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科吧 关注:369,876贴子:4,890,112

回复:二类永动机应尽快出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类永动机,是以后能源研究的前沿科技,希望更多的人进行研究。


IP属地:广东67楼2024-05-01 15:30
收起回复
    认为永动机可分成三类
    一类永动机,属于一般物理层面,认为能量可以放大,给一个开始的能力,就会输出更大的能量,即无中生有的产生能量,它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很多一类永动机设计,看上去有道理,实际隐藏着基本的错误,就是运转不起来。是被公认否定的。

    上面为一类永动机,看上有理,实际隐藏基本错误。
    二类永动机
    以前科学家的认识,认为能量只能自发的,由高温向低温扩散,而不能由低温想高温集中,这个观点被正统接纳。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科学家,从理论与实验都证明了,在特殊条件下,能量可以由低温向高温集中。由此低二类永动机是可行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误定律。但是由于该认识有百年时间的根深蒂固,再很多地方说得通,正统还没有纠正这个观点。但是迟早要改正的。


    上面为二类永动机。
    三类永动机
    这里的定义,是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质能方程E=mc²条件下,质量与能量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大能量可以变成小质量,小质量可以转换成大能量。如核爆炸,正负粒子对撞,湮灭等。这个变化,是可逆的,在特定条件x 下会相互转换,由此会表现出释放巨大的能量。如果单向一个方向,宇宙就死了。



    核反应.


    IP属地:广东68楼2024-05-07 16:15
    回复
      认为永动机可分成三类
      一类永动机,属于一般物理层面,认为能量可以放大,与无中生有的产生能量,它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很多一类永动机设计,看上去有道理,实际隐藏着基本的错误。是被公认否定的。

      上面为一类永动机,看上有理,实际隐藏基本错误。
      二类永动机
      以前科学家的认识,认为能量只能自发的,由高温向低温扩散,而不能由低温想高温集中,这个观点被正统接纳。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科学家,从理论与实验都证明了,在特殊条件下,能量可以由低温向高温集中。由此低二类永动机是可行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误定律。但是由于该认识有百年时间的根深蒂固,正统还没有纠正这个观点。


      上面为二类永动机。
      三类永动机
      这里的定义,是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质能方程E=mc2条件下,质量与能量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大能量可以变成小质量,小质量可以转换成大能量。如核爆炸,正负粒子对撞,湮灭等。这个变化,是可逆的,在特定条件x 下会相互转换,由此会表现出释放巨大的能量。如果单向一个方向,宇宙就死了。



      核反应.


      IP属地:广东69楼2024-05-07 16:18
      收起回复
        该方法及装置可以让水自动从低处流向高处用于储能或发电。
        与瓦特蒸汽机相比,虽也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但完全不消耗任何能源资源。


        IP属地:广东82楼2024-05-13 11:09
        回复
          二类永动机正统承认只是时间问题。


          IP属地:广东84楼2024-05-16 10:07
          收起回复
            转贴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质疑
            热力学第二定律 -质疑热力学第二定律生存至今的原因之一,是热力学第二定律采用了谨慎的结论。热力学第二定律说:
            “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又称“熵增定律”,表明了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
            ”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说的“其他影响”是第三能量、媒介能量、使媒介能量和第一能量(环境能量、输入能量)转化成第二能量(输出能量)能量等等。热力学第二定律没有说其他影响是输入能量、没有说输出能量一定小于媒介能量。
            可是书呆子们将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说的“其他影响”,误解成输入能量,拼命反对伟大、善良、美好的永动机发明,结果犯了张冠李戴的大方向错误。也许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人和书呆子们有同样的想法,只是没有完整地表述他的结论。

