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是确定法的总纲,法从属于礼。因此,礼是法的核心,是法的纲纪。《荀子》被誉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荀子高度认识到了隆礼重法、教化为先的重要性。“隆礼重法”是荀子治国之道的第一要点。
他把“礼”和人的基本欲望紧密联系起来,说明了“礼”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只有运用好“礼”,对人的欲望加以规范,人的欲望才能更好地得到满足,而且大家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荀子认为,法的作用发挥需要以君子为条件。“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而培养君子的途径,就是劝学和修身,所以《荀子》第一篇就是《劝学》。在他看来,学行实践是进步的动力,存善与自省是完善自我的方法。通过学习和修身,人们可以成为德行完善的君子。
荀子肯定人的欲望的合理存在。“礼”的目的是调节人的欲望与有限财物间的矛盾,在礼义的规范之下达成自己的欲望。化性起伪,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修身的起点,首先是个体的生命存在。“人莫贵乎生,莫乐乎安”(《荀子·强国》)。
他把“礼”和人的基本欲望紧密联系起来,说明了“礼”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只有运用好“礼”,对人的欲望加以规范,人的欲望才能更好地得到满足,而且大家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荀子认为,法的作用发挥需要以君子为条件。“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而培养君子的途径,就是劝学和修身,所以《荀子》第一篇就是《劝学》。在他看来,学行实践是进步的动力,存善与自省是完善自我的方法。通过学习和修身,人们可以成为德行完善的君子。
荀子肯定人的欲望的合理存在。“礼”的目的是调节人的欲望与有限财物间的矛盾,在礼义的规范之下达成自己的欲望。化性起伪,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修身的起点,首先是个体的生命存在。“人莫贵乎生,莫乐乎安”(《荀子·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