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了这么多帖子,有人让我总结一下,我也是研究张氏族谱十几年了,看了很多张氏族谱,研究了很多专家、学者,教授发表的文章,出土墓志考证,我自己都懵圈了。究竟有多少张氏家族是真正的张良后裔?
张良,张不疑,张辟疆,张千秋(五世孙)这三个有史书记载。张典,张默,张金。这三人都未见史书记载。有的家谱记载:张典,字存敬,西汉清河郡太守,清河人,出身名门望族。父张不疑,袭侯。惠帝时(公元前194—188年),张典在朝廷任御史大夫。文帝时(公元前174—164年),出任清河郡太守,遂迁居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之仁里乡为家。张典生平政绩卓著,发展农桑,治理河道,为政清廉,广播仁德,使清河成为一方繁荣之地。其事迹散见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明清时期出版的部分张氏谱牒、《马来西亚张氏史记》、香港张氏宗亲会所撰《张氏世系源流考》,以及台湾张桂元纂修的《张氏统宗世谱溯源》等。张金还是大司马官职。张金的儿子是张千秋。
从张不疑被国除,即被削去官职、夺走爵位后,本应判死刑的,倾其所有家产才保住一条小命。成为一个守城更夫,沦为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了。倾其所有,即变卖房产,田产,才赎回性命。假如张不疑还有余财可以过日子,不至于去当更夫。所以,才有留侯世家百年不振的记载。到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张千秋才被赐个“公乘”小小的爵位。留侯子孙世居阳陵,才称阳陵公乘。“公乘”是个什么爵位,上边帖子有叙述。并不是很多家谱记述的“阳陵公”,“阳陵侯”。从张不疑至张千秋这五代都是世居阳陵(咸阳),假如,张典,张默,张金都是太守,大司马的官职了,张典都定居清河郡了。张千秋还留在阳陵受苦吗?何焯考证,张良子孙从未离开阳陵,至少到西汉末年一直是居住在阳陵的。这验证了张典,张默,张金不是留侯子孙,是冒附。张典,张默,张金也未见史书记载。这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瞎编的。为什么说是瞎编的?新唐书是宋代编写的,它的来源是名人的家谱,名人为了抬高身份大多攀附张良。谁说是留侯的后裔,它就编上去。唐代的五家宰相也说是留侯后裔,新唐书就编辑是,现代的出土墓志上进一步印证他们不是张良后人。张良真的绝后了吗?肯定没有,只是张良的后人没有名人出将入相,沦为普通人罢了,普通人是无法登上史书记载的。就如《张贤墓志铭》记载的一样,张华的子孙入唐以后,没有做大官的了,都沦为普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