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科吧 关注:368,328贴子:4,887,935

回复:二类永动机应尽快出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我几年前的实验,可推翻热力学第二定律
这是我几年前的实验,可推翻热力学第二定律。
实验在一个恒温系统中,可重新产生温差。也为《热辐射二极管温差器》的一种结构。
见下图说明:

上图为,实验装置图,有一个大鱼缸,里面有个小鱼缸,中间套层加水。实验装置放到内缸中。
用的是,电子体温计,由于体温计要在人的体温范围内,这样是放到一个大的保温箱中,一开始就加的是温水,还加了一个电热坐垫,来增加温度,在37度左右时候。开始测量。

上图为,该装置的结构图,主要是一块圆锥的溴化钾晶体,在反光的周壁中,聚拢红外线,向一面集中。

上图为,该实验装置,还有个细节。就是温度计。要涂层黑色,用最薄的聚氯乙烯薄膜(最薄的在用手撕成最薄的),包上5层。达到透过红外线还保温作用。可使温度升高。


IP属地:广东108楼2024-09-03 09:19
回复
    又是什么科技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9楼2024-09-03 11:50
    收起回复
      楼主造不出来的话,永动机怎么能出头?
      期待楼主不用交电费的那天


      IP属地:四川110楼2024-09-04 09:54
      收起回复
        希望更多的人研究二类永动机。


        IP属地:广东112楼2024-09-08 10:46
        回复
          是金子迟早要发光的。


          IP属地:广东113楼2024-09-08 10:47
          回复
            转贴 细菌群如何协同工作:在水中会形成"不可思议"超流体
            属于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章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无摩擦装置超出了物理学老师的想象范围,毕竟这样的装置是很难获得的。但是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一群游动细菌在水中可形成“不可思议”的超流体——这是一种无运动阻力的液体。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阻力(或者是人们所熟知的黏性作用力)甚至可以是负值,从而形成具有自推进力的液体,比如:它以一种似乎违背热力学定律的方式转动发动机。最近研究解释了细菌如何协同工作,在水中形成“不可思议”的超流体。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物理学家奥洛尔·洛伊斯(Aurore Loisy)说:“对于正常液体而言,超流体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液体自身是不稳定的,但对于细菌来讲,它们以某种方式运行,可能形成超流体。”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物理学家奥洛尔·洛伊斯(Aurore Loisy)说:“对于正常液体而言,超流体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液体自身是不稳定的,但对于细菌来讲,它们以某种方式运行,可能形成超流体。”
              长期以来,物理学家一直梦想着意外获得一些重大发现,即使仅在奇异的思维实验中。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詹姆斯·麦克斯韦(James Maxwell)提出了著名的“麦克斯韦恶魔”概念,这是物理学领域假想的恶魔,它能探测并控制单个分子的运动,可以将快速空气分子分流至房屋另一侧,缓慢地将分子转移至另一侧,从而产生可以驱动一台发动机的温差。1962年,理查德·费恩曼(Richard Feynman)谈及一种微型齿轮装置,当它被空气分子撞击时,它只会朝向一个方向转动,驱动发动机。但是这样的观点被热力学第二定律打破,热力学第二定律主张分子排序或者转向时必须产生热量,从而否定了以上两种观点。这就像诗人艾伦·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所说的,你不可能赢,也不可能“收支平衡”。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基本定律之一,其表述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它又被称为“熵增定律”,表明了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
