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城市吧 关注:1,434,393贴子:104,496,038
  • 9回复贴,共1

深圳究竟是不是由小渔村发展来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深圳的前身是宝安县 ,明清时期主体部分属广州府新安县 ,建市之前属惠阳地区。 深圳之名始见史籍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1979年,成立深圳市
深圳最早的前身为广州府宝安县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圳”在客家方言里指田间水沟,顾名思义,“深圳”即是田间有一条深水沟之意 。
深圳发展史虽只有40多年,却拥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有着6000多年的人类开发史和海洋经济发展史、1700多年的城市史、600多年的海防史、悠久的广府民系和客家移民史 。
先秦时期,广东地区居住的是被称为“南越”的少数民族(百越的一支),包括壮族、畲族和疍家等
深圳是南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南越部族以捕鱼、航海维生,甚少农垦。自秦朝,即为广东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秦国人50万人开发。时属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秦代的中原文化,后为南越国地。大汉帝国、东汉属于交州(管辖广东、广西、越南大部)南海郡。西汉设郡前属越地、南粤地(南越地)。
深圳最早的前身为广州府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
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现今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郡治在宝安县(南头)。
深圳在宋朝时期是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属于广州府宝安县。盛产食盐、香料。至元朝,又以出产珍珠著名。深圳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明万历元年(1573年),
中国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现今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有600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
清代隶属广肇罗道广州府。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7月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期间,
中国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港岛、九龙和新界割让、租借给英国。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千米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千米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17] 。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千米外的深圳墟。
1979年1月,撤销宝安县,设立深圳市。


IP属地:广东1楼2023-05-16 10:31回复










    这些都是60-70年代,深圳的街头建筑。具体应该是在东门大戏院附近。怎么看也不像渔村


    IP属地:广东2楼2023-05-16 10:33
    回复

      深圳市东西两翼,至今仍屹立着两座古城--东边的大鹏城和西边的南头城(原新安县治所)。它们是明、清两代粤东海防的重镇,捍卫着"粤海门户",成为深、港两地的历史见证。
      位于大鹏湾畔的大鹏城,自明代始管辖着现今深、港以至惠阳部分地区的海防,在清代对遏制鸦片走私、鸦片战争及其后抵御英国殖民侵略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值得骄傲的是,大鹏营参将赖恩爵,曾率大鹏营水师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取得九龙海战的抗英大捷,接着又有官涌之战的六战六捷,威振闽粤,奏响了鸦片战争前哨战的凯歌,有力地支持了林则徐的抗英禁烟路线,大长我中华民族的志气。
      深圳有"鹏城"之称,并非偶然。我们研究大鹏城的历史,不仅有助于了解鸦片战争与香港的过去,对当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IP属地:广东3楼2023-05-16 10:35
      回复

        大鹏所城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始建于明洪武27年(公元1394年),当年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深圳现被人称作"鹏城"即源于此。当年,大鹏所城平面呈近梯形布局,占地约10万平方米,城墙高6米、长1200米,上设雉堞654个,并辟有马道。全城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北门于明万历年间被堵塞),每个城门上建有一座敌楼,两边各设两个警铺。城外东、西、南三面,环绕着一条长1200米、宽5米、深3米的护城濠。
        自明初建城以来,大鹏所城一直担负着深港地区的海防安全,多次抵御和抗击了葡萄牙、倭寇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是明清时期反抗外侮、捍卫主权的主要海防堡垒之一。大鹏所城也涌现出抗英名将赖恩爵、刘起龙和抗日勇士刘黑仔等一批爱国民族英雄。其中,1839年9月4日,由赖恩爵将军指挥并取得六战六胜的九龙系列海战,是中国近代抗击英殖民主义者入侵并取得辉煌胜利的第一仗。虽然历经600多年的风雨沧桑,大鹏所城主要格局、街道及建筑至今保存相当完整。目前,体现城外观的部分城墙及东、南两城门保存完好,城内现存有赵公祠、天后庙、华光庙、候王庙和十余座清代将军府第以及一批清代民居,其中尤以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保存最为完整和突出,这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城镇规划建设史、明清民俗文化及岭南地区古建筑发展史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IP属地:广东4楼2023-05-16 10:36
        回复
          在深圳地区,现在已知的最早居民是生活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人群。这一时期的遗址目前已发现的有咸头岭、大梅沙区、大黄沙、小梅沙、下洞等5处。时间距今有6000年左右。原始社会晚期,居民迅速增加几乎遍布今天深圳市的各个区、镇。仅20年时间,我们已发现了赤湾、上洞、虎地山、沙头村、鹅公岭、冬瓜岭、向南村、西沥水库等40余处遗址,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出土的石器工具、陶器用具残片真可谓车载斗量。其中不乏制作精美的陶器,这说明了我们的先人已经具有很高的审美观念和工艺制造技术。


