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吧 关注:9,409贴子:254,930
发贴前言:各位宗长兄弟姐妹们好!恭城老马好久没有在宗吧上吐泡泡了,不是老马老矣,仍尚能低头食草学习中,今抬头轻啸一声发个帖子,还是那个性格,边写边发,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对就坚持错就认错,不求名不求利一吐为快。


IP属地:广西1楼2023-06-25 19:38回复
    姓氏闲谈
    2023端午提笔
    最初对于姓氏的概念是模糊的,现在也还说不明道不白。什么是姓?什么是氏?什么是名?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说来容易其实很难。
    有人说梁氏是黄帝后裔,那黄帝是不是也姓梁呢?当然不是。那黄帝姓什么呢?


    IP属地:广西2楼2023-06-25 19:53
    回复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用现在的概念来理解就是“公孙轩辕”,其实不是那么简单。


      IP属地:广西3楼2023-06-25 19:55
      回复
        首先来说一下黄帝的父亲,“黄帝者,少典之子,”。黄帝的父亲是不是名叫“少典”呢?不是。少典是一个部落族群的名称,或者说是一个氏的称呼即“少典氏”,类似于同时期的“神农氏”。那黄帝的父亲姓什么呢?按后期取姓的习惯,以“公孙”为姓者皆因是“公子公孙”。帝王的儿子称太子,贵族的儿子称公子,孙子称公孙。但似乎没见过“公子”这个姓,所谓以公孙为姓者,无非表示祖上为贵族而已。也可以说祖上是贵族的都有可能以公孙为姓,而同为“公孙”姓者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也就是说后来姓公孙的不一定就是黄帝的后裔。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少典的父亲是少典氏族的首领或者贵族,黄帝才有资格姓“公孙”。在五帝至先秦时期,“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基本源于母系,而氏基本源于父系。有姓者基本有氏,而有氏者不一定有姓。有姓者不会因分支而改姓,只是从姓中分支出氏,又可以从氏中分支出氏。也就是说姓不可能分支出姓,而氏可以分支出氏且无限地分支下去,但不管如何分支都继承原来的姓,即某姓之某某氏以表示同源不同支。到秦汉之后,姓氏基本合一了,姓亦称为姓,氏也称之为姓或者姓氏。所以作为汉朝人的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也说:“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其实应理解为:帝禹姓公孙,从有熊氏分支为夏后氏,且不再以公孙为姓改姒为姓,而不是姒氏是姒姓。即姒姓夏后氏。同理,周朝的始祖弃不是以姬为氏而是以姬为姓,才有下文中的“姬姓诸侯国”之说,而不是称之为“姬氏诸侯国”。这也就是姓氏合一、姓氏不分的结果。


        IP属地:广西4楼2023-06-25 19:56
        回复
          那公孙轩辕为什么叫“黄帝”呢?按司马迁说法,在轩辕那个时代,原先统帅各部落氏族的神农氏族渐渐衰落了,各部落相互侵伐,而神农氏已“弗能征”平息战乱。在这种情况下,轩辕带领族人开始操练兵士,征讨不服从神农氏人的部落氏族,最终收服了强大的炎帝、蚩尤及其它部落,四方部落诸侯推举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说轩辕有土德之祥瑞,故号称黄帝。