              近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虽然免费的午餐不在餐桌上,但是一种便宜的零食还是可以获得的,因为它是建立在活动性液体的基础之上。2015年,一支法国研究小组证实,大肠杆菌和水在一起,会出现不合乎自然规律的“顺滑”。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用两个小板子夹着一滴水,然后记录小板子以一定速度滑动的作用力。当液体中含有额外的悬浮颗粒(例如:水和泥浆混合物),通常液体变得很难搅拌,或者变得更加粘稠,但当这些颗粒能够游动时,结果却恰恰相反。当溶液按体积调配0.5%的大肠杆菌时,可以保持小板子运动完全不需要任何作用力,这表明此时处于零黏度。一些实验甚至发现该过程产生负黏度,当研究人员不得不对小板子运动施加一些作用力来阻止它们加速,液体能够产生作用力,这对于任何惰性液体而言意味着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直接的结论是,这些生物体以一种中和溶液内部摩擦力的方式游动,产生一种接近超流体的状态,超流体具有零阻力。这种外观表现的热力学违背现象是一种错觉,因为细菌起到抵消或者克服黏度的作用。
              未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家乔恩·东克尔(Jorn Dunkel)指出,每个细菌都极其脆弱,但是一群细菌在一起,能够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在正确设置中有充足的细菌,那么你就能让溶液成为超流体。
              但是大肠杆菌并非总是朝一个方向游动,因此后续研究试图找出是什么因素在协调它们的运动。发表在今年7月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表明,答案之一是细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报告合著作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物理学家程香(音译)说:“当水溶液中细菌密度很高时,它们就开始聚集在一起,但这与成群的鱼和成群的鸟不同,大肠杆菌的大量繁殖完全是基于它们物理特性,而不是一种动态响应。”
              研究小组的实验设置与法国研究小组进行的实验十分相似,但是附带的一个显微镜能够让他们跟踪分析细菌行为。果然,当大肠杆菌混合物体积达到10-20%时,就形成了漩涡。当细菌在水中翻腾的时候,在微观等级上其密度相当于蜂蜜一样稠,会产生冲击波拍打邻近或者较远的同伴。
              东克尔说:“这有点儿像星系中有许多恒星,它们可以彼此影响,大肠杆菌在溶液中可以促进成群的细菌游动,调整它们枕形身体。”小板子的运动可使局部行为全局化,拖动顶部小板子释放剪切力在液体中产生波动,从而有效地组织和定位细菌群。
              程香说:“如果没有剪切力,大肠杆菌游动方向是随机的,在剪切力之下,你会发现所有细菌都在一定方向上排列。”一旦这些小板子的作用影响帮助细菌形成一个均匀排列,它们的游动就会推动水,产生局部流动,进而改变溶液的属性。
              程香的实验结果与一周前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一种新理论模型基本一致,为了建立一个数学框架描述2015年实验,研究人员用新术语解释大肠杆菌活动性,修改液体晶体属性。
              对于一种正常液体而言,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整个液体都是不稳定的,但是对于细菌而言,它是可以工作的。洛伊斯说:“他们的理论在实验中再现了低黏度和负黏度,并预测细菌在小板子的压力下可以在稳定状态下集体定位,你会发现实际上你有两种可能的状态,两种可能的平衡溶液。”
              东克尔把这种效果比作将一张纸沿着顶部和底部进行折叠,当纸弯曲折叠时,会形成C和S状结构。在此之前纸不太可能在这两种配置中发生变化,程香教授在研究中还提出了细菌游动时存在两个较大范围的方向,预测这两个方向同时存在于不同细菌种群,实验观察到的细菌行为代表一个平均值。
              关于这些效应如何导致集体超流体行为的细节仍有待研究,但是没有人会对此质疑,能量从微观到可见等级的转移是真实独特的,通常你不能这样做,你不能使用液体驱动发动机。但是有了细菌能量,显然是可以的。
              东克尔说:“如果你在正常配备的溶液中释放充足的细菌,它们实际上可实现结构性移动,这将产生利用板块运动促进涡轮机转动的可行性。”2015年这篇研究报告的合著作者、巴黎大学物理学家哈罗德·奥拉杜(Harold Auradou)称,除了以细菌速度驱动一个非常小的发动机之外,其他潜在应用还包括“智能液体”,这种液体可以渗透到地下通道,排除石油或者其他污染物质。当然,根据所有的说法,热力学定律仍然是完全有效的。
              洛伊斯说:“你并没有在这里做任何带有魔力的事情。”有两个因素使细菌溶液获得实验成功,而“麦克斯韦恶魔”和微齿轮概念却没有,首先,大肠杆菌自身充当微型发动机的作用,从水中的糖和氧新陈代谢能量。其次,为了保持大肠杆菌处于运动状态,研究人员非常小心地保持营养均衡,如果大肠杆菌数量太少,它们就会逐渐饿死,如果数量太多,它们就会变得懒惰,就像人类一样。
              但是如果能量分布非常均匀,或者组织太混乱,那么世界上所有能量都“于事无补”。一个系统需要不对称结构将能量从一个地方转移至另一个地方,例如:热力发动机需要热流体和冷流体,而水力涡轮机则需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对于细菌来说,它的形状是细长的,对水中的力量有反应。
              洛伊斯说:“细菌在水中有一个首选方向,这样就打破了水中的对称性,但是如果细菌形成是球形的,那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叶倾城)


