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吧 关注:253,317贴子:5,888,723
  • 12回复贴,共1

【没用的知识又增加了】关于孟菲自由操编舞的十道思考题(不定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你造吗,全能9人一组不是世大运的创造,以前36人比全能的时候就是这样。为了等想看的选手出场要等到天荒地老(最后还不一定有),让人梦回90年代,所以在看世大运的同时就把这套在体操艺术的黄金时期被kathy johnson称为“real choreography real dance”(真编舞•真舞蹈)的自由操多看了几遍。结果对其中一些问题竟然有了新的认识,包括但不限于:
————————
1 为什么开场造型有时背对、有时面对裁判?
2 为什么第二串技巧串之后有一段留白?
3 为什么第一串混合串的动作和连接前后改了三个版本?
4 为什么第一串跳步串的直体跳360接结环跳改成了击足跳?
5 为什么简化了进入地面编舞前的横分跳组合?
6 为什么地面支撑动作编排97年会空一拍?
7 为什么要调整第三串技巧串前的舞步中位移的时机?
8 为什么简化了第二串跳步串(巡场)前舞蹈编排以及腿部和手部姿势变换?
9 为什么第二个鹿跨跳不再举手了?
10 为什么要用滚翻和狼跳360取代结束串前的三个难度身体姿势?
Bonus 假如结束串前准备太久,时间不够,结束造型会变成什么样?
————————
佛系更新,欢迎抢答。
一口气看完请使用只看楼主功能。


IP属地:安徽1楼2023-08-20 00:25回复
    @Grigoras @xianacg @卡恩 @天蝎wzcda @光芒会降临💥 犹豫了两个礼拜到底要做视频还是发tb 终于决定了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8-20 00:34
    收起回复
      0 一些背景
      ◐◑◒◓
      孟菲从进入成年组到退役使用的唯一编排,可以找到视频的比赛场次有:
      95年Visa挑战杯/95年世锦赛团体自选/97年东亚运动会/97年世锦赛预赛 单项决赛/97年全运会/98年美国杯/98年友好运动会全能 单项决赛
      应该不止这些,欢迎提供线索。
      ◐◑◒◓
      音乐是 James Last 乐团柏林现场演奏版本的 “Rosen aus dem Süden”(市面上流传的音轨都不对)
      编舞是囯家队前舞蹈老师刘全谨(?),抛开技巧串不谈,如果仔细看会发现95、97和98年的舞蹈编排各有不同,同一年不同场次执行的编排也有细微差别。
      ◐◑◒◓
      98年版本(可能是最佳编排版本)的轨迹图,圆点是起始位置、剪头是结束位置,后面会反复用到。


      IP属地:安徽9楼2023-08-20 11:51
      收起回复
        1
        为什么开场造型有时背对、有时面对裁判?
        首先,请记住这个精致的开场造型:

        一般来说,只要在大赛,孟菲一定会选在fx场地靠近裁判席的一边、位于裁判席左侧的角落、背朝裁判席开场(下面的四张图,白色箭头是裁判席的位置)。你可能会说,让电视转播看正面也很好啊…… 但其实这个开场动作,选在场地的哪一个角,向什么方向走位,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这里就需要引出fx编排中的“方位”概念。fx有几个重要的方位,裁判席、现场观众,以及电视转播机位。早期fx编排中的裁判视角和现场观众视角非常重要,选手会把华彩段落、最能体现自身能力的动作安排在裁判欣赏的最佳角度上。下面这段话出自体操前辈谈胜初1981年的论文,fx编排如何利用方位扬长避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常识告诉我们,体操选手不会随意改变成套中动作或者运动轨迹的方向。也就是说,只要开场的动作确定了位置和方向,整个成套所有动作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也都确定了。反过来,如果选手优先考虑成套当中的某一个动作要照顾裁判面,那么开场和结束的位置也都会跟着一起调整。那么,孟菲的整个成套中,是哪一个动作优先照顾裁判视角了呢?
        答案显而易见,就是让kathy johnson惊呼“look at the positions in the air, the judges are gonna love them.”的四个跨跳的大弧线巡场(轨迹红色部分),让这串跳步正对着裁判席(下方),有一种环绕感,想想都觉得非常震撼。

        有几场比赛的机位清楚地take到了这串跳步和裁判席的关系(下面三个gif,注意裁判坐的位置),这几场比赛因为裁判席位置不同,所以开场的角落也是不一样的——选手绝对不可能找个离准备区最近的地方就开始比赛了。



