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长沙太守韩玄是不会把长沙拱手让给关羽了,那就必须动武了,一开始,不到三个回合关羽就杀了长沙的将领杨龄,这里衬托黄忠的勇,这下黄忠就不得不出马了,关羽就问“来将莫非黄忠否?”可见关羽儒雅之极。之后两人就开始单挑,足足打了一百多个回合,没有分出胜负。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想一下,以关羽的性格,他对黄忠怎么看呢?他以什么样的态度和这位年近六旬(通过演义中年龄计算黄忠这时已经年过六旬)的老将单挑呢?早在出征前,诸葛亮就提醒关羽黄忠不好对付,可关羽说:“军师何故长别人锐气,灭自己威风?量一老卒,何足道哉!关某不须用三千军,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决定斩黄忠、韩玄之首,献来麾下。”我们都知道关羽心高气傲,又自恃天下无敌,从他的言论中也可以看出,他非常看不起老将。既然如此,也许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在关羽眼里,倚靠年轻力壮来打败一位老将实在是件不光彩的事情!
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想到:这一战当中,关羽没有拼尽全力,我是指关羽在体力上没有拼尽全力,既然如此,黄忠当然也不会在体力上竭尽全力。体力上不尽力,那关羽追求的,自然就只能是技术上的胜利了,也就是说,关羽试图在刀法上击败黄忠。显然关羽想的简单了,一百回合以后,黄忠刀法没有任何破绽,关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第一天的战斗结束以后,关羽才了解了黄忠的真实实力。没错,黄忠比关羽打了十几岁,也许玩刀的时间比关羽长多了,关羽想在纯粹的技术上占到黄忠的优势,这难度太大了。因此关羽自忖:“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这正是关羽对黄忠刀法的认可,黄忠的刀法确实全无破绽。但是无论如何,关羽还是要想办法战胜黄忠的,但是不是靠自己的体力,于是,关羽想到了:“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这明显是一条技术性的方法,关羽希望用这个方法达到打败黄忠的目的。
第二天的较量开始,两人大战了五六十回合,关羽准备实施拖刀计这一计划,就在读者要看到最惊心动魄的片段时,黄忠却发生意外从马上摔下来了,也许我们认为这位英勇的老将性命不保,但是关羽却放过了他。以关羽的性格,义为重,当然不会趁人之危,他都认为倚靠体力去战胜老将不光彩,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杀了黄忠简直就是他的耻辱啊。所以这里就是关羽义释黄忠。
第三天的交战,是黄忠诈败,而黄忠先虚射了两次箭,第三次射中了关羽的盔缨,关羽十分吃惊,于是撤退。这一段,就是黄忠义释关羽,为了报答前一天关羽义释黄忠。
我们不妨关注一个片段,就是第二天两人交手五六十个回合后,两军齐声喝彩。事实上,在三国演义整部书中,似乎只有这一处单挑得到了双方士兵的喝彩。张飞酣斗吕布一百回合;马超和许褚前后打了二百三十多个回合;张飞和马超前后恶斗了二百二十多个回合,而且许褚把上衣脱了,张飞和马超挑灯夜战,从战况上来看,这几场战斗都比关羽黄忠的单挑要精彩多了,为什么都没有士兵喝彩呢?答案就是:关羽和黄忠的单挑,是不太倚靠臂力的,两人追求的,都是技术上,或者说刀法上击败对手。这场比武是不带力量比拼的技术上的较量,两人用尽了功夫在刀法上,这次单挑自然非常好看,就像我们看比较靠技术的杂技,觉得比举重好看一样。
最后呢,还是回到这回标题上来: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其中一个“义”才是这次单挑的关键。不像太史慈酣斗小霸王、许褚裸衣斗马超、马超大战葭萌关,这几回强调的是个“斗”,“战”之类的字眼,那自然武勇是关键。而关羽和黄忠的对战,重要的是义气,两人的武勇倒是其次了。虽然题目是关云长义释黄汉升,但事实上是两次义释,先是关羽,后是黄忠,本来两人各有一次机会取下对方的性命,但是两人却选择分别放过对方一回。
综上所述,关羽与黄忠在长沙城外这场较量,和普通的单挑不一样,仅仅是技术上的比拼而非完完全全的拼尽全力。作者写了这一段,强调的是一个义字,关羽讲义气,黄忠也讲义气,作者赞颂了黄忠,也同时赞颂了关羽,而并非强调两人的武勇。而关羽义释黄忠,又和张飞义释严颜前后呼应,这对兄弟分别义释了一位老将。所以说,如果把关羽和黄忠的单挑作为武评的依据,说关羽和黄忠平手,黄忠强于关羽,或者关羽强于黄忠,都是没有太大道理的。
本文有部分观点为三国演义吧主南—慕容提出的,而本人也同意这里面所有内容,在经过她的同意以后,本人总结了她和我的观点,并且整理成了这篇文章,希望大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