            IP属地:广东114楼2024-09-09 14:49
            收起回复
              知乎上的转贴,是否要试试“纳米第二类永动机”
              是否要试试“纳米第二类永动机”,以探索解决全球变暖的方法?
              由于大量消耗能源,全球温度在不断上升。
              能量是守恒的,全球变暖增加了内能,如果能利用内能发电,能源危机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就都解决了。
              第二类永动机是利用内能发电的机器,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问题在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使我们不能用内能发电,所以第二类永动机失败了。但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统计规律,在微观尺度,熵是可能减小的。以往的第二类永动机尺度太大,所以失败了,现在纳米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试试纳米尺度的第二类永动机。
              纳米尺度的第二类永动机的关键部件是压电陶瓷,尺度100纳米以下,与布朗运动的颗粒相同。连国产芯片都只有十几纳米,我们完全可以试一试。这样,压电陶瓷的两个引脚就会因为布朗运动产生电位差。
              但布朗运动是随机的,因此,压电陶瓷要放在芯片上,与纳米整流桥(最好用肖特基)相连,并且几万个到几百万个并联为一组。
              当然,一组产生的电压不够,所以还要串联(几百组到几千组)。芯片暴露在绝缘液中(使压电陶瓷产生布朗运动而发电,如果气体也行,就把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封装进器件),并且将绝缘液封闭在封装器件中,从芯片引出两条引线(正负两极)伸出器件外。
              这只是试验,成功不成功都无所谓。如果成功,就对全球变暖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案。如果失败,就证明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纳米尺度仍然适用。

              网络另配图


              IP属地:广东115楼2024-09-10 10:45
              回复
                力求使得二类永动机尽快出头,早日为人类服务。


                IP属地:广东116楼2024-09-13 14:05
                回复
                  人们没有看到神,但是教父说了,世界上有神,于是人们就都信神。
                  人们天天都看到,万物都在运动,都在永动,但是教授说了,世界上,没有永动机,于是人们都认为没有永动机。
                  不承认永动机的人,是皇帝的新衣裳意识。明明看到万物都在运动,都在永动,却称自己是有学问的人,跟着说世界上没有永动机。


                  IP属地:广东117楼2024-09-15 10:31
                  回复
                    二类永动机正统承认,只是时间问题。


                    IP属地:广东118楼2024-09-17 10:00
                    回复
                      植物吸水二类永动机
                      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为什么土壤中很深的水,会被吸到几十米的高树上面。而很多高树枝割破会流出汁液。植物吸水堪比一个高压水泵。
                      在这里,简单的道理,就是,是靠液体的布朗运动,有树细胞分子止逆阀作用,几个水分子,布朗运动合力,向上的时候,就会冲开树木细胞止逆阀,水到了上一层。就好比上楼梯一样,一层一层向上吸水。反之水分子的向下力,就会被细胞止逆阀挡住。也为二类永动机原理,由此水可以一直往树木定向高处走。
                      故此可以研究制造这样的二类永动机,来吸水或水轮发电。
                      见下图示意:

                      上图植物细胞止逆阀示意:

                      上图:土壤中很深的水,会被吸到几十米的高树上面


                      IP属地:广东119楼2024-09-18 11:04
                      收起回复
                        努力进取坚持到底。