        可以想象,fx的方位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的因素很多,需要教练、选手和编舞老师密切合作,才能编得的天衣无缝。在囯队有自己的舞蹈老师的年代,每个人的成套里各种细节都处理的非常好。让人担心现在,需要靠翻译交流的外聘编舞,就算再敬业、再乐于沟通,配合度也是远远不及当年的。
        OK,回到问题上来。孟菲的开场动作什么时候面对裁判呢?其实就是不需要照顾裁判视角的时候。97年全运会,没有搭赛台,所以也没有特别照顾某一个方位(下图),这就和论文里的说法对上了。


        IP属地:安徽10楼2023-08-20 21:36
        收起回复
          2
          为什么第二串技巧串之后有一段留白?
          ——
          具体是97年以后第二串技巧串之后没有马上接舞蹈,而是空了几拍。原因其实很简单,但是背后的、90年代典型的编排理念很有意义。

          [95年做法,自行脑补🎵]

          [97年做法]
          简单说就是孟菲在97年之后缩短了前两串技巧串之前边角停顿时间,把多出来的时间都放在了第二串技巧串之后和舞蹈开始之前。(前两串技巧串是1080和快速900前团,顺序换了但耗时一样)
          毫无疑问这样做是编舞认可的,因为首先技巧串之前和之后的停顿性质不同,其次这里的留白是“合乐性停顿”,刚好落在两个乐段之间音乐减弱的部分,也是技巧串和舞蹈串过渡的位置。(是以前囯家队的一个编排巧思和常用技能,既让运动员有喘息的时间,又不影响观感)
          按照刘全谨老师的编排理论:音乐铺陈的部分和节奏感强的部分要搭配技巧串,主旋律要搭配舞蹈,这样才会让人印象深刻。所以当时的结构性合乐有几种模版,其中四串技巧串的编排都遵循这个模版(毛/孟/莫 …):
          起:第一串第二串技巧串连着做
          承:第一串舞蹈、第三串技巧串
          转:第二串舞蹈
          合:第四串技巧串
          这时候的规则不排斥两个技巧串连着做,所以很多囯家的选手都会把前两串技巧串连着做。这样的好处是舞蹈段落时间更长更完整,不会被技巧串切成许多碎片(像现在的编排这样)。
          所以孟菲在第二串技巧串后的编舞的留白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开场和两个技巧串耗时的容差,二是代表从技巧过渡到舞蹈的蓄力过程,让观众集中注意力,等到前attitude和旋律一起出来的时刻,观众立即被带动,全场跟着一起打拍子就水到渠成了。对运动员的要求是要仔细听音乐,做好过渡,最终在前attitude踩上点。
          最后放一张以前的编舞图示,重要的踩点位置都会搭配上曲谱的片段。


          IP属地:安徽14楼2023-08-23 22:05
          收起回复
            3
            为什么第一串混合串的动作连接改了三次?
            ——
            先看一下三个赛季的具体编排,注意结束时在场地上的位置。
            95年编排:两次不同手位的前阿提丢、直体跳、踺子、横分跳、前团回龙、阿拉贝斯

            97年编排:两次不同手位的前阿提丢、直体跳、踺子、竖分跳180、前团、阿拉贝斯

            98年编排:两次不同手位的前阿提丢、直体跳、踺子、竖分跳180、鱼跃前手翻、阿拉贝斯

            [题外话:这个前手翻做得美不胜收,一看就是练过规定动作的]
            三种编排都是基于“踺子-跳步-空翻/手翻”(技巧-体操-技巧)的套路,只是具体的跳步和空翻有所不同。简单解释一下这种编排的背景:亚特兰大周期和悉尼周期的规定编排都要求有一串三个动作组成的“混合串”,顺序是“技巧-体操-技巧”,或者“体操-技巧-体操”,所以所有选手都有这种混合串。
            那么孟菲的混合串为什么要这样改呢?运动轨迹又一次解释了编排的逻辑。下图中红色线段表示的是从直体跳(趋步)到阿拉贝斯这一串动作的轨迹。从95年到98年,轨迹从折返(前团回龙)改成了一路向前(前团/前手翻),而且从97年到98年又加长了移动距离,到达了另一条边的中点。
            熟悉体操的人一定懂得“amplitude”(幅度)和“coverage”(覆盖率)这两个概念,当然都是从舞蹈借鉴来的。同样的技巧串,从对角线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相比于到3/4的距离;同样一串跳步,选手可以做到绕全场,相比于绕3/4场,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一点现场看最能体会。提高覆盖率可以通过增加动作的幅度,当然也可以通过编排实现。
            孟菲95年的编排,轨迹只到达一条边的中点,98年的编排,到达了两条边的中点,后面的舞蹈串也作了相应调整(下一题会详细说)。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不仅仅是编排的调整,动作幅度也更大了,这样才增加了地板的覆盖率。
            所以说,好的自由操编排哪怕一点细节,深入追究会发现都是有道理的。


