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的理解而言,这两类误区实际上是一个误区——那就是割裂了“观心”和“具体的戒色操作(如行善、充实生活等)”之间的关系,强行将两者分类,并在这种错误的分类下进行讨论,最后得出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答案。这让我想起了我高中时看的动画《秦时明月》中剑圣盖聂说的一句话:“如果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那么答案又有什么用呢?”但实际上,观心与那些具体的戒色操作之间,看似为二,其实为一——观心需要在具体的戒色操作甚至于日常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中进行训练,而具体的戒色操作也需要观心能力的持续进步方可越做越好。具体来说,观心的训练,每天练500遍口诀,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初步体会到“念头的升起灭去”,但能体会到这一点而并未训练出强大的断力,那么戒色还是会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