          IP属地:广西5楼2023-06-25 19:56
          回复
            按《史记》的说法,黄帝当初居住在轩辕之丘,故名轩辕。轩辕称帝后,为了区别于神农氏,号称“有熊”,也就是有熊氏。轩辕娶西陵氏的女子为妻,生有二子,其一曰玄嚣,称青阳氏。其二曰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子为妻,生了个儿子后来继承轩辕的帝位,即帝颛顼,颛顼称帝另称为高阳氏。青阳氏的玄嚣之孙子继承颛顼为帝,即帝喾,另称高辛氏。帝喾娶娵訾氏女子为妻,生子名挚。帝喾崩,挚继帝位,帝挚不善。帝喾与陈锋氏女子所生的儿子放勋接过帝位,这就是帝尧,帝尧另称为陶唐氏。帝尧的继位者名重华,重华是颛顼七世孙,人称帝舜者也。帝舜另称为有虞氏。帝舜的继位者就是有名的治水功臣大禹,帝禹即位后另称为夏后氏,同时改为姒姓。虽然《史记》中没有明说,但可以这样认为:帝颛顼为高阳氏、玄嚣为青阳氏、帝喾为高辛氏、帝尧为陶唐氏、帝舜为有虞氏,他们虽然各自立有自己的氏,但作为黄帝的子孙,我不知道他们姓什么。夏朝的始祖大禹也是黄帝的子孙,他就给自己起了个“姒”姓。同样也是黄帝子孙后代的商朝始祖契自改为“子”姓,周朝的始祖弃是大名鼎鼎的“姬”姓。《史记》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现在人认为分别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共十二姓。


            IP属地:广西6楼2023-06-25 19:57
            回复
              司马迁《史记》中描述的五帝传位的禅让式过程,很美好,但经不起时间上的推算。换句话说,某某为帝的时期,其实是某个氏族为天下共主的时期,也就是说:神农氏、有熊氏、高阳氏、高辛氏、陶唐氏、有虞氏相继号令天下,并不一定是具体的某一个人,也许是两个或者多个本氏族的人,或者子孙或者近亲代表本氏族统治天下。也就是说动听的禅让制,也许并没那么美好,还得实力来说话。说到这其实我是想说,与其说是黄帝的后裔,不如说是有熊氏后裔更好。


              IP属地:广西7楼2023-06-25 19:58
              回复
                众所周知,梁氏的得姓始祖伯益是“嬴”姓。显然不在黄帝二十五子中十四个儿子所得之十二姓之列,如何说梁氏是黄帝后裔呢?


                IP属地:广西8楼2023-06-25 19:58
                回复
                  《史记.秦本纪》曰:“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这个“苗裔孙”的概念有点模糊,到底是第几代孙?没说清楚,在这我们不深研这个问题,先理解为高阳氏的女子。《史记.秦本纪》曰:“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呑之,生子大业”。呑个鸟蛋就能生出个儿子?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不必奇怪,还有踩一下大脚印生子的呢。也不能说司马大叔扯蛋,他也是依据民间传说如实记录。其实在那个时代,父亲是谁并不是那么重要,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化的阶段嘛,就算有文字记录也不一定有父亲是谁的记载。《三家注史记》说:“①【索隐】:女脩,颛顼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业。其父不著。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按:左传郯国,少昊之後,而嬴姓盖其族也,则秦、赵宜祖少昊氏。”。这意思是说秦氏和赵氏以母系而追溯到颛顼那里,这不符合人之常情,应该追溯到少昊氏,也就是说大业的父亲是少昊氏,但没说出依据,这个有点勉强。其实《帝王世纪》有一种说法:少昊帝名挚字青阳(注意《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娶西陵氏的女子为妻,生有二子,其一曰玄嚣,称青阳氏”)。母曰女节,生少昊,是为玄嚣。(注意《史记.五帝本纪》说“玄嚣是黄帝之子)。也就是说玄嚣字青阳名少昊,后裔以少昊为氏。另一个问题:《史记.五帝本纪》说:“帝喾娶娵訾氏女子为妻,生子名挚”。少昊帝的名是“挚”,是黄帝与女节通过的儿子。帝喾与娶娵訾氏通过的儿子也名“挚”。是重名?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啊。够乱吧?其目的无非是作为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不追溯到黄帝那不显为正统罢了。这个问题不深研也罢!