            ?麦克斯韦妖麦克斯韦妖是詹姆斯·麦克斯韦假想存在的一理想模型。麦克斯韦设想了一个容器被分为装有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的两部分A、B。麦克斯韦妖看守两部分间"暗门",可以观察分子运动速度,并使分子运动较快的分子向确定的一部分流动,而较慢的分子向另一部分流动。经过充分长的时间,两部分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即温度(参考统计力学中对于温度的微观解释)产生差值并越来越大。经过运算可以得到这一过程是熵减过程,而麦克斯韦妖的存在使这一过程成为自发过程,这是明显有悖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对其最为有名的回应之一是由列奥·西拉德于1929年提出。西拉德指出如果麦克斯韦妖真正存在,那么它观察分子速度及获取信息的过程必然产生额外的能量消耗, 产生熵。
            洛施密特悖论洛施密特悖论,又称可反演性悖论,指出如果对符合具有时间反演性的动力学规律的微观粒子进行反演,那么系统将产生熵减的结果,这是明显有悖于熵增加原理的。
            针对这一悖论,玻尔兹曼提出:熵增过程确实并非一个单调过程,但对于一个宏观系统,熵增出现要比熵减出现的概率要大得多;即使达到热平衡,熵也会围绕着其最大值出现一定的涨落,且幅度越大的涨落出现概率越小。
            现在已有的一些实验结果,与玻尔兹曼的叙述基本相符。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建立在对实验结果的观测和总结的基础上的定律。虽然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未发现与第二定律相悖的实验现象,但始终无法从理论上严谨地证明第二定律的正确性。自1993年以来,Denis J.Evans等学者在理论上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产生了质疑,从统计热力学的角度发表了一些关于"熵的涨落"的理论,比如其中比较重要的FT理论。而后G.M.Wang等人于2002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小系统短时间内有悖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验证明》。
            从实验观测的角度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热,孤立系统的自发熵减反应是有可能发生的。吉布斯悖论主条目:吉布斯悖论玻尔兹曼关系给出了一个并不外延的熵的表示方法。这导致产生了一个明显有悖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结论,吉布斯悖论--其允许一个封闭系统的熵减少。在通常的解释中,都会引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不可区分性去说明系统中粒子本身性质并不影响系统的熵来避免产生这一悖论。
            然而现在有越来越多论文采用如是观点:熵阐释的改变恰恰可以忽略由于分子本身排列方式改变所带来的影响。而现有的Sackur-Tetrode方程对于理想气体的熵的解释是外延的。
            热寂论见:热寂论热寂热寂论是把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广到整个宇宙的一种理论。

            宇宙的能量保持不变,宇宙的熵将趋于极大值,伴随着这一进程,宇宙进一步变化的能力越来越小,一切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命的等多种多样的运动逐渐全部转化为热运动,最终达到处处温度相等的热平衡状态,这时一切变化都不会发生,宇宙处于死寂的永恒状态。宇宙热寂说仅仅是一种可能的猜想。如果将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运用于宇宙,这一典型的孤立系统,将得到这样的结论:1.宇宙能量守恒,2.宇宙的熵不会减少。
            那么将得到,宇宙的熵终将达到极大值,即宇宙将最终达到热平衡,称热寂。在十九世纪,对于热寂说有两个较为有影响的驳斥,一个是由玻尔兹曼提出的"涨落说"(1872),另一个是恩格斯利用运动不灭在《自然辩证法》中进行的驳斥(1876)。现今对于宇宙的理解(1.宇宙在膨胀;2.宇宙,作为自引力系统,是具有负热容的不稳定系统)指出宇宙是不稳定的热力学系统,并不像静态宇宙模型所设想的那样具有平衡态,因而其熵亦无最大值,即热寂并不存在。
            网址:
            http://www.chinabaike.com/t/38437/2016/0412/4578428.html
            质疑阶段已经过了。
            我已经明确证明证明出来了。


            IP属地:广东85楼2024-05-17 16:08
            回复
              转文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够被违反吗?
              假设有一天,你在家感到异常无聊,决定拿几个鸡蛋杂耍。但你明显功夫不到家,鸡蛋很快就被你打碎,并且弄的你全身都脏了,你不得不洗个澡换身新的衣服。
              但是,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你不可以把鸡蛋恢复回去,那样不是更快吗?你只要把整个过程反演一遍,让蛋清和蛋黄回到蛋壳中不就好了么?从现实经验中我们知道这显然不可能,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破蛋重圆”?

