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61,371贴子:6,278,298

回复:NGC天体整理合集(NGC 3000——NGC 3999)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NGC 3314又称PGC 31531,位于长蛇座的一对旋涡星系包含NGC 3314A与NGC 3314B两个星系,由约翰·赫歇尔于1835年发现。与相互作用星系对不同,NGC 3314的这两个星系仅仅是在视线上重合,并不位于相同的距离上。
其中NGC 3314A是一个Sab型旋涡星系,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3202km/s,径向速度约为2859km/s,距离地球约1.18亿光年,直径约为4.2万光年,是NGC 3312星系群的一部分。
NGC 3314B是一个SA(s)c型旋涡星系,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4984km/s,径向速度约为4641km/s,距离地球约1.98亿光年,直径约为27万光年,是NGC 3314B星系群最主要的成员,也是长蛇座星系团(Abell 1060)的一部分。
图片由哈勃ACS在可见光波段的三种滤镜下拍摄,于2012年发布。


IP属地:北京62楼2023-09-14 13:11
收起回复
    NGC 3318又称PGC 31533,位于船帆座的SAB(rs)b型中间旋涡星系,由约翰·赫歇尔于1835年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3077km/s,径向速度约为2775km/s,距离地球约1.15亿光年,直径约为13.8万光年,是NGC 3318星系群的成员。
    目前已在该星系内发现了一颗超新星——SN 2000cl(Ⅱn型)。图片由HST与VLT在可见光波段共同拍摄合成,于2022年发布。


    IP属地:北京63楼2023-09-16 13:04
    回复
      NGC 3324又称ESO 128-EN6 ,位于船底座的疏散星团,在银河系人马座悬臂内,被发射星云IC 2599包裹其中,于1826年由詹姆斯·邓洛普发现,距离地球约7500光年,跨度约35光年。图一由ESO智利La Silla天文台在可见光波段的四个滤镜下拍摄,于2012年发布。图二由哈勃ACS与WFPC2在可见光波段的三个滤镜下拍摄,于2008年发布。图三由韦伯NIRCam与MIRI在红外波段的六个滤镜下拍摄,于2022年7月发布,它是JWST的首批照片之一,被命名为“宇宙悬崖”。HST与JWST的照片对准了NGC 3324巨大气体空腔的边缘,这里是布满气体尘埃的恒星形成区,幼年恒星强烈的紫外线与位于气泡中心的大质量恒星强大的星风反复雕琢着这片区域,形成了蜿蜒崎岖的巨型气体山脉,其中最高山峰的高度足有7光年。



      IP属地:北京64楼2023-09-17 13:11
      回复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23-09-18 00:23
        回复
          NGC 3338又称PGC 32183,位于大熊座的SA(s)c型旋涡星系,由威廉·赫歇尔于1793年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644km/s,径向速度约为1300km/s,距离地球约5400万光年,直径约为10万光年。目前已在该星系发现了一颗超新星——SN 1985H(Ⅱ型)。图一由莱蒙山天文台拍摄。图二由HST拍摄。


          IP属地:北京67楼2023-09-18 13:18
          回复
            NGC 3344又称PGC 31968,位于小狮座的(R)SAB(r)bc型棒旋星系、LSB星系,由威廉·赫歇尔于1785年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892km/s,径向速度约为580km/s,距离地球约2400万光年,直径约为4.5万光年,星系中心SMBH的质量估计为160万M☉。
            目前已在该星系内发现了一颗超新星——SN 2012fh(Ⅰc型)。图一由莱蒙山天文台拍摄。图二由哈勃ACS在可见光和红外的三个滤镜下拍摄,于2012年发布。图三由哈勃WFC3在紫外到近红外波段的七个窄带滤镜下拍摄,于2018年发布。