            IP属地:安徽18楼2023-08-27 22:31
            收起回复
              4
              为什么第一串跳步串的直体跳360接结环跳改成了击足跳?
              ————
              准确说是把两个体操动作的连接改成了一串舞蹈,这里没有绝对客观的解释,但其中的细节和编排思路都很有道理。

              [95年版本:直体跳360 B+结环跳 B 无连接加分]

              [97/98年版本:360度转身的舞步+Cabriole 击足跳 ]
              ———
              先看95年的直体跳360+结环跳。直体跳360在当时是一个特别常用的动作,通常不计入难度,而是通过和其他体操动作的连接丰富编舞以及合乐。比如巴塞罗那周期规定动作的“直体跳360+交换腿小跳+阿拉贝斯”,同时期和之后的自选动作编排难免会受其影响。

              [直体跳360+交换腿小跳+阿拉贝斯-巴塞罗那周期规定动作]
              直体跳360+结环跳不计入难度,没有链接加分,也不用于满足特定编排要求,应该纯粹是为了好看才做的。熟悉成套的人应该知道,这两个动作前后都有密集的动作编排(参考楼上和楼下),其实中间可以舒缓一下,省点力气。97年之后在结束串前做了低水平720+狼跳540 C+D 有0.2的连接加分,就更不用做直体跳360+结环跳了。所以新周期改成一串舞蹈——360度转身的舞步(懂的人告诉lz这串叫啥名)+击足跳——之后,节奏更好,而且更合乐。
              亚特兰大周期的自由操规定动作也有一个击足跳,区别是一个是侧向的一个是向后的,手的位置也不一样。这里需要提醒一下:不要用专业芭蕾舞者的标准要求体操选手,尤其是手和脚的位置 😓。

              [Cabriole-亚特兰大周期规定动作]
              如果仔细看,孟菲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有一个特别的设计。双臂向前上方伸展,身体却往回扭,头朝左看。其实从阿拉贝斯一路下来都在向左看。复习一下运动轨迹,就知道又是在和裁判互动了,虽然路径是远离裁判席,但一直回头看保持着视线的交流,好像不舍得离开一样。

              [题外话,本以为体操里面的cabriole就是意思一下,结果截图截到最高点两只脚竟然还有一点交叠,怎么不算艺术呢?]
              现在的自由操跳步很少有这样细腻的设计,但还是有极个别,比如manila esposito,感兴趣的8u可以找来看是哪一处。


              IP属地:安徽23楼2023-09-03 13:55
              收起回复
                5
                为什么简化了进入地面编舞前的横分跳组合?
                ——
                还是要整串动作一起看:

                [95年:横分跳360+横分跳+舒舒诺娃 DAC 无连接加分]

                [97年:舒舒诺娃360 D]

                [98年:横分360+舒舒诺娃 CC 连接加分0.1]
                ——
                了解这几个动作的组别和连接加分大概就明白了。95年的编排太密集,得分效率还不是最高,只有年轻体力好的时候才能这么做,而且横分跳过度使用了。影响较大的是,因为这一串从三个动作变成了一个动作,又变成了两个动作,后面的动作合乐的方式也都跟着变了,所以这一整段每一年的编排都有差别。(下一part是重点)


                IP属地:安徽24楼2023-09-12 21:04
                回复
                  虽然没有人看,但lz又来更新了
                  6
                  为什么地面支撑动作编排97年会空一拍?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把音乐找来和动作一个小节一个小节比对,然后还要比对三个赛季不同的编排,已经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这一段地面编舞是整段乐曲中最欢快且旋律感強烈的段落,主旋律由单簧管演奏。我们来看从舒舒诺娃进入地面编舞的十个小节动作(前两个小节是上一个乐句,3456和78910是一个完整乐句),前五个小节的动作本身和合乐位置各有不同,而后五个小节是完全一样的,中间的分水岭就是和韦后唱山歌fx的结束动作一样的那个pose。