              你不能使碎掉的鸡蛋重圆。(© Pierangelo Pirak)
              这个问题其实跟一种听上可能有些陌生的概念“熵”有关。根据热力学定律, 世界上的任何物体都有与之相联系的一定数量的熵存在,并且这个物体发生的任何变化都会导致它的熵值增加。玻尔兹曼认为,熵是有关概率大小的概念。具有低熵的物体显得整洁(有序),因此难以存在。高熵物体显得混乱(无序),也因此更有可能存在。

              玻尔兹曼的墓志铭是他发现的关于熵的数学方程。(© Daderot)
              我们无法目睹破碎的鸡蛋恢复如初,这是因为存在着无数种排布这些鸡蛋碎片的方式,而其中几乎所有的排布方式最终的结果都是一个破碎的鸡蛋而不是一个完整的鸡蛋。根据熵的统计学定义,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一个孤立系统倾向于增加混乱程度,换句话说,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在增加。
              物理学家认为在多数情况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不会被违反的。例如,在一个寒冷的房间内,一杯热咖啡会慢慢的冷却,而不会加热。但是,我们想知道的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真的不会被违反吗?

              麦克斯韦的思想实验。(© Wikipedia)
              其实,早在1867年的时候,麦克斯韦为了说明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就设想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一个绝热容器被分成相等的两格,中间是由一只“妖”控制着一扇小“门”,容器中的空气分子作无规则热运动时会向门上撞击,妖可以选择性的将速度较快的分子放入一格,而较慢的分子放入另一格,其中的一格就会比另一格温度高,可以利用此温差,驱动热机做功。这就是著名的“麦克斯韦妖”。
              在寻找违反第二定律的道路上,科学家做了许多努力,下面是两项关于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最新研究。
              【量子力学的H-理论】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宣称在微观层面上,这条铁律是可以被违反的。
              1872年,玻尔兹曼提出了H-理论,巩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将该定律归结为统计现象,从而使熵增加原理得到统计上的解释。简单来说,H-理论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假设有两个房间,一个冷的一个热的,如果把它们之间的门打开,它们之间的温度最终会达到平衡。一个热的房间不可能变得更热。用数学表达如下,在给定的时间(τ)、位置(x)和速度(v),理想气体中的分子密度分布f(x; v; t)满足动能方程,因此熵可以定义为:
              也就是说熵是非递减的,即
              但是,即使是在20世纪,我们对量子力学理解的更加深刻,我们也无法完全理解H-理论的基本物理来源。然而,9月12号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一篇论文指出,只要将基于抽象数学系统的量子信息理论应用在凝聚态物理上,就会预测在特定的条件下,H-理论就可以被违反,并且熵会在短暂的时间内减少【文献1】。

              论文的其中两位作者,他们构建了一个数学理论来解释在局域第二定律可以被违反。该研究的其中一项应用就是可以远程为设备发电,比如你可以在远处点亮一个灯泡。(© Mark Lopez)
              虽然结果显示只能够在局域范围违反第二定律,但是这个结果却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个研究或许可以使量子麦克斯韦妖得以实际实现。研究人员希望这项发现可以帮助制造看起来完全不可能能的机器,比如量子永动机。该原理还有一项重要的应用是能够远程为设备发电。
              【量子系统多常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10月24日发表在《物理评论X》的两篇论文中,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科学家计算了量子系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在原则上打破热力学第二定律并不是不可能的,只是非常稀少。当然,对于宏观尺度来说,几乎不可能违反第二定律,就像在寒冷环境下的热茶不可能变得更热。
              UCL的科学家想要知道的是一个系统的无序度增加了多少,以及无序度是否有一定概率可能减少。这些问题对微观量子系统很重要,因为在量子世界中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可能性很大。而他们的目标就是计算出违反第二定律的概率有多少,他们想要提供一个对热力学第二定律更精确的表述。
              第二定律通常表述为一个不等式,即一杯热茶流向空气中的能量总量必须大于零。但是,它可以用一个更强的等式版本来代替【文献 2,3】,该等式可以精确地给出能量从空气中流向茶杯的量以及概率是多少。第二定律的等式版本可以被证明是量子力学定律所允许的最一般过程。
              除此之外,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新表述也包含了非常多的信息,它大大的约束了功和热的波动大小的概率,并告诉我们违反第二定律的特定的波动只有极其低的概率才会发生。他们的发现对纳米级设备有重大应用,也将促进量子技术领域的发展。


              IP属地:广东87楼2024-06-03 15:41
              回复
                二类永动机,研究的人很多,正统承认只是时间问题。