                        IP属地:广东120楼2024-09-19 15:53
                        回复
                          确实短暂的逆熵是有概率的,但熵增的概率更大,统计平均一下就是熵增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21楼2024-10-12 17:51
                          收起回复
                            二类永动机的装置,热辐射温差器的阐述
                            摘要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热量不能自动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开尔文表述),但是这个定律就一直不使一些人信服,每年世界一些研究机构,收到这种与那种的设计,否定这个定律,制造二类永动机。18世纪,大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构思了一个装置,叫麦克斯韦妖,试图否定这个定律,他设想了一个盒子不,中间对半分开,间离上有个小洞,洞旁有一个小妖,盒子中充满任意气体,而“妖”只要让快分子从左边进入右边,留下慢分子在右边,因为气体温度由平均速率决定的,所以盒子左边气体温度变低,右边气体温度变高。以后很多设计出来,但是都没有实验证明成功。
                            但是1000次的失败,不等与1001次就不会成功。本文阐述了,已经从理论到实验都证明,该定律的错误,二类永动机已经实现。
                            本文研究核心问题就是:在二类永动机中,闪射光能否有聚焦问题。如果闪射光能聚焦,这样就可以把,物体在常温发射的红外线聚焦起来,得到高温。由此推翻热力学第二定律,发明了二类永动机。
                            该问题在(百度百科)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解释中的“说明”为:
                            另外有部分推论:比如热辐射:恒温黑体腔内任意位置及任意波长的辐射强度都相同,且在加入任意光学性质的物体时,腔内任意位置及任意波长的辐射强度都不变。
                            而我的理论与实验,就是证明了:恒温黑体腔内任意位置及任意波长的辐射强度在特殊情况下,是不相同的,且在加入任意光学性质的物体时,腔内任意位置及任意波长的辐射强度,在特殊情况下,是有变化的。
                            本文理论证明清晰,实验证明确实。
                            A、要讲清这个题目,先从永动机说起
                            用动力机械代替人类劳动,人们想到了永动机
                            人类生活,需要劳动,但是手工劳动,劳累,效率低。这就要寻找,其它的代替,代替人的劳动,开始为马牛等,工业革命兴起后,就多用机械。但是这些代替人劳动的牲口与机械,需要喂料,即马牛需要为饲料,蒸汽机需卖煤炭。由此人们就想到,能否有不用喂料,而运动的机械。这就想到了永动机。
                            第一类永动机构想的破灭
                            在19世纪早期,不少人 由此很多人沉迷于第一类永动机的制造,这种设想的机械不再需要任何动力和燃料,却能自动不断地做功。这个问题,被热力学第一定律否定,它指明:能量即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无故消失。

                            图为:很多人都在想搞一类永动机

                            上图左上:磁力永动机,例举两个图例,实际有很多结构。说通的道理,磁力属于一种势能,即电子围绕原子一个方向旋转,产生的共同磁场。如果这个磁场消失了,或被阻断了,就会付出相应的功,与电流。前提能量守恒。由此,多少人都在这个误区中徘徊。都是说成了,而没有实际搞成的。
                            上图右上为:浮力永动机,例举两个图例,实际有很多结构。浮力是由水的压强产生的,轻与水的浮体,在进入水时,所受到的压力与所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这是个物理基本概念错误的理解。
                            上图左下为:为毛细永动机,利用毛细现象,吸水滴水,实际水能吸,但是滴不出来。
                            上图右下:为杠杆永动机,例举两四图例,实际有很多结构。杠杆永动机,是一个技术力矩的错误,这种机械,会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动。
                            还有其他很多的方案,但是在能量守恒定律范围内,都是动不了的。
                            二类永动机问题
                            在热力学第一定律问世后,人们认识到能量是不能被凭空制造出来的,于是有人提出,设计一类装置,从海洋、大气乃至宇宙中吸取热能,并将这些热能作为驱动永动机转动和功输出的源头,这就是第二类永动机。
                            只有单一的热源,它从这个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以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人们把这种想象中的热机称为第二类永动机。