            IP属地:北京68楼2023-09-21 12:56
            回复
              NGC 3347又称PGC 31926,位于唧筒座的SB(rs)b型棒旋星系,由约翰·赫歇尔于1834年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3331km/s,径向速度约为3010km/s,距离地球约1.6亿光年,跨度约为24.9万光年。
              NGC 3358又称PGC 31974,位于唧筒座的SAB(l)ab型中间旋涡星系,由约翰·赫歇尔于1835年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3309km/s,径向速度约为2988km/s,距离地球约1.59亿光年,跨度约为23.3万光年。
              图片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b5udj0/C/?q=NGC%203358。左下为NGC 3358,右上为NGC 3347,中间的小星系为NGC 3354,这三个星系的距离相当,均为NGC 3347星系群的成员。


              IP属地:北京69楼2023-09-23 13:14
              回复
                NGC 3351又称M 95,位于狮子座的SB(r)b型棒旋星系、星暴星系,由皮埃尔·梅尚于1781年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128km/s,径向速度约为779km/s,距离地球约3500万光年,直径约为8万光年,星系中心SMBH的质量估计为190-640万M☉,是M 96星系群(也称作狮子座Ⅰ星系群)的成员星系。
                M 95星系中心存在一个半长轴为1335光年的环形恒星形成区,其内部分子云质量估计为3.5亿M☉,恒星形成率约为0.38M☉/yr。目前已在该星系发现了一颗超新星——SN 2012aw(Ⅱ-p型),其前身星的质量约为12.5±1.5M☉。图一由哈勃WFC3在光学和紫外波段的5个不同滤镜下拍摄,于2018年发布。图二由VLT拍摄。图三由莱蒙山天文台拍摄。




                IP属地:北京70楼2023-09-24 13:48
                回复
                  NGC 3359又称UGC 5873,位于大熊座的SB(rs)c HII型棒旋星系、LSB星系,由威廉·赫歇尔于1793年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139km/s,径向速度约为1014km/s,距离地球约4900万光年,跨度约为10万光年,星系中心SMBH的质量估计约为640万M☉。
                  研究表明,NGC 3359星系中心的棒状结构相对年轻,只有约5亿年的历史(相比之下银河系的星系棒有数十亿年的历史)。目前已在该星系内发现了一颗超新星——SN 1985H(Ⅱ型)。图一至图三分别是莱蒙山天文台、哈勃望远镜与北双子座天文台的照片。




                  IP属地:北京71楼2023-09-25 13:12
                  回复
                    NGC 3368又称Messier 96,位于狮子座的SAB(rs)ab型中间旋涡星系、Seyfert星系、LINER星系,由皮埃尔·梅尚于1781年首次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237km/s,径向速度约为888km/s,距离地球约3500万光年,跨度约为10万光年,星系中心SMBH的质量估计在1500-4800万M☉之间,是M 96星系群(又称狮子座Ⅰ星系群)最亮的成员。
                    目前已在该星系内发现了一颗超新星——SN 1998bu(Ⅰa型)。图一由哈勃WFC3在光学和红外的三个滤镜下拍摄,于2015年发布。图二由ESO甚大望远镜(VLT)在光学和红外的三个滤镜下拍摄,于2011年发布。



                    IP属地:北京72楼2023-09-27 13:28
                    回复
                      NGC 3370又称UGC 5887,位于狮子座的 SA(s)c型旋涡星系,由威廉·赫歇尔于1784年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617km/s,径向速度约为1281km/s,距离地球约8220万光年,跨度约为8.7万光年,星系中心SMBH的质量估计约为2000万M☉,是NGC 3370星系群最亮的星系。
                      目前已在该星系内发现了一颗超新星——SN 1994ae(Ⅰa型)。图片由哈勃ACS在可见光和红外的三个不同滤镜下拍摄,于2003年发布。