                  可以看到,95、98年的编排都是满满的,每一个小节一个定点pose(请脑补旋律)。其实97年的编排原本也是满满的(见97年第一行东亚运动会套),但到了宇运会和世锦赛(见97年第二行),这个唱山歌的ending pose的地方就停了一拍(第五第六小节),这是什么原因呢?
                  ——
                  整段地面舞蹈都是从这个准备姿势开始的,但是在每个赛季的编排出现的位置不同。

                  95年的地面舞蹈前面有两个跳步和舒舒诺娃,占用较长的时间,于是第三个小节乐句开始时仍然是这个准备姿势(95-3)。因为后面的手撑动作不经过倒立,只做一个交叉(96-4),所以可以在一个小节内完成。

                  97年前面的动作改成了舒舒诺娃360,很快就完成了,所以第一个小节就是准备姿势(97-1),为了等后面的音乐开始,这里加了一个身体跃起的俯撑(97-2),再回到准备姿势(97-3)。但是似乎这个跃起的动作比较耗体力,(加上结束串前的阿拉贝斯)这一场摔的很惨。于是后来就拿掉了,所以才有了97年第二行的编排。

                  97年把手撑交叉腿的动作改成了分腿手倒立,为了弥补减去跃起动作和一个准备动作的空缺,分腿手倒立在屈体的位置上停一拍(97第二行-2),整个动作对应两个小节,但是还剩一个小节,所以不得已在3456四个小节完成的时候停了一拍(97第二行-5/6)。

                  到了98年,地面舞蹈前的动作改成了横分360和舒舒诺娃(加了横分360),终于让地面编排和乐句同步开始了,加上手倒立在屈体的位置上停的一拍,整个编排再次撑满。这个赛季的版本,才是这一段最好的编排。


                  IP属地:安徽25楼2023-10-01 16:30
                  回复
                    7
                    第三串技巧串前的舞步发生了什么变化?
                    ——
                    其实就是编得更好,也跳得更好了。因为是学院派的芭蕾舞,所以好坏体现在动作的规范性、幅度、延伸感以及控制能力这几个方面。对比95年和98年的编舞:


                    虽然角度不同,但是差别很明显对不对?95年需要覆盖的面积大,但运动员个头小,但舞蹈要求的步子大,整段完成的比较仓促,动作做得也不到位。98年路程变短了(跟前一组动作的完成位置有关),舞蹈也随之调整了,于是就完成得非常从容。逐祯欣赏一下:

                    从前一个定点pose进入这串舞蹈的时候,腿和身体都指向运动的方向,身体躬向侧下方,增加了动作的幅度,让
                    动作看起来更大,更有气势。



                    这一组舞步,速度很快,但充满了细节。每一步头看向不同的方向,加上腿和手臂姿态变化的设计,让整组动作看起来非常精致,同时每个定点pose都做的很到位,一点也不敷衍。

                    最后这个亮相,不仅吸腿的位置更高,上身的弧度,手臂的方向以及头的后仰,都把这个姿势撑大撑满,而且在立踵的过程中,身体仍然在继续延伸,完成质量和细节都非常好。
                    [在b站看了一个月芭蕾舞视频,感觉对理解学院派自由操舞蹈真的有用]


                    IP属地:安徽27楼2023-10-05 13:46
                    回复
                      9
                      为什么第二个鹿跨跳不再举手了?
                      ——————
                      估计没有人注意到,这四个跳步除了有反跨跳和反鹿跨跳之分(前两个跳步是反跨跳,后两个是反鹿跨跳(95年区别不明显))之外,还有手位的差别:
                      (仔细看gif)第一个和第三个跳步双手侧平举(二位),第二个和第四个跳步单手上举(四位)。
                      没有人注意到的原因,一方面也是因为运动员完成的不够规范,毕竟不是专业芭蕾舞者。但这个手位变化百分之一百是编舞有意的设计。

                      这四个反跨跳都是b组,没有cv/cr/bv。但是这一串跳步是真正的舞蹈串,仿照芭蕾的经典编排在一段舞蹈后半部分编入的大斜线或者绕圈巡场,而不是现在为了赚0.5cr的千篇一律的编排。

