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作家刘震云对“断舍离”给出的诠释,心生感触。他说断是与自己的关系,断烦恼;舍是人与物的关系,舍弃无用之物;离指的是与他人的关系,离开那些不可能成为朋友的人。
我们俗世中的人提到断舍离就会想到各种扔东西,关于舍弃无用之物这个功能于我而言可能属于出厂设置,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给我冠以“败家子”的美称,因为从小就喜欢整洁,把归纳整理扔东西当成一种享受。母亲说物极必反,因为我爹属于囤积症患者的顶级配置才会生下一个万物皆可扔的闺女。我家有一个房间里有两张写字台,一张是我爹的办公桌另外的是我们三个学习用的,不过我的印象中我从来就没坐在那里写过一个字,可能是哥哥用的多。每个周末我最开心的事就是把那两张桌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归置整齐,我倒是开心了,我爹每次都会因为某个东西找不到而各种不满甚至爆发父母之间的战争。哥哥也深受其害,因为我归置他没有上锁的抽屉时发现了几张折叠起来的纸,想看看是否可以扔掉,结果发现那是他写给一个女孩的信,真诚美好,不明白他为啥不送给对方呢?然后我害怕被母亲发现于是把信装进了自己的书包。那个女孩的弟弟跟我是同班同学,我甚至想过让同学把信转给他那个长得特别好看的姐姐。只是没过多久那几页纸因为一直被书本和文具各种摩擦给揉烂了就让我给扔了。多年以后一次家庭聚会闲聊中母亲说哥哥曾经在高中的时候主动跟她说过喜欢一个女孩,母亲估计以为儿子视她为朋友才探讨这个问题。我悠悠地说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我哥的情书不翼而飞之后他才选择主动投案自首了呢……记的那天得知真相后我被姐姐按住锤了一顿。
断舍离的由来可能是因为一个日本人写的一本书吧,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不过关于自己这半生因为断舍离发生的故事可能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今天看到刘震云把这三个字归结为与自己、与物、与他人的关系时,产生了共鸣。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清理杂物其实就是清理内心清理人际关系。人类的烦恼来自于哪里?大多数都是因为欲求得不到满足的吧?而人类的欲求那更是五花八门。修行人总是喜欢说修心,想内心清净不妨先试试舍弃人与物的牵绊。
家里很多东西用不上又舍不得扔的时候,改变一下想法,其实现在有多种渠道可以捐出去。哪怕你不捐,就放在垃圾桶旁边,只要有拾荒人的存在那就是万物皆可抛,万物皆可用。与其塞在家里接灰为啥不送出去让捡到的人开心一下呢?
之前给我爹送饭回来的路上想去公园溜达一圈,于是把饭桶放在公园入口的长椅上,等回来的时候发现饭桶不见了。由此产生了灵感,开辟出又一条捐物之路,有些东西打包送到公园的长椅上,远远看着总是会被某些老人如获至宝带走了。
我认识的人中有人会因为扔一双旧鞋,在门口垃圾桶里扔一只,另外一只开车扔到别的地方。还有人把不想穿的衣服先剪烂了再扔掉。这种事情如果不是她们亲口说出来我永远也想不到会有这种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与习惯,没有对错。但是做不做朋友是自己可以选择的。
做一个心里有光的人,心存美好,万般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