          IP属地:广东5楼2023-05-16 10:36
          回复

            深圳的客家围村,为闽西、赣南、粤北和粤东地区所罕见。据我们了解香港的农村,广府人的围村比比皆是。历史资料表明,广府人原是宝安(新安)县的主人,如沙井陈氏广府人,早在宋代已进入这一地区,后发展到燕川、荷坳一带。现龙岗区横岗镇是广府人与客家人交界杂居地区,其荷坳老围、黄阁坑大围、蒲芦围等,均为明、清时期延续下来的广府围村。位于罗湖区笋岗村的元勋旧址(又称"笋岗老围"),是明代早期广府人何氏为纪念祖先---岭南名贤"东莞伯"何真而建的带炮楼的典型的方形广府围村。客家人是清康熙以后才从粤东兴梅地区迁入今深港地区的,他们的围村,不可能不受到广府民居文化的影响。
            (二)、深圳的客家堂模式(或叫府第式)的围屋,也有特殊之处。它前有月池、禾坪而后无"花头",且内部大都是单元式住房,明显可见其是从兴梅地区的围龙屋演变而来,又含有明显广府民居文化的因素。
            (三)、最富地方特色和典型意义的是那种带炮楼的方形城堡式的客家围楼。如罗瑞合村的罗氏"鹤湖新居",占地面积24819平方米,建筑面积14530平方米,平面呈回字形,里外有8个炮楼、2个望楼,号称"九厅十八进、十阁走马楼"。它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先声夺人。据目前所知,它堪称闽、粤、赣客家围楼之最。这种类型的客家城堡式民居,5000至10000平方米以上的亦为数不少。它与其他地区的客家围相比,在形式上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就是特色。
            它与国内外知名的闽西永定一带(还有粤东大埔、饶平地区)的客家土楼比较,闽西客家土楼以圆形、方形为主,还有椭圆形、八卦形等,而深圳客家围楼只见方形楼(含少量梯形和前方后圆形),绝无圆形围楼;深圳客家围楼四周只有两层,且内低(一层)外高(二层);闽西客家土楼中间是大广场或独立的祖公堂,空间开阔,而深圳客家围楼则中间是堂横屋,且左右与围楼相连,前后有天街与围楼相隔。深圳客家围楼四角多有炮楼。
            赣南粤北的客家土围子主要为四角带炮楼的方形围楼,俗称"四角楼",还有极少数圆形、椭圆形或八卦形的,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口字、国字和回字等,而深圳客家围楼的外形与赣南客家方形土围子很相似,但围内的房屋结构有区别,为堂横屋和一厅二房二廊一天井的"斗廊式"的单元房。
            它与粤东兴梅地区客家围龙屋比较。著名的兴梅地区围龙屋,是由堂横屋和后面的半圆形斜面的"花头"组成的平房建筑,有三堂二横、四横、六横、八横,现面像重重叠叠的卧龙而名"围龙"者也,四周不存在围楼或围墙,它既是封闭的,又是敞开的;深圳客家围楼实际上是用围楼和四角炮楼将堂横屋(早期为带"花头"的围龙屋)包围起来,堂屋后的有"花头"的变成长方形天街,堂屋前与围楼间也有天街,是一种全封闭的围楼。"围龙屋"只是围楼内的一个组成部分。
            深圳客家围楼内的住房结构,与闽西土楼、赣南和粤北四角楼、粤东兴梅地区围龙屋,以及粤东大埔和饶平的土楼都不一样。闽西土楼内为垂直分布的通廊式住房,赣南和粤北四角楼内为单间相连或厅、房组合单元,兴梅围龙屋内亦为单间相连或厅、房组合单元,大埔和饶平土楼内为"三落二井式"的单元,与闽南土楼内单元房相似。而深圳客家围楼内的住房,无论是四周围楼或中间的堂横屋都是连在一起的,俗称"斗廊式",即以一厅二房二廊一天井为一户的标准单元。而厅和房都有木楼棚(即两层),单独有楼梯上下,故显出前低后高。
            这种集居住、会客、贮藏和厨房于一个单元之中,生活上比兴梅地区围龙屋中的单间组合更为方便。另深圳客家围楼内也有较简单的一房一厅的单元房,俗称"大齐头"或"明字屋"。类似兴梅地区围龙屋中的单间房一字排开的情况,在深圳龙岗地区只在嘉庆早期以前的极少数的围屋中见到。
            可见,深圳的带炮楼的方形城堡式的围楼,确有其规模宏大和建筑结构上更为合理完善的特色。它与闽西客家土楼相去甚远,与赣南和粤北的四角楼外形较相似,围内的堂横屋、祖公堂及围外的禾坪、月池等则与粤东客家围龙屋一脉相承,但住房已变成单元式的了,所以,深圳龙岗的客家围,既是传统的,又是变化和发展的。
            深圳地区的客家人,主要来自粤东兴梅地区。他们在地理上从山区走向平原较多地靠近沿海的地带;在经济上从单纯农业走向以农业为主,兼营商业和渔业的综合经济。龙岗大型城堡式的客家围楼,大都是祖先做生意发家后兴建的,少见靠做官、军功或农业起家。加之明、清时东南沿海地区海盗、倭寇侵扰,无论广府或客家居民都着力加强房屋的防御功能,不同形式的"围"居便继承和发展起来。由于地理、经济和文化上的差别,在深圳客家围村、围屋和围楼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地方特色。