                IP属地:广东88楼2024-06-03 15:42
                回复
                  周光召院士预言“中国科学之所以缺乏原始性创新,与缺乏哲学思维有关……在中国本土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一定是地处边远山区、一个在自由自在地做深入研究的民间科技工作者。在主流科学家不赞成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看法,并不断用科学方法加以验证,……而且要准备有一段时间坐冷板凳,或者是受到各种批评。


                  IP属地:广东89楼2024-06-04 08:13
                  收起回复
                    我现在只是证明,在同一个恒温系统中,可以重新出现温差,证明有逆熵的存在。


                    IP属地:广东91楼2024-06-05 10:09
                    回复
                      坚持真理纠正错误是人生基本准则,错误的东西应该尽早放弃,正确的东西,就要坚持到底。正确于错误,不是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而是问题的本身是否。一千个迷信人,攻击一个无神论者。也不能说多数人的正确。


                      IP属地:广东93楼2024-06-10 15:32
                      收起回复
                        力求二类永动机科技,早日为人类服务。


                        IP属地:广东94楼2024-06-13 16:26
                        收起回复
                          转文 论整个宇宙就是一部第二类永动机及其证明
                          何许
                          数学,逻辑,微积分,集合论,物理,社会,思想,等
                          无可靠信息来源
                          论整个宇宙就是一部第二类永动机及其证明
                          沈卫国(2023年11月22日)
                          热力学第二定律对应于第二类永动机不存在。也就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永动机不存在。但如此,必然会推出整个宇宙早晚要归于“热寂”,成为一种无任何差别的混沌状态。这实际上是不可想象的。宁可信其无,也勿信其有。但多年来,此说一直未获澄清。一些人为了维护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权威”性,不惜或明或暗地承认宇宙终归要达到热寂状态。此为典型的削足适履。是宁可相信那些不靠谱的东西,也不愿意去真正解决理论中的问题。而是反过来,为了维护现有理论的权威,根据现有理论的推论,去相信不靠谱的东西。是因果倒置,本末倒置的典型。
                          闲话少说,如何论证整个宇宙不会最终归于热寂呢?即整个宇宙就是一部第二类永动机呢?实际上很简单。只要我们有认识:整个宇宙在时间上看,是无限的。只此一条,就足可以否定热寂说了。理由如下:如果宇宙在时间上是无穷的,不但意味着从今往后的时间是无限的,而且往前推的时间也是无限的。就是:现在、当下的时间,是从无穷的以往的时间过来的。因此,经过无限多的时间发展而来的现在、当下,如果有热寂这回事,此时此刻早就应该热寂了,但现实是,我们现在、当下的宇宙并不热寂。因此今后也不会热寂,因为无限的过往时间都没有使得宇宙热寂,今后任何一个现实时段,无论多长,都不是无限的,只是这些有限的时段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罢了。因此,等热寂是等不来的,因为今后的无限时间是完不了的。而过去不一样,过去的时间,就是从无限远的时间发展而来的,可以认为是一个已经“完成”了的无限。尽管它还在继续向今后的无限时间发展也罢。但“今后”的无限,并不影响“以往”的无限,特别是已经完成的无限。这个以往的无限,可以看成是一个典型的、完成了的“实无穷”。而今后的时间无限,显然是完不了的,因此可以看成是一个典型的“潜无穷”。由上面的分析论证可知,热寂是不可能的,如果可能,早就实现了,起码现在已经实现了。而一个经过无限时间都没有实现的事,今后的有限时间也实现不了,尽管这个有限时间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
                          而如果宇宙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有限的呢?比如所谓的大爆炸宇宙论。时间上、空间上都有起始点的?实际也不行。因为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永远地爆炸下去,如此,爆炸就是有方向的运动,就不是混沌状态了,就不是热寂了。第二种,如果宇宙最终还是要在空间阻力的作用下爆炸趋缓以至于进入混沌状态,则等于承认宇宙外还有宇宙,还有外宇宙的物质(否则“阻力”何来?)。等于又否定了所谓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根基。因此,也没有什么热寂可言了。总而言之,以往都是说“以后”。也就是经过多长时间要宇宙热寂。但为什么不想想“以前”呢?换言之,要“寂”还不早就“寂”了,还用到以后再去“寂”吗?
                          推论:既然整个宇宙就是一部第二类永动机,那么,必然有某局部宇宙是处于熵减状态的。否则必然就是整个宇宙的热寂了。也就是,宇宙中存在着局部的熵减状态。至于什么是“局部的熵减状态”?引力下黑洞的形成?有规的星系、星团的形成?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了。此外,最近发现,实际上一个孤立系中的布朗运动,其实就是在分子水平的微观层面的永动系统。孤立系统当然与外界没有能量往来,而且孤立性中的水分子系统可以被视为是“单一热源”,但水中的微粒(花粉等)被众多水分子推动而持续运动,当然水分子要做功(微功也是功),但这个功对孤立系外面是没有任何影响的,这个系统,当然有异于热力学第二定律(起码是其中一种表述)。因此笔者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有前提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定律,它不是普适的。这个与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不同的。
                          发布于 2024-02-02 08:10・IP 属地北京