                  IP属地:广西9楼2023-06-25 19:59
                  回复
                    《史记.秦本纪》曰:“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女修的儿子叫大业,其父说不清楚。大业娶少典氏的女子女华为妻生子名大费,(注意这里又出现了“少典”二字,前面说过“黄帝者,少典之子”,显然“少典”不是人名,是指少典氏。)《史记.秦本纪》接着说大费助大禹治水有功、助舜帝驯养鸟兽有功,舜帝赐大费“嬴”姓。前面我们说过黄帝的儿子们共得了十二个姓,没有“嬴”姓。嬴姓是舜帝赐的,大费也就是伯益,因此伯益嬴姓人得姓始祖。我们不妨以《史记》为准来理一理:“有熊氏(黄帝)分支出“高阳氏(颛顼)”,“高阳氏”的女子女修的孙子伯益获舜帝赐“嬴”姓。
                    如果要综合《史记》与《帝王世纪》来说就是:


                    IP属地:广西10楼2023-06-25 20:00
                    回复


                      IP属地:广西11楼2023-06-25 20:04
                      回复
                        从夏朝之后,关于嬴姓的发展记载得就比较清楚了。嬴姓分支出很多氏或者说姓或者说姓氏,我们只沿着与梁氏的关的进行探索,其余的姓氏不作深研。


                        IP属地:广西12楼2023-06-25 20:05
                        回复
                          按《史记.秦本纪》的说法:伯益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是鸟俗氏的始祖(也用鸟浴氏)。一个叫若木,是费氏的始祖。大廉有个远孙叫中衍,《史记》记载其“鸟身人言”,有人理解为长着鸟一样的身体说人话,有人理解为以鸟纹身,各有各的道理,咱也分不清楚。但可以考虑是不是因为中衍与鸟有关才有鸟俗氏的呢?中衍就太戊帝的御手,太戊帝就商朝的第十任国君,御手就是马车驾驶员,那时的驾驶员可不是现的驾驶员,其政治地位那是相当的高,且不是贵族后裔基本没机会得到这个职位。司马迁也说“自太戊以下,中衍的后代都辅佐殷商朝,每代都有立功的人,因此嬴姓很多贵族,最后成了诸侯”。


                          IP属地:广西13楼2023-06-25 20:05
                          回复
                            到了夏朝,中衍有个远孙叫胥轩,居住在商王朝统领下的中原诸侯国与西戎族交界的西垂,胥轩有个儿子叫中潏,中潏有个儿子叫蜚廉,蜚廉有个儿子叫恶来。蜚廉善于行走,恶来力大无穷,父子二人凭自己的特殊本领效忠于商纣王。周武王伐纣灭了夏王朝,当时蜚廉在北方办事,回来后纣王已死,无所归报,便在霍太山上筑坛祭奠纣王,死后葬在了霍太山上。他的儿子恶来却在武王伐纣战斗中战死沙场。蜚廉还有个儿子叫季胜,季胜有个儿子叫孟增。孟增深得周成王的宠信,居住在皋狼这个地方,生了个儿子叫衡父。衡父有个儿子叫造父,造父就周穆王的御手,也深得周穆王的宠信,因功周穆王把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境内)封给了造父,造父一族便以“赵”为氏,这就是典型的以封土为氏。恶来战死沙场,他有个儿子叫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恶来这一族人投奔了造父居住在赵城,同时也跟随造父一族以“赵”为氏了。


                            IP属地:广西14楼2023-06-25 20:06
                            回复
                              后来大骆迁回到了远祖中潏的故地西垂(后来称为西犬丘,今甘肃礼县境内),其子非子分居在犬丘,注意犬丘与西犬丘分别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周懿王曾经以犬丘为都城,秦朝时更名为废丘,汉朝更名为愧里,在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方向。非子善于养马,说到这不得不说一个题话了,回顾一下伯益不就是善于驯养而舜帝赐姓嬴吗?嬴姓的分支鸟俗氏的中衍不就是太戊帝的御手吗?赵氏的始祖造父不就是因为善于赶车得宠于周穆王而有赵城以土命氏吗?这一切不归功于善于驯马御马吗?我们再来看一看善于养马非子如何养出了一个强大的秦帝国吧。


                              IP属地:广西15楼2023-06-25 2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