                            图说明:二类永动机,可以吸收环境的热量,变成电能,电流输出,可以点亮灯泡(还可以带动电动机与其它的机械,家用电器等),这些用的电器,电能用完电后,能量守恒,就变成了热能,而被环境吸收。而二类永动机可以再将这些环境热能量,吸收再变成电能,输出电流。由此来循环利用能量。
                            否定二类永动机的理论为: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基本定律之一,其表述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又称“熵增定律”,表明了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只会增加,不会减小。
                            如果要通俗的说法,即:在一个外部保理想温空间中,放进一个高温物体,这个高温物体,只能向低温扩散,最后这个空间成为一个恒温体。而这个空间,在恒温状态时,不会自发的出现,某个区域出现高温,而某个区域出现低温的情况。


                            IP属地:广东122楼2024-10-19 11:02
                            回复
                              B、结合图例说明
                              如有一杯热水,为90度,还有一杯凉水为19度。把这两杯水,放到一个理想状态的,绝热保温箱中。过一段时间,高温的水开始降温,而低温的水开始升温。时间长了,这两杯水,与箱子内的空气,都成一个温度了。(这个温度不太精确,包括加热空气,大约在53度左右。)按热二定律的说法,该系统熵为最大了。

                              上图为:有理想保温箱,内装两杯温度不同的水

                              图为:在搞保温箱内当两杯温度不同的水,时间一长,两杯水的温度就一样了。
                              由此有人问?
                              能否将这个过程反过来,即:在这个,箱内温度与两杯水,都是53度的系统中,重新把一杯水加热到90度,而另一杯还是19度呢。
                              回答:热力学第二定律说不能。因为,温度只能高温向低温扩散,而不能自发的,有低问向高温集中。
                              但是,有的人却说可以,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不对的。
                              见下图的方形过程:

                              图为: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如何能使两杯温度相同的水,而变成一杯是热水,一杯是冷水呢?
                              如大科学家麦克斯韦说是可以的,这就是著名的麦克斯韦妖问题
                              麦克斯韦妖是詹姆斯·麦克斯韦假想存在的一理想模型。麦克斯韦设想了一个容器被分为装有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的两部分A、B。麦克斯韦妖看守两部分间"暗门",可以观察分子运动速度,并使分子运动较快的分子向确定的一部分流动,而较慢的分子向另一部分流动。经过充分长的时间,两部分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即温度(参考统计力学中对于温度的微观解释)产生差值并越来越大。经过运算可以得到这一过程是熵减过程,而麦克斯韦妖的存在使这一过程成为自发过程,这是明显有悖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图为,麦克斯韦妖的示意图,即热是分子运动,但是分子运动速率有快有慢,如果有个小妖精,在一个门口,将速度快的分子,档到一个室内,速度慢的分子档到另一个室内,这样,一个室内就会有都是高速度分子,即得到高温,反之另一个室内就是低温,这样就会得到温差,就会得到熵减。

                              如果用这个麦克斯韦妖,就可以把重新制造温差。而重新使一杯水回到原来,的19度,而另一杯水问哦90度。
                              麦克斯韦妖,的理论模型,是不完整的,首先引进了一个神话的妖精去干活,神话妖精就是虚构的。对其最为有名的回应之一是由列奥·西拉德于1929年提出。西拉德指出如果麦克斯韦妖真正存在,那么它观察分子速度及获取信息的过程必然产生额外的能量消耗,产生熵。白话:这个要分开快慢分子的妖精,在分快慢分子干活的时候,也需要能量,即需要吃饭。 但是麦克斯韦,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如果是我辩解,麦克斯韦观点正确的话,可以这么说,那么它观察分子速度及获取信息的过程必然产生额外的能量消耗,这个消耗就一定大于所得到的能量吗?如:两人打乒乓球,一方一个大力扣杀,另一方可以用很小的力,调整一下球拍的角度就可以,使球打到需要的点上。这样得到总的负熵,会大于获取信息给出的正熵。
                              本文所述,就是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即用特定的装置,可以在一个恒温系统中,重新产生温差。证明熵是可逆的。


                              IP属地:广东123楼2024-10-19 11: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