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实在是忍不住了
我以为,以上的谈论,无疑只有两个极端的观点,或是经典或是烂片
我理解说它们是烂片的同志,因为你们是很崇敬先烈,不愿看到他们的形象被虚构得面目全非。尊重历史,严谨求实,这本来就是值得赞颂的!
我也理解说它们是经典的同志,因为本来你就觉得还不错,看到《烈火红岩》和《江姐》被人扁得一钱不值之时,内心不乐,愤然而语,也是值得理解的。
但是我想说,你们是不是过于偏激了?
《烈火红岩》和《江姐》我都看了。《烈火红岩》我看完了全集,说实话,我觉得它挺好看的,至少我觉得每个人都拍得很认真,只是有些过于神的虚构,如楼主所举的“剪断电线”,“雨伞藏手榴”,或多或少的削弱了本剧的真实性,这一点,我不太支持。但是从全剧来看,是烘托出了先烈们的气概,亲切而质朴实,感染力很强烈。所以对于楼主同志的这句话“……种种吸引眼球的手段均在其中,却惟独不见对待历史人物所应有的尊重。”我想问:这句话是否过于牵强?仅仅因为些许瑕疵就主观上全盘否定,这种态度是不对的!
至于《江姐》,也许是因为先看了《烈火红岩》,对比之下,我觉得是很不好看的,连一部好的电视剧都算不上,何谈经典?很多演员演得不实在到位,虽然我能感觉丁柳元拍得很认真。其实我们都知道“最贴近历史事实的,还要看《红岩魂》!”但是为什么找到它那么困难,我想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年关注的人太少,以至于湮没于历史之中。所以尽管我不喜欢《江姐》,可对央视这一举措是支持的,我认为国家对先烈的宣传,是有利于英烈事迹深入人心。我也是一名90后,曾经做过一项调查,采访的30名同学中,有3人看过《红岩》,有18人知道江姐,有0人知道江竹筠。不是有人说“一个民族没有英雄是可悲的,但有了英雄却不知道尊重,这可悲就更增加了十倍”,那么我想说“一个民族没有英雄是可悲的,但有了英雄却不知道,这可悲就更增加了百倍”。
艺术要符合时代,才能深入人心。永远按照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来拍,是要被淘汰的。而至于两剧所言要“还原历史”、“展现江姐真实形象”,我们权当它们的败笔来读吧。如果您实在无法看下去,请闭上双眼吧,因为它至少还能感染某些人,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烈火中永生》。
虚构的永远只能当做是一种宣传,无论它虚构的是否合理,期待有一天,能重拍一部真实的史片,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在虚构下唤起人们的关注,然后才是人们的行动
我想这正是 《烈火红岩》和《江姐》存在的真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