                          上网络配图


                          IP属地:广东101楼2024-06-26 15:22
                          收起回复
                            二类永动机是以后能源科技的前沿。


                            IP属地:广东103楼2024-06-30 15:10
                            收起回复
                              转贴 细菌群如何协同工作:在水中会形成"不可思议"超流体
                              属于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章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无摩擦装置超出了物理学老师的想象范围,毕竟这样的装置是很难获得的。但是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一群游动细菌在水中可形成“不可思议”的超流体——这是一种无运动阻力的液体。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阻力(或者是人们所熟知的黏性作用力)甚至可以是负值,从而形成具有自推进力的液体,比如:它以一种似乎违背热力学定律的方式转动发动机。最近研究解释了细菌如何协同工作,在水中形成“不可思议”的超流体。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物理学家奥洛尔·洛伊斯(Aurore Loisy)说:“对于正常液体而言,超流体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液体自身是不稳定的,但对于细菌来讲,它们以某种方式运行,可能形成超流体。”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物理学家奥洛尔·洛伊斯(Aurore Loisy)说:“对于正常液体而言,超流体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液体自身是不稳定的,但对于细菌来讲,它们以某种方式运行,可能形成超流体。”
                                长期以来,物理学家一直梦想着意外获得一些重大发现,即使仅在奇异的思维实验中。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詹姆斯·麦克斯韦(James Maxwell)提出了著名的“麦克斯韦恶魔”概念,这是物理学领域假想的恶魔,它能探测并控制单个分子的运动,可以将快速空气分子分流至房屋另一侧,缓慢地将分子转移至另一侧,从而产生可以驱动一台发动机的温差。1962年,理查德·费恩曼(Richard Feynman)谈及一种微型齿轮装置,当它被空气分子撞击时,它只会朝向一个方向转动,驱动发动机。但是这样的观点被热力学第二定律打破,热力学第二定律主张分子排序或者转向时必须产生热量,从而否定了以上两种观点。这就像诗人艾伦·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所说的,你不可能赢,也不可能“收支平衡”。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基本定律之一,其表述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它又被称为“熵增定律”,表明了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
                                近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虽然免费的午餐不在餐桌上,但是一种便宜的零食还是可以获得的,因为它是建立在活动性液体的基础之上。2015年,一支法国研究小组证实,大肠杆菌和水在一起,会出现不合乎自然规律的“顺滑”。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用两个小板子夹着一滴水,然后记录小板子以一定速度滑动的作用力。当液体中含有额外的悬浮颗粒(例如:水和泥浆混合物),通常液体变得很难搅拌,或者变得更加粘稠,但当这些颗粒能够游动时,结果却恰恰相反。当溶液按体积调配0.5%的大肠杆菌时,可以保持小板子运动完全不需要任何作用力,这表明此时处于零黏度。一些实验甚至发现该过程产生负黏度,当研究人员不得不对小板子运动施加一些作用力来阻止它们加速,液体能够产生作用力,这对于任何惰性液体而言意味着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直接的结论是,这些生物体以一种中和溶液内部摩擦力的方式游动,产生一种接近超流体的状态,超流体具有零阻力。这种外观表现的热力学违背现象是一种错觉,因为细菌起到抵消或者克服黏度的作用。
                                未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家乔恩·东克尔(Jorn Dunkel)指出,每个细菌都极其脆弱,但是一群细菌在一起,能够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在正确设置中有充足的细菌,那么你就能让溶液成为超流体。
