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所有水下飞行者,鳍肢截面都是这样的形态。Robinson还注意到,蛇颈龙类的肢体,前后运动的范围要远远小于上下运动的范围,这也更加符合水下飞行的要求。凭借着这两点,Robinson提出,蛇颈龙类使用的运动方式是水下飞行。与Tarlo不同的是,Robinson指出,两对鳍肢应该都是进行水下飞行运动。
Tarlo(那时候他已经改用真名L.B.Halstead,Tarlo是他教父的姓)在1989年的[8]中指出,Robinson这篇发表于1975年的论文,是蛇颈龙水下飞行理论的开山之作:
“Robinson卓著的贡献是现代关于蛇颈龙运动的一切讨论的起点。”
但是光知道水下飞行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蛇颈龙肢体的运动路径。
Tarlo(那时候他已经改用真名L.B.Halstead,Tarlo是他教父的姓)在1989年的[8]中指出,Robinson这篇发表于1975年的论文,是蛇颈龙水下飞行理论的开山之作:
“Robinson卓著的贡献是现代关于蛇颈龙运动的一切讨论的起点。”
但是光知道水下飞行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蛇颈龙肢体的运动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