                      IP属地:北京73楼2023-09-28 13:55
                      回复
                        NGC 3372又称船底座大星云,是位于船底座——银河系人马臂的大型电离氢区,距离地球约8500光年,跨度约300光年,是银河系最大的电离氢区、天空中最明亮的星云,其规模是北天猎户座大星云(M 42)的四倍,但由于其位于南天球,它的知名度却不如M 42。
                        图一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395269/C/?q=NGC%203372&camera=。图二由ESO 智利帕拉纳尔天文台VLT巡天望远镜在2012年智利总统访问该台期间拍摄,运用了HRGB四种可见光滤镜,697MB原图图源:https://www.eso.org/public/images/eso1250a/。图三由ESO甚大望远镜(VLT)在红外的三个滤镜下拍摄,于2012年发布,219MB原图图源:https://www.eso.org/public/images/eso1208a/。中心位置的星团是船底座大星云中最大的星团Trumpler 14,左下亮斑是海山二,它是目前已知银河系内最亮的恒星,光度约为太阳的460万倍。图四由哈勃ACS与托洛洛山美洲天文台(CTIO)的联合拍摄,于2007年发布。500MB原图图源:https://esahubble.org/images/heic0707a/。图五是VISTA巡天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合成图像,于2018年发布。348MB原图图源:https://www.eso.org/public/images/eso1828a/





                        IP属地:北京74楼2023-10-01 13:39
                        收起回复
                          海山二又称船底座 η,位于船底座大星云内部的恒星系统,是疏散星团Trumpler 16的成员星,距离地球约7500光年,约有300万年的历史,目前光度超过太阳的500万倍,是银河系内最亮的恒星系统之一,是目前唯一观测到的紫外激射天体。海山二系统至少包含两颗恒星,其中主星为发光蓝变星(LBV),其初始质量约为150-250M☉,LBV星是伪超新星事件的主要来源之一,伴星是一颗30-80M☉的O型星。
                          海山二的视亮度在过去的数百年内剧烈变化,1838至1845年的大爆发更是天文史上最著名的伪超新星事件。海山二在16世纪被首次记录为四等星,而到了18世纪亮度逐渐上升,其视星等一度在19世纪中叶达到-1.0等,成为当时除天狼星外夜空中最亮的恒星,此时它的光度达到了太阳的5000万倍。之后便逐渐暗淡,1886年亮度减弱到目视极限以下,一直到1940年,它的星等稳定在7.5左右。此后,海山二的亮度再度缓慢上升,1998年恢复目视亮度,2018年的星等已达到了4.3。
                          海山二被侏儒星云所包裹,这个双极行星状星云是由海山二在大爆发中抛出的物质组成,短短数年的时间内海山二喷发出了约10-20M☉的气体物质,气体物质冷却后强烈的消光作用使得海山二在大喷发后又迅速暗淡下来。喷射物侏儒星云的物质丰度为60%的氢与40%的氦,这表明海山二主星仍然进行着以CNO循环为主的氢燃烧,而它未来可能会演化为一颗伴随伽马射线暴的极超新星,届时它的视星等将达到-4。
                          图片由哈勃WFC3在2019年拍摄,使用了紫外到可见光的三种滤镜。


                          IP属地:北京75楼2023-10-04 13:35
                          回复
                            回到船底座大星云,继续聚焦内部细节。图一标识了哈勃照片中部分天体的具体位置。图二是哈勃20周年纪念图像,是一个被称作“神秘山”的尘埃柱,由哈勃WFC3于2010年拍摄,气体柱高约3光年,内部包含多个HH天体。图三是一个被称作Trumpler 14的疏散星团,它是船底座大星云中最大的星团,直径约为6光年,已分辨出约2000颗恒星,总质量约为4300M☉。图四是拉西拉天文台以WR 22为中心拍摄的船底座大星云的部分区域,于2010年发布。WR 22是一个运行周期为80天的食双星系统,由一颗WN7h型WR星与一颗O9型伴星组成,前者的质量约为74M☉,后者为21-27M☉,该系统的光度达到了太阳的200万倍。




                            IP属地:北京76楼2023-10-11 13:56
                            回复
                              这是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23-10-11 23: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