                                但是大肠杆菌并非总是朝一个方向游动,因此后续研究试图找出是什么因素在协调它们的运动。发表在今年7月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表明,答案之一是细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报告合著作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物理学家程香(音译)说:“当水溶液中细菌密度很高时,它们就开始聚集在一起,但这与成群的鱼和成群的鸟不同,大肠杆菌的大量繁殖完全是基于它们物理特性,而不是一种动态响应。”
                                研究小组的实验设置与法国研究小组进行的实验十分相似,但是附带的一个显微镜能够让他们跟踪分析细菌行为。果然,当大肠杆菌混合物体积达到10-20%时,就形成了漩涡。当细菌在水中翻腾的时候,在微观等级上其密度相当于蜂蜜一样稠,会产生冲击波拍打邻近或者较远的同伴。
                                东克尔说:“这有点儿像星系中有许多恒星,它们可以彼此影响,大肠杆菌在溶液中可以促进成群的细菌游动,调整它们枕形身体。”小板子的运动可使局部行为全局化,拖动顶部小板子释放剪切力在液体中产生波动,从而有效地组织和定位细菌群。
                                程香说:“如果没有剪切力,大肠杆菌游动方向是随机的,在剪切力之下,你会发现所有细菌都在一定方向上排列。”一旦这些小板子的作用影响帮助细菌形成一个均匀排列,它们的游动就会推动水,产生局部流动,进而改变溶液的属性。
                                程香的实验结果与一周前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一种新理论模型基本一致,为了建立一个数学框架描述2015年实验,研究人员用新术语解释大肠杆菌活动性,修改液体晶体属性。
                                对于一种正常液体而言,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整个液体都是不稳定的,但是对于细菌而言,它是可以工作的。洛伊斯说:“他们的理论在实验中再现了低黏度和负黏度,并预测细菌在小板子的压力下可以在稳定状态下集体定位,你会发现实际上你有两种可能的状态,两种可能的平衡溶液。”
                                东克尔把这种效果比作将一张纸沿着顶部和底部进行折叠,当纸弯曲折叠时,会形成C和S状结构。在此之前纸不太可能在这两种配置中发生变化,程香教授在研究中还提出了细菌游动时存在两个较大范围的方向,预测这两个方向同时存在于不同细菌种群,实验观察到的细菌行为代表一个平均值。
                                关于这些效应如何导致集体超流体行为的细节仍有待研究,但是没有人会对此质疑,能量从微观到可见等级的转移是真实独特的,通常你不能这样做,你不能使用液体驱动发动机。但是有了细菌能量,显然是可以的。
                                东克尔说:“如果你在正常配备的溶液中释放充足的细菌,它们实际上可实现结构性移动,这将产生利用板块运动促进涡轮机转动的可行性。”2015年这篇研究报告的合著作者、巴黎大学物理学家哈罗德·奥拉杜(Harold Auradou)称,除了以细菌速度驱动一个非常小的发动机之外,其他潜在应用还包括“智能液体”,这种液体可以渗透到地下通道,排除石油或者其他污染物质。当然,根据所有的说法,热力学定律仍然是完全有效的。
                                洛伊斯说:“你并没有在这里做任何带有魔力的事情。”有两个因素使细菌溶液获得实验成功,而“麦克斯韦恶魔”和微齿轮概念却没有,首先,大肠杆菌自身充当微型发动机的作用,从水中的糖和氧新陈代谢能量。其次,为了保持大肠杆菌处于运动状态,研究人员非常小心地保持营养均衡,如果大肠杆菌数量太少,它们就会逐渐饿死,如果数量太多,它们就会变得懒惰,就像人类一样。
                                但是如果能量分布非常均匀,或者组织太混乱,那么世界上所有能量都“于事无补”。一个系统需要不对称结构将能量从一个地方转移至另一个地方,例如:热力发动机需要热流体和冷流体,而水力涡轮机则需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对于细菌来说,它的形状是细长的,对水中的力量有反应。
                                洛伊斯说:“细菌在水中有一个首选方向,这样就打破了水中的对称性,但是如果细菌形成是球形的,那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叶倾城)


                              IP属地:广东105楼2024-08-30 15: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