                      让腿部和手部动作交错组合是一个精巧的设计,但是对运动员的技术有较高要求,孟菲执行的也不是特别好。
                      现行CoP基本上不会对技巧或者舞蹈难度的手位有任何限定,虽然同一个动作的手位有无设计/规范与否,效果天壤之别;反之哪怕是一个b组的跳步,有了手位/头/视线交流的设计,效果立刻飞升。

                      [乔娅,举手的鹿跳,视线看向裁判]
                      说回为什么第二个反鹿跨跳不再举手。因为跳步串之后的编排变了:95年这四个跳步做完之后是一个立传加三个身体难度,97年开始在最后一个跳步之后马上在地板上滚了一圈,因为举的是右手,首先在地面支撑的也是右手,如果再举手不方便跟地面舞蹈的过渡,大概是这个原因吧。

                      [97年世锦赛,跨跳和鹿跨跳有清晰区分,仍然可以看出第二个跳步有明显的举手]


                      IP属地:安徽28楼2023-10-17 20:30
                      收起回复
                        8 为什么简化了第二串跳步串(巡场)前舞蹈编排以及腿部和手部姿势变换?
                        10 为什么用滚翻和狼跳360取代了三个难度身体姿势?
                        ————————————
                        最后两题一起回答:
                        一般来说阉割舞蹈无非就两个原因,一个是做不好,另一个是做好了但是没力气做技巧串了。孟菲编舞这两处的改动是后一个原因。
                        跳步串开始前的舞蹈:
                        1995年,有旋转、阿拉贝斯和吸腿的舞蹈:

                        1997年之后,缓慢地摆了一个pose,基本上只有手在动了:

                        结束串之前的舞蹈:
                        1995年,一个结环,立传720,一个侧踢腿,一个attitude,每一个难度姿态都配合后仰:

                        1997年之后,改成立传720狼跳540 C+D连接加分0.2,三个难度身体姿势都不做了:

                        对比之下,95年的编舞很满,因为技巧串简单(结束串是720)但是也很赶,以至于很多动作不到位;后来技巧串整体难度提升了(结束串屈二),又增加了转体和跳步,大概是hold不住之前的舞蹈难度了。确实,97年东亚这一场只是在结束串边角加了一个燕式/阿拉贝斯……

                        ……屈二就扑街了,于是这个阿拉贝斯也果断拿掉。
                        对比这些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身体难度”有多么耗费体力,有大量身体难度的自由操或者平衡木的编舞是多么难得。说到这里又不得不cue到dl:

                        ag好像没有像rg和舞蹈一样定义身体难度,但可以粗俗地这样理解,如果一个姿势你也可以做到,就说明没有难度。于是乎,抬头低头不是身体难度,翻手花不是身体难度,鞠躬和亚洲蹲也不是身体难度……身体难度好像总是跟腿有关,要不然就是身体波浪。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看起来很艺术到眼花缭乱的自由操舞蹈,其实并没有什么身体难度。
                        有一位被公认为艺术的自由操高手,奥运奖牌成套中竟然有1分20多秒的动作,是没有受过任何体育/舞蹈训练的一般人都能做到的,注意这1分20多秒甚至已经去掉了技巧动作和跳步!原因就是她的编舞没有任何身体难度,全程翻手花。实在无法想象,这样投机取巧的编舞能够为她节省下多少体力!
                        刘老师毕竟是学院派舞者出身,给选手编自由操,尤其是西洋古典音乐的自由操,会加入大量身体难度和芭蕾舞的元素。虽然随着难度增加、体能下降,孟菲减掉了其中一些编排,但她对于音乐和舞蹈的理解以及表现力绝对是不断进步的,她也是将芭蕾范的自由操表演得最好的选手之一。


                        IP属地:安徽33楼2023-10-30 21:11
                        收起回复
                          Bonus 假如结束串前准备太久,时间不够,结束造型会变成什么样?
                          ————————————
                          98年友好运动会全能这一场,因为角落停顿太久…… 不过还是高级地技巧串落地合乐了(脑补音乐)。

                          而正版的ending pose是这样的,does it ring a bell?

                          well,到这里,历时两个多月的帖子就更完了。虽然没有人看,但在nbcs的角落被加精了呢,也就是说不会被系统误山了。好的体操值得被反复观看,好的体操也是timeless的,如果未来的体操88u碰巧看到这一篇,而且耐心地看到了最后,那就祝宁汉家人平安好运吧 ❤️


                          IP属地:安徽35楼2023-10-30 21: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