很快掉线
                              我开始练习直接法,技巧很快起效,我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但无任何意义的清醒梦(我在视觉清晰度为10%不到的环境中边跑边跳玩了许久)
                              灵态中我忘记了深化的细节,因此深化不起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26楼2024-11-22 17: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