            IP属地:广东6楼2023-05-16 10:37
            回复
              "赤湾胜概"是古新安八景的第一景,说的是深圳南头以赤湾天后宫为中心,集海光山色、帝陵古刹、战争遗迹于一身的壮丽景色。天后宫坐落在南头半岛西端赤湾港北面的海边,后有南山落脉环抱,前临伶仃洋的万顷波涛。
              天后宫祭祀的是海神天后,也称天妃或妈祖,是一个身着红衣、系着风雨披的和蔼可亲的女神。关于天后的身世,有各种不同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说天后姓林,名默,也叫默娘,福建莆田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于雍熙四年(公元927年)"羽化"。相传她聪明、勇敢、善良,能拯救海难,降服妖怪,却病救人,又因救海难而捐躯,因而受到人们的敬重和爱戴,被沿海百姓奉为"海上守护神"。随着宋代对外关系及海上交通运输的发展,海神天后的影响日益扩大。元明时期海运发达,更加重视对天后的祭祀。从宋徽宗宣和五年到清道光为止,天后受历代皇帝褒封达26次之多,封号越来越多,神格越来越高,逐渐成为统领四海的最高海神。天后信仰不仅遍及中国沿海各地,还随着华胞的足迹传到东南亚各地,甚至东渡日本,远及美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天后庙约2500座,仅香港一地就有60多座。
              赤湾天后宫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大的拥有99道门的天后宫庙,也是深港地区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相传赤湾天后庙建于宋代。明成祖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郑和的副帅张源出使暹罗(泰国),行前到赤湾天后宫祭祀,平安归来后亲自率人重修天后宫。此后,明天顺七年、万历八年、万历四十四年、崇祯八年以及清顺治十三年、乾隆初年、嘉庆十九年等多次重修添建,使赤湾天后宫的规模越来越大。据《宝安县志》记载,至民国年间,赤湾天后宫已"有屋大小一百间,里面有许多大小不同的佛像",计有山门、牌楼、月池、石桥、钟楼、鼓楼、前殿、正殿、后殿、左右偏殿、厢房、长廊、碑亭、角亭等建筑20余处,加上附属建筑、庙产及祀田,占地达900余亩,其殿宇巍峨宏伟,庙貌气象万千,成为当时沿海最重要的一座天后庙。


              IP属地:广东7楼2023-05-16 10:38
              回复
                位于南海之滨的深圳,自秦汉以来就属于封建王朝边陲郡县辖地,由于远离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下的政治中心,历代封建王朝的更迭替换对此地影响不大,深圳过往的岁月因缺乏显赫峥嵘的历史而流于平淡,古代的深圳仅以产盐、采珠、养蚝和植香著称,由于自然环境的关系,盐业生产与深圳的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


                IP属地:广东8楼2023-05-16 10:38
                回复
                  深圳产盐的历史可溯至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1985年夏,笔者在参加位于大鹏半岛的咸头岭沙丘遗址考古发掘中,曾对地层中发现的红烧土块堆积成因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通过多方考究,才明白这是古人留下的制盐遗迹。咸头岭沙丘遗址出土的红烧土块一般厚约1.5~2厘米,一面平整光滑或内弧,另一面带有夹竹条的印痕,出土时均已散裂,无法复原成器。另据香港博物馆邹兴华先生所撰《珠江三角洲史前文化分期》(载《岭南古越族文化论文集》1993年,香港市政局出版)一文介绍,在香港屯门涌浪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了大量红烧土块、器座、炉箅、灰烬等炉灶遗迹,其中一块拼接的红烧土块残片长33厘米、宽20厘米,特征与咸头岭遗址出土的烧土块残片相近似,也是一面印有编织纹,另一面平整光滑。


                  IP属地:广东9楼2023-05-16 10:38
                  回复
                    以上的历史并不算太出众,但也可足以说明,深圳并不是小渔村


                    IP属地:广东10楼2023-05-16 10:40
                    回复